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设计论文(6篇)

daniel 0 2024-08-07

互动设计论文篇1

关于教育技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其典型的定义来自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简称AECT),包括:媒体—工具论(AECT’70)、手段—方法论(AECT’72)、理论—实践论(AECT’94)、绩效—创新论(AECT’05)等。虽然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均在不断变化,但是从各种定义可以看出:(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技能[1]。因此,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教育技术要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即如何运用“技术”来支持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里的“技术”主要是指狭义的技术(物化的技术),尤其包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中的新技术。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2],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与教的互动”等三个方面。从“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或多或少存在这样一种取向:用“技术”来(部分地)“代替”教师进行教学。从20世纪20年代的教学机开始,到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发明程序教学机器,教育界出现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3]。尽管现在这股浪潮早已平息下去,但“教学机器”却大大影响了教育界,并成为CAI/CAL(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的雏形。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CAI/CAL软件开发一直被计算机界与教育技术界认为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比较“有水平”的一类研究工作。这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但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表明:一项技术(或者一种工具)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使用者如何使用,而不是技术本身。从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也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由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于全球。直到20世纪末,人们发现风靡于全球的e-Learning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有效,人们开始反思学习理论与技术应用方式,试图用B-Learning来实行“回归”,即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就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4]。

学与教的观念在变,学与教的环境与方式也在变,教师从为课堂教学“备课”,到为学生“自学”而“备资源”,再到运用多种方式来实施“教学”,这虽然不是一种必然变化路径,但也是一种普遍发展趋势。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互动的分析与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显然,这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额外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杂。那么,能否利用新技术来(部分)支持教师的“额外工作”呢?更进一步说,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能否(显著)提高其效果、效益或效率呢?

本文将介绍与此相关的四个关键技术: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与教育系统仿真技术。前三种技术主要关注教育的微观层面,即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前期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互动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后者关注教育的宏观层面:把教育看成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进行研究,从数量与模型角度研究和发现一些普遍的规律。随着知识科学领域的兴起与知识工程等的进一步发展,这四项关键技术可望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为广大教师与教育研究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教育技术学区别于教育学领域中其它学科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学设计仍然是少数教学设计专家的“专利”,在广大教师中普及应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首先教学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包括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比较复杂、“通用”模式在各种教学情况下的不适应等;其次“设计”的工作量过于繁杂(如内容分析阶段的ABCD方法就是一项复杂的“机械”劳动),尤其是在新的知识观背景下,知识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若能让计算机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机械劳动”,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学与教的过程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自动化”(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或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AID)是指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产品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5]。“教学设计自动化”更为贴切的提法应该是“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ComputerAided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CAID)。

从1984年梅瑞尔首次提出“教学设计自动化”开始,教学设计自动化吸引了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参与[5],如:Tennyson、Spector等,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从1984年到9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自动化发展十分迅速,并产生了大量著作和产品原型,从90年代后期开始,教学设计自动化大多以别的面貌出现,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5][6][7][8][9]:(1)提供集成写作工具。如WebCT、WebCL等各大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都集成了写作工具,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简化了过程。(2)提供教学设计专家系统。例如,梅瑞尔等人研究与开发的IDExpert就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它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人员提供的信息,提出关于课程组织、内容结构、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建议。(3)提供教学设计咨询服务。专家系统开辟了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但是却抑制了教学设计开发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咨询系统更注重发挥教学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Duchastel提出的教学设计咨询系统原型IDAW-InstructionalDesignAdvancedWorkbench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基础开发平台,支持不限制设计者情况下的认知任务的教学设计。(4)提供教学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习研究协会(InstituteforResearchonLearning)开发的IDE(InstructionalDesignEnvironment)系统。(5)提供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如Paquetteetal(1994)在Duchastel的Workbench基础上推出的名为AGD的绩校支持系统,DesignersEdge(Chapman,1995)和InstructionalDesignWare等。另外,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一个最直接的应用是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模板。WebQue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提供了多套方便适用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只需填入相应的内容,就可生成WebQuest教学网站,大大降低了教学设计的难度。

教学设计自动化的更进一步发展要求它具备更高的“自动化”,这需要积极借助自然语言理解和信息检索领域的成果。例如,我们有理由要求教学设计自动化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抽取文章中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生成一定的可视化图表,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并在人工校对后,生成可用的演示文稿。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包括信息抽取领域的实体抽取技术和关系抽取技术。

三、教学互动分析技术

教学的互动本质说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心理学界很早就关注到:应从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入手解析教育教学现象,探讨互动与学生发展及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比如对课堂情境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微观研究[11],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析课堂情境中的师生互动行为。

