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总结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15

课后总结范文

一、悬念总结法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问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强的问题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课后,请同学们画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量一量,你能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有什么规律吗?如果你们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老师将在下一节课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种小结方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通过教师的设迷布阵,同时引出下节课要学知识。

二、首位呼应总结法

这种总结首先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前呼后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的开始创设了龟兔赛跑的动画场景,乌龟和兔子究竟谁跑的快,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学完今天的数学知识大家就知道答案了。不仅引出圆周长的概念,还给学生巧设疑惑,激发兴趣。总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谁能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兔子和乌龟究竟谁跑的快?”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虽终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引申式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课末总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愿望,把课末总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以拓宽学生认知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如在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后,在课末总结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把圆柱体侧面斜着剪开,它的展开图会是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这与今天所学的圆柱体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有无矛盾?为什么?这样,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使所学知识向深处延伸,彰显了数学的魅力。

四、探究式总结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后去探索、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在课末作了如下的设计:“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我们能否求出来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试着找一找它们和的规律。让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进行类化和迁移。

五、游戏总结法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安排一些与课本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当下课铃快响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2”,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再写上3和5让学号是3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然后我再追问:“老师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离开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余下的学生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快乐的课间活动。

六、质疑总结法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在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问一些问题,教师和学生予以总结,这种方法既可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时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堂总结的,先让学生回顾约分的概念和约分的方法,然后出示算式:=提问这是不是约分,这样总结既加深对新课的理解,又对约分的概念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然,数学课的总结还远远不止以上这几种方法。但不管什么样的课末总结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简洁易懂,突出重点;2、首尾呼应,脉络贯通;3、形式新颖,方法灵活;4、关注课堂,注重实效;5、严控时间,按时下课。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艺术,课末总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只要能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才会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一体。

【参考文献】

课后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归纳式

所谓的结课,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尾,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地回顾与总结,强调关键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结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真切融入课堂氛围当中,就要加强结课技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自然结课技巧

自然式的结课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时间与内容进行严格的匹配。自然式结课方法,就是指在教师说完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句话之时,上课时间刚好用完。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教学的进度与课堂时间进行对比,使自然式结课方式达成。教师要利用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好课堂活动,最后可以利用提问与讨论等形式作为课堂的最后环节,方便控制时间,完成自然式结课。

二、归纳结课技巧

小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与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之时,教师利用归纳式的结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进行归纳式结课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也可以教师主体归纳,学生辅助归纳。如:在讲解《爱迪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进行条理性较强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要深入掌握。诸如闻名、书报、器具、瓶瓶罐罐、白磷等。其次教师要对文章各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爱迪生身上体现出的正确人生观。提醒学生珍惜其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悬念结课技巧

利用悬念式的结课技巧,不仅可以对本结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还更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要利用具有思考性或者具有衔接性的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下节课的预习当中。如:在讲解《李时珍》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课文以时间为依据进行李时珍行医前与行医后的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悬念设置来结课:“在李时珍那个年代,行医是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在经历了多种坎坷之后,李时珍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那么在李时珍行医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顺风顺水吗?同学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等待下节课谜底的揭晓。”

四、练习结课技巧

练习与结课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练习式结课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以《掩耳盗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诸如“你怎样看待文章中盗铃者的行为?”或者“你觉得这个寓言的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升华。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课堂学习成果。如:作业可以布置如下:本节课的作业有两种,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一,以《掩耳盗铃》这篇课文为文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第二,利用《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创作一个寓言,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这样的结课方式引导之下,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笔者从四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对于结课技巧的重视,利用结课技巧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课后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语文教法课堂总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得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总结是回顾、总结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总结不单可总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总结学法,亦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甚至也可把生生间的互评带到课堂总结中来。

教师的结课语言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其设计与“起调”一样,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终曲”如果能做到“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堂课增添了一份精彩。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课堂总结:

一、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课堂总结照应开头

有些老师喜欢在开始上课时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堂总结时,就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一开始上课时老师所设置的悬念。如学习《树林和草原》时我设置悬念这样引入新课:“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是一位写景高手,他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大家想不想去看看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树林和草原》。”学完后我这样总结:“屠格涅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本文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这种总结方式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从而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二、编制新课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在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同时,对新课的预习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总结时,要全盘考虑,根据下一次课目要学习的重难点编制预习提纲。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第一课时从整体上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欣赏了第一自然段,感受济南的“温晴”,多角度品味语言揣摩精妙词句后,我作了如下总结:“冬天的济南没有如王者般傲慢肆虐的狂风、如舞者般热烈弥漫的飞雪,或者该是一种缺憾吧。但是在一个久居异国他乡的漂泊者眼里,这分明是他的故乡,他的‘宝地’——一个收敛了跋扈、磨圆了棱角、渗透了牵挂的梦!让我们下一课一起走进这梦的世界,笑语群山,轻点绿水,分享大自然的这份馈赠。请大家思考:①济南冬天的山有什么特点?②作者如何安排描写山景的层次?③济南的水有什么特点?④欣赏课文的佳词妙句。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目的地去学习,避免走弯路。”

