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现状(6篇)

daniel 0 2024-05-06

中西医结合现状篇1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

1.1经方

1.1.1银翘散:孙俊波[1]等给予银翘散(金银花20g,连翘20g,薄荷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荆芥穗15g,桔梗6g,甘草6g)加减汤剂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疗效显示:治愈率达50%,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且无复发病例。

1.1.2丹栀逍遥丸:卢志刚[2]予以以丹栀逍遥丸加味(柴胡15g,郁金15g,夏枯草20g,牡丹皮12g,栀子12g,当归12g,白芍12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10g)为主随症加减,汤剂口服+强的松(30mg/d,分三次口服)治疗临床疗效显示:总有效率达90.63%,高于单用西药组,甲状腺疼痛、触痛消失时间、甲状腺肿大缩小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复发率均优于单用西药组。

1.1.3温胆汤合连翘败毒散:索莉[3]等予以中药温胆汤合连翘败毒汤加减(银花、连翘各30g,栀子、黄芩各15g,陈皮、半夏、竹茹、升麻各10g,柴胡、桔梗各9g)+清开灵(60ml+5%GS250ml,静滴)同时加服非甾体抗炎药,金诺匹林(1.0g,一次/d)治疗结果显示:有效率达10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有效地、迅速地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药剂量和时间,而且能有效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

1.2自拟方

1.2.1散瘿散:李军民[4]用自拟方散瘿散(柴胡10g,黄芩15g,银花20g,夏枯草20g,板蓝根20g,连翘30g,制乳香、没药各6g,贝母10g,赤芍、白芍各15g,酒大黄10g,香附10g,冬瓜皮、冬瓜子各30g,木香10g)+泼尼松(10mg/次,3次/d)口服;病毒唑片(0.2g/次,3次/d)口服治疗,临床疗效显示:总有效率达90%,高于单用西药组,且长期随诊,复发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率均明显小于单用西药组。

1.2.2抗炎消瘿汤:邹晓慧[5]等给予抗炎消瘿汤(野12g、野升麻6g、鬼针草20g、鬼箭羽10g、猫爪草30g、猫眼草10g、白僵蚕10g、全蝎6g、土贝母10g、土牛膝12g、白芥子10g、黄药子12g)+强的松(每次10mg,每日3次);消炎痛(2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显示:总有效率高达98%,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1.2.3愈甲汤:王素梅[6]等用中药汤剂愈甲汤[野20个,银花20g,知母12g,石膏30g(先煎),柴胡20g,黄连6g,桔梗12g,夏枯草12g,生甘草6g]+强的松(每日30mg,分1-2次)口服治疗疗效显示:总有效率达96.66%,同时起效时间,甲减发生率均优于单用西药组,复发率低。

1.2.4甲1方煎剂:王文英[7]用强的松(20mg,每日1次)+甲1方煎剂(法半夏、茯苓各15g,瓜蒌皮15g,墨旱莲15g,丹参30g,猫爪草15g,浙贝母12g,郁金12g,田七片6g)汤剂口服,疗效结果显示:治愈患者达43%,总有效率高达91%,高于单用西药组,同时能减少激素的用量,缩短病程,从而减轻激素的副作用,亦能较西药对照组更快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沉,减少复发率。

1.2.5邢秉清[8]等予以自拟中药汤剂(蒲公英30g,板蓝根15g,沙参15g,麦门冬15g,制龟板20g,鳖甲20g,生地黄20g,桔梗15g,射干10g,法半夏15g,天竺黄10g,甘草5g)加减口服+强的松(30-40mg/d,分1-2次口服,血沉正常后开始逐渐减量)治疗疗效显示:总有效率高达97%,且平均退热时间、甲状腺肿小腿时间、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药物副作用方面均优于单用西药组。

1.2.6马晓梅[9]予以自拟中药方(龙胆草20g,黄芩10g,栀子15g,柴胡10g,郁金10g,川楝子10g,合欢皮10g,连翘10g,鱼腥草10g)汤剂口服的同时,对于症状轻者,给予吲哚美辛胶囊(50-100mg/次,3次/d);对于症状较重者以及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或疗效欠佳者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日)或强的松片(10mg次,3次/日)治疗疗效显示:其治愈率高达91.7%,同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亚甲炎不仅能有效地、迅速地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药剂量和时间,而且能有效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

