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作文 (菁华(8篇)

daniel 0 2023-11-10

春雪作文篇1

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了。但是身处北方的我并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变化,气温有所升高,新芽少的可怜,没看到什么成片的绿色,但是我却认为这个春天很特别,因为这两天下了一场美丽的雪。

虽然雪只下了一个多小时,但却使我记忆深刻。

冬天下雪的时候气温也会随之变化,但是这场雪却没有影响到气温。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非常舒适的温度下看雪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那些雪花像花朵一样落在手里,还没来得急看,就融化成小水滴,感觉到的并不是冰冷,而是一种清凉的感觉,那感觉是那么的美妙。

下雪的时候我正在学校上课,我无意间看见外面在下雪,雪是那么的大,看着它们慢慢的飘下,远处的物都是朦朦胧胧的,下课铃终于响了,我迫不及待跑到操场上,仰起头,感觉雪花带来的冰凉,我为了不让雪花融化的太快,于是用袖子去接雪花,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落在袖子上,我那近她们仔细看,花瓣形、菱形、散开的、堆积的、她们各式各样美丽及了,每一片都能够让人赏心悦目。

待到雪下得更大一点的时候,我看向同学,每一位同学的头上都有一层雪花和水珠,而草地上也有一层,这些雪花并没有完全覆盖草地,没有使草地变为白色,而是在草上面附着一层薄薄的白玉色,晶莹剔透,使人更加舒心、惬意。

可惜的是这场雪一会就不下了,太阳随之露了出来,草地上的那些雪也无影无踪了。虽然她们的美是短暂的,但这场雪的美却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中。

春雪作文

一场雪,诉说了一段哀愁,飞舞的雪花,飘飘洒洒。一个人,唤醒了一国精神,明亮的双眸,炯炯有神。一段词,唱出了一曲雄浑。铿锵有力,坚定不移。走进《沁园春?雪》----聆听,品味,剖析一部不朽之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纸周天寒彻,一场漫天大雪,一番人间苦难!让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让长城内外苍茫一片。让神州的北国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不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字一句无不散发着真挚的情感,豪迈的气势,宽广的胸怀。深远的意境。让这北国的雪更加哀愁。惹人深叹。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刹那间,那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那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弥散了死寂,充盈着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这种****的勇气,这种敢拼敢做的精神,只有*人可以驾驭,只有《沁园春雪》可以表达。

葬花吟原文篇3

【关键词】文化;音乐;美术;语文

一、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用歌曲导入课文

随着MP3、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听歌曲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歌曲导入课文进行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用歌曲《枉凝眉》或《葬花吟》的播放导入,使学生不仅了解这两首曲子的歌词是曹雪芹本人的诗作,也会被曲中的悲剧气氛所感染,进而去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对学习这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可以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来导入课文,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对学唱这首曲子和学习歌词也产生了兴趣。而歌词本身就是这首词的原文,如果学生学会歌唱这首歌,就恰好完成了对整首词作的背诵,达到了一箭双雕的学习效果。诸如此类,《荷塘月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都的秋》等篇目可以分别用歌曲《荷塘月色》、《好汉歌》、《晚秋》等导入,这里不再赘述。

2.配乐朗读或背诵

学生天性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适时诱导,把他们学习的心思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学一些抒情性散文时,我们可以用轻音乐来进行配乐朗读。如教学《囚绿记》、《葡萄月令》、《动人的北平》等。在学习一些古代散文时,配以古筝。二胡等古典器乐演奏的音乐来诵读。如教学《师说》、《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等。在背诵较短的诗词时,还可以根据大家熟知的旋律为诗词配曲进行歌唱,熟练后自然而然地就背会了诗词。如《卖报歌》、《心愿》、《牧羊曲》、《敢问路在何方》、《三月里的小雨》等歌曲,它们的歌词字数简短,曲调悠扬,很适合于给大多数古典诗词配曲。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效率,也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象形字的学习

象形字在所有汉字中比重虽然不大,只有200多个,但它是构成其它汉字的基础。因此,如果明了了这些象形字的含义,就可以推知好多汉字的意义。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比画出来的,所以运用美术的方法理解和学习象形字就更为简便。如“首”字,造字者只用几根头发和一层头皮来代表头盖,用一只眼睛来代表整个面部,合起来指人的头颅;“企”字的象形是一个人和一只脚,特别显出这个人在脚上用力,因而有“企望”的含义;“鼠”字则特别显出老鼠的一张大口,里面有两对锋利的门牙,还有浑身的毛和长尾巴,人们一看到这个字,就不会猜成它是其它什么动物了。更多的象形字在《字源》中有详细解释,我不再一一列举了。

