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后感,岩中花树 王阳明读后感(整理4篇 )

daniel 0 2023-12-09

王阳明读后感篇1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干部的我,信奉的人生信条是努力不服输,连在家庭关系方面的信条都是女人当自强,女子能顶半边天。秉性刚强的我,一路走来,也遭遇了不少的烦恼。在遇到《致良知》一书之前,为了让自己在心灵的层面有所提升,我阅读过大量的心灵成长的书籍,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几年下来,见闻扩大了,技巧增加了,但是在心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013年6月,我接触到了阳明心学,加入了致良知学习小组,开始阅读《致良知》一书。反省自己之前读《致良知》一书的经历,心路历程也是一波三折。

刚开始,绝对是乍见之欢。精进读书,引用的都是阳明先师的名言警句;动辄就谈“知行合一”、“无善无恶”;有意为善;用夸张的语言刻意地写分享……后来,因为学习并没有真正变为心的收获,所以又进入了一个疲惫期或者叫黑障期。此时我的状态,对内是自责自卑,前行乏力;对外则是抱怨批评,多见人非。这段经历曾让我犹豫彷徨,非常痛苦。感恩老师、亲人的不离不弃,鼓励加持,让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此刻再读《致良知》一书,终于能听懂一些先师的话了:“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需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再读《教条示龙场诸生》,就明白了“责善”的核心是“悉其钟爱”为本、“致其婉曲”为方,“当自吾始”为出发点;再读《书徐汝佩卷》,就明白了对于视己为君子、视他人为小人的弟子徐汝佩,为什么阳明先生会行不言之教了,我也深刻看到了自己其实就是那个表面“知之甚深,而未能实诸己;信之甚笃而未能孚诸人”、“忘己之困、责人之速”的人!再读《黄以方录》,对“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有了更深的领悟,自己如果不肯在心上积习最深、最痛的地方下手,致良知永远都是口号,都是虚假的谎言。

随着读书更加应心,我对阳明先师的“信”更笃定了,对“吾心光明”的人生目标更笃定了;同时也更深刻地看到了自身依然很多的积习障蔽。此时对于自我更清醒的认识,不仅没让自己气馁无力,反而在不知不觉中,那些原本顽固的好胜之气、外求攀援的好名之心,都开始悄悄地出现了松动。能感到自己内心更柔软了,对家人朋友的感恩之心升起来了。身边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我这个秉性刚强的人的改变。

此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恩!感恩老师把我领到了阳明先师面前!感恩阳明先师为我辈指明了“致良知”这样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光明的康庄大道!感恩家人朋友,你们都是我此生的贵人!

王阳明读后感篇2

《传奇王阳明》这本书很容易看,就是翻一翻的速度就能读明白,不需要费心思去死磕,百家讲坛负责把干货稀释到接受无障碍,挑起一点兴趣,这是最好状态。

董平在书里面表现出的对王阳明的崇拜之情,就好像程晓流讲解围棋时上课动不动就是吴清源曾经这样说,吴清源曾经那样说,很容易明白。他们崇拜他,自然不在立言,立言的哲学家太多了。太上立德,然后立功,然后立言。德这件事情不好说,然而王阳明立功,立言,却终于将功值得炫耀的部分在各种阴差阳错间消弭了,就显出他的不一般来。

要读懂阳明的思想一定要看年谱。他的年谱叫《王阳明先生年谱》。是他的学生给辑的。王老师,是他传给后人的头衔。不是欧阳文忠公年谱,不是王荆公年谱,所有关于功名的骄傲在他这里都没有。他倒是真的白衣渡江书生挂帅过,不过死的时候只有学生来送行,文成是他的谥号,直到许多许多年之后换代才加上的谥号。

功成身退,无道则隐是很多人追求的状态,有些人,比如说孔子说到没有做到,还有一些,说到,做到,但并不是出自本心,倒是被逼的,比如他。可是在这样被逼的时候依然能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就很了不起。当然,他可能不是真的看开,不过死鸭子嘴硬,可有这样的胆量在弥留之际依然嘴硬着的,也是一种风骨。

他的字很好,寓赣州上海日翁手札有董赵的味道,不过又没有那么矜持,有一点恰到好处的锋芒。说起来很有意思,心学这一派的大师总让人觉得亲近些,有人气些,锋芒也好,怪癖也罢,总之比理学那派活泼。好像口才很好,能够在辩论的时候把朱熹骂的汗流浃背连连说我没有想到这点的陆象山,当然还有十五岁离家出走考察塞外军事,十七岁和道士对谈误了洞房花烛的王阳明。

老朱家出一种可以和老高家比肩为国朝双阙的怪异人种,不过也催生了很多有眼光的人。比如说王阳明,比如说写明夷待访录的黄宗羲,还比如写古诗评选的王夫之,按说该提他张子正蒙注一类的代表作,但我觉得王夫之的杂文犀利幽默很有意思,比他正经的文章要好看,我喜欢他当然是因为他说我家丕殿的好话,但能在那么多年曹植最高的定论中说他作的可见是个有意思的人。我不喜欢顾炎武,我觉得日知录有寡妇心态。当然,也许以后也会喜欢,就像我小时候很讨厌钱穆觉得他写文章四平八稳还不如童书业,不过他的中国思想史六讲就是好文章。

呵呵,说了这么多,建议不了解阳明先生生平的人可以读读这本书,如果想真正的了解阳明先生,那您可要花功夫了,必须要了解他的阳明心学,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写的真好,如果您不太感兴趣,那您可以读读他的散文,先生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都堪称千古名篇,不可不读。

