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像工作汇报(精选3篇)
第1篇1
“我在中国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招聘新人,同时怎样避免更多的流失。如果这个没有做好我就被炒掉了。”
蓝思汉(JohnNesheim),这位中文不错的3M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官表情很活泼,遇到自己不明白“需要翻译的问题”,他会俏皮地向记者挤挤眼睛。
曾做过英语老师的蓝思汉在3M三个市场地区服务了14年,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在他看来,各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官工作中有着不同的重点,“在美国最重要的是保证现有员工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在中国则略有点不同。”
“我的工作就像倒茶,”蓝思汉一边说一边开始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比画起来,“我一边要倒入新的茶,同时还要防止茶从杯子底部流走”,“我在中国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招聘新人,同时怎样避免更多的流失。如果这个没有做好我就被炒掉了。”
原因很简单,美国的市场相对稳定,而3M中国市场则在迅速增长着。
重要的是创造力
目前,3M每年在中国要招聘500个新员工。
作为《财富》500强公司之一的3M公司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2005年8月,3M第五家工厂在苏州开工;3M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将在2006年底落成,预期发展规模会逐渐超过日本。
“我们科技中心招聘人员最一般的要求是有技术背景,但我们还需要有创造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性,其中有创造能力更重要,比技术背景重要。”为了能在招聘时找到有创造能力的人,“我们面试的时候,要求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给我们一个能证明他们有创造力的例子”,“同时设计几个问题,看他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了解他们。”
“新进入的员工都会得到培训,一种是内部网上的培训,可以让员工自由掌握时间;还有一个就是教室的培训,时间大约是2天,可以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业务架构和相关流程。如果是销售人员,还有一个销售能力发展的特殊培训,时间是18个月。”
在3M针对“领导力发展的项目”有好几个,其中之一就是“有潜力的领导者发展论坛”,“一般会邀请3M中层领导来讲课,每年4次,同时邀请中国区高层领导参加。这些中层领导需要用英文讲自己的领导力故事,他们需要分享自己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经验和教训。活动时间为一天,会有6个到8个故事,每个故事15~30分钟。”蓝思汉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给培训者经验,同时还给讲课人一个曝光的机会,让大家认识他——员工在不同的区域工作,平时没有机会认识他们。这样高管也能够借此机会发掘更有潜力的未来领导者。”
3M中国的目前高层管理层中,75%为本土经理人,大多数人在3M已经任职10年以上,中、高管理层中本土员工超过99%。
表现管理计划
随着业务的发展,向员工授权并鼓励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倡议就变得更为重要。
“如果他们是优秀的员工,我们就应该赋予他们权威和责任,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麦克奈特——3M过去的CEO提出的管理哲学理念最能体现3M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3M,我们和正式员工签订的合同有点与众不同,员工一旦被正式录用,我们的雇用合同是OPENENDEDCONTRACT(没有结束日期的合同),很多跨国公司可能相反,对约定雇用期的合同更有兴趣,我们则不是。”蓝思汉说。
“定期签署的雇用合同对员工会有一定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促使员工发挥创造力,但是太多的压力可能反而会压抑这种创造力,”“在3M,我们希望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自由,更适合发挥员工创造力的工作环境。”
3M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依靠其全球化的创新和管理,3M公司百年来得以持续发展。3M公司每年开发500多种新产品,年销售量的35%是从前4年研制的产品中获得。
在3M公司,每一位员工都会填写一份供第二年使用的员工贡献及发展流程表(EmployeeContribution&DevelopmentProce),用来表达自己对工作内容的看法,并说明自己的进取方向和期望。然后主管和员工会一起分析这份工作计划,在员工的发展问题上达成一致。“每年年初制定目标,年底针对这些计划目标进行分析,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不足,然后交给上级主管人员,他会评估或者给你一些建议。”相应也会得到从
1、2、3、4、5个级别的评价,John说。如果表现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后果也不是马上炒鱿鱼,而是一个表现管理计划,“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让你去证明自己。“我们在世界上有6万多种产品,也有很多部门,不能给每个人的一个模式教条去遵守,我们只是提供很多资源,有很多部门帮助你,我们给员工一个既定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是很自由的。”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公司给他的销售目标是增长30%,他可以销售其他部门的产品,或从来没有销售过的产品,甚至是从未有过,靠他自己发明出来的产品,只要他的生意增长达到30%。
