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知识大全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05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高师;现状;问题;构想;美术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C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81―04

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概况

(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美术师资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课程性质是:“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

课标中课程的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来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课标中课程的内容结构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结构,改变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的弊端,调整了传统基础美术教育课程大纲以美术门类来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本次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淡化了美术专业技能的训练,改变了学科本位的传统模式,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基础美术教育的合格师资,因此,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对美术师资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定位与设置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师资。

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

设置的现状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四大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课程有: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等课程。华东师大硕士研究生李海英在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高等师范教育教师课程研究》中,选取了中国大陆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显示:目前,在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中,通识课程约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人文课程缺乏。我国不同的高师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区别不大,其比例占总课程数的25%左右,这是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一种普遍现状。

(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三类。学科基础课程有素描造型I和素描造型Ⅱ、色彩表现I和色彩表现Ⅱ等4门;专业主干课程有国画基础、油画基础、色彩基础、版画基础、摄影基础、人体素描基础、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10门;专业选修课程有4个模块共48门,由此可以看出:学科专业课程占总课程数的50%左右,设计类课程明显偏低,技法类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不足。

(三)专业拓展课程设置的现状

专业拓展课程分为教师教育课程、应用提高课程、理论提高课程等。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有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美术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约占总课程数的10%左右。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全面实施美术新课程的今天,大部分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课程体系仍然过于重视美术技法课程的设置。

(四)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的现状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有教学技能训练(一)和教学技能训练(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写生、采风)、毕业论文等课程,占总课程的10%左右。三、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联不密切。

培养合格的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是高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通过对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联系不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师美术学科课程的设置面窄,所开设的课程科目过于偏重于技法,没有完全照应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这将会造成毕业学生面对基础教育美术学科内容出现认知的盲点;第二,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强调“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两大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50%,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强调的是以“造型”为核心的技法课程,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不相协调;第三,美术《课标》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强调的是课程的“人文性”,而高师课程设置体系中的人文课程偏少,这也造成了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错位。

(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四大类课程设置的比例不合理

比较高师美术教师教育四大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可以看出,美术学科课程设置所占的比例最多,高达50%左右,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的比例占20%左右,而教育类的课程设置比例仅占10%左右,这种课程设置不符合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合格师资的需要。

研究美国、日本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见附表一),可以看出,其“公共基础课程”“美术专业课程”“教育课程”三大类课程设置的比例比较均衡,“教育课程”得到相当的重视,所占比例最多。

(三)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美术学科课程设置效仿美术专业院校课程设置的模式,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征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

课程设置,是在以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学科课程为参照的基础上,增设一定的理论课程和教育课程而形成的,教学的重点仍然是美术技法、技能的传授,学生以训练美术技法、锻炼美术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和美术技法、技能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美术教育的适应性没有得到重视,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师范特征不突出。

四、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

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

(一)明确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总目标是:建立开放化、终身化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培养面向21世纪的在数量、规模、质量和结构上全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师资。”培养基础美术教育新型师资是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当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明确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办学目标,彰显教师教育的特色,改革以培养美术创作人才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创生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

(二)优化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案

1.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标”是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的准则。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让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只有这样,毕业学生才可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现行的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其主干课程的特点是美术“技法”性质的课程与几门“教师教育”性质的课程简单相加所形成的“拼盘”,这将使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基础美术教学的需要,影响了基础美术教学的质量。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是培养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美术师资的需要。

2.增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比例

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包含“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而在我国大多数高师现行的美术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中,油画、国画等传统的造型技法类课程所占比例过大,课程的多样性不足。具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师课程体系中的“设计基础”类课程的不足,这种“差异”,容易使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基础美术教学的需要。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比例。

3.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基础教育的美术“课标”把“美术教育”界定为“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美术文化的“教育”,而非“技术”的传授。基础美术教育的美术教师,需要的是广博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与我国高师现行的美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是不相协调的。纵观当前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其课程设置的重点,仍然在于对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上,强调的是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法实践,“人文”性的课程不足。这将不利于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造成了高师毕业生“营养”不全的局面,难以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需要和美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剑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针对性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3]李海英,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林叶红,广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5]张秀丽,浅谈中国高师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2005.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范文

1.1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开发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在对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时,要根据美术教育的实际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开发。例如,在美术网络化学习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美术学习的便捷性、指导性与可用性。(2)注重开发的过程性原则。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树立持久观念,把它看成一个动态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要形成一定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对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创新,不断充实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3)多方合作开发的原则。在开发美术信息化资源过程中,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要求,不能仅以教师和教材为主,要注重多方合作,促进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加快合作开发。[2]

1.2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

(1)对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量化管理。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效率。量化管理通常是在去除情感因素的基础进行的,它是真实数据的充分反映,在做好预设工作的前提下,快速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指导后期工作的进行。(2)对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对量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量化管理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缺乏制度管理,奖惩制度就是一纸空文,不能落实到实际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当中,规章制度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

2.1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原则

(1)开放性原则。在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要在最大程度上对各种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利用。扩大课程资源类型、资源空间等,在众多资源中去粗取精,充分运用到基础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优先性原则。在基础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接受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学校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完全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坚持优先性原则,优先利用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3](3)适应性原则。在利用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考虑,还分析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技能素质等制定合理的课程资源利用方案。使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特殊性原则。要发挥不同地区的地域、学校、教学特点,对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合理利用美术信息化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多样化美术人才。

