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整理2篇 )

daniel 0 2023-12-05

推荐教学设计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不知种庄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2、能初步诵读出五言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出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们吃的是什么?(幼:馒头)馒头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儿歌)。在刚才念的儿歌里,我们觉得农民伯伯种地容易吗?(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学一首古诗来表达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指导幼儿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挂图。

1、小朋友们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太阳又红罩着大地又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阳最红最热的时候,小朋友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农民伯伯)

3、小朋友们看农民伯伯额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结: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里去了。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粮食来的不易呀!(幼:是的)

师:从前有个名叫李绅的老爷爷,他也看了这幅画立马写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诗是怎么写的?(幼:好想)这首古诗叫《悯农》,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说的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他们很辛苦,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都落到泥土里了。可是,有谁知道那盘子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换来的。所以,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要带着同情与感恩的心去读。

1、教师领读。

2、幼儿自由读,读给老师或者自己的好朋友听。

3、幼儿展示自己,上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4、结合诗意,体会作者感情,学古人晃动小脑袋自由读。

5、小男孩,小女孩比赛读,体会诗意。

6、认识生字:禾

1、出示幼儿撒放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2、出示饭桌铺张浪费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3、出示幼儿偏食,挑食图片,结合自己这种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1、幼儿跟老师学跳《悯农》舞蹈。

2、幼儿上台表演《悯农》舞蹈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悯农》,教会我们要不仅要不挑食,不偏食,而且还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幼儿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在课前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一手用袖子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禾苗晒得都弯腰了。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引导幼儿看图时应让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是,结合此情此景应该配上古典音乐,这样氛围就更浓厚些,在幼儿上台表演诵读时,应该让幼儿自己相互自评,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在难点突破时,我拍了一些本班幼儿在吃饭时的图片,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

推荐教学设计篇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语。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事物的名称。

4、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5、能够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仿写对话。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1、教学课件;2、搜集有关劳动致富的一些事例。

板块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入。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的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问难,梳理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出示谜语:

①一物生来真奇怪,光吃树叶不吃饭。每天吐丝又纺线,织成漂亮的绸缎。——打一动物

②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水果

猜一猜,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小结: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今天我们还要运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

3、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5、梳理学生的问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扫清阅读障碍,读好“酿蜜”等12个难读的词语,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

2、运用“自由读、开火车分段读”等方法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读,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

矮小聪明粗绳集市辛苦

酿蜜勤劳撒上

笑嘻嘻乐呵呵牛马粪

肥肥壮壮

3、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相机正音。

过渡:故事讲的是山脚下住着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他们有六个矮儿子,总是长不高。一天,矮儿子们对爸爸、妈妈说“我们虽然矮小,可是有聪明的头脑,我们要自己出去过日子。”一年过去了,六个矮儿子回来了。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六个矮儿子究竟靠什么过日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块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组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11自然段,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的学习方法弄懂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2、品读描写六个矮儿子的语言,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悟六个矮儿子的聪明和勤劳。

3、揣摩本文“语言”的表达特色,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1、第一次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2——11段。

(1)课件出示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填写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第()个矮儿子是靠()过日子的。我是从()、()、()等词语中知道的。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小组汇报反馈。

(4)集体评议纠正。

小朋友真聪明,六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你们却能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来。

2、第二次合作学习:你最佩服哪个矮儿子?认真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努力读出自己的精彩。

(1)学生选择自己最佩服的矮儿子的故事练习朗读。

(2)汇报朗读。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自由组合朗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3)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个矮儿子和第五个矮儿子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赞扬他们的聪明和勤奋。

预设一:

(1)出示句子:我等春暖以后,把它们搬到田头,六只脚就开始采花酿蜜,那生活别提多美了。

读一读句子,看蜜蜂采蜜图,说说矮儿子是怎样养蜂的?

(2)为什么要用“搬”,而不是拿或放?(一个“搬”字就把蜂箱的沉重和二儿子养蜂的艰难写出来了)

教师范读——同学生一起读——生独立读

(3)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矮儿子怎样艰辛的画面?(想象:搬箱子搬得满头大汗,被蜜蜂蜇得满头包,风里来雨里去,天南海北地赶花,渴了,累了,困了……)

(4)(播放养蜂人劳动和生活的画面)你看,这就是矮儿子养蜂的艰辛画面,用心感受其中的艰辛和幸福。

(5)齐读,师述:养蜂是辛苦的,却能换来甜蜜的生活。

预设二:

(1)出示句子: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

指名读,师生扮演角色访谈。

矮儿子,你要在漂亮的草房里铺牛马粪,不怕脏吗?(想,评价)

矮儿子,你天天在草房里干活、吃饭、睡觉,不怕臭吗?(说,评价)

矮儿子,你造草房、铺牛马粪、撒种子,天天细心地照料,才能长出那么多蘑菇,你不怕辛苦吗?(说,评价)

(2)填提示语,展示个性朗读:第五个矮儿子()地说:“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自豪、开心、大声、美滋滋……)

(3)男女学生分读。

(4)师生分角色读。

3、六个矮儿子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过上了好日子,真聪明!但是仅仅是靠聪明就能过好日子吗?请找找描写六个矮儿子勤劳的词句,用线划一划。

4、读一读六个句子。

5、小结: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过上了好日子,其实他们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聪明与勤劳。(板书)

板块四:回顾课始质疑问难,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通过回顾板块一中的质疑问难,整体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渗透根据提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回顾课始提出的三个中心问题:六个矮儿子靠什么过日子?为什么要出去过日子?结果怎样?指名简单地说一说。

2、引导学生根据提纲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板块五:拓展延伸,仿写语言。

1、通过“说一说”,唤醒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形成“今后我们也要学着用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美好生活”的共识。

2、通过“写一写”,学习运用“根据事物特点,用上关键词语,写出劳动内容”的方法仿写一组对话,进一步内化领悟课文的语言特色。

1、说一说:如果老爷爷和老奶奶有第七个矮儿子,又会怎么过日子?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组对话,不能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但要根据事物的特点,用上关键词把劳动的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你是靠什么生活的。

大家问第七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活?”

第七个矮儿子笑眯眯地说:“我呀。”

3、出示一组劳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可以参考图片内容写,也可以自己展开想像自由写。

板块六: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通过总结谈话,回归“聪明与勤劳”,点燃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后让我们也学着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吧。

  • 下一篇:语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有哪些(整理4篇 )
    上一篇:校园六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新课标教案范文,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

      关于新课标教案范文篇1根据县局(xx)5号文件和xx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xx)3号文件..

      daniel 0 2023-12-05 01:19:50

    2. 《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

      《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

      daniel 0 2023-12-03 21:56:10

    3.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选3篇)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篇1【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等生字词。2.朗读课文,想象雨中情景,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3.从修辞、想象、感官..

      daniel 0 2023-12-03 16:02:51

    4.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第一课时,歌曲学唱。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歌曲演唱在课程标准中占重要地位,它是音..

      daniel 0 2023-12-03 02:59:09

    5. 新课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等

      新课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设计理念】《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细致精准地描写出爬山虎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叶”和“脚”,形象生动、栩栩如..

      daniel 0 2023-12-02 21:56:20

    6.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daniel 0 2023-12-02 16:26:12

    7. 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从..

      daniel 0 2023-12-02 15:20:12

    8.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箩、杭”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边读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daniel 0 2023-12-02 09: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