1.2.7肖[10]等以自拟中药方(柴胡、黄芩、赤芍、丹皮各10g,郁金12g,蒲公英24g,板蓝根15g)加减汤剂口服+强的松(每日30-40mg,分1-2次口服,血沉正常后开始逐渐减量)治疗临床疗效显示:总有效率达96.88%,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用西药组。

1.2.8马德权[11]予以自拟方(柴胡、郁金各10g,赤芍、白芍各12g,龙胆草15g,黄芩、栀子、牡丹皮各10g,金银花、连翘各15g,生甘草10g)加减汤剂口服+强的松(15mg/d,连服3天后停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血沉下降速度均优于单用强的松(30mg/d)组,且复发率明显降低。

1.2.9辨证分型治疗:向明民[12]用(消炎痛25mg,一天三次)口服,同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热毒壅盛型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药用银花、连翘、黄芩、浙贝母、牛蒡子各10g,芦根、板蓝根、夏枯草、生牡蛎各30g,桔梗、甘草各6g;肝郁蕴热型治以疏肝泻热,消肿止痛,药用柴胡、当归、丹皮、栀子、香附、半夏、黄芩、赤芍各10g,丹参、茯苓各15g,炙甘草6g;阳虚湿困型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泽泻、肉苁蓉、鹿角胶、炒山甲、枳壳各10g,砂仁、炙甘草各6g,汤剂口服,临床疗效显示:治愈率达71%,显效占21%,总有效率高达100%。

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

2.1痰热清注射液:龚勤俭[13]予以常规治疗强地松(5mg,每天3次),消炎痛(25mg,每天3次,疼痛消失停用),同时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及连翘;20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点,每日1次),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疗效明显,同时血沉下降明显,复发率低。

张学新[14]等用泼尼松(40-60mg一次/d)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点滴,一次/d),临床疗效显示:总有效率达98.08%,高于单用波尼松组,疗效明显,有效调节血清中IGF-1含量,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疼痛,还有可能减少激素的用药及用药时间。

2.2夏枯草口服液:杨坤[15]等予以强的松片(15mg,晨顿服),同时服用夏枯草口服液,疗效结果显示:其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治疗1周后血沉下降率及复发率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片组(30mg,分3次口服)。具有更快缓解、消除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副作用等优点。

2.3新癀片:肖旭平[16]等用强的松片(30mg,顿服)+新癀片(每次3片,每日3次)治疗疗效显示:其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同时副作用小。

2.4黄连上清片:戚合德[17]等用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并加用甘草酸二铵胶囊(150mg,3次/日)及黄连上清片(4粒,2次/日)口服治疗复发性亚甲炎患者,起症状改善明显,病程中未再出现满月脸、胃痛等糖皮质激素不良作用。随访一年未出现复发。故作者认为加用甘草酸二铵胶囊口服可适量替代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且有助于激素的顺利减量、停药及防止复发。

外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

夏枯草消瘿散:周卫惠[18]等予夏枯草消瘿散外敷联合口服强的松片,对照组单纯口服强的松片(每次10mg,每天3次)治疗临床疗效显示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甲状腺触诊压痛阴性时间均较单用西药组缩短,无不良反应,同时无出现复发病例。

展望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减少西药剂量及疗程,减少激素等西药的副作用,还能降低复发率,减少亚急性甲状腺后期甲减的发生。随着临床疗效的肯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形成对各种临床疾病的一种治疗趋势,不过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还不够完善,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参考资料

孙俊波,赵璐.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J].中医研究,2010,23(9):44-46.

卢志刚.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2例[J].中医杂志,2008,49(10):912-913.

索莉,迟玉娥.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8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59.

李军民.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0例[J].中医研究,2009,22(9):38-39.

邹晓慧,周旦阳,陈慧萍,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75-176.

王素梅,刘永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4):296-297.

王文英.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893.

邢秉清,赵鹏飞.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9-10.

马晓梅.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20例[J].四川中医,2010,28(10):66-67.