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是一种适合从微观上探索行为规律和性质,综合运用结构性观察、描述性观察、访谈、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定量数据处理等多种方法的研究技术,通常用于互动过程规律、互动特征、教学结构的发现以及教与学现象的评估。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Flander’sInteractionAnalysisSystem,FIAS)为代表[12]。该分析技术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1)一套描述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仅用于言语交互,不包括非言语交互)的编码系统;(2)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3)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弗兰德编码系统把课堂上的语言交互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10种情况。按照弗兰德分析技术的规定,在课堂观察中,每3秒钟取样一次,对每个3秒钟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码号,作为观察记录。这样,一堂课大约记录800—1000个编码,它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断,这些事件先后接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表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行为模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记录数据的显示和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从弗兰德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技术可以看出,教学互动分析强调结构化、定量化,有利于从大量微观的信息中挖掘意义。

在远程教育领域,由于教学互动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成为远程环境下学与教再度整合的关键,因此教学互动的问题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应用互动分析的相关技术,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技术环境的交互性、不同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影响学生的互动行为、社会性互动对远程学习的影响等系列研究问题,从而为远程环境下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互动的重视,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简称CSCL)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认为互动是协同建构意义的形式,尤其注重言语所扮演的“社会情境角色”[13]。目前在CSCL领域中,互动分析技术主要集中在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成员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化;(2)小组内社交关系网络(SocialNetwork)的形成;(3)协同知识建构过程的互动结构;(4)互动过程中的情感水平和认知加工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智能交互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保证高质量的意义协商、相互教导和小组协作。

目前教学互动分析技术主要是基于交互言语的分析,即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或discourseanalysis)。许多与语言相关的理论成为互动分析的基础,其中尤以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的作用最为显著。

虽然会话分析技术并不是一种新技术,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会话分析,并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互情境中应用会话分析,却是一类较新的研究领域。面对面的互动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表现(包括身体姿势、语调、表情等)均可被录像保存供分析者作反复而细致的分析。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互记录(包括文本信息、语音信息、与系统软件的交互行为序列)也可被保存。这些交互数据的分析可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实现,包括德国Altasti公司产品(支持文本、声音、视频格式的定性内容分析)、澳大利亚QSR公司产品NUD*IST、CATPAC(应用神经网络算法确定文本中词句的关联性)、Transana(方便标注视频录像信息,建立解释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关联)、希腊的Agna(社交网络分析软件)等。

针对不同研究问题,编码后的交互信息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因此就出现了针对特定研究问题的互动分析工具。如:日本OsakaUniversity的AkikoInaba等人开发了专门支持CSCL中互动模式(比如认知学徒模式)辨识的分析工具;美国匹兹堡大学AmySoller等人利用结构化的句首自动识别聊天室内的互动文本,并利用互动模型的匹配来判断互动的有效性。

四、教学自动测评技术

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AssistedAssessment,简称CAA)是一个应用面比较普及的领域。教学自动测评是CAA的核心内容和研究前沿之一,其基本流程是:把问题和任务通过计算机终端传给学生,学生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将问题的答案输入给计算机,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判断答案并记录分数。CAA可在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等三类评价中均可得到有效应用;既可以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4]。CAA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题库与组卷;(2)测试环境与自动阅卷;(3)测评数据的统计分析:负责管理测评结果,按要求生成各种报表以及对题目进行分析。

目前,CAA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5]:(1)客观测试:测试题的答案从预先定义好的有限个问题答案中选择或比较,计算机对考题答案的评分不需要任何的主观因素参与,客观测试主要用于评估知识覆盖型和事实记忆型为主的课程;(2)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指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精选试题组成的题库支持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并根据被试的反应选取试题,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为止;(3)基于Internet的远程考试与评价。客观测试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试的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已相当成熟,能比较好地解决了知识层面的评价问题。其热点及前沿课题主要有两方面:(1)主观题的测评问题及其自动化,例如,对自由文本答案的计算机测评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2)技能性非客观题的测评。