2.用图片导入课文

图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醒目,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导入课文,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是现成的美术作品,若有条件,也可以播放幻灯片。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关于秋景的图片进行导入;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可以展示出画有亭子、江水、船只、苍天、人物离别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离别的情境中;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几组关于狗的图片,提问学生喜欢哪类狗,进而引导他们去关注文中小狗的命运等。

3.用简笔画指导背诵和理解文章含义

简笔画学起来比较简单,在教学中用起来也很方便。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具有一定的简笔画水平,将会对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和理解文章含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山、鸟、鱼、草屋子、树木、桃子、李子、村落、炊烟、狗扑、鸡的形象,使学生在3―5分钟就完成了这首诗歌的背诵,效果很好;在教学《游褒禅山记》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山、院落、石碑、山洞的形象,据此,学生不仅知道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的同学甚至用了几分钟就把文章的前两段背诵了下来;再如,教学《鸿门宴》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人物的座次,在旁边标注了人物的名字,学生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把项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的形象理解得较为精准。诸如此类,在指导背诵《望天门山》、《涉江采芙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画面感极强的诗词时,均可运用简笔画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安装工程年终总结篇4

送走XX,迎来崭新的XX,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有高兴的,有不高兴的,总之都已过去,都将成为我记忆深处的一部分。

回顾XX,我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在工作中我有了很大进步,从年初我开始跟着科长学习安装预算,经过几套图纸的摸索已基本掌握了安装工程的计算法则和安装定额的运用,这使我对整个工程的造价组成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这将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例如物质方面的压力,由于工资较低,每月扣完房贷及花销后基本是个月光族;还有就是自从和前任分手后,母亲一直催着找个女朋友结婚等等。。。当然这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让我有了更大前进的动力。在为人出事上我也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自己在性格方面的缺陷。在这里我要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让我独自**公司到项目上处理有关的事务,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形形**的人,通过与他们打交道使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用我一哥们的话说就是心太软,做事见不到别人为难,把事情总往好的方向去想,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不过还好,毕竟公司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我且把自己那些小的教训当作是成长路上的代价吧。最值得庆贺的这段喜讯频传,通过了今年参加的全部九门考试,使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展望XX,我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努力工作,使自己的能力更进一步;努力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努力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这是一条我自己选择的人生路,注定艰辛,虽然我走的很慢,但我从未停止过努力前进的脚步。

葬花吟原文篇5

【关键词】理解;人物图;人物命运

红楼遗梦,千古流芳。《红楼梦》的出现,带给读者很多思考和影响。每个人都在试图解释着其中的“梦”和诠释着自己的理解。《红楼梦》就像百科全书一样,应和着每个人对他的理解。

《红楼梦》中有很多部分具有绘画篇段。湘云醉卧芍药丛便是其中的一幅人物画。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去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岩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脑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落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做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芍药花与湘云微醉的容颜融为一体,好似人物画的笔法以简单的线条将人物的面容与身形勾勒出来。芍药花的颜色与容颜的部分却用温和的粉红色去凸显出女子微醉的容颜,而众人的动作与面容的表情用微小的线笔描画,大体勾勒了一幅美丽的人物图。而这幅图的中心确是“粉红色”这种颜色,这就是中国画的简略之美。它不似外国画中追求的人物的真实感与抽象度,而是简单的。几个笔画,篇幅的结构安排成就了一幅画。画的颜色除了粉红色就是黑色的线条,而大部分的留白将其颜色突出,中心人物在粉红色的芍药花中酣睡,这幅画用中国画的特点描绘的栩栩如生。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与之相关的哲学、宗教、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中国画是写意的,讲究的是将其图画所代表的意思与情感传递给观众。薛宝琴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女子。对于薛宝琴的描写有着“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表述。究其薛宝琴的身世也是极好的,其配偶也是门当户对,本身才华过人。书中这样的写法无疑给人们一种感觉,这位好像是佳偶天成。可是,这幅画却有着另一种暗示。中国画讲究的是一种意境,颜色的搭配,留白的安排,景物的衬托。山上女在遥望,突出一种孤寂之感。而且身后的丫鬟捧着的却是一枝红梅。梅花在寒冬开放,是高洁同时也是孤独、坚强的代表。白雪与红梅的映衬,在画中一枝红梅的的安排描述出了画中女子的命运。

