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作文(5篇)
月有阴晴圆缺优秀作文篇1
一、月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离别,也有相逢,月有圆,亦会有缺,从古至今,未有得两全其美者,可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是那样的皎洁明亮,它不如太阳那般耀眼,也没有群星般璀璨,却给予人们恬静淡然的心境。当旅者独自一人走在无边无尽的大漠之中,也只有月亮是他唯一的陪伴,愿意伴着旅者前进,用自己的光辉,照亮旅者前行的方向,在旅者的眼中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是美的,诗人爱月也惜月,他们心中有月,并将月作为共享忧伤,欢乐的最好伴侣,李太白说得好:“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对这个心中有月的诗人来说,明月从未远离,明月从未远离,明月也在为李太白默默地递着心意。李太白的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思念,李太白之心如明月,逐天涯,随海角,人生流照友人寄思情,月亦有团聚家人之效,中秋,秋至中旬,每逢中秋佳节,全家其乐融融,共婵娟,享月饼,亦是人生乐事啊!然而那高挂夜空的明月却又牵出了李后主的亡国之痛“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枕上焦虑无眠的人,不禁抱怨着夜晚太长,抱怨月色侵入帘栊,而真实的心事又无可言说,一如他在《相见欢》中无言的一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异地的明月,照耀着故国的江山,同沐一片月色,当年的那些亭台楼阁是否依旧鲜丽?时间流逝,定然是物是人非了,这个时候家国人生的圆满一去不复返了,正像眼前夜空所见只是一轮弯弯的残月,千古明月阴晴圆缺却依旧,而千朝万代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阴晴圆缺之中更替,“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事物未变,变的只是人罢了。一次次更替才使得历史前进,月缺,其实是一种美。
二、美缺
著名的断臂维纳斯雕塑就以残缺着称,在后代,新生的艺术家不断地想为断臂的维纳斯填上手臂。最典型的几种方案的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也许正是因为维纳斯手臂的残缺,无法修复,人们只有带着遗憾猜测,让芳臂残断给人们留下了想像空间,创造空间,为其平添了无穷的魅力。著名的雕刻家罗丹有一个作品《巴尔扎克》,罗丹开始雕塑的时候是有手的,而且美丽逼真,但与整体不协调,只好砍掉,这是为了维护作品的协和的做法。我们可以想象:倘若维纳斯完整地发现,她的手臂经得起挑剔吗?而巴尔扎克的成功是罗丹砍去手臂得到的,维纳斯的完美可能就是英文因为残缺而实现的,这就是残缺的美啊!往往去除,使之残缺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人缺
每当凝视着月光,月光氤氲地环绕着我,就像奶奶的怀抱一样舒适,安静。依稀记得儿时每到傍晚餐后,我和奶奶就会搬着一个小竹椅出到庭院中,奶奶坐在椅子中,我就躺在奶奶的怀中,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却又想一场梦。梦被打碎,怀抱消散的时候是在我8岁,那是一个夜晚,爸爸妈妈接到一个电话之后便面带焦急的携着我赶回农村老家。我问爸妈:“这么了?这么急!”他们没有多说,只是告诉我:“家里有急事,要快的回去。”我也便乖乖地点点头。回到家叔叔妈妈们神情庄重地围在奶奶的身边,而对奶奶病情一无所知的我仍面带微笑来到奶奶的身边,亲昵地靠着奶奶叫着:“奶奶!奶奶!”二伯母斥责道:“还笑!!”奶奶却轻抚着我的头呢喃:“不哭好,不哭好,宝宝,要笑,要笑!”那时“愚蠢”的我竟未发现奶奶额上忍痛微笑而留下的汗水,直到奶奶的遗体进入殡仪馆,躺在那冰冷的火葬床上,我才问妈妈说:“奶奶,在那不会冷吗?她什么时候再回来?”妈妈无言以答。转眼,床渐渐地推入,我竟疯狂地摇着铁栏大喊:“不要!不要!”那时只知道不能让奶奶躺在如此狭冷的空间,却不知道这一次竟是永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在这样一次“离别”中,让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放手离去。她竟在我今后的人生永远的缺席了,但是每当看到那皎洁的月亮,我就相信奶奶就像月亮一样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沐浴着我心灵,愿奶奶也能收到我透过月亮寄去的思念。
四、人生缺
每个人的人生必有缺憾,也应该说世界万物都有它的残缺,然而残缺留给我们的往往会更多。《颂钓者》中有一句说的好:“满船空载月明归。”如果说我划着一条船,穿看着是空空的,但又是满满的,这就叫“满船空载”。满船空载的是什么?你只能载动一样东西,那就是明月,钓鱼人没有载鱼回家,却把月光载入船舱,你看不见,但你知道他的圆满,有时候,我们生命中的成长也是如此。许多的头衔,许多的成绩,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看得见的财富,我们累积了多少?过于饱满的生命,留白也是一份轻灵,那明月清辉的满船空载,也许更美。如果能懂得明月的这一切也就真像诗僧寒山所说的那样:“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明月照出了我们的离愁别恨,但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我们的离恨,给了我们一份安顿,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悲与欢一直充斥着我们的人生,但是留下的更多的是感动,不要叫悲欢蒙蔽了双眼,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残缺和留白。