肖,向楠,陈如泉.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6):26-27.

马德权.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55.

向明民.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4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64):548.

龚勤俭.痰热清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6,6(2):9-10.

张学新,徐邦牢.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中IGF-1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1):13-16.

杨坤,廖有乔,郭昆全.夏枯草口服液辅助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1):64-65.

肖旭平,周建波,李云秋.新癀片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209-1210.

中西医结合现状篇2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若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资料

性别和年龄2010年5月—2011年8月间,共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200例,其中男133例,女67例。年龄最大为10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2.90±1.66)岁;根据患儿实际接收的临床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50例,中医组75例,中西医结合组75例。西医组男女比例为2.57∶1,中医组为1.59∶1,中西医结合组为2.13∶1;西医组患儿年龄最大6岁,最小1岁,中医组年龄最大9岁,最小1岁,中西医结合组年龄最大10岁,最小1岁,3组在年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见表1。患儿入组时病程和体温比较西医组患儿入组时最长病程为2d,最短3h;中医组患儿入组时最长病程为2d,最短4h;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入组时最长病程为2d,最短3h。3组入组时病程无显着性差异(P>0.05)。西医组入组时最高体温39.2℃,最低体温36.0℃;中医组入组时最高体温37.2℃,最低体温36.0℃;中西医结合组入组时最高体温38.9℃,最低体温35.9℃。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平均体温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2组均显着高于中医组(分别为P=0.002和P=0.000)。见表2。

2.2患儿皮疹分布情况

200例患儿皮疹分布以手(96%)、口腔(95%)、足(91%)为主,臀部(59%)次之,少数分布在肘、膝、大小腿等躯干四肢部(18%)。皮疹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不等,少数有厚壁疱疹,疱液清澈透明,不易溃破;口腔疱疹或溃疡,多分布于舌、两颊部、及咽后壁。

2.3治疗后皮疹消退时间比较

西医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最短51h,最长216h,平均(140.90±39.11)h,中医组皮疹消退时间最短为52h,最长192h,平均(118.53±30.95)h,中西医结合组皮疹消退时间最短51h,最长192h,平均(120.55±22.30)h。

2.4临床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的时间比较

患儿治疗后临床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如咳嗽、纳差、恶寒、精神倦怠等完全消失时间,3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最短,中医组次之,西医组最长,提示中西医组对临床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最好。

2.5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比较

200例患儿中就诊时体温≥37.5℃有31例,其中西医组15例,中西医结合组16例,中医组0例,西医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最长36h,最短1h,平均(12.12±3.13)h。中西医结合组最长24h,最短1h,平均(10.47±6.50)h。2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

2.6并发症

西医组有2例患儿出现心肌损害,6例合并肺炎,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组有1例出现心肌损害,1例合并肺炎,2例合并支气管炎;中医组有3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7转归200例患儿无1例死亡,西医组有1例治疗2d后转成重症,中西医结合组有1例治疗3d后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确诊为重症,中医组无1例转成重症。所有患儿均治愈。2.8不良反应西医组有1例患儿出现了皮肤瘙痒,中医组有1例患儿出现了腹泻,经过对症处理,症状均消失,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现状篇3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危重病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76-01

1中西医各自治疗急性危重病的弊端

在西医治疗方面,虽然西医擅长急救,但是却缺少关于急救的整体辩证理论,例如发病的原因,气血是否顺畅,三焦是否有问题等等,而在急救的具体过程中,西医的治疗重点在于解除病情,根据病患的体征着手,从发病末端解决,这样的治疗方法不注重患者发病的原因,往往不能彻底根治患者的病情,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病情的作用,在解决急性危重病时,可以使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作为应急的选择方法。在中医治疗方面,众所周知,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先对病患做初步的了解,然后找到发病的原因,先解决病根,再通过一些辅助药材解决表面的病症。这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根治病情,但是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急性的危重病不太适用,只能作为后期处理的治疗方法。

2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对于急性危重病的治疗,西医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而中医面线处于劣势。但是我们需要明晰,我们不能根据治疗的结果来判定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哪种更为有效,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急性危重病的病症取两种治疗方式各自的长处,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治愈比率。当然,作为数千年中医的传承者,我们也需要对中医的治疗方式不断的探索并且改进,争取能够使中医更好的适应当前时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病情。

