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内容(6篇)

daniel 0 2025-07-07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1

【关键词】初产妇;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产褥期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42-01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症候,如动力减低、失眠、悲观等,甚至影响对新生儿的照料能力。其发病率国外报道约为30%,通常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2]。本研究拟探讨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600例初产妇其新生儿采取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1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将12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常规护理)、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两组,每组各600例。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产程、住院时间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A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即婴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及预防接种、产妇健康教育等都是集中进行。A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即新生儿的沐浴与脐带消毒集中于婴儿洗澡间进行,于治疗室进行集中的新生儿抚触。住院期间于大房间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集体讲解,讲解内容同试验组。B组实施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每日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约30min,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讲解的方法,内容包括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等。同时分发《产妇健康教育指导》并安排责任护士单独进行讲解。

1.3评价方法:产后2周由专人对产妇进行自我问卷调查,采用爱登堡(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程度[3]。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别为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对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评分,得分范围0~30分,9分为筛查产后抑郁的临界值,12分作为筛性产后抑郁的临界值。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讨论

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恐惧、睡眠障碍、无趣,甚至出现自罪、自杀或杀婴倾向[4]。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与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突然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均能造成心理不平衡[5]。产妇产后抑郁是重要的社会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严重产后抑郁者会影响母婴交流和互动。对新生儿情感、行为的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的稳定。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化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其对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本研究以床旁实际操作为主,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产妇床边进行,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产妇直接参与操作,为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及脐部护理等操作减轻了焦虑感。从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00例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指导,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A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实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操作及指导的B组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5.83%,明显低于A组(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231.

[2]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3]温彩云.产后仰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50-451.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2

【关键词】产科护理人员;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

【中途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60―02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可满足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所需,同时有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而对于具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来讲,是否应该实施喂养以及怎样喂养是产科护理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就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进行调查,并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产科护理人员60名,所有护理人员均在产房、母婴同室病房或门诊产科工作一年以上,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1.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42名,中转学历18名;初级职称32名,中级职称27名

1.2方法对60名产科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培训的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基础知识和母乳喂养的措施等,为期3个月,具体内容包括:

1.2.1加强对母乳喂养优点的认识①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特别是母乳中的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汁品所不能替代的;②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母乳中含有大量婴儿所需的抗生素,可抗感染,降低婴儿的生病率;③母乳喂养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母乳具有营养均衡,配比最佳的优点,是其它食物所不能代替的;④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感情,婴儿通过允吸母亲刺激,与母亲产生切肤之温暖,促进婴儿的身心发育;⑤母乳喂养利于产妇身材恢复,并还有助于推迟新妈妈的再妊娠等【1】。⑥母乳喂养还具有经济实惠、快捷方面、干净、安全等特点。

1.2.2加强对不进行母乳喂养危害的认识①对新生儿将来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首先母乳喂养时的怀抱形成了类似胎儿子宫里的环境,可使婴儿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使婴儿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②无法满足婴儿成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求。有临床研究证实,母乳的配方会随着婴儿的需要的改变而改变,一个已经能够蹒跚学步的孩子虽然还在允吸他婴儿时期的,但是乳汁的成分却已经完全不同了,而其它的婴儿食物也无法与母乳媲美。③母乳喂养时满足婴儿口欲的重要方式。0~1岁是婴儿的口欲期,若未能满足的话,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通过咬手指、吸烟、酗酒以及爱吃零食等方面进行补偿。

1.2.3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等,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尤其是加强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的教育,妊娠合并症主要包括妊娠期合并心脏病,妊娠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肺结核、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等,其中对于妊娠期合并重度高血压产妇、妊娠期合并乙肝大三阳产妇、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产妇、妊娠合并艾滋病感染产妇、妊娠合并产褥感染产妇、妊娠合并过敏性疾病产妇、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产妇以及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均不能进行母乳喂养【2】。而对于妊娠合并肾功能轻、中、重度损害产妇、妊娠合并轻、中度高血压产妇、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妊娠合并甲亢甲低产妇、妊娠合并乙肝小三阳产妇均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

1.2.4早期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妊娠合并症产妇的早期母乳喂养的指导。孕妇在孕5个月时就应该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教育,以使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进行产前的护理,为产后哺乳做好充分准备。指导孕妇在怀孕的5个月开始便经常用香皂或清水擦洗、乳晕,并在清晰后在和乳晕上涂一层油脂,以使皮肤逐渐坚韧,嘱产妇佩戴宽松的胸罩,防止过紧使乳腺发育不良,可能会导致扁平或内陷等,一旦出现扁平或内陷,应及时向医生请教。

