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1-03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导言: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几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诸多的不幸问题中,气候变暖问题是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的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增强。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的原因: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

1.矿物燃料的燃烧。目前全世界矿物能源的消耗大约占全部能源消耗的90%,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据估算,矿物燃料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排放总量的70%,由于人们对能源利用量逐年增加,因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逐年增加。

2.森林的毁坏。有人将森林比作“地球的肺”,森林中植物繁多,生物量最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毁坏草原。使地球表面的植被日趋减少,以致降低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这是导致全球性气温升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二.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效应的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三.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范文篇2

在学习某些化学知识点时,由于目前还不具备课堂实验的条件,教师只能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来开展,不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化学知识。此时,通过虚拟实验可以有效突破现有实验条件的制约,把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进行虚拟展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知识。

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时,教师在讲解CO2的性质时,通常都会介绍CO2所引发的温室效应”,但什么是温室效应”学生并不理解,也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只能机械地记忆;同样对于CO2的性质也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地理解CO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但借助虚拟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在现场添加云雾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现场环境中的温度上升,亲身感受温度的变化。这样把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温室效应”实验借助虚拟手段真实地呈现出来,进而使学生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空气中的CO2太多了,就好像给地球表面盖了一层被子,使地球无法向太空中辐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升高,像一个温室一样。在这种虚拟实验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CO2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对CO2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利用虚拟实验,创造实验学习机会

化学实验因为现象直观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迫切想法和冲动。但初中化学由于实验条件、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部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导致多数教师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规律,效果很不理想。而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的机会,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内容时,由于CO有毒,容易爆炸,所以有关CO的实验也就不能进行,导致学生对CO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听教师讲述、简单机械的记忆层面上。但是教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对CO还原CuO的实验展开学习,让学生先借助虚拟实验来了解当装有CuO的大试管及导管中混合有CO时,直接加热大试管会造成爆炸,这样通过虚拟手段来让学生观察实验爆炸的情形,带给学生们触目惊心的感觉,学生自然会牢牢地记住CO的性质,并且对CO还原CuO的实验步骤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在点燃酒精灯对CuO进行加热之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及在CuO被还原后,仍然要继续通入CO,一直到玻璃管冷却才能停下。这样应用虚拟实验开展教学,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性,学习效果也更加理想。

三、利用虚拟实验,凸显实验结果现象

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些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们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或结果,造成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借助虚拟的手段,实现对实验的时间和结果、实验条件和现象的设计和调控,合理地缩短实验时间,凸显实验现象,强化实验学习的效果。

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自然通风原理优势地域建筑设计

在今天全球能源紧张、节能压力增大、空气品质恶化,人们不得不从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自然通风这种古老而有效的技术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

二、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三、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一)室内得热量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前提是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通过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将室外风引入室内,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很显然,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通风降温的效果越好。

(二)建筑环境的要求

应用自然通风降温措施后,建筑室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室外环境进行调节,除了空气的温、湿度参数外,室内的空气品质和噪音控制也将被室外环境所破坏。根据目前的一些标准要求,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其建筑外的噪音不应该超过70dB;尤其在窗户开启的时候,应该保证室内周边地带的噪音不超过55dB。同时,自然通风进风口的室外空气质量应该满足有关卫生要求。

(三)建筑条件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参考以上两点要求,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优势。

1、建筑位置

周围是否有交通干道、铁路等一般认为,建筑的立面应该离开交通干道20米,以避免进风空气的污染或噪音干扰;或者,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将靠近交通干道的地方作为通风的排风侧。地区的主导风向与风速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与风速确定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特别注意建筑是否处于周围污染空气的下游。周围环境由于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不同,对建筑通风系统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建筑周围的其它建筑或障碍物将影响建筑周围的风向和风速、采光和噪音等。

2、建筑形状

形状建筑的宽度直接影响自然通风的形式和效果。建筑宽度不超过10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单侧通风方法;宽度不超过15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双侧通风方法;否则,将需要其它辅助措施,例如烟囱结构或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混合模式等。

3、建筑内部设计

层高比较大的层高有助于利用室内热负荷形成的热压,加强自然通风。室内分隔的形式直接影响通风气流的组织和通风量。建筑内竖直通道或风管可以利用竖直通道产生的烟囱效应有效组织自然通风

4、室内人员

  • 下一篇:茶叶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上一篇:探索月球作文(精选6篇)
    相关文章
    1.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区别范例(3篇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区别范文关键词:大空间;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难点;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1大空间暖通空调设计的难点大空间暖通空调设计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

      daniel 0 2024-01-03 20:24:12

    2. 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范例(3篇)

      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范文关键词:培智;生活适应;实践;感悟引言:生活适应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技能。针对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低下,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等实际问题,如何让..

      daniel 0 2024-01-03 19:52:12

    3. 人工成本预算管理范例(3篇)

      人工成本预算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工勘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思考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的分配、控..

      daniel 0 2024-01-03 19:20:12

    4. 微塑料污染分析范例(12篇)

      微塑料污染分析范文篇1目前我国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国内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

      daniel 0 2024-01-03 18:48:12

    5.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例(3篇)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尊敬的(先生/女士):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员素质的提升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最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而提高人员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培训..

      daniel 0 2024-01-03 18:16:12

    6. 云计算与物联网范例(3篇)

      云计算与物联网范文篇1关键词:分布式计算;云计算;雾计算;物联网中图分类号:TP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4)12-00-030引言近几年来,“物联网”、“云计算”这两个词语..

      daniel 0 2024-01-03 17:44:12

    7. 农业与经济管理范例(3篇)

      农业与经济管理范文篇1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理念更加现代化随着我国传统..

      daniel 0 2024-01-03 17:12:12

    8. 农业物联网分析报告范例(12篇)

      农业物联网分析报告范文篇1・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

      daniel 0 2024-01-03 1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