3寻找中西医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最佳途径

虽然急性危重病的病情纷繁复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万千病情中寻找到共同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在手术科室还是在其他一般科室,很多急性的常见病,如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情仍然继续恶化,那么基本都会走向一个相同的结局,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脓毒病,多脏器官衰竭以及营养衰竭等等,在这当中还不包含一些慢性病症的晚期临终状态。像上述的病症,根据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基本可以囊括在中医创立的三证三法理论体系当中,即淤血证和活血化瘀法,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急性虚证和扶正固本法。如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这三证三法,并且能够适时的配合现代西医的急救方法,那么中医治疗急性危重病的工作就会迎刃而解,这样的方法虽然不是根据中医古老的理论进行解决,但是在治疗之后却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西医对于急性危重病的治疗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突况,例如,在运用西医方法治疗时,往往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急性呼吸性窘迫综合征,西医对这种病症采取的方法是使用呼吸机或者是呼气末正压通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病患的动脉血氧分压,进而延续患者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在高浓度氧气吸入之后,很多患者出现呼吸急迫短促,腹部胀满,舌质绛红的症状,这些症状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痛苦和危险的,这种状况在西医中虽然无法解决,却符合了中医的阳明腑证明,运用中医理论中的上清下泻的治疗方法,适用凉膈散去芒硝多用大黄,这样就能够使患者在通便之后,降低PaO2的数值,进而在短期之后即可恢复正常,实现早起痊愈的效果。再如缺血性急性肾功能的衰竭,会出现少尿或者无尿,高钾血症,这种病往往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在西医治疗中会采取人工肾透析的方法,如果在透析的过程中,给患者开益气活血的解毒方药,例如黄芪,丹参,大黄等等,那么绝大多数的患者就会在一个月左右肾脏恢复正常状态。

4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思路和方法的建议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中医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尤其是现在急性危重病日益增多的状态之下,我们更应该将中医的先进理论保留下来,并且不断的更新升级中医理论,做到与时俱进。西医是外国的智慧结晶,传到我国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对西医还没有研究通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急性危重病,我们需要对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做详细的了解,并且取各家之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辩证理论,而并非是哪里有问题就专治哪里,就以毒热证做例子,如果能够证明问题在于阳明,但是却出现血热内盛,急下存阴的状况,那么就需要在急下之后立即清理肠道中的细菌以及内毒素,这样就可以避免肠道里的细菌进入到血液当中,并发其他病症。而在采用西医治疗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对于腑脏,经络,阴阳的调理,促进阴平阳秘,正气内存的治疗。这种整体的调理,主要是对免疫功能,能量代谢,应急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在西医治疗过程中加入中医的整体调理理论,会使患者的治疗时间更短,身体免遭不必要的痛苦。

5结语

中医擅长根治,西医擅长急救。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病症甚至是急性危重病,在这种结合过程中,我们需要取中西医各家之长,补双方之短,经过不断的摸索,探究,研究出一套成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是一项巨大而又宏观的课题,内容涉猎较广,涉及学科也相对较多,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填补,充实内容,才能够使这种思路更加新颖,方法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高培阳,王春霞,郑翔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73.

[2]刁人政,邹建东,韦宏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9,8(1):9-10

中西医结合现状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2(b)-0197-02

内分泌代谢疾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高于5%。糖尿病、糖调节异常、代谢综合征、肥胖症、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血脂障碍和甲状腺炎等都属于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女性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以西药治疗为主,该文对西医防治、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独到之处。

1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

多种因素可导致糖尿病的病发,因此,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重点是综合防治,这与中医从整体上调节治疗疾病的观点相吻合,体现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则,患者的各种情况不尽相同,相应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也各不相同。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林兰教授对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规律进行了探索,参照前人的经验,从微观上进行检测,并加以客观辨证,归纳出糖尿病的演变规律与共性。参照宏观辨证的观点,总结出糖尿病具有的四大基本证候:阴虚证、热盛证、气虚证和阳虚证,并通过实践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林兰教授等[1]指出,糖尿病患者患病之初燥热较盛,血糖值较高,此时应该及早控制血糖,充分应用控制饮食、中药、化学合成药、胰岛素和运动等中西医各种方法;将血糖控制相对平稳后,再重点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展。中西医各有优势,西药具有较强的降糖效果,起效迅速,而中药具有较持久的降糖作用,改善症状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以辨证论治观点为基础,林兰教授参照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根据病证合理加减药物,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林兰教授还提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对于糖尿病病情的缓解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患者减少用药量,对病情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和延缓作用。

