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读后感(精选6篇)

daniel 0 2024-03-08

第3篇1

写这篇文章的日期已不清楚,只是今天又看到自己写的这东西,想把它整理出来……路边的一枝梅,也比一些人活的有尊严,《卜算子.咏梅》读后感。这个社会里,傲骨如梅的人又有几个?哪日,碰到个懂你的人,那是今生最大的福份,又何必计较…最怕,懂你的人要找的不是你,那时,何时,还会再有一个人,能够让你不再独自凋零?人生,就是充满无奈!不是我悲观,也不是看尽沧桑、不入红尘,确是那一些时日,用情至深,些许明白,其实生活中你觉得重要的,恰恰什么都不是,所有的心和意就像流水,不珍惜的,就是你破碎了的心…不是不开心,只是太贪心!生活,很浪漫,浪漫的连呼吸都觉得温暖、幸福,读后感《《卜算子.咏梅》读后感》。前提是:你过得很好,不为生活烦恼,不为琐事牵绊…可是,凡人,终究是凡人!要想让自己开心,首先得让周围的人开心。一个人的开心,不叫开心,叫寂寞!一个人的幸福也不叫幸福,叫孤独!哪天,这些都有人跟你分享,这才叫幸福,生活中的幸福!

第6篇2

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卜算子.咏梅

目的要求1.了解梅花的特点。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1.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2.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3.感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教学方法阅读、欣赏、探究、归纳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请问:作者在这首词中评论了那些历史人物?

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入风雪飘飘的烂漫之冬,来赏识那凌寒独放的梅花吧!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梅花的名言警句2.展示学习目标

3.出示写作背景

二、作者及背景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2.陆词背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当然写于南宋,当时南宋与金对峙。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但屡遭主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和派的打击和排挤,因而情绪愤懑抑郁。他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毛泽东词背景: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就写于1961年12月。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

三、题解卜算子:词牌名。咏梅:诗的题目。小序:交代写作的缘起。出示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欣赏陆游《卜算子咏梅》

1、放陆游诗意课件(朗读)

2、师生共同感悟诗意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下阕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可以说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五、品味诗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及朗读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自然季节在变化,“春归”和“春到”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身份来看,作者心中的春天已经离开,她短暂而让人留恋,但革命的形势在发展,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失意,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衬托手法,将严寒写的更加具体,表现了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和梅花的坚贞品质。犹有花枝俏:诗人将梅花的特点表露无遗,那她的特点是什么呢?

问:这一句你觉得那个字用得好?下阕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承“俏”,春天美丽的百花在竞相开放,梅花却独自离开,不占一点春光的便宜。这就是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衬托的手法梅花花虽已谢,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

七、主旨探讨讨论《卜算子咏梅》中,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教师归纳:比较阅读

七、比较阅读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陆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比较总结:

八、品味两首词的特色1.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2.衬托、拟人的修辞手法

3.词语都明丽而生动

九、欣赏总结课件:背景-梅花图-朗读-歌唱-作业

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

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来欣赏。(配画外音:一树树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盛开,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娇艳。)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4)与同桌相互交流。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练习背诵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自己读。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4.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学生背诵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诗词让学生朗读。)2.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咏梅读后感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3篇)

第2篇3

卜算子咏梅读后感

卜算子咏梅读后感(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淋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刚读这首诗时只感到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断桥边,无主、寞开放的花,“花”自好看,却无人欣赏,加上风和雨的无情摧残,所以“花”在黄昏中独自哀愁。

再读这首诗时,又读到作者品格的高尚。花无意苦争春,虽然遭到类花的嫉妒也毫不在意,花瓣儿飘离淋落到地下,被碾作尘土也毫不顾及,只要能够为这世上留下馨香之气即可,作为“花”,她来到这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留下香气给过往驿站的客人,只是她是开在风雨交加的断桥边,人们只在乎于生长在花园里有着华丽外表但茎上长却有刺的“群芳”,又怎能倾心于这朵孤独而又寂寞的梅花呢?

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花”并没有放弃继续开放,因为她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明哲的欣赏,总有一天会生长到花园里,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所以她信心十足努力的生长,努力的为路人散发幽香,努力的让路人注意自己。但究竟是雨天,又有谁会注意这开在荒野中的梅花呢?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这首诗为世人所传颂,但有谁能够真正体会到当时他心里的痛苦与委屈。坚强的诗人并没有被现实和挫折压

1倒,他依然想要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效力,但那些愚笨、近似木讷之人又怎能会让他贡献力量呢,他们还担心失去这整天风花雪月的美好生活呢。志气的诗人依然是雄心勃勃,意气奋发,他依然认为自己有能力为祖国出力,但当时腐败的朝野又怎能为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呢?天才的诗人硬是在雨中的断桥边发现了这棵和他命运相似的梅花,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有哪个伯乐会相中这位在雨中断桥边这位叹花的陆游呢?