五、教育系统仿真技术

建模与仿真,是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16]。仿真技术有各类不同的方向和分支,如虚拟仿真技术、全过程动态仿真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三维实体仿真技术、虚拟现实等。在人文社会领域,仿真技术同样有其用武之地,如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港口工程、制造过程管理、物资供应等系统中已经开始应用仿真技术。经济、交通、地理信息等不同的行业领域也纷纷应用仿真技术来促进本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复杂系统、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CAS)成为系统建模与仿真理论研究的热点。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是建模与仿真科学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学术界正试图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校验、验证和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Accreditation,VV&A)技术理论体系。复杂系统可以定义为是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的系统。复杂系统涉及到耗散结构、涨落、熵、灰箱、混沌、自组织、非平衡、非线性、开放、有序等许多概念,它们对研究复杂系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育系统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松散结合性、非线性与非均衡性等特征。从微观层面上看,学校甚至是一个课堂也可视作复杂系统,另外,也存在多种维度和多种粒度上的教育复杂系统,比如,有人就讨论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17]。从复杂系统视野对教育系统的研究目前才刚刚开始,也仅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而使用建模与仿真的方法进行探索的几乎还是空白。

运用复杂科学的管理熵与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揭示复杂的教育组织结构演化以及管理决策临界点的内在矛盾运动和规律;运用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可以指导教育组织系统的科学组织与决策,建立科学的教育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再造和提高教育组织效能[18]。

六、结语

目前是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最快的时期。首先,除师范院校外,大批的理工类院校也开始开设教育技术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其次,一大批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中青年学者在不同程度的加盟到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从不同视角开展相关研究;第三,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日益得到教育类学科与信息类学科同行的认同,实践领域在日益拓广,应用效果明显提高。

但是,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交叉学科,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教育技术学科面临教育类学科与信息类学科的双重压力,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得到两类学科同行们的认同;其次,教育技术学科的学者因为各自背景的差异,对于学科及相关理论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科学共同体”,尤其缺乏研究方法的相对一致性与共同理解;第三,近几年内新增了大量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全国本科生大面积扩招和激励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加上毕业生质量的良莠不齐,其学术与专业声誉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本文谈到的四大关键技术,并不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关键技术的全部。比如智能教学系统、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等一直是本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而且依然是本领域的研究前沿。这四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依赖于多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发展,包括来自哲学领域的本体论、计算机领域的协同计算与知识库系统、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问题表征与知识表征、计算语言学领域的语言理解、以及数学建模与复杂系统研究等,尤其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密切相关。上述四大关键技术,都需要应用知识科学与工程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知识工程的方法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只是教育技术学科中众多研究方向之一,并不提倡大批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转向从事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即使有一批学者对此感兴趣,也建议把这四大关键技术当作问题的起点,应用其它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问题。

致谢:本文的撰写得到了我的几个博士生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张燕、刘黄玲子、赵国庆、江新、程志等同学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9):13—16.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

[3]师书恩.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看学习理论在CAI软件中的作用[DB/OL].fld.dlut.edu.cn/TeachAndReasch/TR_disp.asp?id=272

[4]李克东,赵建华./beida-jbedu.com/zhuanjia/9.htm.

[5]马宁,余胜泉.简述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DB/OL].etc.edu.cn/articledigest16/jianshu.htm.

[6]Merrill,M.David.AnIntegratedModelfor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andDelivery[A].MichaelSpector,MarthaC.Polson&DanielJ.Muraida.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ConceptsandIssues[C].EnglewoodCliffs,NJ:EducationalTechnologyPublications,1993.147-190.

[7]Kasowitz,Abby.Toolsfor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DB/OL].ericdigests.org/1999-1/tools.html.

[8]Ellis,T.J.,Hafner,W.,&Mitropoulos,F.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withEcad[A].Proceedings:FrontiersinEducationConference2004,Savannah,GA[C].Piscataway,NJ:IEEE,2004.T1H1–T1H6.

[9]SpectorJ.M.&Song,D.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advising[A].R.D.Tennyson&A.Barron(Eds.).Automatinginstructionaldesign:Computer-baseddevelopmentanddeliverytools[C].Brussels:Springer-Verlag,1995.377-402.

[10]MarceloFernandes&SJosedosCampos.UsingDigitalTechnologiestoAutomateInstructionalDesign[DB/OL].210.28.182.158/edu/2/article/Article1158.htm.

[11]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情境中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J].教育研究,2003,(5):23-27.

[13]Rogoff,B.Apprenticeshipinthinking[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14]黄荣怀,刘黄玲子,李向荣.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2,(5):15-21.

[15]JoannaBullandMylesDanson.Computer-assistedAssessment(CAA)[DB/OL].ltsn.ac.uk/application.asp?app=resources.asp&process=full_record§ion=generic&id=350.

[16]王行仁.建模与仿真技术的若干问题探讨[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9):1896-1897.

