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6篇)

daniel 0 2024-08-17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篇1

关键词:优质基础护理老年患者陪护率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62-02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趋势发展,老年患者服务给护理要求提出了个性化整体的护理过程。老年患者住院除疾病医疗保障外,还体验到医院有家的温暖,亲人和子女照顾一样,患者安心住院,从2005年以前的100%的陪护率,逐渐减少到现在10%的陪护率,陪护率减少了90%,从而为老年患者住院减少陪护率,为家属减轻经济和人力的负担,让家属感到非常满意以及放心,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老年患者18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95例,年龄53-91岁,平均年龄72岁,合并有躯体疾病占58%,合并有心理疾病占37%,临终前患者占5%。

1.2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培训,强加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进行分层级治疗及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给予药物及护理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1.3护理干预: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分层阶梯式培训针对护士个性化的特点进行规范化训练[1]。

1.3.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因老年患者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护士必须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神态,生命体征的变化,饮食,饮水量,二便性质,肢体活动及睡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2正确实施治疗、给予药物及护理措施,做好观察和了解患者用药反应。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药物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为减少老年患者用药后的副作用,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加强管理,严格观察,注意疾病的种类,药物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和副作用特点。

1.3.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加强生活护理,各班配置:1―2名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协助护士从事患者生活护理。安排规律的生活。

1.3.3.1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对老年患者极为重要,由于老年患者体力及代谢活动降低,以及疾病对食欲的影响,老年患者所需要的量也相应减少,在饮食上应根据病情、营养学原理及兼顾病人习惯三者而定。

1.3.3.2睡眠的护理:生活要有规律,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及舒适,避免强光刺激。对有自杀企图的,应随时观察。

1.3.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康复训练计划:做好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及疾病预防知识讲解和应用,做好临终前患者对护理要求。

1.3.4.1加强情感沟通,解决心理障碍: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周到,加强病人的信任感,患者信任概念中包含乐观情绪,这是患者信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护理。

1.3.4.2谨防发生自杀等意外事故:鼓励老年患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确保患者的安全,对有消极言行的患者应给予重点护理。

2结果

通过优质的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个性化的人性护理服务,感觉有家和子女、亲人照顾一样,同时为家属减轻照顾患者的负担,让家属感到非常满意以及放心,患者陪护率由100%下降至10%,陪护率减少了90%。

3讨论

优质的基础护理,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专业范围需要扩展到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方面发展,其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老年科护士―这个岗位独特之处于他为忙碌的孝子尽一份孝道,陪伴风残的老年患者安详地走过最后的人生。在“严谨、和谐、求实、关爱”的核心价值观指引下,正向着“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管理目标迈进!提高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深化亲情服务,打造科室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向真,黄沂.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6(7):280.

[2]王燕,王欣荷。.浅淡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临床护理,20085(7):59.

目的老年患者通过住院治疗疾病,为患

[3]马晶淼,杨萍.在临床中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2010年,(45):349.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篇2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年化明显。老年患者的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心理疏导、树立信心等方面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现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其中住院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70岁。其中老慢支18例,脑梗塞10例,高血压12例,肺心病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本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过心理

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减少5-7天。

1老年患者心理等点

1.1孤僻、固执、多疑老年人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有孤僻、失落感,变得敏感、多疑、易冲动,认为自己总是对的[1],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如抽烟、喝酒贪杯、高盐和高脂肪饮食等难以改掉,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对别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戒心和不信任感。会产生对自己疾病的疑虑,有的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

1.2焦虑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焦虑不安,首次住院的患者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何时才可以治愈都不了解,慢性疾病的患者久治不愈,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寝食难安,长期下去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有些老年人因对病情及医院环境不了解,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担心病治不好,怕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而焦虑。

1.3情绪多变:易发怒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常计较他人的言谈举止[2],还有由于病种时间长,治疗费用多,经济负担重,家里经济条件差,又怕拖累儿女,自己感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而烦躁不安产生急躁、易怒的情绪。

1.4抑郁消沉引起老年人抑郁的心理因素很多,可因家庭矛盾、邻里关系不和等;有的老年人子女在外地工作,丧偶后孤身独处,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老年人长期受病痛折磨,感觉康复无望;或个性内向、生活圈子狭窄,缺乏必要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等,而变得抑郁和意志消沉。