2.2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对策

(1)树立正确的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观。所谓的课程资源观其实就是人们的看法和态度,资源观是否正确关系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对美术信息化资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将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合理有效地应用与美术教学当中,对于美术教学本质及目的的了解必不可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中,促进多媒体教学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传递转向资源交流。[4](2)建立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与评价机制是合理有效利用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核心,这一机制应该是动态、立体的,在机制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将基础美术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好知识和经验、课程与文化等的关系,尊重美术学习者的独立、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促进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共享,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最新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3总结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范文篇3

【关键词】设计色彩;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创新改革

前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设计色彩教学还相对落后,学生无法及时掌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设计色彩标准,由于设计色彩是美术艺术中最基础的语言,学生只有掌握色彩才能在美术专业中创造更大的成就,因此在当前设计色彩教学状态下,高校美术专业教师就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

一、设计色彩在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中的教学现状

美术不仅是一门讲求个性的艺术,而且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鉴别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由此可见,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该做好设计色彩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只有做好色彩这一基础课教学,学生才能更好的感受到美术专业的艺术语言。然而当前在高校美术专业的设计色彩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薄[1]。同时也缺少对该课的理解重视,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性学习该方面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二是设计色彩教学脱离学生生活。设计色彩教学也应该以生活为基础,在该种状态下,学生无法以生活为基础展开美术创作。

二、设计色彩在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中的创新改革策略

在上文的分析后,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到设计色彩在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此,高校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实现设计色彩基础课教学的创新改革。

(一)改进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虽然在传统高校美术课程中设计色彩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色彩的客观能力,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使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到设计色彩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该色彩学习中发挥出自身主体作用,教师在实践该课程创新改革时,就应该改进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引导学生实现举一反三为教学目的,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2]。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班级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的有效学习手段,寻找到更多与设计色彩有关的美术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自主的投入到设计色彩学习中。

(二)更新美术专业教学理念,创新设计色彩教学思路

造成当前高校美术专业设计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基于此,在新改革设计色彩教学时,就应该全面分析当前教学不足、社会发展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要求,从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支持设计色彩教学工作,让美术专业学生能够真正在设计色彩学习中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要环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让学生融入到设计色彩学习中,这就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并合理将色彩运用于创作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色彩教学课堂活跃程度,让学生产生形成的创新思维。

(三)重视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创新

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色彩的分析、理解以及运用也是不同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师在进行设计色彩教学时,就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创新[3]。这就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改变自己长期以来固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并引导学生突破自己对色彩的认识,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发挥自身对色彩的想象能力,从而思考色彩在自己思想中的真正内涵,鼓励学生实现对色彩理解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美术风格。

(四)创新设计色彩教学内容,实现色彩教学生活化

虽然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色彩本身就源于生活,因此要想实现设计色彩在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中的创新,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创新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使设计色彩能够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让学生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了解色彩的美感,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教材中学习到有关于色彩的知识,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到更多生动、灵活、真实的色彩知识,通过实现色彩教学的生活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色彩,而且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美术教学效果[4]。

(五)采用创作加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

通过对高校美术专业的分析发现,美术教学会先为学生讲授设计色彩知识、基础素描知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虽然该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打好基础,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更灵活的运用设计色彩知识,在创新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时,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采用创作加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创作中进行设计色彩知识的学习[5]。

三、总结

总而言之,设计色彩是高校美术教学专业中基础知识,在美术专业基础课进行创新改革时,教师就应该积极改进单一的设计色彩教学方法、更新美术专业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将美术贴近生活、完善教学模式,使每一名美术专业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精力更好地投放于设计色彩学习中,在学习到基础色彩知识后,为后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茜.如何进行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色彩课的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23):211.

[2]聂世忠.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改录[J].美与时代(中),2015,(08):96-97.

[3]葛华东.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教学现状探析及对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2):158-160.

  • 下一篇: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范例(3篇)
    上一篇: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范例(3篇)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范文篇1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工业工程类人才,以工程的集成和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始的理论知识、工..

      daniel 0 2024-05-05 19:52:13

    2. 劳动最光荣作文范例(精选8篇)

      劳动最光荣作文篇1迎新年,我们家组织了一次卫生大扫除。我们一家三口分工明确,爸爸负责扫地和吸尘,妈妈整理衣柜打扫房间,我肩负起了打扫自己房间的任务。爸爸一声令下,我们撸起..

      daniel 0 2024-05-05 19:26:07

    3.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范例(3篇)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范文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要点1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概述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速铁路行业迅速的发展,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

      daniel 0 2024-05-05 19:21:39

    4. 电工培训目的范例(3篇)

      电工培训目的范文关键词:核电站培训;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教材开发作者简介:王晓娇(1981-),女,辽宁沈阳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山东海阳265116)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daniel 0 2024-05-05 19:20:13

    5. 镇乡村振兴工作思路范例(3篇)

      镇乡村振兴工作思路范文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daniel 0 2024-05-05 18:49:26

    6.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例(3篇)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篇1关键词:移动通信;互联网;结合发展中图分类号:E965文献标识码:A随着人们进入数字时代步伐的日益加快,当下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毫无争议的成全球发展速..

      daniel 0 2024-05-05 18:48:13

    7. 本科冶金工程就业前景范例(3篇)

      本科冶金工程就业前景范文1目前我国冶金行业发展存在的弊端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冶金行业作为钢铁企业的中..

      daniel 0 2024-05-05 18:16:47

    8.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范例(3篇)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范文篇1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建筑结构体系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和建设用地的日益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高层建筑的设计..

      daniel 0 2024-05-05 18: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