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案模板(精选4篇)

daniel 0 2024-04-07

第2篇1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巨人辈出时代——文艺复兴美术

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宋新喜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

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

3、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研究和挖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欣赏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美术作品。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教师概述什么是文艺复兴?导出本课内容。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1代的分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由于这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扬·凡·埃克、丢勒、荷尔拜因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

二、学生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

1、达·芬奇(1452年-1519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发明家和科学家,他的两幅最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奠定了他在世界美术上的重要地位。

(1)《最后的晚餐》(壁画,484×880cm,1495年-1497年米兰圣马利亚·格拉契修道院),是一幅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耶酥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宗教

故事,是欧洲中世纪流行的绘画题材。

教师提问:这幅画以怎样的表现形式?人物的姿态和心理反应是什么?从构图上看有什么特点?采用一种什么透视法?你对这幅壁画总体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2(2)《蒙娜丽莎》(板上油画,53×77cm,1503年-1506年巴黎卢浮宫藏)一般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意大利一个富商年轻美貌的妻子所作的肖像画。达·芬奇为此花了四年心血。当时,蒙娜丽莎刚刚丧子,心情很不愉快。达·芬奇为了不让她的画像露出愁容,特地请来乐师为她演奏美妙的音乐。她听到入迷之时,露出了一丝微笑,眼神仍然带着怅惘、忧伤。达·芬奇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画下了这一刹那的笑容。从她的眼神和几乎完全临空的中指,人们可以想象出她正在聆听音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朦胧的光线若隐若现,使得她的眼和嘴的轮廓有些模糊,令人难以捉摸,故使人觉得她的微笑有神秘作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所景,出色运用的透视法画手法是我们永远讨论由组合,交换自己赏画景”、“成角与平行透娜丽莎的微笑和她耐人特色的人文精神”)。

教师小结:达·芬于理性,犹如深不可测

2、米开朗基罗·波

奇的作品深沉、含蓄、富的大海。

那罗帝(1475年-1564味道,这正是这一千古杰在。蒙娜丽莎身后的背则以及表现人文精神绘的重要话题。(让学生自的感受:“梦幻般的风视相结合的方法”、“蒙寻味的形象体现了时代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巨人。他的雕刻名作《大卫》和《摩西》,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以及罗马圣彼

得大教堂设计的拱顶,体现了他在美术领域中的突出成就。(1)《大卫》无论是青铜像还是大理石像都是世上一绝,我们先来看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卫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少年英雄。传说是古代犹太人的国王,在少年时就以甩石绝技击杀了巨人歌利亚,因而闻名。他以全新的艺术形象,体现了高度的人体造型技巧,它一直被列为人体造型的范本。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

3现形式,青铜像是先制模再铸造,大理石先选石材,造型,再雕刻成型,工艺非常精巧。

(2)《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壁画,13×36m,1508年-1512年,罗马梵蒂冈宫内的西斯廷教堂教堂天顶画:面积468平方米,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花了四年时间完成,天顶中部长方形共画了九个场景,按照先后是:光与夜的分离、创造日月、创造天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诺亚祝祭、大洪水、诺亚醉酒等九个画面。

长方形画面四周画的是圣经中的先知、女神、祖先等。如此宏大而复杂的画面,与教堂天顶的复杂结构融为一体,这是史无前例的的伟大创造。画面中所画的人物和事件虽然源于宗教传说,但这些人物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身强力壮、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先知、英雄,是对人的创造力的歌颂,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作者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和再造化。

教师小结: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犹如高山峻岭的雄伟。

3、拉斐尔·桑西(1483年-1520年),从多才多艺这一点来讲,拉斐尔不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但从善于吸取名家之长集于一身,创造出清新、宁静而又幽雅秀

4美的艺术风格来讲,却又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何况他又是英年早逝(只活了37岁)。拉斐尔创造的一系列圣母像,体现了古典艺术所追求的理想美,成为西方古典美术女

性美的典型。他为罗马梵蒂冈宫签字大厅创作的三幅大型装饰壁画,即《小考佩尔圣母》、《椅中圣母》、《雅典学院》,显示了年轻的拉斐尔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这里我提示同学们的是《雅典学院》又称《雅典学派》或《哲学》,画中描绘了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五十多名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人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人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一些著名学者,如台阶下右侧的、手执圆规正弯腰画圆的秃顶老人是著名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也有人说是阿基米德)。人物形象生动,各

自的活动和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丝毫不显

杂乱。整个作品的构图十分宏大,画面层次分明,人物有聚有散,疏密得当。作为背景的三层高大的拱门,既显示了画面很强的纵深感,又加强了全画的宏大气魄。在色彩处理上,乳黄色的背景与人物衣饰的红、黄、白、紫等互相交错,鲜明而十分协调。教师小结:拉斐尔的作品优雅、秀美,犹如广阔而又明朗的原野。

4、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1390年-1441年),论知名度,扬·凡·埃克显然不如意大利的“三杰”,但谈及欧洲油画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扬·凡·埃克,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木板油画,81.8×59.7cm,1434年伦敦国立美术馆藏)扬·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这幅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你能说与前面欣赏“三杰”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男女组合的全身双人肖像是史无前例的”、“肖像的背景是极其真实的室内景也是罕见的”、“这幅画不仅极其写实,而且充满象征意味,如,新娘的白头巾表示纯洁,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诚,红色的帐幔代表性的和谐,室内的吊灯和烛光象征上帝之光,壁上的镜子代表基督教宣扬的天堂等。”

