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不“虚”——读《文化苦旅·废墟》有感
废墟不“虚”——读《文化苦旅·废墟》有感
提到“废墟”这个词,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残垣断壁,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凄惨?空荡
而在《文化苦旅·废墟》中,作者余秋雨提出了他独特的观点|:珍视废墟。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述,这个观点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因为中国人不太想回忆国家的惨痛历史了。
坐落在北京郊区的圆明园,如今只是一片废墟。破损的大理石柱在述说着往日的辉煌与惨痛,当年与他做伴的宝物全都不见了,只剩下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中,又有多少中国人在回忆过去的往事,惨痛的战争,不忘国耻?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欧洲时被天主教排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残忍屠杀,流亡到西亚又受到阿拉伯人的打击,可是他们仍然在地平线上高高站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们知道回忆历史,不忘国耻。在耶路撒冷犹太圣殿的废墟中,有一座用石头垒起的石墙。传说罗马人统治耶路撒冷时,每逢星期五,犹太人就会在墙下哭泣,追忆故国。因此,这座石墙成了犹太民族最重要的崇拜物。犹太人崇拜,怀念废墟,因此他们强大不可战胜。相反,我们中国人恰恰缺乏了这一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人的思想不应只有金碧辉煌的名胜古迹,也要有废墟。废墟见证的不仅仅是昔日的悲剧,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起来时,它所照应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的前夜。废墟不会使人失去自信,它只会使人痛定思痛,使人发愤图强,使国家不再重蹈覆辙,不受外辱,自立于地球之上。
让我们挟着废墟走向明天,未来。
-
高中生读《悲惨世界》有感
高中生读《悲惨世界》有感方梦洁这世界,唯有爱可以点亮一切。
——题记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个悲惨到荒唐的故事,因为一个面包而付出一生,受尽折磨。
主人公冉阿让生在布里地.. -
做群众的知心人——读《梁家河》有
做群众的知心人——读《梁家河》有感最近读的最火的一本书《梁家河》真是篇篇锦绣,字字玑珠。看到书的名字都很亲切,我拿到这本书忍不住每章每节逐字看了两遍。这是一部纪实文..
-
尊重生命——读《小方舟》有感
尊重生命——读《小方舟》有感韩恒奕
这个暑假,我与一本好书愉快邂逅了——它是林良爷爷笔下的《小方舟》。它像一个向导,带我领略生命的美好,教我尊重生命。
林良爷爷家曾养过.. -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章晨宵
在看《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毛泽东,是怎样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毛泽东有个.. -
读《千年一叹》有感
读《千年一叹》有感余先生是一个历史的探索者和考察者,他审视、考察中华文明,追索着文化生成的奥秘,感受着由历史带来的文化的兴衰。他在文章中表达对文化的由衷的敬佩,对文化缔..
-
读《故都的秋》有感
读《故都的秋》有感《故都的秋》读后感
章晨宵
我喜欢郁达夫的文章,喜欢它的静,它的孤独,它的忧郁,而这往往正是我的文章中所做不到的。
郁达夫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因为.. -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章晨宵
《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斐利亚·福格先生下了一个"八十天环游地球"的赌注,并带着仆人路路通.. -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潘方花
一个人,一座城,离了一个人,这座城便少了一份情;忘记一座城,这个人就失了一颗心。但有时候,城须少人,人终究会离城,非如此不可。
城市的路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