2护理干预

2.1恰当的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3]。住院患者首先接触护士,他们心理非常焦虑,希望病情能够马上缓解,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常年住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更高,护士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如安排老年患者集体活动、室外散步、相互交流经验等,以调节情绪,克服孤独感。对老年人已形成的不良习惯、性格,护士应多理解,给予耐心、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改变,切忌生硬、强迫。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

2.2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

护理老年患者应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和热心。告知患者家属多来探视,关心老人、安慰老人,让老人感到不孤单,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有失落感、孤僻,住院后,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被打乱,适应能力差,会给老年人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更要细心,在精神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3注重交流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平时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态度温和,讲究礼节、礼貌,处处尊重、关怀、体贴患者。对老年患者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礼貌、举止庄重、谈话耐心,回答询问时注意语速应慢,声音相对高。护士在交流时注意这些特点和形式,避免了沟通障碍。

2.4鼓励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注意保持平和、乐观、开朗的心态;怀旧是老年人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助于心情舒畅,鼓励老年人回顾人生[4];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找出原因和症结所在,并逐一化解,避免不良心理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接受疾病事实,让患者对所患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加以心理开导,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查对制度。熟练的技术操作等会给患者一个“放心”的态度,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社会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今天,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实施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完善的心理护理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患者更快地适应患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老年慢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求护士不但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端正的外表、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语言运用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任芳.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9-40.

[2]陈莺.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55-56.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篇3

【摘要】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医护工作

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老年群体在生病期间不仅在生理上不同于青壮年患者,而且在病理及临床等方面与其他年龄组的人们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相关的医护工作方面,对老年患者有独特的护理要求和工作规律,下面本文作者将从具体的方面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医护工作工作的开展进行简要的论述。

老年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特点是进行“对症治疗”主要的根据。

生理病理特点:

1、临床医学证明,步入老年阶段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判断力都在不同程度的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上升,有些老年阶段的人的身体机能也会不断的衰老、皮肤松弛、出现老年斑、听力、视力的下降、肢体行动缓慢等器质性的退化。但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老年人在病理生理病变后,身体遭受了以前并没有经历过的痛苦。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虽然解决了许多以前根本无法治疗的疾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医学界都惊奇的发现,许多稀奇古怪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出现,给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老年人在步入这个年龄阶段后后,病理生理发生了不同于年轻时的变化,带来诸如: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心肺功能衰退、高血压等疾病。中神经系统没有受过病理生理伤害的人,临床表现只是表现为身体机能的变化,如果神经系统遭受到伤害,如:脑卒患者患有听写、阅读的障碍。甚至有的不能进行生活的自理。

3、老年人的病理生理退化最主要的是视力、听力的退化。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退行性发生的变化,将会影响老年人与其他人的交流,在患者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障碍。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老年患者因为身体疾病等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一般而言,老年人身体各部分的退化,在疾病的承受能力上也大不如年轻人。部分疾病的带来的疼痛感常常会给老年患者带来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

2、工作的原因带来的焦躁心态。由于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大不如年轻人,对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更是不如年轻人,我国通过法律规定到了法定的退休能力就要离开工作岗位。长期的职业生活给你步入老年期的生活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离开工作岗位,给老年人一种“放弃”的被迫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生的价值观遭到质疑。这一原因也正是现今大多数老年人获得“老年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

3、部分老年人由于慢性疾病缠身,长期治疗带来机体的痛苦,而且更关键的是长期治疗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使老年人认为自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了负担。这一情形的发展带来抑郁、焦躁的心态。

4、其他原因造成的心情烦闷、焦躁,甚至有些老年人出现了老年自杀的心理,多生活失去了乐趣与斗志。

以上本文作者简要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叙述,下面将对如何开展医护工作作出简要的叙述。

1、病理生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晚年发病比较重叠。病因太多,无法做到真正的对政治疗。这一要求就必须让医护工作者必须加强有关医学理论、业务的学习。医学知识博大精深,需要医护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并针对具体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的进行治疗,“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加强医护工作者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共同协商治疗方法。