悲哀之中有希望,就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也是陆游后期创作的特点,诗中一开始就流露出“消极”的、“凄怆”的“悲凉”的情怀,但很快就转入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思想,使人不能不被诗人高超的写作技能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所折服。但最感染人的并不是上述那些从文字表面所折射出来的思想,而是诗人内心那种豁达、乐观、积极、“清高”的品格。

这首诗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使背了,但每次读都能读到许多不同的东西,从单纯的背文字到对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从了解字面意思到体会子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无不是在学习中体会到得。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更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体会到每篇文章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者,才能真正算是读懂了一篇文章。

卜算子咏梅读后感(二)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2自小,“梅”便是我最钟爱的花,那还未融化的白雪堆积在梅花的每一片瓣上,这红白交织的模样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约而同兴奋地凑上前去拍照,扶着梅粗糙的树干,我仍想:梅是风光的!可上车前的回眸一瞥,却让我对它的“风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刚才还热闹的场面已不见了踪影,那风光的梅啊,此时只剩了那几个乱糟糟的脚印与它相伴!我愣住了,它风光吗?是的,它在这寒冬独自拥有着人们的喜爱。但这繁华过后,又有谁能懂得它风光背后的无奈与寂寞呢?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赞赏过它。这就如同成功者与失败者一样,当看到成功者的辉煌时,失败者会嫉妒,但倘若他们真的平静地想想那些成功者,他们会发现成功者背后的付出比他们多得多!所以,无论是梅亦或是那些成功者都一定有比寻常花、寻常人更多的苦!

卜算子咏梅读后感(三)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这首咏梅词表达了诗人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生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说明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接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可释为: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绽放的腊梅花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此时的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梅花更是倍

3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哀婉。

下阕主要抒发了梅花的两种美德。其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其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我愿作梅花,用自己的坚贞不屈宣告世人我的美丽所在。

雍正皇帝读后感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微笑的可乐读后感

第5篇4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2.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3.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4“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5.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1分),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1分)。(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1分)。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相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

共同之处: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赞颂梅花始终不变的高尚品格;④两位诗人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陪衬、拟人的手法。

2.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不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词低沉孤高。

3.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4.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

陆词“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次萧冰崖梅花韵宋·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两文都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品质?(3分)凌寒独放(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放),高洁(或:洁身自好),孤傲(或:孤远)。(3分,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赵诗的三四两句欲扬反抑,写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3分)

如果牡丹花开得比梅花早,还有谁会顶着风雪去欣赏梅花呢?从字面上来看,诗人似乎是在贬低梅花,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所以诗人实际上是在赞美: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3分。意思符合即可

第1篇5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读后感

我爷爷生于1900年,死于1992年。近百年来中国的一切大事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十多岁就离乡别井,为了混口饭吃,当上了远航航船的船员。他去过全世界13个国家,在美国待了六年,在日本待了二十几年,最后在香港干到80多岁才退休回广州定居。解放前,他用自己半辈子的积蓄在广州买了几栋3-5层的小洋房,解放后在“三大改造”当中收归国有,被国家经租(国家廉价租给一些穷苦的人,定期给予原屋主一点微薄的“租金”)。在这一点上,我爷爷对毛主席是恨之入骨的,但小时候,他跟我讲得最多的是抗美援朝对海外华人地位的巨大提升,新中国使海外华人有了可以依靠的坚实脊梁。

以前,我也曾迷信一种理念,用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话来讲就是“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这是一句多么煽情的话语啊!我们都是“小民”,听到这样贴心的话语,想到楼价的飞涨、食品的种种不安全、各种山寨劣质产品,又怎么会不感动莫名?我也曾长年感叹为何自己生长在一个“航天飞机上天,圆珠笔却漏墨水”的国度。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利比亚撤侨”的图片和新闻,我才猛然警醒。2012年利比亚政府军和反对派要打内战了,中国政府找到了双方的首脑,要求他们等中国撤完侨再打。然后,他们就真的等了三天,等中国的飞机和军舰“徐州号”赶到利比亚,华侨都撤走了再开打。当时在利比亚还有不少台湾人,他们知道自己永远无法等到台湾的军舰,就刷着一张张中国人的脸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舰逃离了利比亚。同学们,如果没有“大国崛起”,有怎么会有“小民”的“尊严”?这两者怎么可能截然分开呢?

