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墨客跨时代的对话 ——读《经典唐诗赏读》有感
与墨客跨时代的对话 ——读《经典唐诗赏读》有感
张露文千百年前的大唐,有那样一群孤傲的文人墨客,用饱含独特情感、写照冷暖世态的诗句惊艳了时光。
如今的我站在历史的尽头、新时代的起点,依然可以穿越千百年的时光,触碰到他们凝结在纸墨的丝丝心绪,与他们进行跨时代的心灵对话。那些诗人,或恬静淡雅,或豪放洒脱;或暗藏阴柔之美,或富于阳刚之烈;或描写大漠边疆战争沙场,或叙述幽人隐士月下独酌……
流连于现实与那个我向往的并只有在梦中才可进入的时代,这《经典唐诗赏读》成了我与他们沟通的媒介,盛世故梦,一朝醒来,我发觉他们曾经紧紧握住的情怀、他们曾经念念不忘的人生追求并未减少半分,反而在时间的熔炉里被烙上时代的印记,也因为时间的炼铸打磨,历久弥新。那些诗人用笔墨塑造出的作品,因为有了《经典唐诗赏读》这样的书籍的传承,永远都不会被人们遗忘在蒙尘的角落;那些诗人用文字表现出的艺术造诣,也因为有了这样一本书,永远都不会消逝在时间的长河。
对话中我体味到了他们在特定时刻的特定情感。那是孟浩然归隐山林时闲望“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的洒脱超然;那是王绩孤独无依时感叹“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苦闷彷徨;那是骆宾王获罪下狱时怀想“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的凄恻悲痛……缠绵深刻的情感凝结在格律铸造的诗句中,萦绕心头,经久不息。
对话中我铭记了他们带给我富含哲理的人生启迪。“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用清华隽朗的蝉声叙述——品德高洁的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依凭,自能声名远播。“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刘叉用仗义行侠的有形刀畅言——人活于世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匡世济民满腔热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用登上泰山的意愿抒发——人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醍醐灌顶的哲理深藏在规整严谨的正楷中,充盈心灵,伴我前行。
坦荡的人生,定会因为这些诗词的熏染,自在而丰盈。
叔本华曾在晚年感叹道:“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被现代高速转动的光纤齿轮裹挟进“碎片化阅读”黏稠深渊的我们,无疑也就是最庸俗、最浮躁的一代人。当我们在手机前享受指尖滑动屏幕的愉悦,当我们沉沦在缺乏营养的“营销号文章”里无法自拔,我们是否也该拿起《经典唐诗赏读》这样的书本,与那些在千百年时间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精神明亮的诗人进行一场精神对话,沉淀心灵,与浮躁这洪水猛兽对抗撕扯?
教师评语:
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充实,可圈可点;语句流畅生动,用字遣词恰到好处。紧紧围绕“跨时代的对话”进行议论,文中引用大量诗句名言加以分析,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水平。结尾反思现代人的浮躁,呼吁人们读好书,不失为一篇佳作!
-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刘备逝世前究竟是心有不甘,还是认为一生是满足的?尽管刘备的遗诏中说: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是,更多的,或许是对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的不舍。在第一章桃园三结义..
-
风雨里的微感动作文800字
风雨里的微感动牵挂是陪伴的另一种形式。题记随着初中生活的愈加丰富,才发现与父母相伴的时间愈来愈少。周末几个小时不上课的时间,便成了母子之间相互沟通的唯一时间。一个周..
-
冬日香山作文600字
冬日香山不是头一次到老家北京,到香山了,早看惯了漫山红枫的炽热。但冬日到此,还是头一遭。清晨就动身了,从太爷爷家最老一间厢房的后门,拾级而上,便有一条小径,可以上山。听爷爷说..
-
妈妈真是一个母老虎
妈妈真是一个母老虎我的妈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母老虎。我的妈妈不是很高,只有1米65,她的眼睛乍一看没什么两样,但在我不听话时就像燃烧的烈火。她的眉毛有点弯,在我不听话时就像..
-
自省也是处世之道作文600字
自省也是处世之道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一生中,谁都不会白玉无瑕,十全十美。上至一代先贤,下至平民百姓,都难免犯错。切不可因为一些错误而钻牛角尖,应当去想办法去补救错..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徐畅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徐畅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像天上闪烁着的星星,有大名鼎鼎的“大星星”,也有不起眼的“小星星”,就是我们身边的清洁工。
夏天来了天气很热,我们在家.. -
冬天里的春天作文600字
冬天里的春天冬天,寒风刺骨;春天,万物复苏,寒冬已至,春暖花开,冬天与春天最大之差别。凛冽的寒风吹卷大地,孤寂的街道上更是凄凉,这使内心本来就悲伤的我暗发伤感。母亲因病入院已经..
-
不能说的微妙作文600字
不能说的微妙时间流过指尖,回忆驻守心底。岁月的风拂过,那些相遇相聚又别离。那些快乐,苦涩与悲伤都一一隐去了,仿佛细细的流沙,从指缝间悄悄溜走,只余指尖的微凉,眉头的轻蹙和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