2、心理护理:心理状态的健康对病理生理的治疗具有非常关键向的作用。现在医学界普遍遵循的是多元发展模式。注重生理与心理的同时治疗。医护工作岗位的尤其是护士要对病人的临床表现细密的观察,对他们的肢体语言、接人待物的反映来推断病人的临床心理的特点。我国近新年来正在积极的鼓励社会工作人士的发展,其中老年社会工作者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团体。现在,在我国的部分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已经将社会工作者正式的引入了医院,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者与护士一起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跟踪性的观察,排除疑虑、缓解疼痛,以用来帮助医生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3、老年群体由于机体机能的退化,带来肢体上的迟钝,所以医护工作者注重老年人肢体的训练。医护工作者应向患者解释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多活动,积极运动。对于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定期组织医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在床的四肢锻炼、躯体移动等活动。定期的户外运动、躯体锻炼、智力的训练等缓解老年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症状。

4、老年人的医护工作开展也应注重饮食护理与基础护理。老年人的饮食护理应注重膳食营养的平衡,日常饮食少油、少盐、低脂肪、多饮水,根据病情定食量,注意少食多餐。对于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应注重个人卫生,经常更换床单、被罩等。医护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时,要保证技能、知识的熟练,取得患者的信任。医护工作者要对患者正确传达与自己相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定的熟悉度,以便在以后发病时,能够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小结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年龄段的认识在生理病理变化上不同于青壮年,而且在心理方面也与他们不一样。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医护工作者在开展医护工作时,应遵循多元工作模式,病理生理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正确的积极的开展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震、孙建平;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篇4

关键词:离退休老干部日常护理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0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72-01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衰退,身体逐渐衰弱,容易患各种老年病,同时听力、视力下降,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注意力不能集中,这些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方式[1]。离退休老干部是老年患者人群中的一部分,其特殊的工作、生活经历,在临床日常护理管理中更应该引发关注。我院根据离退休老干部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护理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现将我院对离退休老干部的护理管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的诊疗中心是我院的高干病房,接诊的都是部队离退休老干部。41例离退休老干部中男性36例,女性5例,年龄70岁―92岁,平均年龄(86.81±10.32)岁,就诊疾病主要为内科老年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中风等。本科室定编床位10张,护理人员4名,其中1名为男性,平均年龄(37.15±8.17)岁,床位数与护士编制比例为1.00∶0.4。

2离退休老干部的特点

2.1生理特点。很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位时工作强度大,退休后往往体质较差,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通常情况下,器官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器官衰退超负荷运转,会引发多种疾病及其并发症,常见的有耳聋、视力模糊、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口齿不清、身体虚弱等。

2.2心理特点。离退休老干部退休前多为师、团级干部,权高位重,脱离了以前的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落差,很多老干部对新的生活模式不适应。同时由于对病情不够了解,思想上可能会夸大病情的严重性,有恐惧害怕心理,思想压力大。

2.3不安全因素。离退休老干部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药,抵抗能力下降;加上身体进的减退,容易引起并发症和其他意外,如输液时滴速过快引起心衰、肺炎感染[2]、对药物产生不适等。同时老干部由于记忆力衰退,听力、视力减弱,容易发生服错药、对服药量不清楚等。这些都是离退休老干部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

3护理管理

3.1实施病房责任护士专职护理。安排护士对每个老干部实行责任制优质护理,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情。护士要对离退休老干部的生理、心理进行全面的护理,增加巡查次数,认真仔细观察老干部病情,从细节着手,使老干部感觉到温暖。认真填写护理文书,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每天由护士长检验每个护士的护理情况,并对发现的安全和护理问题进行解决。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寻找原因,积极改正为主,讨论及改正改正方法,尽快做出预防措施,提高大家的警惕性。

3.2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护士要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时刻把病人放心上”的服务理念,不断学习和提高职业素养,提高护理质量。医院可以实施奖惩制度,激励护士不断深化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对不安全因素有高度警惕性,保证护理安全性。

3.3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要陪同老干部前往检查室,防止出现跌倒等情况。病房清扫后放置防跌倒警示牌,卫生间和浴室放置防滑垫,并设置紧急呼叫铃。在病房内安装电视,设置休闲区,安放等娱乐设施,放报纸、杂志、健康宣传等,鼓励离退休老干部娱乐放松心情。

3.4对离退休老干部普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离退休老干部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文字、图册、读报、广播等多种方式,向老干部讲解疾病的常识,预防治疗措施,服药、饮食的注意事项以及安排老干部有规律合理的运动,使老干部放松心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