王阳明读后感篇3

梁启超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其中曾国藩被称作半个圣人。孔子自不必说,王阳明究竟是何方神圣,让后世的曾国藩、孙中山等都视为精神导师。在好奇心和对“知行合一”这一神秘内涵的驱动下,决定读读这本经典——《知行合一王阳明》。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天资聪慧,四岁前就熟读诗书,立志做圣贤。可命途多舛,理想被残酷的现实频频打脸,经历了牢狱之灾后,被放逐到偏僻的龙场驿站,竟然淡然了许多,开始潜心悟道。由此可以看出人要有自己的终身理想,不断的追问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生的驱动力。

老王这前半生虽然很想做圣贤,可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兜兜转转研究了好多思想,比如军事、修仙等等。对于当下推崇的程朱理学,所谓的格物致知,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只能自己钻研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王阳明读后感篇4

暑假的时候,是一年里面难得有大把空闲的时候,买了一叠书,心情也会不自主地愉快起来。在这叠书里,我印象最深还是《传奇王阳明》,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见识了一个更为丰满雄浑的余姚先贤形象。

王阳明的伟大,创立了王学自然是重要原因,但一出世的立志读书做圣贤却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有了国人的成就。对后人来说,创造新的学派很难,但立志却是可以做的。而且,立志必须以一生的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我甚至想到了“万人皆求佛,佛本在我心”佛家禅语。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古人言,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真正能实现的很少。王阳明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的“真三不朽”。再识王阳明,我充满了敬佩,心中也不免有些惭愧。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事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虚灵”不是无知无识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实、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基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他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自去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如果前者“觉”只注重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则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致良知”凝聚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味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

民国的王学风潮

由于历史的原因,王阳明作为中国唯心哲学的代表,在我过去受教育的课本中罕见其名。后来读得书多了,王阳明的名字渐渐地进入了脑海。这几年读书过程中,遇到了两本让我对王阳明大感兴趣的书,一个是《从大历史的角度读xxx日记》,其中反复提到xxx对王阳明的推崇和信奉;一个是《明朝那些事儿》,把王阳明写得神乎其神。后来在不同的书中看到,王学在民国是大为流行的。

这两个典故也就印证了王学在民国的影响力。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里与观花一样,王守仁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天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是我的灵明的延伸和另一体。同时,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部分,与其同体,一气流通,不可间隔。这里,王守仁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就表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关怀。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深”等超时空、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了宇宙之无限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因此,他感叹“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征服、统摄那无限之宇宙。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人类意识!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如死的人),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界就永远只在吾心之外。

王守仁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事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虚灵”不是无知无识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实、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基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他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自去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如果前者“觉”只注重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则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致良知”凝聚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味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综上所述,王学由于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使其美学具有典型的体验美学特色。这种体验美学是以“至乐”境界为目标,强调超然的与天地同体,美善合一,美丑自融的“孔颜之乐”。美是礼的感性显现。这种体现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美(至乐)只能在审美体验中把握。在审美体验中,审美主客消融,世界向我敞开,生命意义的瞬间生成,我的存在被确证。这种体验以“虚灵”为前提,有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而细细品味人生、社会、历史更是王守仁所崇尚的。至此,我们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是体验美学。正是这种体验美学,王守仁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了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

王守仁正是从这一“至乐”境界出发来阐释善与恶、美与丑的。他认为美与善是统一的,美是“理”的感性显现。他说:礼字即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既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文也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也者,文之存于中者也。文显而可见之,礼也。礼微而难之,文也。是所谓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者也。

  • 下一篇:王阳明读大学心得体会报告,读王阳明心学心得体会1200(整理2篇 )
    上一篇:发展对象汇报个人情况集合(精选6篇)
    相关文章
    1. 汪曾祺《黄油烙饼》读后感(精选5篇

      汪曾祺《黄油烙饼》读后感篇1“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这是我读汪曾祺先生这篇文章时,在文章扉页,看到的第一句话,给我的第一感受便是,这篇文章以描写黄油烙饼这一食物,来表..

      daniel 0 2023-12-09 05:26:07

    2. 教师调岗申请书模板(精选3篇)

      教师调岗申请书模板篇1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x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非常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审阅我的申请书!本人系xx小学教师,我非常热爱本职工作。自xx年参加工作..

      daniel 0 2023-12-09 05:25:53

    3. 云上读后感(精选4篇)

      第2篇1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在云上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在云上读后感(一)林清玄,台湾作家,17岁开始写作,30岁前获遍了台湾各类文学..

      daniel 0 2023-12-09 03:34:32

    4. 致医院的感谢信模板集合六(精选3篇

      致医院的感谢信模板集合六篇在人们越来越推崇感恩教育的今天,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感谢信,写感谢信比口头感谢更加真挚。说到写感谢信,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整..

      daniel 0 2023-12-09 03:28:25

    5. 最新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2020少先队

      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篇1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以德治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的“民族学校五个一”工程,按照“全队抓落实..

      daniel 0 2023-12-09 03:02:58

    6. 工作汇报技巧百度云(精选7篇)

      第3篇1百度联盟申请技巧[url=http://www.xiexiebang.com/]最新泰剧最近一段时间我觉得百度联盟的变化很快,先是增加了几种新规格的广告代码,后来又开放了由邮局支付向银行卡..

      daniel 0 2023-12-09 02:25:54

    7. 云观测教案模板(精选7篇)

      第2篇1云的观测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

      daniel 0 2023-12-08 22:51:30

    8. 阿里云承诺书(精选7篇)

      第5篇1没有一个人离开团队能生存,什么是团队?就是不要让别人失败,不要让王坚失败,因为王坚代表的是云计算理想和使命;不要让王坚的团队失败,因为这个团队继承中国的希望,让这个时..

      daniel 0 2023-12-08 22: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