三、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弘扬“文以载道”宗旨

这种总结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突出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在既有相关知识的理论,又有生活经验的实践中去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学完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这样总结:“美国军方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最新评估报告称:中国军队武器的整体科技水平要比美国落后20年。对此,每一个有清醒头脑的中国人都不会忘了邓稼先的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业,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什么呢?”这样的总结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了“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四、新旧知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思路清晰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个知识点到结尾处,教师可采取总结、提问、列表等方法,将新学知识的各个部分以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或找出它们各自的相同或不同的特点,以起到更准确、更深刻理

解知识的作用。如学完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后,我是这样进行课堂总结的:“本演讲词思路与一般议论文结构方式相同。演讲者首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然后分析问题:先对传统教育中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进行分析评价,接着具体阐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教育历史与现状及个人经验,指出中国学生缺少实验精神。最后归纳总结,阐明‘格物致知’的含义,指明它的重要性,并指出希望。全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

五、深入思考引起共鸣,教师结尾画龙点睛

为文须点睛,教文亦同理。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结尾处,教师稍加点化,学了《鱼我所欲也》后,我总结如下:“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课文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

六、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这种总结常常与课堂作业或课后练习相结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练习形式,让学生完成。如学习了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这篇课文后可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完成,以达到总结知识的目的: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七、师生回顾课堂新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总结时也可以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同时,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课堂总结语,如:(1)这节课,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收获?(2)这节课中,你比较佩服谁?(3)学了这节课,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有什么意见?(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在课堂上应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效率?

八、概括知识脉络主线,深化主题强化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准确简练的语言和图表等方法,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主题,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性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条理,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学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后,我总结如下:“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作结。全文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另外,我还提供阅读材料《解放黑奴宣言》,让学生增加兴趣,扩大知识面。

采用总结概括式的小结方法,开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概括总结能力提高了,可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修改完善,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训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所学习的一堂课或某一部分的内容。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总结知识、参与教学、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总结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式、综合利用、交错利用。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活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课堂总结是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

成功课堂总结,让我想起了《琵琶行》中的诗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参考文献】

  • 下一篇:课后托管工作总结范例(3篇)
    上一篇:风的声音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如何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范例(3篇)

      如何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范文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是各个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当中所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人们可以按照各个民族的传统..

      daniel 0 2024-05-14 22:33:35

    2. 微生物实习报告范例(3篇)

      微生物实习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WebQuest教学模式;临床微生物学教学;应用临床微生物教学中,微生物种类形态各异且繁多复杂,学生在学习中抓不住知识要点,调理不清,易导致知识点记..

      daniel 0 2024-05-14 22:32:13

    3.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范例(3篇)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范文以上论证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人类隐性智慧定义的工作框架内模拟人类显性智慧(人类智能)生成知识,创建主客双赢的策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而这是..

      daniel 0 2024-05-14 22:01:02

    4. 岩土工程概念范例(3篇)

      岩土工程概念范文关键词:隧道工程;模块化教学;学习迁移理论;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U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7204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

      daniel 0 2024-05-14 22:00:13

    5.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例(3篇)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关键词:综放面遥感扫描联动喷雾技术研究应用1综放工作面随机遥感扫描联动喷雾技术课题提出的背景1、液压支架放煤和移架是综采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支..

      daniel 0 2024-05-14 21:29:28

    6.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例(3篇)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篇1关键词:土地遥感;应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P627文献标识码:A遥感技术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技术、红..

      daniel 0 2024-05-14 21:28:13

    7.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范例(3篇)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范文篇1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表彰奖励年度先进单位,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措施,动员全系统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

      daniel 0 2024-05-14 20:56:54

    8. 纺织工程培养方案范例(3篇)

      纺织工程培养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引领学做合一[作者简介]王前文(1980-),女,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纺织品开发、纺织专业教..

      daniel 0 2024-05-14 20: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