趴在床上,辗身转体透过玻璃看着月亮高挂夜空,尽力地挥发着自己的光辉,一切是那样的清楚,少顷,我用双手将眼睛摘下,再看窗外之月,那月亮似乎毛茸茸的,多了几分朦胧之感,也许这亦是残缺之美吧!其实换一种态度面对阴晴圆缺,其实会更好。
月有阴晴圆缺作文篇2
人生一弯月,有盈有缺;浮世一场梦,潮起潮落。
沾起清水滴入乌黑的墨汁中,荡开几圈涟漪,泛出清晰明镜,照见深色苍穹之上浮起一块白玉盘。彼时人间的街灯熄了,靛青色的云中朦胧现出一轮圆月,泛着淡淡的藤黄色,恍若千百年前,是一样的盈缺,是一样的婵娟。
盈缺是诗中的悲欢。
月盈是萌芽的喜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抬起头,远远瞧着在黑暗中朦胧的一抹银白,比邻萦绕着的是所谓的好奇和向往。轻盈的彩霞,剔透的琉璃,月宫里的神明,清辉中的倩影,在少年李白和所有憧憬梦幻的孩童眼中散成稚嫩的梦想,柔软细腻,飘摇如丝,缕缕细芒,凝汇成光。少年于是挥毫写下《初月——玉蟾离海上》,初月是纯洁的象征,精致地酝酿着前途和远方。
月缺是悲苦的寄托。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稍大一些,踏上离家的征途,月照当空,却浇灌了思乡的种子。月色入户,装满一窗白月光,心中结满的冰霜也被轻柔地抚慰,思乡的种子在清辉中开花结果。少年成长,却洗不去一身桀骜,鹏鸟摆摆翅膀,望望月亮,卷起一地尘灰,还是那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在凄凄惨惨戚戚的仕途苦旅之中,眺向远方,目之所及,弯月一方,月冷风清。大鹏是坚强不屈的,即使狂风暴雨,它依旧奔向月光和目标。
阴晴是人生的离合。
阴雨是离别的愁苦。是告别腐朽宫廷的不舍与难过,是离却金樽清酒荣华富贵的不疑与决绝,是拔剑四顾茫茫无路的惆怅与忧伤,是面对故人的自难相忘。乌云悄悄遮隐了月,可月仍挣脱出来,它不甘于缺失,不甘于沦为傀儡,它要为乌云镶嵌上金边。或许李白这位谪仙的人生正如潮水,是月光下的潮水,在人声鼎沸中涨起,再无人问津地落下。拥有无数段情谊,如大浪淘沙,在潮起潮落中消失无踪。月光,丝毫无吝啬,即使不圆满,却仍把光辉洒向人间。黑暗中一直伴随着的,唯有月光。
晴好是相聚的欣然。中秋是团圆的标志,是月饼模子里的花纹,是一大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是旅居他乡的游子与家人相聚时欢畅的一瞬,也是李白人生浮梦的开始和终结。岁月流转,时光变迁,月仍是月,即使分离会有时,但团圆仍是必然。那温情的一段时光,在岁月长河中发光发亮,正因为有缺,团圆才弥足珍贵。缺促成了圆,悲使人铭记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让彩云散去,清辉便洒满了大地,碰碎琉璃酒盞,欢敬得之不易的圆满,中秋,本就与月相得益彰。
月有阴晴圆缺作文篇3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千变万化的自然事物常常会拨动他们的心弦。苏轼在中秋之夜酩酊大醉时望着那一轮圆月,心中想到的却是它全部的阴晴圆缺,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水调歌头》,送给他的亲弟弟苏辙。同是那个月亮,推窗举头的李白见了,不由黯然垂首,在心中想着故乡的模样,写下了家喻户晓的《静夜思》。放眼辽阔无尽的苍山原野,岑参写下了“三军大呼阴山动”的豪壮诗句;而秋来塞下那一地的白霜,让范仲淹仿佛看到了“将军白发征夫泪”。他们曾站在相似的风景之前,但他们的笔底涌起的却是不同的波澜。
人生是短暂的,自然则是永恒的。登上泰山,脚下冷硬的石阶可以承载一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人的重量。史铁生坐在地坛的老柏树下,猜测自己是园神见过的第几个失意的人,猜想未来他拄着拐杖走下去的山坳里会不会跑出一个欢蹦的孩子来。自然以其亘古不变的厚重与淡然震撼了每一个诗人,也震撼了每一个怀着尊崇的心仰望它的人。所以,康德会臣服于他头顶的灿烂星空,海子面对大河时会无限惭愧。
如果说苏轼、李白他们正触景生情,那么康德与海子则已然忘情。但无论怎样,此时彼时,他们都与自然相对无言。但他们内心都渴望活得像自然那样,那样思考、那样为人。
对大自然思考之后,有付诸行动的人吗?当然有。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两千多年前的思想界时,我们便可以发现,有一个叫老子的人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到我们一头雾水,他的衣钵传人庄子更有耐心地宣讲:“你记得风穿过山林石孔的声音吗?你用人的耳朵去听,就听到了悲惧哀怆各种心情,却没有听到大地的箫声;你听过大地的箫声,却听不到天的箫声。”他给天的箫声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天籁”。同样的,在那位解牛的庖子那儿,十几年只用一把刀,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目中有牛又无牛,然后去发现自然。
是的,人若能顺应自然,从自然的立场处世为人,那么很多事情就简单得多了。还是那个老子,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想,不如把这中间的一些文字省却,叫作“人法自然”,不知可好?