黛玉葬花这是一幅经典的图画:在三月中旬的一天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花下一块石头上做着,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地皆是。宝玉要将抖落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花瓣,来至池边抖至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躅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搁在那水里。我才搁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搁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的人家脏得臭的混到,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水土化了,岂不干净。书中对于黛玉的描写,并用一首《葬花吟》来揭示人物的处境和命运,而这里的描写重点却是花,如何处理落花,从而引出宝玉与黛玉的对话,以及黛玉对花的处理。整部《红楼梦》就像一幅泼墨画:用水墨洒在纸上后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而这幅泼墨图在其人物、景物的协调叙述中完成。有关人物的人物画,有关山水的山水画,有关花鸟的花鸟画。每一段篇章都有着一幅画,一种人物命运的暗示。这幅葬花图“流水有意,花愿随行”。可惜水若变化,花不愿与其同行。所以女子将花做了一个花冢。伴随泥土化去。黛玉对花的爱惜“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这幅画中心“花”,画的处理在一片山水之间。而两人的对话是对花的处理。“花”一幅画,景物的颜色搭配成比例。对话忽略。一幅“花”的泼墨图,同时也描写出黛玉对其美好的向往。

《红楼梦》一幅大的泼墨图,每个人都是墨中的颜色,每个人都是一幅泼墨图。都是一种意境。这里所有的意境搭配成了一幅真实的生活图。

书画一体,写意人生。《红楼梦》用诗一样的语言交汇出具有一幅幅意境不同的图画。这些图画是艺术,同时也是真实生活图的写照。

《红楼梦》中每个人都有着其不同的人物性格与不同的命运在大观园中凸显在那个时代他们的人生。《红楼梦》中线索很多,这样的线索安排将人物的命运一一暗示指出,无疑的“十二钗”的命运在《红楼梦》判词中一一指出。但是,作者依旧在写法上按其布局叙述人物的命运,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的命运安排,作者做了不同的角度安排。暗示人物的生活环境、性格及命运。

黛玉是美的,她的生活充满诗意。黛玉所住的潇湘馆是大观园中可谓最美的,最有意境的处所。贾政、贾母等人最中意的也是潇湘馆。贾政赞:“若能月下坐此窗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原文描写:……抬头看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干翠竹遮应,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入门便是曲折游廊,所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和着地步打就得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着芭蕉。又有两间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隙,得一泉脉,开沟仅许尺,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足下而出。

黛玉处所的布局显示了黛玉的喜好同时也凸显了黛玉的性格。游廊、石子路。翠竹、芭蕉、花等事物的安排成就了一幅画作。尤其最后的泉水“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而出。好一幅景物图,一个幽静的处所,一幅安静的画面在作者的叙述中呈现在读者面前。黛玉是喜静的,那份安静是自然地,无需外在的掩饰,自然流露。

宝钗是文雅、稳重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是那个时代所欣赏的大家闺秀的典范。宝钗也的确是这样,标准贤良淑德女子的典型形象。可是为了能够成就与宝玉的婚事,她将最应有的的少女的可爱与好动隐藏了起来。而宝钗扑蝶这一段的描写呈现出一幅活泼、好动可爱而温柔的画面。“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看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喜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了过去,一则宝玉不便,而则黛玉猜忌,想毕,抽身回来。”这里的宝钗是温柔识大体的,而且是稳重的性格。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全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子中取出来扇子来,向草地上来扑。一双蝴蝶忽走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里的宝钗本身所具有的少女情怀在扑蝶的过程中凸现出来,同时利用蝶的飞动牵引宝钗的动作,动静结合,形成一幅很天真的生活人物图。

春雪作文篇6

今天一大清早,妈妈就在我耳边“打雷”了:“慧慧,慧慧,快起床吧!看看外面吧!慧慧……”唉,烦透了,我慢吞吞地从暖洋洋的被窝里钻了出来,伸了个懒腰,正想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还没等我出口,妈妈已拉开了窗帘,哇,下雪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步并做两步地奔到了窗前,使劲揉了揉眼睛,没错,这是真的!天和地连在了一起,,白茫茫一片,分不出哪是天,哪是地。惊喜的感觉使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下雪了!下雪了!”我已最快的速度回到床上,全副武装一番后,直冲楼下。“慧慧,慧慧……”身后又响起了一阵焦急的喊声。

带着欣喜若狂的感觉,大自然赐予的银色地毯上,踩下一脚就“嘎吱”一声,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每踩一脚总有那么一丝不舍,因为这片洁白的圣地是多么的纯洁、晶莹,我生怕把它破坏了。菜园里的各种菜苗都盖**厚厚的“棉被”,不透露出一丝绿色,正甜甜美美地睡着。再看看树吧!已落完叶了的枫树树枝上叠**一层雪,而松树的针形叶上堆了雪,就像开了一朵朵雪白的大绒花。真是“忽如一夜春雪来,玉树银花处处现”。

没过多久,一群群不怕冷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从家中跑了出来,在雪地里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尽情地享受着大雪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当我正想找个朋友一起做冰雕时妈妈却跑了出来,说外面太冷,免得衣服进水,硬把我拖进了屋里,惨啊!

