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精选4篇)

daniel 0 2024-01-09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篇1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体现的很充分。知识与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标准,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人文色彩。方法与过程:应用媒体时操作熟练,视听效果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材处理准确科学,在课堂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分配较合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了难点。

教学程序得当,思路清晰,操作顺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回答的准确相当高,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教师只需点拨,根本用不着纠错,看来学生们在课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给学生们以直观的感受,灌输了新鲜血液。师生交流和谐融洽,教师整洁大方的仪表,端庄、亲切的教态拉近了师生距离,大脑思维进入亢奋状态,让人感觉不是教师在传授知识,而是和学生娓娓而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一场美的情感交流与熏陶。

教学基本功熟练,语言优美,声音甜美,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能从书本走向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设想你就是那对大鸟,那只小鸟,你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使学生在换位思考中更加深了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意识。

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注意力集中,与教师配合默契。拓展思维由易到难,小麻雀——学困生——伊拉克少年,教学内容逐步深入,贴切生活实际,又列举了2008年奥运会体育的设计图形(树枝般钢网构成鸟巢形状),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味到了人鸟相依的动人景象,增强了保护鸟类的意识。

建议:教师的课前预设问题太详细,课堂讨论应更充分些。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再加上多媒体的显示及音响效果更佳。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篇2

有幸观摩了蔡春芳老师的《珍珠鸟》,聆听了蔡老师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感受了蔡老师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沉浸于蔡老师精心营造的浓情氛围,领略了什么叫“真真正正教‘语文’”,真的,感觉就像冯骥才的那句:真好!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蔡老师借班上课,作为陌生老师,与学生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蔡老师平易近人的教学语言和态度,很快化解了这一问题。上课伊始,蔡老师动情的一段描述就把学生带入了那个安静祥和的境界。这种动情的语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如涓涓溪流流淌进了学生的心田,例如:“这小家伙是多么胆小啊!”“哦,你说到小家伙的心里了!”“听出来了,你是多么喜欢这可爱的珍珠鸟啊!”“它睡着了,别吵醒他!该怎么读呀!”等,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如春天般的温馨、轻松,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紧张感消失了,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人与鸟,就在蔡老师充满情感的语言诱导下,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最后融为了一体。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语文,始终是姓“语”,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学习。蔡老师的这堂课,没有花里胡哨的活动,没有连篇累牍的拓展,而是始终抓住文本,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比如“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话,蔡老师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作者很喜欢这对珍珠鸟,所以文章一开头就说,读──”“作者太喜欢这对珍珠鸟了,再读──”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引导,让学生悟出了:朗读要读出感受,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在学习“鸟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我的?”这个重点问题时,这种智慧更体现得突出。首先让学生自读4、5、6节完成填空,通过一个填空,就让学生明确了小鸟接近我的活动路线,把握了作者描述的框架。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家伙是怎样一步一步接近我的,你能说得清楚具体些吗?说时用上表示连接的词。”这就是借助文本,把概括的文字说具体的训练。因为中年级的习作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把概括的文字描述具体,这一点,蔡老师充分地利用文本这个例子,进行了这一习作能力的渗透,体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不仅如此,蔡老师又运用“小鸟说话游戏”,对课文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心理说小鸟的.话,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小鸟的接近是因为主人的“不伤害”,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课堂充满了童趣。然后,要求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读出小鸟给你的印象,真是读中有悟,悟中有读。给插图起名字的环节也是我特别欣赏的,这一环节不仅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鸟互信的美好境界”,而且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起题目。总之,读中有悟,悟中有读,写法渗透,读说促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充满浓情的教学氛围在这堂课上,恰到好处的多媒体也为浓情的教学氛围增色不少,抒情的轻音乐,淡淡地穿插其间,把听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书斋,仿佛真的在和作者共同在欣赏,在关爱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真可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2篇)

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2篇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万里长城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篇3

宋晓芳老师执教《珍珠鸟》。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冯骥才,课文文质兼美,语言平实生动,情意深刻隽永。宋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应该说,教者对教材的定位是合理的,对教学目标的想定是准确的。平时我们听课,关注的内容较多,如教者的基本素质、教学设计、板书、课堂评价、有无“出彩”的地方等。然而,这是课例研讨课,教师的基本功是不用怀疑的。因此,我们最关注的,是教者如何实现她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实际教学中的变化即生成,以及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等。

为了达成“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最后那句话)、体会思想感情”的目标,宋老师在学法指导上下足了功夫,这也许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宋老师说:“读书犹如品茶,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滋味。当学生带着主要问题“为什么珍珠鸟刚开始怕人,后来却不怕人了呢“自主研读时,还告诉学生在读书时要用笔画出让自己有体会的句子,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和勾画、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这些东西看似很平常,但学生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受益终生,这叫“授人以渔”。

当然,仅仅把学习的某些方法告诉学生还不够。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跟上。因为这是课堂,不单是个人学习,课堂需要体现集体智慧的交流、融合、碰撞和提升,需要教师的引领、点拨和启发。在这方面,宋老师做得怎么样呢?总的.说是不错的。譬如在全班交流主要问题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的回答比较零散,又是无序的(与课文的叙述顺序相悖),虽然有个别学生的回答也还精彩,但无疑对教师的临场机智提出了挑战。此处课堂稍显沉闷,因为学生、听课者找不到序。不过,宋老师还算处变不惊,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讨论交流的任务。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如何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为了提高交流的质量,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代表到班上交流。宋老师没有这样做,恐怕是担心没时间。为了尽量避免东鳞西爪、思考片面的现象,有必要提醒学生思考要周全些、系统些(高年级应该这样),注意有序表达,善于综合同伴的观点等。而综合、提升的工作,宋老师基本上由自己完成,可以预见,不少学生对“珍珠鸟的变化”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还是片面的,或者是零散的。

最后,还想说一下,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领悟赢得信赖,必须付出关爱,可因为在第四自然段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悟,从而没有把这个任务完成,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怎样切实有效地抓好文章的突破点,做到不做无用功,这是我们授课老师所应该注意的。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篇4

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我们品味鉴赏。

张兵吉老师的教学平实、扎实,能熟练运用白板教学,之前进行了多次磨课,教案也几次修改,最终确定了要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从以下方面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部分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张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利用填空的形式复习课文内容,回忆珍珠鸟的外貌描写。

品读课文时,张老师一下子就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指导进行理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关键词“信赖”的意思,迅速引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基调。教学“信赖”这个词语时,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先拆分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组合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张老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再引导学生分成三层来品味文本,层层深入文本研究,体会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的过程。在教学第4段时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层次,再让学生自己学习后两节写写体会。张老师在教学时能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如抓住“抚一抚”、“再三呼唤”、“居然”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对作者渐渐信赖的过程。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

张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整堂课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在教学珍珠鸟的活动时,让学生谈谈三个活动顺序能不能重新排列,从而理解言之有序的方法。通过分析珍珠鸟的活动,指导学生理解详略得当这种写作方法,并且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言之有序”和“详略得当”的方法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来描写小狗和“我”之间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有所得。这个环节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更是一次很好的练笔机会,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及时迁移练习”的学习过程。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张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珍珠鸟的调皮、可爱和乖巧,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男女生读、配乐读等等,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一点小的建议就是这篇课文的4-7段是要求背诵的,张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背诵后,可以设计填空或者以其他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背诵练习。在教学的最后部分略显仓促,时间有些不够用。学生回答问题的面不够广,只是集中在几位学生身上,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仅是自己的一些浅见,加之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 下一篇:智能医疗的典型案例范例(12篇)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评课稿范文(精选4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