月有阴晴圆缺作文
有的时候,我甚至相信,月亮是灵魂的故乡,我喜欢她的美,喜欢她的阴晴圆缺。
月亮,没有太阳那般闪耀迷人,也没有星星的璀璨夺目,但她具有一颗心,一颗破碎的心,一颗经历破碎后恍悟的心。
傍晚时分,天渐渐阴沉下来,像一瓶墨水洒在了天幕上一般,漆黑一片。一勾残月悄悄升起,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光明。赏月的人群在一边赞美着月亮的美丽,而我却一言不发,因为他们看不懂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月亮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变化,而她真正的美正在于那变化的破碎,同样,我相信破碎的灵魂也是美丽的。
我喜欢看人失声痛哭,喜欢看他人酒后吐真言,喜欢偶像故事里的主人公在雨中持伞默立,喜欢看见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喜欢看见红颜逝去的女人对镜哀思,还喜欢看见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如此的破碎成就了他们的一生,让人生的价值变得饱满、深刻。
月亮不也是吗?从古至今只有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失意者真正地与其品位人生,何不成为一种乐趣呢?
而具有这“月亮之美”的人仅有他吗?李清照的破碎在于她战乱时期的琉璃失所,泡面作文三毛的破碎在于她经历沧桑后一瞬的恍悟,梵高的破碎在于他追求艺术的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用生命和灵性在黑白键上敲击的生命乐章。
我喜欢这悲凉而持久的“月亮之美”,它像月光一样铺满了细碎的年华,增添了生命的价值。
一轮月亮的魅力在于她的圆满,而在圆满之前,是充满了无尽的破碎呀!
月有阴晴圆缺作文篇5
有人说:“月有阴晴圆缺”,我说:“家有阴晴圆缺”。
——题记
阴
“你看你啊,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爸爸很生气地在教育我呢。我顶了一个句:“又不是我想犯的,不就是上次考试忘记带笔这次又忘记了,有必要这么生气吗?哼!”爸爸听后更火了:“你还有理?真是不知悔改呀!这么丢三落四的以后成个什么样的人?”说着把一本书用力地摔在地上,这时家里的气氛变得紧张严肃起来,那空气仿佛一吹就能燃烧。我无声地流着后悔的泪,妈妈也不敢出声,生怕给爸爸火上添油。整个屋子都阴沉着脸,就连电视屏幕里也只敢播放多云转雨的天气预告,只有爸爸在那里轰炸个不停,不时摔东西配音。哦,爸爸,我的上帝!女儿知错了!
晴
“爸爸,我的数学测验得了满分!”“哈哈!我真不愧是爸爸的女儿,真能干!爸爸给你做个好菜吃!”“爸爸,我要吃糖醋排骨。”“行!”我和爸爸正在聊天,妈妈跑过来凑热闹了:“哎!我跟你说一件好玩的事,有一天,某一家的女主人不小心踩到烂鸡蛋摔了一跤,成了一个四脚朝天的乌龟,引得那家人都哈哈大笑。”我们听了不由得捧腹大笑起来。原来,妈妈为了驱走我们一天的疲劳,在说她自己的事让我们开心呢!
圆
“哦!儿童节到了!我要做个拿手的炒鸡蛋给爸爸妈妈吃,让他们高兴高兴。”我在心里盘算着。“噢!开饭了!吃饭啰!”爸爸、妈妈、我,我们大家围在一起吃饭,餐桌上有我为爸爸妈妈做的黄澄澄的炒鸡蛋,有爸爸为我们做的卤鸡翅,有妈妈为我们做的清蒸鱼。饭,热气腾腾的;菜,热气腾腾的,我们互相让着菜,劝着吃,亲亲热热,和和美美的,好不幸福!
缺
“爸爸妈妈呀!你们在外面平安吧?你们吃得好吧?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含泪叫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天爸爸出差了,妈妈中午也不能回家,我天天中午都是吃泡面,我都快成泡面妹了!我一进家心里,看不到爸爸妈妈,听不到欢声笑语,心里就空落落的,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似的,电视也不好看了,电脑也好玩了,真希望爸爸妈妈马上出现在门口。嗨!真是望穿秋水呀!
不过,家庭生活正是有了这“阴晴圆缺”,才会丰富多彩,那浓浓的亲情,就在这“阴晴圆缺”中畅快地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