互动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会计课程;互动教学法;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电大院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涉及知识点繁多,学员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这一过程中,教师则要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针对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会计课程互动教学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下建议。

1基础会计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2010年到2022年市教育改革工作必须落实的十年,应逐步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同时,在改革进程中应确定发展目标,使得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步伐相契合,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环境应用互动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愿意与授课教师实施双向交流,并且,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向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层次化等方向转变,这样不仅契合了现阶段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有助于缓解工学矛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与交流学习更为丰富的会计知识,从而实现质的提升,使得资源获取范围进一步拓展,最终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

2远程开放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远程教育的主要优势是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可借助网络途径推出更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并且也达到了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的目的,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在远程开放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法需要做好事先的设计工作,明确设计思路,确定课程开展流程,进而体现互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2]。

2.1基础会计课程互动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首先,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效果。其次,应符合电大远程教育的基本要求[3]。结合电大学员的成长需求以及发展特点,借助各类网络资源,使之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达到网络交互的目的,教师设定导入问题以及教学目标,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发展意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发展观。最后,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环节互动教学法的应用应契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学员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且在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针对性的设置课程讨论区,以供学员交流与互动,学员提出问题或教师应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根据学员所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相应的阐释,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强化生生互动,达到更好的互动交流效果。

2.2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环节互动教学法内容的选择

首先,做好在线平台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互动效果,学员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首先进入到在线平台网络界面,而后登录电脑网站进行信息浏览,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界面设计有助于提高生生互动效果。所以,界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落实做好控制,使界面更加简洁、美观且大方。内容的选择则要突出会计课程的特点,使学员在界面中快速定位相关的关键词与课程标题、教师互动学习模块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总而言之,良好的界面设计方案可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供有利条件,使得学员的学习过程更具个性化,并且也可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资源的价值,最终为学员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界面设计环节相关的技术人员根据学员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准,分别设置界面栏目,其中包括教学大纲、教师介绍、教学方案实施、考核、考前练习以及课程说明等等,上述栏目的设置可使学生快速浏览界面,在最短时间内查找相关的信息以及教学资料。其次,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归纳。现代远程教育基础会计课程的开展有必要做好最新平台的设计,其中的教学资源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栏目设计直接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并且也关系着学员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学员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资源设计可为学员的学习指明方向,从而起到导航效果。不仅如此,合理的教学资源设计入口,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寻相关的教学资料,从而快速消化资料中的重难点知识,逐步提高学员的会计实战能力。栏目设计环节技术人员应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使内容设计更加完整、合理且实用,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便捷,大大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基础会计课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法的思路整合

3.1加强学员与教学资源的互动

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网络途径加强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已经成为必然,结合教师事先设定好的会计案例,查找有关的信息,提高对于相关资料的利用率,而后根据案例中的问题整合相关的理论以及处理方法,有助于加强学员与教学资源的互动。

3.2加强生生互动

通过互联网途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针对教师所提出的会计理论问题,发表自身见解,而后运用合适的会计方法与会计理论,实施深入分析、详细探讨,最终呈现完整的分析报告,过程中学员应明确自身人工,加强协作,达到更好的生生互动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基础会计课程开展环节有必要利用互动教学法,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不仅要加强生生活动,同时要强化学员与教学资源的互动,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希望本文所作分析可为有关的研究人士带来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范玉玮.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会计的作用分析[J].河北企业,2017,26(6):100-101.

互动设计论文篇3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作为一线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者,通过参与教学改革,发现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因此,探求新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通过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对师生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个案研究,探求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浅谈如下几点想法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互动教学的内涵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互动教学是指以系统科学(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运用辩证的方法把整个教学过程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使教学诸要素合理配置、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多元互动、良性运行,从而促使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相对开放性,资源丰富性的特点,建构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环境和网络环境的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将之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师、职教生在师生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形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

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个案动态呈现

任何课堂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有效地处理课堂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好“互动点”,为学生开辟好师生互动平台。在本个案中,笔者对《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一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等进行分析和设计,整节课的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师生互动环节。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课堂上设计的具体互动场景如下:

1、教师先借助机房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歌曲,然后提问到“歌曲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学生便先欣赏歌曲,然后思考问题并回答。

2、教师先展示凌乱的多种类型文件,然后提问到“如何去管理凌乱的多种类型文件?”。学生观察凌乱的文件,并思考如何去管理这些文件。

(二)任务引领、学习新知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工具和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借助于“电子教室”软件可以给学生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广播演示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及时与老师沟通,或与同学讨论,这样,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当场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引导后进生跟着优生一起学习,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删除与恢复文件和文件夹操作时,笔者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如下表1所示:

学生先总结本次课所学的内容,然后按照要求完成课堂作业。最后教师记录学生测验的成绩并点评,学生聆听教师的点评并做好笔记。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学习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借助一级MSOffice模拟考试软件实现计算机自动给学生评分,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通过练习测试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现学和已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通过自评与生评获得成功的体验;借助评价表与教师建立沟通平台,拉近师生距离,反馈课堂信息,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结论

要有效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采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会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如下教学优势:

1、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丰富课程资源。

3、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能够进一步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4、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5、精心设计评价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很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督促他们认真地学习,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

总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到教学的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教学的实效性。

课题名称: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研究,课题编号:19081,主持人:吴海花。

参考文献:

[1]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14.

