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1200字以上作文
论美篇1
美,一个本身就很美的形容词,词义包罗万象,韵意很杂,境界不到也难以分析透彻。,虽然我境界也没到,可是生活中多多少少也有些感受的。美,是由人的心境评定估价的,印度泰戈尔,由于心灵美造就了美的世界,美的空间,美的诗集;庸俗浑噩的人们是不明白其中的微妙,品位美需要心灵的修炼,情操的陶冶,灵魂的洗礼。
说到美,人们的思维定势总是整齐划一的:美景,美物,美人。从文艺复兴到改革开放,亦无几变,达芬奇?也只有此传奇人物了解美的真谛了吧。现实社会中,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们的价值观是大同小异的,美,是凭借一时武断还是第六感,无所论,在各界中,蒙娜丽莎,交响曲,黄金分割等等美的定义充斥着人的左脑,盲目从众,惜哉,儿时的童真的对美的判断,回不去了,记得儿时美在雨落的波痕,天空的微笑,树叶的脉络,雪花的飘扬,回不去了!世界的高速发展改变这一切,一切,厄尔尼洛现象的产生,也只在外在世界,可悲的是,难得的21世纪的真灵幼苗,却被扼杀在错教的春天里,小学一年级的补习班什么的,一个字都不能差的思维定势行为习惯,悲催的在孩童的脑海里翻滚,曾经问过一个孩子:“美是什么?”孩子说:“老师没说过。”?真的是美含义太深?无可论辩呵。
从人们的定向思维说起吧。美景,古今中外,圣人凡夫谁不爱?可是,也仅仅爱景,无法品读美景,也显得遗憾了,人们在世间工作,学习,轮回不断,有没想过事实的品读与思考,美景,只是小资情调者的环境,人们知道融情与景,可是谁有知道山水林云之魂呢?在游历中我就发现,当人们遇见美景时,只会用相机定格此一瞬间,呵呵,毕竟美之难品味古之贤人皆知,宋唐的李白,辛弃疾等豪放诗词人,颇爱大好山河,寄情于景,多少美妙诗篇,模仿不得呐。美物,这个也多见不怪啦,是人有情感就懂得物之美,梅兰竹菊,奇松怪石,炫日婵娟,宋代的婉约词人把美物描绘的淋漓尽致,殊不知宋词格套,平平仄仄平仄仄的,几多难填,尤其敬佩苏东坡,……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那美物,没有那境界无法意会。美人,美人者,美人也,凡夫俗子总认为是美女,褒姒西施貂蝉昭君贵妃什么什么的,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嗯,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只是注意外表,。哪想:殷商应妲己亡于周,西周应褒姒亡与犬戒,项羽别虞姬自刎乌江,李隆基与杨贵妃马嵬坡下魂断红颜,亦无论李师师与陈圆圆了。总之,现人的价值观很难改变了。怎能把美限于定向思维?美人又有谁定论只是女子焉?邹忌,徐公,平原君,司马相如,何不谓之于美人,,概念的颠覆。美只在外表吗?我曾对许多人说:我不在乎外表而只在乎内心,看似简单的一句又有何人能达到,人无完人,什么外表内心全是骗人的,快乐得美妙就好,又奢求什么呢?
美,究竟是什么?嗯,是高志趣的人对完美外态感悟的评价。美,单纯的美是什么?6000克拉的海蓝宝石?璀璨的金刚钻?亦只是由碳与硅组成的呵,美,又是清纯的脸庞吗?哈哈,以生物学的角度也不还是骨头与肉吗,不能看得太清,那就太远离尘嚣了,没意思。可是美,究竟是什么?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是北大学者的言论。错了,你错了,你的心只为了跳动供血的吗?只有与美的灵魂交融,才能达到完美境界,所谓境界,就是对人生的感悟思考的层次。完美境界的达成,书是必不可少的,读美文,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老套还不如换位思考,与作者的完美交融对话。读的书多了,也更容易与美产生共鸣呐;其次,游历是十分必要的,先不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有一事,铭记于心:假日出游归后,人们总质问我为何数次游玩,放置学习,我不屑置辩,说了也无人明白:地球是宇宙之一颗可以忽略不计的星星,20几亿年来时光轮回,各种生物生老病死,人类出现了文明,到了我们这代,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曾想历史学家学史一生不透又有何价值,更不要说流水线工人,那悲惨生命的浪费,是的人生只有百年,学习不是错误,学以致用也不是空话,可是,时光之大也仅仅百年,即使无所求也不能浑噩一生,一些学科存在这很大的问题,政治,月考作文我就写是为何学政治,我认为应当学的是为人之道,立世之本,而不是什么国家发展与什么什么关系,在那浪费时间背书,背成书呆子都不如。我们又不能改变社会现状,多愁善感发牢骚也在历史长河留不下半点尘埃,为何不学着享受生活呢,河山大好,多去游历,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感悟。有何人知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相伴美在其中。美,其在读书感悟与游历感想中,何遥远呢?美,简简单单一个字,话说美很繁乱。曾多次看一些女生写的细腻的高分美文,惊叹那美的词句,那用词,流光溢彩,妙不可言,可是经询问却让我忍俊不禁,那所谓完美用词连作者也不知何意,美,在哪里,在梦里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在我们的脑海里,遵循自我姿态的美,品读书写顿悟的美,游览山河华光的美,真的无处不在。
一个人能看到美已属不易,真正感悟美才真正困难。
