《师说》说课稿优秀(精选3篇)

daniel 0 2024-04-28

《师说》说课稿优秀篇1

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写人为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典范,体现了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既是对学生学习简短篇章的提高,又是为以后学习长篇文章打下基础。课文选自著名的作家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课文由春天的风筝引出对小学历史老师的回忆,从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来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幽默乐观敬业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残志坚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满激情,文笔优美。正印证了作家本人说的“作家要有能点燃别人心灵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点燃我们学习的激情之火。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并随文理解。

2、通过品读探究重点段落,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对老师的敬佩。

3、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二、说教学方法:

课文本身激情飞扬和文采优美,那么演绎激情与心灵碰撞将成为本课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读法:情发自心,只有心灵产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阅读是情感的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结合法。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也体现学生的合作性,也演绎了学习的激情。

3、角色体验法:只有真实的体验得到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通过角色互换体验,让学生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和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

4、片段训练法:语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训练,正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学生一起演绎作者的激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课堂上认识了一位残疾的历史老师刘老师,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这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复习上节课感受的刘老师的形象。学生通过回答朗读,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堂做感情铺垫。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课幽默乐观敬业

2、回忆上节课感悟老师形象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为:

抓住重点词句激情品读

角色互换体验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归纳方法是理论知识的提高。

3、“这样一个残疾的老师,他却演绎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再次走进他的心灵,却探询老师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我的老师”。

我用充满激情的导入将学生带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老师在外貌上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感情基础。而且还检查了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可以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师形象

1、同学们,看春天来了,引读课文描写春天的语段(用课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长而又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在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感受引出刘老师放风筝的部分。

朗读优美文段是对语言的积累,也是享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使语文真正姓“语”。

2、“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放风筝的部分。说说你心中的刘老师是什么样?“

这是引领整堂课的线索,我牢牢抓住这条线索,带动学生去品读,去感悟文章内容,和刘老师一起放风筝,和作者一起走进课堂,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书读厚,读透。

A、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运用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方法,把你独特的感受批注在课文中。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也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标,也体现阅读的层次性。

B、同桌交流,感受老师形象。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老师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师人格魅力。

(1)、根据学生的。交流我适当地课件出示描写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学生找到一处,就品读一处。采用角色体验和激情品读的方法来解读文本。

举例:根据学生回答,我课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A、首先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B、你是刘老师,你跑起来很困难,干嘛不让你的学生帮你放好,自己拿着就行了?

你是刘老师,你望着自由翱翔的风筝,你笑什么呢?

你是刘老师,你的腿脚不灵活,干嘛做这么多的风筝?

此时此刻作为刘老师的学生的你,就看着奔跑着的,腿脚不方便的的放风筝的刘老师,你会想什么?

你是刘老师的学生,你就站在刘老师身边,望着把风筝放上天空的刘老师那得意和满足的笑容,你又会想些什么?

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角色体验的追问,是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那坚强、活泼对生活的热爱。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C、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进文字中去读。

这样一步步真实的体验,走进老师的心里,学生感受既真切又强烈。真正体现了语文阅读对个性感悟的要求,对独特感受的诊视。

(2)、讨论升华感情

A、课件展示:最后一段话

理解“淳朴的爱与追求”是什么?说

B、你觉得作为一个少年自己应该怎么做??

有了前面的情感积淀,学

生有感而发,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滔滔不绝,也体现了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这种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的思想性,教育性。

(四)揣摩文章表达方法,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一定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本组的写作训练点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因此揣摩表达方法,并运用习作,是事半功倍。

1、根据板书回顾课文,想想是怎么来描绘刘老师的形象?