除此之外,有效结合中医的辨证规律和西医一系列的客观指标,在宏观之中又有微观形式的参与,提高了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科学性,使得糖尿病的防治指导更加确切,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目前,许多地方已逐渐应用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方法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成为当前防治糖尿病的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中西医结合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具有独到的特点,优势十分显著。

程学军[2]曾对2型糖尿病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五大基本证候: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和阴阳两虚证。经过临床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FBG、PBG的治疗效果优于中药组,且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HbA1c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组。该临床实验证明2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

周勇等[3]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中药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益气活血,改善患者病情,并预防并发症发生;西药主要起到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血脂和抗凝的作用。94.0%的患者血糖控制超过一般水平,心电图ST-T改变治疗后达到了63.3%的总有效率,6例患者运动后心绞痛的症状得到缓解。由此可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取长补短,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疾病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方法进行简单分类,主要包括3种: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切除、放射性I。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以后,可能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应用放射性碘虽然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极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而应用甲状腺切除手术疗法对适应证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有较高的甲低发生率和甲亢复发率。而应用抗甲状腺药物与草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甲亢,收到了显著的疗效。中草药与抗甲状腺药物结合的方法与单纯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相比,可有效降低甲亢的复发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显著调节甲状腺功能状态。

郑曙琴[4]曾将69例Graves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3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甲状腺功能的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通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

将85例甲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组:甲亢宁组、甲亢宁加小剂量他巴唑组、他巴唑组。对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其总疗效、症状缓解情况、甲状腺激素及心钠素水平等。结果显示:3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而甲亢宁组、甲亢宁加小剂量他巴唑组改善甲亢症状的效果显著优于他巴唑组,在调节甲状腺功能、改善异常心电图、降低心钠素等方面出现了相似的结果。说明应用甲亢宁治疗甲亢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在所有癌瘤患者中,甲状腺癌仅占1%。甲状腺癌又包括很多类型,例如滤泡状癌、状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基础上,加以养阴清热的中医药,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手术疗效起到巩固作用,预防病症的复发;加上内分泌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性疾病

将12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1例患者为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壮骨方与钙尔奇D配合治疗;33例患者为中药组,单纯采用壮骨方进行治疗;32例患者为钙剂组,单纯采用钙尔奇D进行治疗;32例为糖尿病对照组,单纯进行降糖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20周。结果显示,与其他3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骨密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治疗骨痛的总有效率最高,为96.8%。

康传其等[5]曾对中西医结合治疗97例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97例患者全部应用口服α-骨化醇胶丸与内服自拟碎仙固疏汤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这97例患者进行1~25年的随访,97例骨折患者均已痊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后P值呈现显著性差异,97例患者骨密度的t值均有所提高,其中脊柱椎体的骨密度t值平均提高了0.032,股骨上端骨密度的t值平均提高了0.036。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延须等[6]曾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令对照组患者服用别嘌醇片,3次/d,每次剂量为100~200mg。对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别嘌醇片的基础上,内服健脾祛湿中药,并采用参附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显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7.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主要是充分结合了辨病与辨证,按照患者病情发展的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辨证治疗方法,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为基础,再加用别嘌呤醇、碳酸氢钠片,可对关节疼痛症状起到缓解作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避免了单纯应用中药或者单纯应用西药的缺点,充分发挥了中药和西药的优势,提高了疗效。

4结语

中西医结合对于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方面具有以下优点:①缓解病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对平稳,但是仍存在例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自汗盗汗等症状。对此,可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进行辨证论治、因人施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甲钕偌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甲状腺功能。②降低西药的用量。西药虽然起到了良好的降糖效果,但也会有不良反应产生。一些患者肝脏、肾脏本身就存在病变,若长期应用西药治疗,必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若加用中药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西药的使用量[7]。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疾病可降低西药的用量,避免了长期大剂量应用西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③防治慢性并发症。西医并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治疗,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8]。

[参考文献]

[1]王斌,林兰,倪青,等.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1(8):19-22.