1.2.5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可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在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时,前期可采用多种抱姿,以选择一种产妇和婴儿均感觉舒适的姿势,但是无论哪种姿势的选择,应确定婴儿的腹部是正对母亲腹部,这样有助于宝宝正确的“吮吸”,在喂奶的过程中,产妇应放松、舒适,宝宝要安静,同时还应对产妇特别强调的婴儿的鼻子和面颊是接触,但婴儿的嘴唇在外面,而不是内收回,以免因姿势不对导致婴儿发生窒息等危险。同时鼓励产妇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限,产后初期每天进行8~12次的母乳喂养较为适宜。

1.2.6克服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心理因素大多数的妊娠合并症产妇是可正常进行母乳喂养的,且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心理因素会决定母乳喂养是否顺利进行,并且会影响乳量的分泌。而妊娠合并症产妇往往存在着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以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1.2.7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合理膳食要想乳汁分泌旺盛且营养成分优良,合理的膳食是重要方面,产妇在分娩后的24h因疲劳等原因活动较少,此时可食用粥、汤面等,以减少胃肠不适,在产妇逐渐恢复以后可鼓励产妇进行一些可催乳的汤类,如炖排骨汤、炖猪蹄汤、炖鸡汤、豆腐汤以及青菜汤等,并注意粗细搭配,每日多吃几餐,并以4~5餐为宜。

1.2.8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特殊指导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产妇容易感染,如胀痛,乳管阻塞是应及时排空以免发生乳腺炎。并嘱产妇注意休息,热敷等。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葡萄糖含量高易导致念珠菌等感染,并保持干燥以防导致感染等,若发生感染产妇和婴儿应同时用药,如口服抗菌素等。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调节饮食和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等,可晚间加点心,甚至可在哺乳时进食。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还应避免发生酮症,应酮症进入乳汁,可使用婴儿肝肿大,但是注意的是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正常的产妇,完全可进行母乳喂养【3】。

1.2.9妊娠合并症患者服药后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在母乳喂养时的用药原则为尽量不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首选对婴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同时还应选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且应在哺乳时或哺乳后马上应用,以避开乳中药物浓度的高峰期,必要时可中断母乳喂养。临床中对婴儿有显著影响的药物有四环素、巴比妥、抗癫痫药等、他巴唑、避孕药、洁霉素、类固醇激素等;乳汁中浓度较低,对婴儿影响不大的药物有胰岛素、肾上腺素、安定以及一般抗生素等,同时对于必须用药的产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服药。

2结果

通过加大对60名在职产科护理人员的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基础知识和母乳喂养措施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母婴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哪些妊娠合并症产妇可进行或不可进行母乳喂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加强了对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从而大大提高了我院产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3讨论

对产科护理人员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认识,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产科护理人员,并通过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对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产科护理人员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也应尽最大努力,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包括加强对母乳喂养优点的认识、加强对不进行母乳喂养危害的认识;对产妇进行早期母乳喂养指导,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加强对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上支持,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健康教育的宣传,包括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指导以及妊娠合并症患者用药的特殊指导等,以增加母乳喂养的安全性,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在本组的资料中通过加强对60名在职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了我院妊娠合并症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同时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宪丽,陈京立,高洪莲,等.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1(5):405-406.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3

关键词: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应用效果

产褥期指胎儿娩出后产妇身体、心理等调适复原所经历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6~8w甚至更长的时间。产褥期保健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许多医院都在开展母婴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大部分产褥期母婴保健都限于医院范围内,家庭保健严重脱节,因此,产褥期母婴保健的延伸服务也成为各大医院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2]。本文为进一步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实际效果,总结延伸服务的有效途径,为产妇提供更多的产褥期保健服务,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产妇按照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产妇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26.63±3.41)岁,分娩方式:顺产48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64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5.41±3.90)岁,分娩方式:顺产50例,剖宫产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包括:院内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行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从门诊与产科临床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中心人员数量在8~10人,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根据产妇产褥期心理和身体特点开展各种母婴保健延伸服务,提供持续、专业、正规的母婴保健服务。

1.2.2设立电话咨询热线母婴保健服务中心需设立专门的电话咨询热线,为出院的产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将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到院外。

1.2.3上门随访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人员对出院产妇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上门随访,针对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脐带感染等常见产褥期问题给予面对面指导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上门随访前需要通过电话联系征求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同时还要根据随访情况制定一对一的跟踪服务计划。

1.2.4开设网络论坛为了进一步拓展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医院应当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开设专门的网络论坛,为产妇提供网络咨询服务,使产妇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向专家学者求助,工作人员需要在24h内予以详细的解答,并将所收到的咨询问题分门别类放置在论坛上供其他产妇借鉴参考。

1.2.5组织产妇交流学习医院可以将新生儿已经满月的产妇组织起来,为产妇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此外,还可以根据产妇需求开设小班教学,教学内容以宝宝养育、产后疑难问题解答为主,由专业的讲师进行现场授课。