[2]童湘屏.《语言学概论》课程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0,(06):134.

互动设计论文篇4

一、引言

当前快节奏的经营环境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量的机遇迫使许多公司去改变它们的生产环境。这些公司的生产战略发生了变化并且越来越重视市场条件,如产品分类、产品质量和交货等。生产组织变得更加灵活,使用的设备和机器的技术更先进。这些柔性生产环境变革通常预期对管理控制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许多会计研究者都讨论过把一个组织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对比的价值问题。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和薪酬系统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支持特定的可操作的策略,并且Langfield-Smith已经强调过新的生产哲学。关于生产战略和控制系统设计已经有过一些实证研究。然而,在这一领域中人们仍然很关注知识缺乏这一问题,尤其是这些变量如何共同决定绩效。这一领域大部分实证研究的一个特有的问题就是:它特意假设了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是这一假设并不能充分获取到生产环境和管理控制系统关系的复杂的本质。

本文引用了互补原理,检验生产环境要素和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形体在实际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果它们以这样一种方式――一方的活动性水平提高,另一方的活动性的边际报酬也提高来运作,那么活动性就被认为是互补的。MilgromandRoberts使用这一原理解释了替换生产环境中不同的要素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实施一项柔性的生产战略和使用柔性技术具有互补作用:如果一个有价值,那以另一个会更有价值。本文使用了互补的概念去证明生产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互补原理的应用为研究许多相关变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依赖性提供了可能。它也为传统的和柔性的生产环境的区别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这一区别是由与生产战略、技术和组织形式有关的设计选择所决定的。按照Drake等人的说法,关于会计和控制互补选择的研究开始出现了。互补选择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假设会计和控制系统特征与其他组织的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所有,这些特征是共同决定的,而非单独决定。Drakeetal指出会计和控制系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他还指出人们对互补管理选择有贡献的因素还没有理解透彻。本文的目标就是为生产环境要素与管理控制方面的互补关系提供一个更为深刻的见解。

本文的研究使用了一个理论框架,它建立在与柔性生产环境相对应的传统的生产环境二分法基础上。利用互

补这一概念,本文所用的框架对与管理控制系统设计相关的生产环境要素进行了界定。在一个柔性环境更多的决定权可能是低水平的,与此同时更多水平的和垂直的信息共享的需求预期会影响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二、研究问题

当互补的概念扩展到管理控制时,本文采用了一个稍微有些不同的观点。WruckandJensenandSimandKillough认为,生产环境和管理控制系统一起变动比单个变动更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绩效。IttnerandLarcker也指出,管理会计和管理控制应当被看作一个完整组织体系的一部分。本文探讨了下面的研究问题:

1、公司能否按照它们采用的柔性生产特征和柔性互补管理控制系统和程度来运行?拥有更多柔性(传统)生产环境特征的公司是否也应采用更多的柔性互补(传统生产互补)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2、公司是否对以下方面的非完全互补做出安排:(a)生产环境要素;(b)生产环境要素和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如果是的话,那么缺少互补的后果是什么?互补的程度是否会影响绩效?管理控制系统变革是否会提高互补水平?

图1列示了理论框架,并说明了如何对变量进行研究。使用这一框架的利处是,如果理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它对数据采集和分析具有指导作用。这一框架预测出生产环境要素较高的互补水平将会导致较高的绩效。此外,一个较高的柔性环境期待一个较高柔性的管理控制系统设计特性。进一步讲,为了解决非互补系统带来的问题,应该强制性地考虑一个更适合的设计变革。在本文的研究中,管理控制系统动力学设计被假定是均衡的:系统在被打乱后会自己回到平衡。因此,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和生产环境之间低水平的互补预期会调用更多的设计变革。这些变革涉及到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中不足的地方。不过,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这些变革的采用。总体看来,考虑到理论发展的阶段性,要谨慎地使用上述的框架。(图1)

三、分析

这一部分重点说明了生产环境要素和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本文设计了一个由变量组成的理论框架。