4结果

经过系统的临床护理管理实践,我科室的护理满意度由94%上升至98%,投诉率为0,患者和家属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护理质量显著提高[4];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对护理工作更加热情,能主动预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5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生活模式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老年人群已经占据整体人口的显著位置,随之而来的老年患者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的时代护士的职责不是仅仅打好针就可以了,更需要从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帮助患者康复,要把人文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5]。

离退休老干部在位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离退休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导致部分老干部心理落差。身体机能的老化已经社会地位的变化,会给离退休老干部带来不同于常人的压力,因此对离退休老干部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病房责任护士专职护理是基础要素,以良好的护士素质、良好的环境以及合理的对老干部进行健康宣教为辅助因素,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从而提高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春娟,李嵘,杨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1,9(4A):909―910

[2]尚磊,江逊,李沪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805―806

[3]李洪雁.住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A):76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临床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4-01每一位老年人走进医院住院时,都是思虑万千,心情不定,忐忑不安。我们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其生理特点,对这些住院的老年患者,都进行了良好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其服务效果得到了老年患者和患者家人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满意和赞誉。在临床护理中选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护理效果,为临床老年住院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最佳的疗效,使老年患者心理宽松安然。消除住院的一切疑虑,给治疗效果打开了一条阳光通道。小面将我们近年来了解掌握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其的护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人到老年,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老年人的听力和视力都有明显的下降的减低,其下降的减低的原因,有生理退化原因,也有各种疾病的病理原因。如脑血栓小脑萎缩等。时常造成老人不能与其他人共享各种信息。如脑卒中患者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有的也影响面部表情及感情交流。老人讲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张冠李戴,不能正确使用语言交流信息。其主要表现:反应能力较慢,考虑问题时间延长,眼花耳聋,视力及记忆力下降或明显减退,个性较强、孤僻、任性、唯我正确等。2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2.1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心里不安思虑万千,每位住院治病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这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住院的头几天,自己总在想,总在琢磨,我得了什么病,重不重呀,好不好治呀,什么时候能治好呀,有没有危险呀,什么时候出院回家呀等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老人不明确住院的原因和病情如何,因此,在思想上产生焦虑和心里不安。从而表现出烦躁、心情烦闷、不思饮食、睡不好觉等。

2.2老人住院时间长,缺少家人和亲人的陪伴,使老人在思想上产生孤独和寂寞。这样的老人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和沟通,很少于他人聊天,在老人住院期间很少有人前来看望他,儿女们工作忙,不能整天陪护。然而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经常表现为情绪低沉,天天闷卧病床上。

2.3悲观和消极这些老人总认为自己老了,无所作为了,前程是日落黄昏。心理脆弱,患病后产生了悲观和失望的心理,不愿去看病,怕给家庭造成困难,故要回家养病,产生了悲观和消极。

2.4恐惧和紧张有些重病和癌症的老人,总认为自己的生命快到终点。治疗是无用的,同时自己害怕死,因此在思想上产生恐惧和紧张。

2.5焦虑和多虑有些老年患者性格固执,有钱舍不得治病,整天心事重重。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好都对,对别人总是半信半疑。整天都在关注自己的健康,身体有一点不适,马上就怀疑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了,所以天天都是疑病。

2.6情绪不稳这些老人如同小孩一样,情绪十分不稳定,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就激动,发怒、急躁、成天鸡蛋里挑骨头,对家人和医护人员总是急头摆脸,有的还爱蹦、爱喝、对人还嬉皮笑脸的,情绪难以稳定。

2.7过分依赖别人有些老年患者为自己清闲自在,总有依靠别人照顾的心理,事事想让别人帮助,自己能做的事都不愿去做。适应了在别人照顾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这对战胜疾病和早日康复都是不利的。3临床心理护理

3.1在老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和这些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向他们说明住院治疗的好处,时常向他们汇报疾病的治疗情况及好转情况。使这些住院老人,心中有底,安心、放心、高兴。我们随时都嘱咐他们治疗疾病时,要有耐心和信心,要开心,心情要舒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作用。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篇6

【关键词】夜间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社会的步伐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演变快,夜间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注意夜间观察和护理特别重要,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谈谈老

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390例,其中男222例,女168例,年龄最大者96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2岁,夜间发生病情变化的心脏病病人101例,占26%;死亡24例,占6%;其中夜间死亡14例,占死亡人数58%。可见夜间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高危时段。