红楼梦葬花吟范文篇7

关键词:《葬花吟》;功能目的论;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152-0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巅峰之作,早在1830年就开始了对《红楼梦》的英译活动。本文舍弃传统的直译或意译的研究范式来探讨《红楼梦》的英译,避开简单的归化、异化之争,选择从功能目的论的翻译视角出发,以《葬花吟》为例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译本以及许渊冲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为了论述方便,本文把上述三种译本简称为“杨戴译本”、“霍译本”和“许译本”,通过对三种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的描述、比较和评价,来探索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英译之路。

一、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功能论与目的论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创始人卡塔琳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将功能类别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范畴。她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此后,她的学生在赖斯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并加以完善。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以汉斯·弗米尔和诺德为代表的这批“目的论”学者从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诠释,有效地协调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导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努力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而不是采取考虑意译或直译的传统操作方式。因此,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遵循的最高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手段”。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依据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按照译文特定原则的要求适当对原文进行灵活处理。

(二)三种英译本简介

在《红楼梦》英译史上,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有两个译本,即杨戴的全译本以及霍克斯的全译本。两个版本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翻译目的[1]。杨戴夫妇当时受政府委托译红楼,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官方规范的制约。他们的译文出版方—外文出版社也对他们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外文出版社出版物的读者群中大部分是汉语读者,因此杨戴在翻译过程中多以传递原文文化为特色,尽量做到忠实翻译,并没有太多发挥。而霍克斯的翻译多是出于个人爱好的选择,他想还原自己在阅读《红楼梦》中文版时的阅读美感,因此他所受的限制并不多。其次,他的读者群主要是西方读者,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译出语的文化规范和表达范式,他在翻译时处处考虑使译文读者便于欣赏并获得阅读后的乐趣,因此行文流畅最为重要,他并不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

另外一个译本采用的是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的译本。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著名的诗歌翻译理论,“三美”论,即在翻译诗歌的时候,要讲求意美,音美,形美,做到以诗译诗。诗词翻译要尽量还原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就译诗而言,应该照顾到“三美”[2]。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最后。许渊冲先生没有完整翻译《红楼梦》,只是摘取其中几首著名诗词进行翻译,而其对《葬花吟》的翻译就是他实践其著名“三美”诗歌翻译理论的结果。“无论哪一位译者,由于使用跟原著不同的语言,面对完全不同的读者群,在不同的文化范畴下运作,受各种各样不同的因素所掣肘,因而在翻译时会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考虑,根本不可能翻译出跟原文一模一样的译文来。”[3]

二、对《葬花吟》三译本的评析

(一)诗歌意象的翻译

诗歌意象美即讲求诗歌的意境之美,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所在,《葬花吟》一诗中富含大量意象。看似写景,实则在抒情。通过对景物的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而在多年的诗歌发展中,很多景物已经带上了特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特色,这为汉诗英译带来了一定困难。而本文所指的三种英译本没有按照原文的形式排列,而是充分发挥英语诗歌的排列风格,把英译诗歌分为13个诗节,每节四行,这样的排列使得英译本更加明朗。

三个版本的译者在对原诗的理解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在对一些诗句意象的翻译上[4]。而诗句中动词的翻译直接表现了诗文所营造的悲凉气氛,几位译者对于一些主要动词的翻译有许多相同之处,诸如:“花谢花飞飞满天”,杨戴译为:Asbloomsfadeandflyacrossthesky;霍译为:Theblossomsfadeandfallingfilltheair;而许译则为:Asflowersfallandflyacrosstheskies。由此可见虽然文化背景不同,翻译目的不同,由于译者对于原诗同样的理解,产生出了近乎一致的译文,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再现了暮春时节的画面,勾勒了一种悲怨的气氛。