现在歌颂毛主席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让人认同的事。为此,我总跟我爸爸的一些朋友进行辩论,而他们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那是因为你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前几天,我给小学的班主任推荐了一篇歌颂毛主席的文章,然后她给我发了一段鲁迅先生写给颜黎民的文字:“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言下之意大概就是说我书读得太少,太幼稚了。但我仔细想了很久,鲁迅先生叫颜黎民要多看其他人的文章是不错的,但这个“其他人”恐怕是不包括他所“横眉冷对”的那些“千夫”和“正人君子”之流的堕落文人吧?而且,那些汉奸文字我以前也没少看,还一度是他们的忠实信徒。读大学时,还多次用他们所宣传的“普世价值”与我的大学同学展开激烈的辩论。但随着年岁渐长,书读得越来越多,我对那些堕落文人的汉奸文字的认同度就越来越低,乃至十分反感。

他们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中国大地饿殍遍野,饿死了三四千万人,而抗日战争期间(8年)死难者才不过三千五百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我们,1942年(抗战期间)全国人均寿命只有不到38岁,1960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47岁(一说44岁),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59岁。

他们说,当年美国根本就没有入侵中国的打算,牺牲数十万志愿军只为了保住一个“父传子,家天下”的朝鲜独裁政权是不值得的,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但是,他们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国家防御体系中的“战略纵深”。也不会告诉我们当时中国的重工业区就只有东北三省,一旦朝鲜灭亡,美国的驻军就会直抵鸭绿江边,我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就会全部裸露在美军的大炮射程之内,我们的咽喉就会被美国人用枪顶住,开不开枪只能取决于他们。这样,我们又谈何独立自主?

他们说文化大革命是民族的浩劫,完全是毛主席的私心作祟(为了争权),一无是处。但如果要让我评价,至少从祛除封建思想糟粕流毒的角度上看文化大革命是势在必行的,不能说完全一无是处。为什么?我家旁边现在是海幢寺,小时候叫海幢公园,解放前叫海幢寺。海幢寺是佛门的地方,海幢公园则是人民的地方。解放后经三大改造,海幢寺所占的农田收归国有,还给了人民。海幢寺所在也仅余大雄宝殿,其他地方都改造为公园。海幢公园是我童年时代的百草园。现如今,以大雄宝殿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地方重归海幢寺。海幢公园是早已没有,海幢寺的香火则越来越盛。这是什么?这就是封建迷信的沉渣泛起。有人说,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我呸,论虔诚,谁比得过西藏的藏民?藏民为了朝圣,可以不远万里,光着脚,三步九叩,用几年时间徒步到拉萨布达拉宫。但自西藏有史以来的两千年里,农奴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白毛女们到今天还会是农奴。诸天神佛对这些虔诚的信徒给予了什么庇佑?庇佑他们“世隶耕,代为奴”吗?还有像广东肇庆鼎湖山上的庆云寺,门外是上百米长的烤串鱼蛋田螺牛杂美食购物一条街。寺内遍地是功德箱,中庭有个放生池,旁边有人在卖乌龟。放生池对面是一个元宝蜡烛香的小卖部,价格从38到3888,分明是整一个臭气熏天的名利场,哪里来什么佛门清净地?这些是什么?就是文化大革命中要破除的“四旧”。可惜啊,可惜,在那个经济尚未发展起来,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还不高的时候,进行这样的革命实在是太急进了,再加上政治斗争,民众思想狂热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演变成了民族的浩劫。但我们应该理解,这主要不是因为毛主席的私心作祟,而是因为他的心太大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总是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扫除未来五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障碍,所以才会在晚年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人力有时而穷,一代伟人也无法扭转潜在的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他依然如其《奋斗自勉》中所讲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有另一个攻击毛主席的谣言。文革期间,这番话被谣传成“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后来汉奸文学就利用这点生生把一个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扭曲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好斗分子、战争狂人。但原文明明讲的是人生奋斗的快乐。)

这样的谣言还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了,希望同学们能擦亮自己的眼睛。

他来的时候,我们是遍地烽火、满目疮痍、卑躬屈膝、一穷二白;他走的时候,我们站了起来、独立自主、中美建交、重返联合国,国防工业自成体系,各行各业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才会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腾飞。“悬崖百丈冰”已成过去,“山花烂漫时”已初见端倪,我想,毛主席应该在花丛深处露出了笑脸。路,他已给我们铺好,希望同学们接过“犹有花枝俏”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习主席“一带一路”的战略引领下,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共同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辉煌。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谨以此课,纪念伟大的毛主席。

第4篇6

卜算子咏梅陆游

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请看发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9、运用这些分析技巧,来分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拓展: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作业:背诵本词

  • 下一篇:《别离》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上一篇:学前心理学概念范例(12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