2了解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缩性变化。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细胞利用的ATP和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氧,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化,外周血管弹性减弱或消失,血管壁内钙质沉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性减退,出现进行性动脉硬化,引起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1]。老年期交感神经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由于老年期这些生理特点,各种心血管事件易发生于夜间。

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在普通病区夜间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工作较忙,易导致对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观察不周。并且可能夜间急诊病人入院而疏忽对其它病人的重视,护士频繁夜巡视也会导致患者夜醒次数增加再次入睡困难[2]。以上因素都可能增加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夜间发生率。

4夜间病情观察与护理

心内科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要加强对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

4.1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及书面交接工作,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应体现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连续性、完整性、合法性,层次性和重点性等三基要求六大原则。

4.2严格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房,要做到“四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以免影响病人休息,不需要开大灯,尽量开壁灯,不需要开灯的,可以用小手电。由于现在科技发达,病区角落安装各种监控设备,查看监控是看护理人员是否按规定按时巡视,一旦出现不测造成事故纠纷,这也是有力的法律依据之一。

4.3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特别是对意志障碍,疲乏无力,白天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4.4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的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1]。

4.5保证患者睡眠,失眠是住院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4],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陪护,病室光线宜暗;告知患者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使其尽早进入睡眠状态。护士在凌晨气温最低时,要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18~22℃为宜),适当增减衣被,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2]。4.6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5.1据医嘱及病情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于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详细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5.2对静脉穿刺的患者,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是否有肿胀;对使用微量泵静滴患者,查看输液泵是否正常运行,输入的液体量是否正确,输入速度是否符合医嘱要求。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及时疏导患者,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2]。

5.3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畅通,同是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讲解说明高流量与低流量氧疗的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及神志情况,据血气分析情况做好氧流量的调节。

5.4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

6体会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大,老年心血管病人也越来越多,对他们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护士要重视老年心血管病人夜间护理观察,掌握患者夜间变化特点,实施早期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夜间危重患者较多应增加护理人员值班,保证人员到位,以最大限度为患者赢得救治最佳时机,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下一篇:民俗博物馆(6篇)
    上一篇:土壤调查方案(6篇)
    相关文章
    1. 党员的民主评议个人总结范文(收集1

      党员的民主评议个人总结范文篇1转眼我到_医院工作已经多了,回首,感触良多,_年的锻炼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了,工作也有所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委、上级主管的正确领导分不开..

      daniel 0 2024-08-17 02:22:00

    2. 转正工作总结字范文(整理6篇)

      转正工作总结300字范文从刚进医院到现在,我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试用期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对我都非常的关心,我也慢慢的熟悉了医院的环境和一些规章制度,也..

      daniel 0 2024-08-15 13:02:42

    3. 二年级小学生简单小作文范文(整理4

      二年级小学生简单小作文范文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那可爱的样子一直印在我心里。它的两只长耳朵立得直直的。一双红眼睛总是炯炯有神。三瓣嘴整天都在吧唧吧唧。它的..

      daniel 0 2024-08-14 21:04:00

    4. 年教师个人总结范文(整理16篇)

      18.2023年教师个人总结范文八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

      daniel 0 2024-08-14 17:37:19

    5. 小学三年级作文范文(整理16篇)

      11.小学三年级作文范文一你想知道我梦想中的汽车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吗?现在让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它看起来就像一辆普通的汽车。它可以在非常陡峭的道路上行驶,不容易损坏。它..

      daniel 0 2024-08-14 16:42:19

    6. 2024党员思想年终总结范文(收集3篇

      2022党员思想年终总结范文篇1敬爱的党组织:非常感谢组织对于我的信任,接纳了我的入党申请。对于这次机会,我一定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岁月里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并..

      daniel 0 2024-08-14 10:37:00

    7. 小学一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小学一年级作文范文今天妈妈带我去XX公园玩,我们先在草坪上脱鞋子又跑又跳,追着泡泡玩。泡泡飞过来飞过去,一吹气,破了,有一个还粘到我手指头上想要我带着它,哈哈!突然,我发现水池..

      daniel 0 2024-08-14 10:17:41

    8. 2023年教师党员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

      2023年教师党员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篇1尊敬的党组织:都说时光如梭,转眼20__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半年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艰辛和欢乐,我把自我的青春倾注于我..

      daniel 0 2024-08-14 05:40:00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17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