1.3评价方法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结束后由母婴保健专家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统计每项指标发生率[3]。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健康状况对比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养困难、皲裂等各项指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对比观察组新生儿便秘、腹泻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母婴健康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褥期妇女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新生儿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高,因此需要针对此特点给予连续、专业的母婴保健服务[4,5]。以往医院在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面仅限于院内干预,受到职责、作用范围等的限制,保健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产褥期母婴的多方位保健需求。随着医院功能及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变,各大医院都在积极借助自身的医疗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因此,将母婴保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将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经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医疗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不断扩大母婴保健服务范围,拓展保健服务层次,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并使其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沈卫英,陈伟红,瞿红,等.网络信息平台在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4):15-17.

[2]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3]王向阳.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839-3840.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5-0083-03

根据WHO的试验研究结果可知,世界范围内产后6个月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且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国外有学者经研究显示,当产妇面对较高压力和应激反应时,催乳素水平有明显下降,影响到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1],进而对产妇的泌乳量和哺乳情况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分析系统化护理对于产妇和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以便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可靠参考,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的产妇150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化护理(研究组),每组75例。所有入选者均为单胎妊娠,排除合并有肺结核、乙肝等明显哺乳禁忌证患者[2]。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8.57±3.19)岁;孕周37~40周,平(38.34±1.32)周,剖宫产23例,顺产52例,新生儿平均体重(2678.85±120.57)g,阿氏评分10分。研究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9.16±2.78)岁;孕周38~41周,平均(39.67±1.04)周,剖宫产24例,顺产5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2732.85±117.53)g,阿氏评分10分。两组的年龄、产程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即当班护士在产妇住院期间采用口头的教育方式对产妇哺乳予以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所带来的益处、母乳喂养时的正确姿势等;并在产后6周、产后3个月返院予以复诊,包括子宫恢复情况和婴儿喂养情况等。

研究组则予以系统化护理,开展系统化护理前需要护理人员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编撰母乳喂养手册,包括母乳喂养的概念、哺乳技巧、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等内容,并以这一手册作为规范化指引对护理人员予以培训。系统化护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产妇入院时免费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并在产后立即开始健康教育,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由接受培训的当班护士对产妇予以床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喂养的有效促进措施,哺乳后乳房排空的方法等。第二,在对产妇予以半小时指导、确保产妇基本掌握哺乳技巧后,也应注意传授婴儿的哺乳体位、哺乳后婴儿排气技巧以及对婴儿粪便予以评估的方法。第三,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通过电话方式予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最近1周的喂养方式、哺乳方面遇到的困难、更改喂养方式的原因等。第四,产后5周时的指导重点为哺乳体位、哺乳技巧、母乳喂养促进措施等;并注意嘱咐母乳喂养时的常见对策,包括乳头凹陷、乳房胀痛等;产后11周则以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和对策、坚持母乳喂养的措施、母乳喂养时间等内容为主,同时向产妇说明母婴分离,母亲上班后如何保持泌乳,如何储奶喂养等。第五,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并在产前加强交流,了解其认知误区并及时作出纠正,使产妇意识到母乳喂养的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第六,与产妇配偶加强交流,督促其多增加与产妇的陪同时间,并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抚慰,避免其由于担心母乳喂养后的乳房美观度而产生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6个月内单纯母乳喂养视为母乳喂养成功。对两组产妇予以知觉压力量表(CPSS,分数范围14~70分)和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ELE,满分16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较高,产妇感受到的压力较高。同时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通畅率和乳房胀痛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3-4]。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情况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

两组产妇在接受对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泌乳通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CPSS和BELE评分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CPSS和BELE评分依次为(35.49±6.10)、(137.59±9.03)分,对照组产妇的CPSS和BELE评分依次为(46.58±7.46)、(113.57±10.57)分。研究组的CPSS更低,且研究组的BEL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14.69,P

3讨论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5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8-02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采纳健康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1,是医院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2。产妇产后的个人保健和婴儿保健是产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使产妇及家属获得更全面的保健知识,本科将病房安全、饮食、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出院指导等汇编成《母婴健康宝典》,并用手册将知识传授与产妇及家属,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人群

选择1-4月在本科住院产妇803人。其中剖宫产211人,自然分娩592人;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290人,大中专文化315人,中学文化114人,小学及以下文化84人。

2健康教育方式

2.1书面式教育。将《母婴健康宝典》悬挂于病房内,使产妇及家属随时可取,随时可读。

2.2定时讲课与示范。产后第二天,安排护士入病房,在床边对照宝典内容,根据产妇接受能力不同,逐一进行讲解与示范;出院前,将出院产妇及家属集中于办公室,统一讲课与指导。

2.3个体化教育。针对产妇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分娩特点、社会背景的不同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产妇所欠缺的知识补充教育。