“不过公司给你30%的增长目标是不可以谈判的。给员工很多自由,同时还要掌握如何平衡自由和限制。3M公司102岁了,我们已经学会在二者之间掌握平衡。我们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会把很多责任告诉大家。”
员工失败了,我们也失败了
虽然要执行繁杂的制度,蓝思汉仍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时作出调整和改变,否则业务部门可能会认为对他们是一种约束。
最近的一项政策变化就是对养老金计划的改变,“比以前更加全面和完善,对员工更有利。”
蓝思汉给记者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一次性面试的出现。跨国公司一般都会进行繁琐的面试,但这并不能让企业收集到更多应聘者的信息,而是让应聘者有更多的挫折感。“我们刚刚启用这个规定时,很多业务组表示反对,认为一次不能充分了解一个人,而是多次,但长期坚持下来发现,由于只有一次机会,面试质量会比较高,现在执行的情况是越来越好,也能帮助业务组的领导尽快做出决定。”“在3M员工还有很多机会换工作,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不到14年的时间,换了5个工作,换了3个工作地点。在3M(中国),每年有超过200人在调动工作。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们可以给员工压力,但也可以给员工计划。”“我们可能会炒鱿鱼,但是我们不愿意炒鱿鱼,我们期望每一个员工都是成功的,他们失败了,我们也失败了。”蓝思汉说。
第3篇2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是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希冀。
我要像蚂蚁一样,工作全力以赴,不留余力,从不问会得到什么回馈。因为从工作中,我已经能够在过程里得到无数的经验与乐趣。而蚂蚁正是最好的形容:一点一滴,步步为营,聚沙成塔,最后成就一点点成果。如果你觉得成就小,如果你觉得工作苦,你会像蚂蚁一般工作吗?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我要像蝴蝶一样生活,看什么事都是快乐、乐观的,充满变化,鲜花满途,等待我这只蝴蝶不断地探视、发现和采撷。我不会因为工作沉重、意外打击而怀忧丧志,因为生活总要过下去,高兴如此,痛苦亦然,为什么不用愉快、乐观的心情,看待生活的每一段过程呢?快乐是生活的本质,探索也是乐趣的源泉,而蝴蝶正是生活的写照。
精精彩彩,轰轰烈烈。
人们总是很难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最终总是乏味的工作不想做,平淡的生活不想过。心中总是幻想着高处,过着眼高手低的生活。可知再高的山,也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人最成功的是能够把遇到每一件事都做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活在当下,不忧虑未来,不留恋过去。有时候会想,如果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那我会不会后悔自己这个短暂的人生,会不会遗憾该做的没有做,该做好的并没有做好。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可以卖,只有给你认真生活还是敷衍的选择。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好好工作,快乐生活。
论文工作汇报
学生工作汇报论文
春风像什么
春雨像什么
时间像什么
第2篇3
像狐狸一样思想,像刺猬一样工作
哲学家伯林有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人,狐狸和刺猬。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看一个美国记者也说:我们不采写太艰难或太复杂的新闻,我们不采写那些会切断我们生命线的新闻,我们不采写那些过于偏离当前主流偏见的新闻!
异工同曲也。可是,有多少人像狸一样狡猾,最后死在猎人的手里,又有多少人像刺猬一样默默无闻,最终凭借锋利无比的核心竞争力安静冬眠,去度好每一个严寒酷冬?
JimCollins)所说,重合的地方就是你的主业和地盘。
“造钟,而不是造时”。吉姆·柯林斯认为,“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而实际上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在“造钟”上都不成功。“造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公司能靠组织的力量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而不必依靠某个人、产品或机会等偶然的东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企业必须越来越依靠一个好的机制,包括好的组织结构、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战略管理等。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不明确、不具体,动辄就是空洞的大口号。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教派般的文化”指的是伟大公司必须有很强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中国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最大挑战。
这应该是刺猬型公司的生存哲学吧?!
吉姆·柯林斯的观点是,从热爱一环出发,要成就伟业,必须要有持久入迷的精力,如果不从热爱开始,他不相信能够做到。即使你天生不擅长,因为你努力工作,你也做的不错,但是最后你的在45岁之时觉醒:尽管钱挣得很多,但是做的是自己不热爱的事情,那时你已经如陷牢笼。少数人选择机会,更多人选择热爱,几乎同样多的人选择擅长。
而最后坚持下来成功的人,却是那些选择热爱的人。
四五年前读《从优秀到卓越》没有现在体会深,也许吉姆·柯林斯们也没有想到几年后商业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阅读者新的发现。无论风云变幻,能像狐狸一样思想,又能像刺猬一样工作,你不成功都很难。
可现实却是,聪明的狐狸层出不穷,简单的刺猬越来越少,这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