感受美亦是难以思索的。高智商可以学成华丽的论文,可是即使智商160也许情商只是0,如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世界上是不存在绝美的事物的,也不靠凭空想象,真正的美不遥远,就在你平和的内心深处,你体会到的美,必然有你绝其美的理由,相信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在学习工作中不仅把握好学习与休息的平衡,也要有思考美的时间,也许物质世界平淡无华,但精神世界的辉煌璀璨也会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体现不凡的价值。做一个美人,品位美,感悟美,提升自我的美的境界,升华着人生的绚烂在美的世界之中。
论美篇2
美是每个正处青春期的少女所向往的,尤其是那些依某种类型标准而存在“缺陷”的女孩更是对美崇拜不已。但谁又真正明白“美”的含义呢?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我反对那些大道理,什么“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外表的美丽只能取悦于一时,内在的气质才能成为永恒”,我明白这些,但却觉得十分不全面,难道外表的美丽就什么用途也没有了吗?
一个人拥有一颗美好的心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也知道,现在无论做何事,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参加什么活动,哪有会用一个虽心灵美,但相貌却甚为丑陋的人?再者而言,那么西施、杨玉环这几位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人又有何作为呢?由此可见,相貌的美丽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有些人,“美”得却很不值。
现在是一个“追星”时代,特别是对青少年朋友们而言。自己拥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有何之错?但先告诫那些人:“别‘走火入魔’!”某类人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喜爱,不惜去整容医院整容,把那美丽的双眼皮变为类似偶像的单眼皮等的事例不计其数。哎,这不是对肉体的不公平“待遇”吗?往大地说,这是不孝敬父母亲的一种表现,改变了自己的本色。
美,不应只注重于心灵,可以说,美在于各方面,相貌和心灵的美是同等重要的。但在用心琢磨这两者的同时,请不要过分。有时,可爱比靓丽更悄,自然比妩媚更美。
论美篇3
你很严肃地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很美。”
我微微摇头,“我哪里美呢?我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没有流光异彩的礼服,没有……”
“还记得那个小女孩吗?”你轻轻打断了我的话:“在废墟中,在瓦砾下,传来的是她阵阵清脆的读书声,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女孩,在打着手电筒忘情地读书。她忘记了危险,忘记了伤痛,忘记了饥饿,用读书声驱赶着恐惧,与死神抗争,同时也召唤着生的希望。她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
“是的,后来她成了我的鼻子。”
“那那个战士呢?你还记得吗?他哭了,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他跪下了,大声请求:里边还有人,让我再去救一个吧!因为强烈余震,倾斜的楼房即将再次倒塌,一个正在施救的战士,两眼熬得通红,双手磨出血泡,被强行拉了出来。人未救出,他心有不甘啊。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感谢吗?”
“是的,后来他成了我的嘴唇。”
“还有那个老师呢?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们都活了下来!生前,他用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危难之时,他又毫不犹豫地用并不宽厚的身躯庇护着心爱的学生。他用血肉之躯把人间大爱写到了极点。他为祖国教育的千秋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流传千古吗?”
“是的,后来他成了我的双眼。”
“还有那个乞丐呢?你还记得吗?他,衣杉褴耧;他,食不果腹。可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使他也成为感动中国的一员。他向灾区捐出身上仅有的80块钱。他说:“向社会讨了这么多年,也该位国家捐点了。”钱,微不足道;话,更朴实得掉渣。‘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了有爵的乞丐’。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感到羞愧吗?”
“是的,后来他成了我的脸庞。”
“乐观与向上是你高挺的鼻子,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你明亮的双眸,舍己为人是你娇美的嘴唇,无私奉献是你玉白的脸庞。我的小美人,难道,你还不满足?”
我嫣然一笑:“我很满足,只是,你怎么知道?”
你眨眨眼睛,“因为你是爱呀!爱的美丽是任何东西都遮挡不了的。”
“那么,你叫什么?”
“时间。”
论美篇4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