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读后感,读红楼梦读后感800字(整理3篇 )
2023年读红楼梦读后感篇1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红楼梦》这辈子总要读一次的。看你在什么样的年纪和心境下拿起。
20xx年开始读,到今年因为疫情,闲宅在家,终于读完。接近50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小学时候,看过缩略版的红楼。不解其意,本能地对老师要求的必读书目反抗。也会用黛玉葬花诗句,修饰八股文。
真正读的时候才知:黛玉葬花时那种难掩悲凉;宝钗的端庄大方背后亦会追着蝴蝶到处跑;刘姥姥这位乡下人的实诚与智慧;宝玉对姑娘们真正的心疼;贾母谈起服饰颜色细微处的修为…
当你真正去读,是跟听来的体验完全不一样的。
感触太多,择几点谈谈吧。
①一场关于极致的美学体验。
阅读的这两年多时间来,坦率说中间很多时候也觉得无聊。特别是贾府各路人员嚼舌根的事儿。
但我真正被里面美的体验打动,如教香菱写诗,大观园建诗社,一群人吃螃蟹,迎接第一场雪。等等。遣词造句极具美感,汉字语言表达的巅峰,无数次让人产生心流。想着一群年轻人就这样风花雪月下去多好。
②多种多样饱满的人格。
很多人物风格明显。就比如争议最多的钗黛。到底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自古多议论。
可这两个人都多么好,一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灵气,一个大方周到智慧才情均不缺。她们根本不用对立,去看到丰富的人格与光芒,去欣赏去行了。
比如探春,刘姥姥,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③讲究精致的贵族生活。
到底还是人,但怎么生活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红楼梦里将清代贵族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
原来中国人在以前竟然如此精致过,一顿菜的工序就足以让人震撼。关于服饰的颜色,原来知道红白蓝紫这类吗,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自己是个色盲。
那种一丝不苟的精致。过去还真有人这样生活过。
④包罗万象的宗教,文化,哲学。
红楼梦里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体现。器物,制度,精神等。我们这个民族太博大精深,会泛起骄傲,为我们的古物。也会痛心,为这能吃人的封建制度。
还会深思,这是道学还是佛学。一切人间事,无不在红楼。
⑤我喜欢它的结局。
宝玉他考取了功名,给家里人有了交代。袭人嫁玉蒋玉菡,宝钗怀孕,都有了新的寄托。借贾政的口吻说道,宝玉原来是天上下凡的和尚。这短暂19年的陪伴后,他终归是要回去的。
宝玉是神仙和尚,大家相信了这一点。对于他的离去就不再悲伤。
贾府虽然落败得一塌糊涂,但还有一抹希望。作者是仁慈的而热爱的。
………
想说的还太多,不知道下一次再完整地读红楼是什么时候。但它一定值得反复品味。
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藏,伟大的红楼梦。
2023年读红楼梦读后感篇2
那个年代,永远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轻轻打开书本,无尽的思绪又滚滚而来。
初读红楼梦,我只是对人物有一个概念;再读红楼梦,我被里面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里面的爱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宝黛的痴恋。他们俩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中显得多么纯洁,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洁,哪一个读红楼梦的人不被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所感动?
图片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众姐妹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的葬花,种种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们都说你傲,你真的傲吗?在我的眼里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连才高八斗的贾妃都说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欲仙的画意;还是草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你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可也掩盖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注定了你孤苦无依的命运,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无奈着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香巢已经成染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腐朽的封建集团无情地扼杀了宝黛的爱情。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使地狱的烈火不断在每个人的身边燃烧,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花在无情冷漠中熄灭,熄灭。黛玉的思想不断进步时,一场荒唐可笑的婚约把她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宝玉的一句”男人是把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觉得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浑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这光明的力量实在太小了,活生生被这黑暗的力量吞没了。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见不得悲剧,我也曾为黛玉的结局恼过,恨过,哭过。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烟花一样,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己,何必执着,有时候,短暂也是一种美。
或许更重要的,不是你把它攥在手心里捂多久,而是,你是否真切地拥有过吧!
2023年读红楼梦读后感篇3
《红楼梦》可谓为千古奇书,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问世之时,就有“开卷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读红热潮,连统治者也禁不住。它,有如梦里看花,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扑朔迷离,问世至今二百多年来,多少文人学者为其探究不止,穷其一生。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描写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纵观历史朝代,前尘滚滚、后世硝烟,人们经历生存都逃脱不了情感的洪潮。然后红楼,则成了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它成为了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成为了情感史的递接桥梁。现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红楼,但是仍然参悟不透其中的高深与妙绝。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在精神力上的质感。我们看到的是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的神秘情感境界。他们那种精神上、意识上的迷离情感,都蕴含着不可言喻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只能如此。最后都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历史情感中的悲剧角色。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疏离和冷淡。
转身走开,留下的却是自己那苍凉、惨痛,甚至是可悲、可怜的脚印。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和时空中表演着自己绚丽却也不失味道的情感。即使遗憾,却拥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却拥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托;即使可怜,却拥有了他人后世的同情与怜叹;即使成为历史,却也拥有了后世人无尽的叹息。转眼现在我们的这个繁荣、快速进步的现代社会。我们以为我们很快乐,我们以为我们很幸福,我们以为我们这样,就什么都比古代的一切还要完善。也许,我们满足了物质的给予;也许我们满足了现在都市的喧嚣;也许我们满足了周遭环境的科学与现代,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也许我们在精神方面却是贫瘠的、荒凉的。我们有充实的科学知识,或许我们有古人根本不可有的见识和智慧。或许是我们没有古人那种可以灰飞烟灭般的爱情真理,亦或许是我们没有勇气去体验那种大悲大喜的、跌宕起伏的情感。可能爱情的悲剧存在于每个时代。痴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轰轰烈烈和遗憾惋惜都成为了历史潮流中的一点尘土,消失殆尽。
樯橹灰飞湮灭般的痴缠恩怨都在历史的前进中被我们叹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和悲剧,歌功颂德和情感悲剧都是历史中不可少的一个点缀体。《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复杂、高深、抽象的文学巨作。书中的痴男怨女都在爱情光芒的笼罩下演绎着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剧,只是情感悲剧的方式会过去,可是情感与悲剧却不会流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剧与体验。转眼看看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也有自己的悲剧历史可以观看,也许在发生,也许已经发生,只是我们都没有完全的看到红尘中情感悲剧的颗粒的漂移。
纵使黛玉和宝玉生存在了一起,但是也许他们承受不了现实生活考验的每一天,在不同的历史角度观看也有着不同的结局。注定在一起的情感也许是在给予机会给他偿还,缘分就是这么微妙,无论前生前世是谁欠了谁,今生今世是谁来报答谁,情感的冲击和铭刻都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文中语言的精细、优美、哀怨,让我们不但体验了书中人物的凄凉与哀伤,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文中描绘景色的华丽唯美和书中字里行间的古典美。
曹雪芹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悲欢离合,自己的爱与恨,融于书中,寄托于他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之中。因为真,所以能感人,因为进行了艺术升华,所以更能感人,千古不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饱含着曹雪芹最深,最真挚的感情与感悟,爱与恨,血与泪。红楼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至情至性。作者自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细细读,用心品,虽说不能全部,但多少总能体会到其中的言与味,爱与泪的。
-
读红楼梦读后感,读红楼梦读后感100
关于读红楼梦读后感(精)篇1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