[2]程学军.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3-85.

[3]周勇,高原福.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38-39.

[4]郑曙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49.

[5]唐传其,陆强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97例[J].四川中医,2010,28(4):104-106.

[6]王延须,郭德生,张爱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94-295.

[7]汤益明,吴跃进,胡建平.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综合征[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58-60.

中西医结合现状篇5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痛经、月经不调等。该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而致[1],对妇女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西医临床治疗无特异疗法,临床疗效不显著。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7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作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两组94例门诊患者中,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6.7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6年,已婚妇女81例,占86.2%。临床分型:轻度18例(19.1%),中度47例(50.0%),重度29例(30.9%)。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临床分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痛连腰骶,易疲劳,劳累时复发加重,并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子宫多后位,且有触压痛,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体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可触及条索状增厚物或炎性包块。B超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附件区可探及炎性包块。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头孢唑啉2.0g,替硝唑0.5g,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7d为1个疗程。临床症状较重者给予头孢曲松钠2.0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7d。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方剂包括:败酱草、蒲公英各30g,红藤、当归、丹参各20g、桃仁、夏枯草、赤芍各15g。诸药加水1000mL,上火煎药浓缩,得药液200mL,每日100mL分早晚各1次灌肠,同时将药渣用无菌纱布包裹热敷于下腹部,10d为1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子宫及附件无压痛,盆腔炎性包块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B超检查包块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变,妇科检查局部病变如故,甚至有所加重,B超检查包块仍存在。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如表1所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70.2%,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

3讨论

目前临床西医多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但由于此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盆腔组织增厚,包裹形成包块导致局部循环障碍,而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副作用等给治疗带来困难[2],易发生二次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少腹痛”、“瘕”、“带下”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结,蕴积胞宫、胞络,湿热阻滞,影响气血运行,积结成瘀,致下腹部疼痛或压痛[3]。炎症形成或盆腔充血,血瘀气滞,瘀阻胞宫,冲任受损,则月经失调。湿热下注,则白带增多[4]。中医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健脾益肾为目的。本研究中自拟中药方剂中,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抗菌抗病毒之功效,赤芍散瘀消、行滞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药理研究发现,桃仁尚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诸多作用[5],当归、丹参补血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消滞化瘀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7%,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6]报道结果一致,且疗程短、治疗简便、经济,不良

反应少,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喜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0):37-38.

[2]任晓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46.

[3]黄银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567-568.

[4]曾祥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96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8):170-171.

中西医结合现状篇6

证与病,是同一疾病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医的病大都是以疾病的最主要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来命名,如发热、咳嗽、心悸等。西医的病大都以疾病发生的具体脏腑组织及病理性质来命名。中医的病名并没有反应出疾病的本质。而中医的证则是反应疾病本质,中医在大多情况下只有辨证,才能论治。中医擅长于辨证治疗,而西医擅长于辨病治疗。中医离不开辨证,证不立则治疗无从着手;西医则离不开辨病,病不明则用药心中无数。中医的证中包含多种西医的病,以咳血为例,中医的咳血病可见于西医的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部肿瘤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等。而西医的病是反映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并不是对应中医的某一证型,甚至某些西医的病无症状也就无证可辨,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未发展成乙型肝炎时,无症状可辨,治疗上只能按西医辨病,按疾病的病因病理去治,如这时用中医辨证治疗,往往很难辨证,治疗效差。所以说中医的证和西医的病,不尽相同,各有体系。

中医与西医都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问题,但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各具特点。比较而言,西医辨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变化的病理学说,用现代科学方法观察研究得比较具体细致。中医则着眼于整体,注意病变过程的发展变化,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辨证论治方法。“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目的。中医特别强调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祛邪”是祖国医学的特长。