根据WruckandJensen的说法,越低水平的柔性生产环境就越需要更多的特定知识和更多的决定权限。Johnson也指出对顾客的责任以及流程将会被置于一个较低的组织水平中。这种低水平的有效决策管理和控制需要更多信息。因而,水平和垂直信息的共享预期在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管理控制系统方面的信息,特别强调了绩效标准、评价过程以及报酬系统。假设这三项可以获取到管理控制系统方面的最重要的信息。下面就对传统和柔性生产中的预期管理控制系统要素进行对比。

首先,在绩效标准方面,传统生产环境的预期注重财务指标,强调效率,要求更多汇总信息,多使用成本分配,注重短期标准;而柔性生产环境的预期注重非财务指标,强调效果,要求更多的细节信息,不常使用成本分配,注重长期标准。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传统生产环境的预期强调预期目标,强调预算成本,参与程度低,强调任务分解,外部定位低;而柔性生产环境的预期不强调预期目标,强调实际成本,参与程度高,不强调任务分解,外部定位高。

最后,在报酬系统方面,传统生产环境的预期使用主观标准,不常使用易变的报酬制度;而柔性生产环境的预期使用客观标准,常使用易变的报酬制度。

四、结论

由于生产环境和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之间的互补性仍没有被充分地理解,本文为了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提到了对管理控制系统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生产环境的几个重要特征。它阐明了对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和生产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期望。通过这一理论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决定生产环境是传统的还是柔性的是很困难的。严格地划分它们之间的界线并不总是可能的。由此,不得不根据各个研究的本质和相对不精确的数据分析来解释结论。

通过深刻地分析现代生产环境中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角色,可以发现柔性生产和柔性管理控制系统都是多面的现象。本文所设计的理论框架帮助分析了公司实践,并且具有一些预测价值。这也表明,互补原理为那样一个框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只单一使用传统互补或单一使用柔性互补肯定是太草率了。

互动设计论文篇5

1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从总体上来说被用来描述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最佳化的心灵精神经验。基于此,心流理论中的心流体验被定义为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如果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当时的情境当中,即拥有了个体心流体会。“心流”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将个人精神力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在某种活动上所产生的全神贯注的感觉。心流理论模型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体挑战状态和个人技能的关系,心流状态最可能发生的区域就是只有当挑战和技能都处于高水平时,主体和活动的相互影响都达最大值时。

1.1个体处于心流体验的特征

(1)思维活跃,主动倾向于去从事某种活动。

(2)注意力集中,主动专注于正在从事的活动。

(3)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有及清晰的活动目标。

(4)个体倾向于活动可以立即回馈工作成果。

(5)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极强的主控感和控制欲。

(6)个体在从事活动时本身精神上的疲劳与忧虑感消失。

(7)个体主观的时间感发生改变,例如个体可以在一定体力下长时间从事某种活动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失与机体的疲劳感。

1.2从事一下活动可以很快使得一个群体处于心流体验的共同状态

(1)群体进行关于有创意空间排列的工作,如布置某项活动的会场。

(2)群体进行游戏场的设计工作,如幼儿一起玩游戏。

(3)群体处于平行而有组织聚焦状态,如某个公司在面临重大项目时。

(4)群体的目标处于聚焦状态,如2008年我国人民在举办奥运会时的团结一致。

(5)群体处于对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状态时。

2互动网络广告设计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广告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事广告设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职业。广告设计人的广告设计工作是对可以用广告形式表现出来的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广告元素,在计算机上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通过广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它的主要目的是广而告之,达到和强的视觉效果,获得某一群体的心理认同。广告设计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创意与处理技术。广告设计人设计出的广告设计要到达广而告之的目的必须将广告的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等五个要素构成合理的组织排列,以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大众的心理认同。

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是基于实时互动视频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新媒体的形式而创作出的广告设计,这类广告设计具有受众群体年轻、网络知识丰富、思维清晰等特点,这类广告可以实现实时超级链接、人群动态交互、多维度、非线性的广告效果,是当代最重要的广告形式。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加快,社会大众接触到的新型媒体越来越多,基于视频传播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根据人类的认知理论,熟悉的东西最容易忽略,所以当前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目标实现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心流理论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有助于达到基于用户体验情感的广告设计目标,能让用户获得更多更好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佳的设计效果,是新时代所有广告设计人所应该追寻的目标。

3基于心流理论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

互动网络广告设计人要想达到广告广而告之的目标,必须基于心流理论从事日常的广告设计活动,具体方法有:

(1)广告设计人应该设定更加清晰地广告设计目标,心流理论强调心流体验,即机体全身心投入的体验,基于此,广告设计人在制作广告时,应该首先明确所设计的广告的受众人群,揣测此类人群对广告中所提到的产品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广告设计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身边人群的细微心理反应。如广告设计人要时刻关注大众对明星的心理反应,使用受欢迎的明星作为广告视频的主人公,演绎一段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短小故事,获得民众心理的主观认同,使民众处于心流体验的状态。

(2)广告设计人应该综合多方互动形式,将这些互动形式投入到广告宣传的渠道中去,现在被民众所熟知的互动形式有社交网络:如QQ,百度知道等,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等,及视频播放器:如优酷,爱奇艺等,广告设计人可将设计出的广告不仅仅投放到单一的电视、广播媒体上,应该将这些广告投放到受众面越来越大的互联网络平台上。但是不可不分时间的人以投放,要在大众午餐时间投放食物广告,在大众休息时间投放娱乐用品广告,可以给对民众检索的关键词投放与检索词有关的广告。

(3)广告设计人要在广告投放出去的24小时后获得民众的广告反馈,征集民众意见,用于下一个相似广告的设计中去,如大众在互联网上观看电视剧类节目时喜欢开启弹幕功能,广告设计人在投放广告时也可以开启类似弹幕功能的工具,让民众投入到广告宣传的工作中去,如炫迈口香糖广告请到李易峰做形象代言人,广告设计人可以使用弹幕功能推出几个和李易峰齐名的艺人供民众选择,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将用于下一次炫迈口香糖的广告设计中。广告设计人也可用弹幕功能征集民众最喜欢的广告设计场景及故事情节的工作。

4结束语

基于心流理论是可以提出新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的,此类广告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宣传效果,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是广告设计人共同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彭琼.心流理论指导下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02):122-125+130.

[2]吴哲惠.基于心流理论的移动社交网络设计研究[J].湖南大学校刊,2014(12):15-16.

[3]刘春廷.互动网络广告初探[J].山东大学校报,2014(17):12-14.

[4]王婧.网络广告的互动性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校刊,2013.

作者简介

张小兵(1981-),江苏省泰兴市人。学士学位。现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互动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第四媒体人机交互

计算机网络以其极高的知识、技术内涵、广泛的传播范围和雄厚的传播实力,已成为如今人类发现的最具价值的传播媒体之一。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最早为互联网赋予了“第四媒体”的称誉:“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其后,“第四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代名词迅速普及。

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信息是网络媒体的核心功能,实施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基于网络的各种图形、文字、视频、动画和音频。所有这些信息载体可称之为视觉和听觉元素,但并非这些元素自动地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其传播价值之实现有赖于对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和艺术化的设计。设计中,若背离了一定的科学法则,将必然使信息传播之效率下降,甚至发生传播失误。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许多网络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理论著述主要从平面视觉传达的角度探讨版式编排、空间布局、素材的处理、色彩运用、字体设计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这一期间开始了对网站之构架进行研究,一些专门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的研究人员对网站的可用性方法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从站点规划、调研分析、站点与客户端之间的角色分析到设计实施、测试、以及反馈与维护的整体过程都以可用性作为关注焦点。美国设计师DarrenGergle强调:“处于这样一个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网站设计行业中,需要将可用性方法运用到具有成本效益和实用的方法里,并平稳地整合到设计过程中。”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和Internet资讯的日益增多,客观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使最初的基于平面视觉传达的网络媒体艺术研究更为紧密地融合认知心理学、信息学、传播学、技术美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关注人机交互环境下的信息加工与传播,关注对受众的认知规律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对网络媒体交互性的研究。

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开发的Flash开启了网络媒体交互艺术创作的新纪元,其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利用时间轴和关键帧将图形、视频、动画和音频以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加之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和创建交互性的编程语言ActionScript使其成为创建动态交互式网络应用的行业标准。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用户都装有Flash播放器插件,越来越多的商家愿意投入资金开发多媒体网站,以展示企业形象并推动产品行销。一些世界著名企业在开发基于html的超文本网站的同时,还致力于Flash全站的开发与设计,由此可见,网络媒体艺术设计正向新的视听感受和实时的人机交互方向发展。

