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大全(精选8篇)

daniel 0 2024-03-05

国学知识大全篇1

1、王昌龄

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

2、刘禹锡

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

3、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

4、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

5、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6、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

7、柳宗元

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8、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

9、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10、范仲淹

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国学知识大全篇2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国学知识大全篇3

1、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3、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4、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5、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8、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9、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0、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国学知识大全篇4

1、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2、范缜

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

3、朱熹

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4、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

5、王阳明

明代思想家,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文史常识56条

6、《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7、《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8、《晏子春秋》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9、《国语》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0、《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国学知识大全篇5

1、《世说新语》

刘义庆著,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2、《文心雕龙》

刘勰著,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3、陶渊明

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4、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李白

“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6、杜甫

“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

7、白居易

“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8、王维

“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孟浩然

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10、岑参

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学知识大全篇6

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通过了解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希望本文的国学知识大全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国学知识大全篇7

1、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

3、《水浒传》

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4、《西游记》

吴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5、《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

6、《红楼梦》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7、《长生殿》

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8、《桃花扇》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9、《四库全书》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

10、《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国学知识大全篇8

1.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5.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

7.“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8.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9.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20.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 下一篇:初三上册历史《古代埃及》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3篇)
    上一篇:销售助理年终个人总结(6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