现在提出辨证与辨病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把握好中医的证,所谓“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其实都是以“证”为中心,证是本质,是治病的依据,法随证立,方随法生。在此,如果病与证的关系处理不好,中西医非但不能结合,甚至可能使祖国医学丧失其独立的体系和特点。我认为,现代中医治病之前既要明确西医诊断,但亦不能离开辨证,更不能以西医的病来代替中医的辨证论治,而一定要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治疗准则,否则会束缚自己的手脚。根据病情特点,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并参照现代医学的科研成果,才能更准确地诊治疾病。现举3例说明:

例1,某女50岁,绝经2年,绝经后出现失眠、心烦、易出汗、腰痛、乏力、双下肢轻度浮肿。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经中西医方法治疗症状未减。余诊脉,双手脉弱,尺部尤甚,望舌,舌淡,舌尖红。据证辨为肾阳虚,心肾不交,心阳上抗。治疗温补肾阳,交通心肾,给于金匮地黄丸和交泰丸方加减治疗连服20余剂,症状逐渐消失。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在一般情况下多数出现为心肝肾阴虚、血热。应予“养阴清热、”治疗。此例患者的治疗,并未以病为重点,沿用常法,而是以证为根据,辨证施治,治则虽异于常法,收效却颇满。

例2、某中年患者男性,症状表现有咳嗽、痰白而稀、动则出汗、气短心悸,饮食减少、疲乏嗜睡、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腻、脉细数。经拍片确诊为“浸润性肺结核”,曾经中西医方法治疗症状未减轻,据证辨为肺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治以培土生金,气血双补。方用八珍汤加干姜、五味子、清半夏、茯苓。连服15剂,症状逐渐消失。肺结核患者在一般情况下多数出现为“虚火灼金、肺阴不足”,应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治疗。此例患者的治疗,不被肺结核病名束缚,而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收到良好效果。

  • 下一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上一篇:年教师节获奖感言,教师节获奖感言简短 个人(整理5篇 )
    相关文章
    1. 有关幼儿园的邀请函范文集合(精选3

      幼儿园的'邀请函篇1亲爱的爸爸妈妈:一年一度的元旦即将来临了,在这迎新欢乐的气氛中,我们将于12月31日(星期五)上午在幼儿园举行庆元旦幼儿早操展示暨亲子同乐活动,诚意邀请您..

      daniel 0 2024-05-06 16:14:49

    2. 四年级学生范文,四年级范文怎么写(整

      四年级学生范文(推荐)篇1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

      daniel 0 2024-05-06 15:46:32

    3. 四年级学生范文,四年级学生范文(小

      如何写四年级学生范文(推荐)篇112月17日,庆元实验小学教育联盟总校在胡天浩书记的带领下,姚丽雅、范宗妙等老师一行来到我校,进行教学调研,给我校老师进行课堂诊断。这次活动我..

      daniel 0 2024-05-06 14:55:33

    4. 有关快乐的暑假英语作文范文(整理3

      有关快乐的暑假英语作文范文Thelongawaitedsummervacationhasfinallyarrived,andIcanfinallyplaycomputergamescrazilyforawhile.Icanalsohappilygosomersaultsinthewater...

      daniel 0 2024-05-06 13:43:00

    5. 进修胃镜心得体会优秀范文,胃镜进修

      最新进修胃镜心得体会精选篇1尊敬的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科教科领导:现有修水县中医院住院医师袁魁星等8人到贵院进修三个月,时间(20xx年3月5日到20xx年附进修名单:第一批:进..

      daniel 0 2024-05-06 13:13:31

    6. 学校教师工会特色活动方案范文(精

      学校教师工会特色活动方案范文篇1一、活动目的为了丰富我校教师的业余生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增强学校凝聚力,和个人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营造和谐融洽的..

      daniel 0 2024-05-06 13:08:05

    7.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篇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研修使自己的师德修养、理论水平、教学管理、教学能力等方面..

      daniel 0 2024-05-06 12:52:00

    8. 年胃镜室护士年终总结范文,胃镜室护

      2023年胃镜室护士年终总结范文护士年度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2023胃肠镜室篇1紧张而有序的xx年即将过去,在这忙绿的一年里,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daniel 0 2024-05-06 1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