学生找到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老师板书),并朗读体会。

通过典型的事例

2、本文的协作顺序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回顾课文,从全局来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会倒叙。

3、片段训练,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学生的情感积淀和写作方法的积淀后,我也激情的引导:“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生活的激情。孩子们,你心目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告诉我们吗?选取一个片段,来说说,让我们也从你的语言从你的文字来感悟老师的魅力吧。”根据学情,可以采取思考后说一段,时间允许就写一段,还可以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可以作为课外的小练习,为这组的习作打基础。

4、展示欣赏作品。

四、说板书:

上课敬业乐观

我的老师敬佩

放风筝热爱生活

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题和这内容。我的板书从三个方面概括老师的形象,一目了然。

五、说作业设计:

1、写片段《我的老师》

2、读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

3、魏巍的《我的老师》

4、读“跪着教书36年的老师”的故事。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作业体现的是科学性,人文性。写片段是教学生能把写作方法迁移,读《理想的风筝》是更多了解作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是为了比较阅读,读“跪着教书36年的老师”的故事,是为了感受更多优秀老师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设计是体现了窦桂梅老师的提倡的“主题教学”思想。

师说说课稿

师说说课稿(推荐61篇)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模板格式范文优秀

《师说》说课稿优秀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做一回服装设计师》,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做一回服装设计师》是江西版八年级新教材第7章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服装整体风格的认识以及对着装美的鉴赏,进行服装设计。它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⑴、了解基本的服装文化。

⑵、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⑴、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⑵、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服装设计练习。

发展目标: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⑵、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及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⑴、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心态、生活信息和审美情趣。

⑵、在欣赏与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造型能力和色彩的基础知识,形成了自己基本的审美倾向,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服装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思路。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服装设计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因而采用制作的课件辅助教学,在教法上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体验法:

教师和学生分别展示服装的影视或图片资料,体验不同职业、款式、造型、色彩等服装因素及文化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兴趣。

2、演示法:

教师或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学习用不同材料表现服装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效果。

(二)学法

主要是利用课件展示服装设计相关的知识内容、图片资料以及设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观察、绘画、剪帖”的方法给予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利用视频展示时装秀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服装带来的美感,让学生发现美。接着过度谈话:(服装,最初是为御寒而出现的,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个人的审美和素质的体现。服装通过款式、图案、色彩、面料和配饰等因素,反映出着装者的时代、地域、民族、职业、生活信念和审美趋向。那么,大家想知道怎样合理的设计制作服装,才能穿出自己的品位来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回服装设计师吧。)

板书课题:做一回服装设计师

(二)新课教学

1、感知课文,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问题:你喜欢怎样的服装?你还了解哪些职业服装?)

2、教师利用课件简单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⑴、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⑵、服装的色彩搭配设计:(同类色、对比色、近似色)

⑶、服装面料的选择:(如:棉质、柔软等)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用各种材料、形式所表现的服装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本校设计服装的课堂实践:

⑴、效果图的绘画:

⑵、用简练的线条勾画人体的轮廓,用碎布或彩纸剪贴服装。

⑶、根据自己的设计稿,利用手中的废旧才材料进行裁剪制作。

(三)评价与欣赏

收集学生作品,让学生把设计好的作品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

1、在这次服装设计制作中,你主要侧重哪部分的设计?(款式、图案、色彩、面料和配饰)

2、在这次服装设计制作中,你与同学的交流和协作方面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延伸

1、办一个服装设计作品展或以班为单位进行服装发布展示表演。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人们的着装,感受服装的美感。

3、运用所学的知识购买和定做衣服。

四、教学反思

课外我要求学生在对学生装特色认识的基础上,为我校设计校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更加熟悉掌握本课内容,使他们留意并感受生活中的美感。

五、板书设计

做一回服装设计师

一、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⑴、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⑵、服装的色彩搭配设计:(同类色、对比色、近似色)

⑶、服装面料的选择:

二、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方法

⑴、效果图的绘画:

⑵、用简练的线条勾画人体的轮廓,用碎布或彩纸剪贴服装。

⑶根据自己的设计稿,利用手中的废旧才材料进行裁剪制作。

《师说》说课稿优秀篇3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

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 下一篇:乡镇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上一篇:公司十周年老员工发言稿好作文推荐(精选2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