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互联网的奴隶吗——读《浅薄》有感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吗——读《浅薄》有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当你放下手机准备阅读的时候,一条微信提醒夺走了你的注意力;当你需要手写汉字时,却发现提笔忘字;当你出门忘带手机,发现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时......
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及信息,即媒介工具决定了人们生产信息的方式,真的是这样吗?最近读了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深有感受,我们真的成为互联网的奴隶了吗?
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无法离开互联网了。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正式开始互联网时代,如今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如果将时光倒退26年,线上购物、扫码支付、网络直播......等我们现在触手可及的网络功能,在1994年是无法想象的。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从2G到5G的飞跃,也让互联网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如果让你体验24小时无手机无网络生活,你是否可以适应呢?
互联网与书籍、电视机等它所取代的大众传媒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网络是双向交互的。我们既可以通过网络发送信息,也能够通过网络接受信息,于是互联网成为了一个承载信息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能够将网络上使用上传与下载功能的网民互联,我们可以获得任何网络上可以查询的信息,互联网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增加,人们用来阅读印刷品的时间不断减少,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改变:从“深阅读”变成了“浅思考”。在口语时代,人们擅长表达与辩论,在文字时代,人们擅长写作与深阅读,而互联网时代,由于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发挥着知识记忆的功能,人的大脑对于记忆功能的以来逐渐减弱,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任何信息,那么我们的大脑还剩下什么呢?尼古拉斯·卡尔在书中写到:“我们正在彻底颠覆图书好不容易缔造出来的‘深阅读’、独立阅读的氛围和神经系统”。
书本的最后抛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将来到底是人支配机器,还是机器支配人。换言之,我们究竟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人类与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创造力与情感,面对互联网的种种诱惑,我们是可以避免的。首先是我们要拥有自我意识,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牺牲就是专注能力的丧失,我们可以减少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在生活中主动使用大脑记忆,人类的大脑在存储长期记忆内容时,并不会抑制我们的脑力,相反还会提高脑力。此外,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当将“人性化”与“需要智慧”的工作交给自己,需要程序化、格式化的工作交给电脑,比如现在的大数据技术,通过电脑将数据可视化,而我们人类去发掘其中的创造性。
互联网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合理利用,我们就不会沦为它的奴隶,而是成为互联网的主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