Flash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了网络媒体交互艺术创作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态势可从FWA中反映出来。FWA是一个举世闻名的Flash艺术设计的展示平台,其全称是FavouriteWebsiteAwards,于2000年5月建立,目的是展示世界上最优秀、最前沿的网络媒体艺术设计作品。2000年9月以来FWA一直被列为世界上最顶级、最具有精英意义的评价网络媒体交互艺术创作的权威机构。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Flash动画设计师,他们凭借Flash的强大动画编辑功能,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Flash动画短片,但这些被赞誉为“闪客”的设计师主要是从事基于二维平面的动画创作,是传统动画在新科技背景下的延伸。国内虽然也有与FWA相类似的机构和团队,也出现了一批专攻于具有人机交互与信息传播特性的网络媒体艺术设计师,设计和开发了一些颇有新意的Flash互动网站,但就其艺术格调和表现技巧方面还处于有待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更是罕见。

如果说FWA中的一行行链接文字和一幅幅图片是通往Flash交互艺术世界的航标,那么徜徉在这一艺术世界时所历经的一次次数据交互、信息反馈、鼠标行为的交互体验就是抵达“沉浸式”感受的方舟。若要实现具有“沉浸式”感受的效果,就必需在视觉设计和实现交互式数据呈现方面做到极致,需要视觉艺术设计师与计算机程序工程师进行密切配合,这一现象也就推动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网络媒体艺术设计的学科教育方面,学科的分化变得愈加细致,使学生有所偏重地掌握网络媒体艺术设计的技能。

RobertPenner就是探索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实现创意思想的奇才,他在《FlashMX编程与创意实现》中展现了独具创造力的程序设计和视觉设计理念。深入地探讨了以ActionScript创建动态视觉效果的方法,内容覆盖面向对象和基于事件的程序设计、数学、物理、色彩、绘图等专题,精选的实例讲解更是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运动、变形和缓动”的章节中讨论了运动的概念和数学基础。探究缓动的各种方程,并开发出一个变形脚本的面向对象的方法。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整个社会对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国际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和宽带的覆盖一直以倍数递增,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电信宽带用户从几千发展到了1万户,今年苏州电信宽带用户增长再次“提速”,目前苏州电信宽带用户已经接近15万。数据交换带宽的拓展从客观上推动了网络媒体向更高层次、更富多媒体意义的方向发展。如今,能提供音乐、视频在线欣赏和下载的站点比比皆是,许多国际化大公司在开发产品形象展示的多媒体交互网站时大量地使用了三维动画和视频录像。带宽的拓展使得富有创意思想的网络媒体艺术设计师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许多设计师开始了将三维动画所能创造的空间变幻效果用之于网络媒体艺术设计中,Discreet公司特地为MacromediaFlashMX开发了3D效果的导出插件,Alias公司更是开发出能导出3D效果的、兼容矢量文件格式的专用模块。

  • 下一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预案(6篇)
    上一篇:开学典礼主持人开场词范文(整理9篇)
    相关文章
    1. 开学典礼主持人开场词范文(整理9篇

      2023开学典礼主持人开场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金色九月,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在这美丽祥和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新学年的开..

      daniel 0 2024-08-07 09:13:00

    2. 小学生英语日记范文(整理3篇)

      小学生英语日记范文Theweatheroftodayisverycomfortable,thoughtheweatherforecastsaiditiscloudy,butjustalittlebitrain,verycool.Theweatherforecastsaiditiscloudy,and..

      daniel 0 2024-08-06 16:43:00

    3. 个人租车位简易协议书范文(整理3篇

      个人租车位简易协议书范文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条、车辆基本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物业情..

      daniel 0 2024-08-06 05:28:00

    4. 试用期辞职信简短范文(整理3篇)

      试用期辞职信简短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这是我来到公司的第二个月,试用期时间还没有过完,但今天我想向您提出辞职的请求了,其实这次辞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在于我自己,所以多方面..

      daniel 0 2024-08-05 14:28:21

    5. 运动会广播稿范文收集(整理6篇)

      运动会广播稿范文精选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也许你们没有显赫的成绩,但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的..

      daniel 0 2024-08-05 11:28:25

    6. 大学生个人求职信范文(整理3篇)

      2023大学生个人求职信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翻阅我的求职信!我是xx大学xxx专业的大四在校学生,20xx年xx月我将顺利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

      daniel 0 2024-08-05 02:28:21

    7. 关于班级体育委员的工作总结范文(

      关于班级体育委员的工作总结范文篇120xx年我们快快乐乐的过完了,迎来了我们崭新的20xx。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作为文艺委员的我开始计划咱们的下学期了。上一学期匆匆过去了,也..

      daniel 0 2024-08-04 17:13:10

    8. 班级工作方面的总结范文(收集17篇)

      班级工作方面的总结范文篇1一、班级概况我班有幼儿___人,男孩___人,女孩___人,这些孩子个性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通过一学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学期各..

      daniel 0 2024-08-04 15:34:00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07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