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感受的作文(精选4篇)
感受的作文篇1
我从小便爱好书法,也确实对中国书法做过小研究。谈起真草行隶、苏黄米蔡,倒也可以在大家面前放放“厥词”,逞一逞牛犊之勇。可是,一旦让我写一两个字,我便提不得笔了——我并未真正写好过毛笔字。
我常深以为耻,于是趁着初三刚毕业的假期,独自出外买了一本《玄秘塔碑》的摹本,一支便宜的湖笔,顶住家人的“压力”,成天尽干“老爷子们干的事”。
唯有真正的临摹上手后,我才发现我在书法这座艺术宝库前真若一个未开蒙的黄口小儿。仔仔细细观赏字帖上的每一个字,都觉得它们被写得那样的法度严谨却又不失洒脱。细细想来,自欧阳询上溯至王羲之,皆是潇洒,皆是飘逸
皆是处处体现隋唐以前的南朝书法的神韵,但也皆是奢华和虚伪。感谢颜鲁公,他的珠圆玉润而又中极方正的“颜书”一扫昔日书法界颓废的书风,为中国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此中国书法家人才辈出,鲁公实居第一功。颜真卿,伟哉,大哉!
我们赞美“颜筋”,但鲁公毕竟也是庙堂之人,其人其字都是那样雍容华贵,威严逼人。相反柳公权的书法却完全不似一个“心忧天下”的贵人,却像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圣人——出淤泥而不染。这正是中国人的思想:重德行。故而“柳骨”千百年来为我们所推崇。细细看每一笔,每一划,全然不像一个花甲老人的笔迹。
由于衰老,寻常老人做一个正楷便费眼费力,笔画写得歪歪斜斜。可试看《玄秘塔碑》,凡以“点”起笔的字,总将饱满圆润的点与下一笔相连(如“唐”),给人一种不偏不倚、稳重踏实的感觉。而“横钩”却故意把转笔处化为一顿,继而笔锋转上轻笔拖出(如“深”)。写“竖弯钩”时
则略带一些洒脱,将“竖”做细做斜,继而小心地提笔轻转,进而凝重地将笔慢拖,最后快“甩”一钩(如“地”)。这种笔势既是脱胎于“颜书”,也取材于“欧体”,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创造。通篇欣赏,全文字体大小相近、间距合适、大方美观,注重将笔画粗细的差异缩小到最低限度,且“横斜不倾”、“竖修而不倒”,尤其对“点”的作用极为重视。
在摹帖时,我才明白写一笔好字是多么困难。起先,我每摹一字都觉其甚是难看,可仔细反思,有了一份心得。每写下一个字之前,前一个字带给我的心得却用不上了,这个字笔画重圆润停顿,笔笔似点
可至下一个字时若笔画过于凝重,此字便显得呆板臃肿。好不容易悟出写横要露锋,可写下一字时若是露锋便显得锋芒毕露。另外,还要参看颜、欧等书法名家的笔意。看来,学书法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啊!
我在练习书法时常常会感受到一种心理压力,不仅为字无长进而烦躁,也为迷茫失落而痛苦。面对自己形似而神不似的“作品”
忽而想起“宋四家”中的米芾称柳体字是“恶札之祖”,心中自然而然对毛笔字产生了排斥心理。但是,我渐渐坚持住了
现在我的毛笔字有了进步,性格也不似原来那样怯懦、不坚定,思来想去,应该是柳书的刚强、坚毅的风骨感染了我吧!
感受的作文篇2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铜梁巴中,走进了初一生活。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使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开学典礼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美好的心愿系在气球上,放飞到蓝天。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音……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一步步迈进。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使紧张。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初中生活,这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
感受的作文篇3
新学期开始了,可是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们无法外出,同学们也就此开启了网课的学习之旅。网课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讲解详细的典型习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网课中不乏老师的温馨提醒与认真负责。我们的数学张老师,每天早上都会在微信群中及时布置任务,会在网课上直播,在课后布置作业,并进行检查、督促。有一天早晨,张老师直播讲新课,积极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申请了连麦,希望可以点到自己回答问题。直播课结束,微信群中紧接着收到的是张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提醒大家要按时完成,在那天,我的数学作业上传后,竟很快地收到了张老师的评语,说我的一道题写得不完整,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对我的书写进行了表扬。当张老师对每个上传作业的同学都写完评语后,我们还会看见微信群中张老师对同学们的及时督促。当同学们都上传完毕时,收到的是张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因为张老师的认真负责,同学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功课,及时完成了作业。
还有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每到语文早读,谢老师都会在群中发送早读的内容,各班的语文老师都在认真地备课,精心制作每一节课的课件,录每一节课的视频,供同学们观看,布置堂清与作业。课后,老师会在微信群中抽查几位同学把作业完成情况发入群中,检测同学们的整体情况。同学们感到老师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积极完成了作业。
网课中这样的“微感动”每天都在上演,说也说不尽。让我们共同享受这温暖大家庭中的“微感动”吧!
有关感受作文汇总五篇
【推荐】感受作文汇编9篇
感受作文精选15篇
感受作文(15篇)
关于军训感受作文
感受的作文篇4
可能现在就是,好多家长都不差钱,然后好多孩子也都不差钱,所以就是关于拜年这件事,现在的小孩们好像是对这件事越来越缺乏兴趣了!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很少能够看到小孩儿们,成群结队的,去别人家拜年了。
记得在自己小的时候,每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天还蒙蒙亮,自己就和老姐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相跟着,然后去村里的各家各户拜年,在拜年的时候,我们也就想着,去谁家可能会给钱?去谁家就是可能会只是给糖和瓜子!
一路上大家也在讨论着,去了谁家的时候?就是给的钱比较多,去的谁家的时候?就比较小气,糖果都只给一颗!甚至更有过分的人家,去的的时候就还说,我自己都没钱,所以今年也就没有准备糖之类的!
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拜年的经历,自己最喜欢去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家,因为去着的时候总会给钱,相比于瓜子糖,我们还是更喜欢要钱!
然后最不喜欢去的,就是那些特别小家子气的,会给一颗糖的那种,有的甚至连一颗糖都不给的那种。还有的就是,和爸妈有矛盾的人家,自己和老姐一般都是不去的。
就是,大人们不对付,小孩子们心里也是有计较的。
然后拜完年以后,就会回到家里面,和爸爸妈妈汇报自己的成果,谁家给了多少钱,谁家只是给了糖果,谁家甚至还给一支烟,还有路上遇到的一些新鲜事,谁丢了钱了,谁捡到钱了,谁和谁甚至还在新年的第一天里就打架了,之类的。
总之就是各种的开心和兴奋吧。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来过年的拜年这件事,还是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