由于中英文化思维差异,委实难以完整再现原诗意境,但是三种译文的译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迎合不同的翻译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上文所述,杨戴译《红楼梦》时为了更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特色,较多采取直译法再现原作,尽量忠实于原诗意象,发挥之处并不多。而许译本在翻译意象时也比较忠实,其在保证意象翻译贴近原文的基础上,更加照顾音韵和形式的美感。相比而言,霍译本的处理方式就比较灵活洒脱。在意象翻译上的差别诸如:“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句,杨戴译:Whopitiesthefadedred,thescentthathasbeen?许译:Whoruestheredthatfaded,thescentthatdies?霍译:Offragranceandbrighthuesbereftandbare。从中可以看出霍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完全把握整首诗的意象,忽略了一些诸如“飞花”、“落絮”等重要的意象,杨戴译本和许译本有诸多契合之处,并尽量贴近原文意象,他们在很多地方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霍克斯译本较为灵活,更多地采用了意译,这样更加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诗歌韵律的翻译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诗歌特别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颇具意味。刘勰曾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5]所以诗歌和韵律是不可分割的。中英文诗歌具有不同的韵律范式。总体来说,汉语用韵呈现单一化,多用尾韵。而英语用韵则呈多元化,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可押头韵、尾韵等等。因此在翻译中国诗歌的时候,如何传译原诗的音韵美就成了一大难题。诗歌原文中的韵尾也是不同的,这种韵尾的变化传递出了诗人愤懑的情绪和悲愤的感情。原诗的韵尾如表1。

表1

在尾韵的选择上,杨戴译本采用的是隔行押韵,即:abcb,其中一些译句突显了翻译者的娴熟手法;霍译本采用的是两行转韵:aabb。虽然这种英雄体对偶句,韵脚鲜明,但是霍克斯因为要整体押韵,造成了译文的一些不足,其中不乏一些韵脚只是大致押韵,如bower/door(第一节),intact/back(第五节)等。许译本采用的是对仗押韵,即:aabb。由于许渊冲先生践行“三美”原则,这样的译本读来朗朗上口,颇具诗味,许译本的韵脚运用的最为精准也最为流畅,也尽量不损害译文诗意。

同时,这三种译本为了增加译文的旋律感和节奏感,都使用了头韵。尾韵在中文诗歌中被广泛应用,头韵在英文诗歌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头韵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利于表达感情,渲染气氛。在翻译《葬花吟》时,几位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母语诗歌范式的影响。霍克斯的英译本采用了最多的头韵,它较多承袭了英诗特色。因此,霍译本则更易被西方读者接受。相较而言,杨戴译本和许译本多受汉语诗歌范式影响,在运用尾韵技艺上较为娴熟,而在头韵的使用上则不如霍译本。

(三)诗歌“形美”的翻译

由于《葬花吟》三译本的译者各自怀有不同的翻译目的,因此在还原诗歌“形美”的过程中所关注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许渊冲先生注重保持诗歌翻译时的“形美”,即在保证意美,音美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形美。身为“三美”诗歌翻译原则的践行者,笔者以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对于中国诗歌英译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此处以《葬花吟》最后一节英译为例。原文为“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四句每行七字,押abcb韵。这是全诗的最后一节,点明了林黛玉乃至大观园各位女子的身世遭遇,因此是曹雪芹在本诗的点题之笔。三个译本中,许译本当属紧随“形美”原则的译文,这四句长短一致,用韵精彩,读来朗朗上口。相较而言,杨戴译本较忠实于原文,最后的一个问句切合原诗最后一句的感叹。而霍译本中Thebloomofyouth,too,sickensandturnspale这句非常具有英语诗歌的韵味,抓住了“便是红颜老死时”这句所要表达的真意,却没有直译原文,因而这个译本更加出彩,具有一种异域风情,为西方读者广为接受。

三、结语

三个译本预期功能和目的各有不同。杨戴译本的读者群多是国内读者,因此他们在翻译《葬花吟》时多采用贴近原诗的直译手法,根植于中国文化,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传译;而霍译本的读者群多是西方读者,为了扫清读者的阅读理解障碍,霍克斯不拘泥于原文,跳脱出原文,领会原诗之情,以求神似,多是套用英诗范式,形成了优美灵活的英译本;许渊冲先生在中诗英译过程中践行“三美”原则,做到以诗译诗,因此得到的《葬花吟》英译本既忠实于原文意象,并尽量还原了原文的音美和形美。

因此,不考虑译者的翻译背景和目的,就片面地探讨各译本孰优孰劣是不可取的。译者可以根据其翻译的预期目的,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上述三个译本各具特色,在《红楼》译学中各领,拥有各自的研究价值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姝瑾。匠心独运两丛菊,译笔平分一脉秋—从功能目的论析《红楼梦》诗二译本[J].红楼梦学刊,2008,(4):111-125.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73-81.

