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daniel 0 2024-01-09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我认为杨xx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3、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2

王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王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2+2+2+2…+2=?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王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王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2+2+2+…+2=?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3

纵观这节课,付老师能根据新课标精神、在深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

本节课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但最让我欣赏的有以下几点:

1、注重激励

开展男女生摘星大比拼的激励措施,激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给孩子营造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他们的学习是轻松的、愉悦的、高效的。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①开始,根据摆同样图形所需小棒的根数来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当孩子汇报起来很长很麻烦且听得不够清楚时,付老师及时引导孩子:怎样说大家才能听的更明白?这样能很好地凸显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然后,根据几个加法算式进行观察并引导孩子思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做能很好地凸显加数必须是相同的。

③在教学加法改写成乘法这一环节时,注重学法指导。一看:看相同加数是几。二数:数一数相同的加数有几个。三乘:把相同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相乘。使得孩子们在后面的改写中有据有依、有章可循,正确率相当高。

④在练习改写时,先让孩子尝试着选一题改写,再解释每个乘法中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不但巩固了改写的方法,而且加深了孩子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⑤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师又出示了5+4+1这个加法算式。先让孩子改写成乘法,当孩子们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及时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展开讨论。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价值,可以说即及时又必要。

3、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并给予具体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有好几处运用到合作。如:观察情景图,把你观察到的说给同桌听;又如:同桌合作用少捧摆相同的图形;再如:讨论什么样的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等等

这些合作要求都很具体,便于操作。真正把合作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合作的最大价值。

板书工整、条理清晰

左边是加法算式,右边是乘法算式及读写。重点部分:

“相同的加法”和“几个几”都用红笔来凸显。

当然,对于本节课,我也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要让课堂更加有效,我们设置的问题必须更加精练。

课始:你问了两个问题: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与同桌说说

②认真观察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摆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有交叉重叠之处,完全可以只保留一个。

2、本节课只是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没有必要进行严谨的“求几个相同加法和的简便运算”的概念总结。

3、应加强生生互动。

如:选择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应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每个数的含义,而不是只选几个代表说说。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每个孩子都要求会解释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到的,请大批评指正。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4

俞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切身感受相同加数这种特殊的加法算式来引出乘法,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将这个新出现的计算形式合理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具体操作上,让学生从不同的加法算式中挑出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分类环节)作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形象的数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算全班小朋友的手指数目,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算式——乘法算式。由一般的加法算式中提炼特殊的加法算式,既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再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已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接下去的核心内容基本都是为这个“改写”服务的。包括认识乘法的基本读写方法,巩固“改写”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刚刚认识的这个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容易将其意义与加法混淆,比如课堂上就出现了4×4=8的回答。这是对乘法意义的不理解。巩固和练习是可以熟练“改写”,但是对于一些对意义还有存疑惑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加强和巩固。俞老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了乘法的意义以及与加法的区别,只是在具体练习上有所欠缺。

数学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很一般化的,能够普及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就能够通用。乘法的出现就直接囊括了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就是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俞老师尽量多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加法算式改写到乘法算式,其实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最后一个学生自己发掘并改写的环节由于时间问题草草收场实在可惜。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5

本学期第七周,我们学校安排了数学组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作为听课者,我认为这五位老师讲的各有特色,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说一下刘xx老师的课,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问同学们都到那些地方去玩过?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耿xx老师采用“抱团游戏”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充分的动起来,整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金芳妮老师采用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新课。刘春妮老师从生活场景出发,让同学们观察教室里面的窗户,并指出教室的后墙上有三个窗户,每个窗户上安装了6片玻璃,问一共有多少片玻璃?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数学问题。

总之,我认为每位老师讲的都有特色,很成功。因为每位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为什么要用乘法;第二,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可以用乘法表示?第三,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第四,个别老师还对乘号的来历做了简单的介绍。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6

王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刘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2+2+2+2…+2=?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刘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

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刘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2+2+2+…+2=?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7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纵观这节课,我认为杨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0个6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看图,列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5×4。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练习,往往比较关注学生会不会列乘法算式,而杨老师把练习反过来,让学生逆向思考,这样的练习比重复机械地列乘法算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林老师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了10个6的乘法算式后,教师提出:黑板上哪些算式和它很像。学生回答:3+3+3+3+3。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直白朴实的:因为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林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加数相同”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教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推荐】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14篇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集锦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8

今天听了林老师这节课,首先我认为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林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林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林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林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林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林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一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林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 下一篇:航天技术的特点范例(12篇)
    上一篇:热《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3篇)
    相关文章
    1. 热《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3

      热《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本学期第七周,我们学校安排了数学组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作为听课者,我认为这五位老师讲的各有特色,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首..

      daniel 0 2024-01-09 12:37:55

    2.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

      daniel 0 2024-01-09 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