三、课堂总结

文艺复兴美术界辈出的名画家很多,如意大利波提切利,代表作《春》、《维纳斯的诞生》;乔尔乔内,代表作《入睡的维纳斯》;提香,代表作《花神》;尼德兰·彼

得·勃鲁盖尔,代表作《雪中猎人》等等。这些都是文艺复兴美术界精品之作,是我们欣赏研究的永恒话题。

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作品的构图、明暗、色彩、人物心理、神态等方面,自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

2010年5月

第1篇2

美术专业课课时教学设计(大教案初稿)

2014.9.2

一、教学课题

《素描基础教学之一透视》

二、教学目标(p188)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专业美术与普通美术的区别;

2、了解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多点透视(散点透视)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透过教师讲解和优秀学生介绍,学生了解到高中专业学习内容;

2、透过对图片和艺术作品分析,学生了解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多点透视(散点透视)的知识;

三、教材分析:

1、重难点:一点透视、多点透视

2、学习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四、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起点:高一学生刚进校,大部分学生不明白高中美术具体学校内容,需要专业教师从零出发,逐步学习。

五: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2、聆听知识、运用知识。六:教学方式:展示课件,讲解知识。

组织教学,讨论知识要点。七:教学过程:(P183)

(一):介绍高中美术学习内容

7.1.1

正方形图片展示

7.1.2

一点透视

7.1.3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7.1.4多点透视(散点透视)

7.1.5平行透视中给位置的图形介绍

(二):知识点:1.平行透视

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成角透视

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3.透视专业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三):知识在作品中的运用

7.2.6透视在建筑中运用(1)

7.3.7透视在建筑中运用(2)

7.4.8

透视在作品中运用(3)

7.5.9透视在设计作品中的运用(4)

八: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

完成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训练

第4篇3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导入

提问:

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3、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

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

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

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

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

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

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5、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

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三、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

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即即即即即即

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模板

美术鉴赏教学计划(共15篇)

美术鉴赏心得体会(共6篇)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工作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

第3篇4

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认识美术欣赏的意义、作用及其学习方法。

2、情感目标:

激发、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课型:概述课、新授课。教法:讲解法、引导式教学等。学法:

“听、看、想、讲”相结合。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组织教学:(让我们一起将高中美术进行到底)

1、自我介绍。

2、高中美术课的特点:小学、初中美术课注重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美术课的重点是艺术鉴赏课,提高鉴赏能力。

3、课程安排:高一:中国美术欣赏高二:外国美术欣赏

二、展开教学: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到美术,你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荚诹私庋悦朗醯牧私獬潭取?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出美术的分类:——按制作方法: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按作用功能:纯美术:绘画、雕塑实用美术:建筑、工艺美术自身的特点: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1)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

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空间、构图等。(2)艺术形象的创造借助物质材料的运用。

①齐白石的虾——生宣纸水墨容易渗透,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②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洁白无暇的大理石。③物质材料——建筑、工艺品、现代工业产品。

(3)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美术存在着不同:

中国的传统美术,从强调形神兼备,逐渐发展到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意为主,主要运用以线造型的手法,在绘画中表现色彩和时间、空间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传统美术,崇尚写实,主要运用以明暗造型的手法,具有欣赏人体美的艺术传统。定义“美术”: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美术的主要功能:(1)教育功能;(2)认识功能;(3)审美功能;(4)娱乐功能。纠正(大众)审美的误区:(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树立良好的审美习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德歌德)

美术欣赏能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它不是单一学科的,它需要其它学科知识相辅助:——水彩的由来;(地理)黄经分割点的运用;(数学);“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文学)、(历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创作背景;(物理)

印象派绘画光学、色彩学知识的运用;(医学)解剖学;(几何)透视学;(宗教学)宗教;……美术欣赏的作用:——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

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人类历史是漫长的,美术星空是丰富而绮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到美术殿堂中,穿越时空隧道,去欣赏、领略、感受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美术每发展一步,都是人们不断创造所取得的,有了创新,才有美术的前进,人类的发展。

四、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如果我来上高中美术课……”

五、教学后记: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1.引导学生认识到鉴赏除了需要“经验”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这“门道”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达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确信“知识”的价值。只有在这一课学习中为学生树立了这一价值观,以后的学习鉴赏活动,才能学得有意思、有效率,才能掌握鉴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美术学习的经历与经验。要善于启发学生回顾初中的学习内容、熟悉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习惯,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鉴赏活动的认识。从而了解与确立鉴赏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如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则更好。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

二、新授: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

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夏铸九鼎”——商周青铜艺术第三部分: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教学重点: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教学难点:

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板书:夏商周青铜器

二、新授

1、什么是青铜器?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

3、青铜器的功能: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结合作品赏析:礼器:司母戊鼎乐器:钟兵器:越王勾践其他生活工具:

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妇好角瓜》商代晚期胎壁加厚,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立鹤方壶》

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引导赏析。

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四、布置课后作业:熟读书后“小辞典”。(清乾隆年制)粉彩九桃天球瓶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第一部分: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

(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

(教师讲解)、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板书)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建筑彩画的分类: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三、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四、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五、布置课外思考:中国古代建筑如何体现皇权大一统思想?第二部分: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①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四、拓展:

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文章和图片。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第一部分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开鉴赏:

提问:什么是壁画?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1)分布:

(2)内容:(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1)概述:(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①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②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③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

  • 下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精选4篇)
    上一篇:土地资源评估范例(12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