[3]王宏志。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春雪作文篇8

清晨,我正在穿衣服,透过窗户,竟看见雪花在飘飞。我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站在窗前凝望着那雪花,只见它们就像天上白云的小碎片,又像白色的梅花瓣,活似可爱的小精灵飘飘悠悠地从天而降,洁白,晶莹,轻柔,美丽极了!

不一会儿,雪停了。我极目远眺,发现雪后的景色才是最迷人的。雪给大地盖**一层洁白、厚实的大地毯,又给房顶罩**白白的绒帽子,这些“绒帽子”,或尖,或圆,或方,或高,或矮,更多的则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描述,真是奇妙呀!雪还把树枝变得亮晶晶、毛茸茸的。雪就像是个技艺超凡的魔术师,将整个世界装扮得银装素裹,美丽无比!

此时此刻,最开心的当然是小朋友们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跑到雪地里去玩耍,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咯玆咯玆”地踩雪,还有的别出心裁地将雪地当着硕大的画纸,在上面画盛开的花朵,画顽皮的小动物,画可爱的笑脸……原本宁静的早晨一片欢腾。有些小朋友在树下玩,树上的积雪不时地扑簌簌地掉下来,有的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有的落到了他们的衣领里,惹得他们发出了一声声欢喜的惊叫。

我爱下雪,更爱这雪后的风景!

  • 下一篇:清明节为题作文(9篇)
    上一篇:找不到作文(精选4篇)
    相关文章
    1. 女孩.天使.依雪作文(精选5篇)

      女孩.天使.依雪作文篇1梦游走世界从XX年的十二号开始,为了完成梦女孩受过很多伤痛,也有被当做公主的日子,那是我的神给我的,他是我的神,是我的保卫者,XX年来一直陪在我的身边,让女..

      daniel 0 2023-11-19 10:44:19

    2. 下雪作文(精选17篇)

      下雪作文篇1雅婷啊,快来看雪了!”“叫什么叫啊,才6:30呢!”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打了个懒腰,说“来了。”"下雪呢,快来看,比上次我们去北京时看到的雪还要大呀."妈妈一见我起床,急忙..

      daniel 0 2023-10-31 20:55:13

    3. 下雪作文(精选19篇)

      下雪作文篇1一提起春天,人们的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桃红柳绿、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北国的春天常常另有一番景象。孟春时节,江南大地早已是鹅黄嫩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了,又有谁会想..

      daniel 0 2023-10-31 20:09:36

    4. 我喜欢冬天的雪作文400字(精选19篇

      我喜欢冬天的雪作文篇1冬天的景色很美,虽然没有春天的活泼,夏天的激情,秋天的宁静,但依然很美,别有一番味道。冬天到了,天上下起了茫茫的鹅毛大雪,地上也披着厚厚的雪,像给大地铺了..

      daniel 0 2023-10-31 07:36:17

    5. 我爱冬天的雪作文(精选19篇)

      我爱冬天的雪作文篇1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婀娜多姿,没有夏天如天籁般的蝉鸣,没有秋天鸟儿婉转悠扬的歌声。冬以它独特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刺骨寒风,冲击着人们的灵魂,洗涤着人们..

      daniel 0 2023-10-31 02:54:11

    6. 冬天.雪作文(精选9篇)

      冬天.雪作文篇1我的家住在南方,可是我非常非常的喜欢雪。雪,下得是那么轻柔,那么恬静,那么均匀,那么有层次。但另我遗憾的是,南方,从来没有下过雪,也根本不可能会下雪,我曾羡慕地看..

      daniel 0 2023-10-30 20:09:16

    7. 初雪作文(精选4篇)

      初雪中考作文600字篇1冬日漫漫,寒风凛冽了许久。在这个本就荒芜的季节里,更是添了不少寂寞与忧愁。次日清晨,天微怔怔地透出了些光亮。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哈欠,仿佛有预感..

      daniel 0 2023-09-02 04:24:02

    8. 写雪作文400字(精选5篇)

      写雪作文模板400字篇1寒假里发生了许多好玩开心的事情,其中,滑雪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情。那天早上,我和妹妹刚刚吃过早饭,突然,叔叔对我们大声宣布:“我带你们去滑雪吧。”“好啊!..

      daniel 0 2023-09-01 17: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