2.4随机教育。护士利用查房、进行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时等各种和产妇接触的机会,对其提出的疑问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示范,达到解除疑惑,反复加深的作用。

2.5操作指导。产妇入病房后,指导产妇哺乳及挤奶手法;指导产妇及家属沐浴、抚触的方法,手把手教会换尿布、脐部消毒的技巧。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房安全。包括物品的摆放与保管,防火用电安全,产妇安全,婴儿核对标识和医院工作人员识别等有关婴儿防盗内容。

3.2饮食指导。包括自然分娩产妇饮食;剖宫产产妇术后饮食;贫血、妊高症、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产妇的特殊饮食。

3.3活动指导。包括自然分娩产妇活动;剖宫产产妇术后翻身与下床活动;产后保健操等。

3.4母乳喂养指导。包括正确母乳喂养姿势、;挤奶手法;母乳作用及成分变化;问题(如扁平凹陷、肿块等)的喂哺技巧;如何识别母乳充足、婴儿吃饱;新生儿胃容量;其他常见的概念性知识(如母婴同室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好处、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等)。

3.5新生儿常见的生理变化。如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女婴阴道流血、肿大、蜕皮、螳螂嘴、马牙、打嗝等的表现及应对。

3.6出院指导。对产妇包括活动与休息、饮食、个人卫生、腹痛及阴道流血观察、避孕、复查等;对婴儿包括脐部护理、皮肤清洁、母乳喂养指导、辅食添加、预防接种、出生证办理、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复查等;出院手续办理;生育保险办理;告知出院后咨询电话等。

4效果评价

4.1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的自我保健水平。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产妇的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还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一下不科学的传统习俗,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一些不科学的习俗。

4.2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一定的沟通能力。这就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工作责任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护理健康教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母婴护理的内容篇6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宣教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母乳喂养,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1]。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产妇生理和心理方面对母乳喂养产生影响。母乳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母体的多种抗体,能增进婴儿的抵抗力,6个月内的婴儿很少发病,所以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2],同时母乳喂养的过程也有利于增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婴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吸吮动作还可促进婴儿面部肌肉发育;对于产妇,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3]。为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针对产妇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辅以适宜的心理辅导,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5月施行剖宫产手术50例,年龄22~38岁,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也无妊娠合并症,均为母婴同室。

方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试验组针对剖宫产产妇实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在产前宣教、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时执行,执行护士经过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及相关的沟通技巧,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内容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让每一位产妇都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并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喂,从而使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必要时给予产妇帮助。

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在产前宣教中普及和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准备母乳喂养知识的手册,发放给孕妇及其家属。针对孕妇的情况进行评估,若有凹陷和平坦要及时进行纠正。在宣讲中突出强调母婴的中心地位,为了使母亲和婴儿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最好的方式是进行母乳喂养。尤其是孕妇的初乳,含蛋白质和免疫白细胞等,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抗病能力非常重要。剖宫产娩出胎儿后,在手术台上即可让母婴先进行皮肤接触,手术结束后母婴同回病房后,产妇去枕平卧6小时后若无不适,母婴开始接触,母婴要尽量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第一次吸吮30分钟,两侧轮流吸吮。哺乳中要耐心细致传授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和协助产妇取舒适的进行哺乳,使产妇初次喂哺成功从而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吸吮还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结果

产后6天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估,试验组在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奶涨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系统健康教育通过医护人员宣讲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使产妇及家属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树立健康意识,正确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4]。剖宫产后由于手术切口的疼痛和婴儿吮吸引起子宫收缩痛,使产妇在首次进行母乳喂养时持怀疑态度和为难情绪,认为无法授乳。通过宣教及协助产妇哺乳,尤其是术前及术后3天,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升高,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5],由于剖宫产术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成功,作为科学育儿的一项重要内容,母乳喂养对产妇的术后恢复和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需要医院领导的重视,也需要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实行母婴同室,通过术后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开奶,对哺乳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辅以相应的心理指导。使产妇消除心理顾虑,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杏仙,张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孕期母乳喂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4-625.

2郭红卫.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司主编.母乳喂养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

  • 下一篇:遵纪守法之星事迹材料(6篇)
    上一篇:初中计算机教学计划(6篇)
    相关文章
    1.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daniel 0 2025-05-05 18:48:29

    2.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daniel 1 2025-05-04 22:34:58

    3.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daniel 1 2025-05-04 22:31:56

    4.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daniel 1 2025-05-04 22:17:26

    5.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daniel 0 2025-05-04 22:16:06

    6.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daniel 1 2025-05-04 22:16:01

    7.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daniel 0 2025-05-04 22:14:29

    8.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1 2025-01-01 14:27:00

    9.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7-07

    10.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