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协议书,孔子学院办学模式(整理4篇 )

daniel 0 2024-04-16

孔子学院协议书汇总篇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

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光,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就应吗?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孔子学院协议书汇总篇2

>

1、知耻近乎勇。——孔子

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1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1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1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16、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1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18、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2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孔子学院协议书汇总篇3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学院协议书汇总篇4

尊敬的孔子爷爷:

你好!

请接受晚生的一拜。为了表达我对您的崇敬,特此冒昧的给您写封信。虽然您我相隔一条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但您的谆谆教诲一直谨记在我们的心田,时时提醒我。记一次考试,我对自己的这次考试充满信心。

我在前一天晚上没复习,试卷一下来,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决了,可成绩一下来,却很糟糕,红叉叉几乎爬满了整张卷子。我当时非常的恨自己,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本以为会被老师霹头盖脸的骂一顿,可老师跟我提起了“温故而知新”,并叫我好好学习。听到老师讲您的著作《论语》,内心别提多高兴了。

不瞒您说,我这个人缺点挺多。犯错误时,总得连累好几个人陪我挨罚、挨排骂、叫家长,后来爸爸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告诉我:人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直线下降,成绩滑落的可以让人大跌眼镜,老师家长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可是怎么用心都学不下去,坚持不下去。那天晚上妈妈敲我房门,进来送了一杯水,并且说了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悄悄地走了,听了这句话我恢复了以前的我,把自己的功课又补了上来。孔子爷爷您的《论语》我并不是全看过,但是我对你的敬仰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您的成就对我们后人有了巨大的帮助,您的治理名言,我们时时记在心中。虽然,我们无法见面,从早到晚可以用心灵沟通,虽然我们无法在一起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论语》来见证您的伟大成熟。

在此,我感谢您,是您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您所著的《论语》将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伙伴。

此致

敬礼

  • 下一篇:孔子学院协议书,孔子学院办学理念(整理2篇 )
    上一篇:我的同学三年级作文字(6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