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谷读后感(精选3篇)

daniel 0 2024-04-16

第3篇1

文学概论

金蔷薇读书报告

——关于理想和现实关于爱

金蔷薇读后感

——关于理想和现实关于爱阅读情况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辅修课文学概论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阅读,其实在老师推荐之前,对于俄罗斯的小说,我所了解的就是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之类的世界名著,而这本书没有惊天泣地的伟大故事,陌生的笔触带给我的是完全崭新的视野,这不仅是创作一部小说的经验之谈,更是生活的启迪。我阅读的这本是由李时翻译,长江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序言部分是刘小枫执笔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这里的怕是“与任何形式的畏惧和怯懦都不相干,而是与羞涩和虔诚相关,这种怕将那永恒神圣的天父匿藏于自身,所以不是面临虚无只畏惧”,刚开始读序言的时候对刘小枫的意思一知半解,进入全篇的20个小部分,我不仅惊叹译者的唯美笔触,更俯首的是作者的那颗饱含“隐秘泪水”的心。小说由《珍贵的尘土》起笔,讲述了一个渴望为所爱的人带去幸福的感人而又悲戚的故事,沙梅的执着不是一个奇迹,那是我们身边随时发生的故事,只是换了时间地点主人公和形式,用一双发现平凡中不平凡的眼睛去感触这个充满怕和爱的世界。

正文:

《金蔷薇》的写作方式不等同于其它小说,它既是一篇作家内心创作世界的呈现——在这里,作者雕刻了人类的纯美情感和大自然的唯美画卷;又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感受的创作过程的一一刻画,阐述了作家的使命和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在这里,我不仅是作为一个读者来欣赏文学丛林中作家的鬼斧神工的构思和文章的契合,更是宛如一个站在作家身边的聆听者,听着作者的写作历程,有灵感有纠结,有喜悦有酸痛,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普通却又有着一点点不同于一般人的灵感和敏感。

我想对一本书的感动和震撼,不会仅仅是在合上最后一页时的意境上的满足,更是在字里行间体味不同的收获,不仅走入作者内心,这块强大的磁场,更能走出作者的视野,带着这些感触和理解,去开启自己的人生巨锁。蘸着丝丝感动和了解,我开始走入《金蔷薇》,作者的内心,去品味一个真正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方式,更学会去生活,感触现实的爱„„

一、对人性美的追求与坚持

在《珍贵的尘土》里,我们所接触的是一直划出我们视野之外的一种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即使卑微到无人在意,当他们怀着一颗追求唯美的心时,他们的相貌、年龄、社会地位已经被虚化。我们没有过多去在意沙梅在黑暗的侵蚀下已经虚弱或者孤独到什么地步,放大了他一次次装满尘土的口袋,我们感动的是他的那颗“为幸福、快乐、自由而战斗的号召,人类心胸的开阔以及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如同永世不没的太阳般光辉灿烂”。

回顾我们的社会,多少物质和名利遮掩了我们的心灵?我们为工作而读书,为下一代的读书而工作,无形中我们也变成了当初嘲笑的那个放牛娃,我们自诩

自己懂多少技术、有多少管理能力,可是,抛开这些附加产品,把手放在自己的心口,真诚地问问自己有没有觉得裸露?一旦心灵失去了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和信任,抛开责任和所谓的自尊,还有多少东西是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人性的美好不仅是作家创作的源泉,更是普通人赖以生存的心灵鸡汤,我们随时需要一点点感动,去相信美好、创造美好,不为其它,只是让自己获得更充实些,幸福感更浓厚些„„

二、责任感

在书的第二章《碑铭》部分,作者提到“如果对作家的才干作正确的了解,那么其中完全没有那些微末的怀疑论者企图硬加上去的性质——虚伪的热情,作家对自己的特殊作用的浮夸的意识”,这里谈及了作家的责任感问题,我想在这个社会是无法回避的肿瘤。来看看我们的文坛,为了丰厚的稿费,多少名人在卖着读者的信任,自己的名气,用来服务金钱、服务权利?

前段时间有句非常讽刺的话——一个广告牌掉下来砸死五个人,其中两个都是作家。我初看这句话的时候,还在上中学,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随着阅读数量和质量的增加,逐渐发现市场上流传着多少文化垃圾,一旦成名,立即出书,宋丹丹和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也是深深地反讽着这个时代的浮夸和躁动,人们过度追求名利,追求那些本不懂的文学创作。产生的这些文学垃圾又该由谁来清理?人们又如何去区分这些糟粕和精华?多少无用功浪费在这些不懂装懂的人的笔下?

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做个文学的被动者,但是一旦文学和作家的责任感脱节,他们创作的将不再出自真正的作家的创作灵感,没有了本心的表述,再华丽的辞藻也只能是纯粹的矫揉造作。当胡兰成作为一个才华横溢、饱读经书的“完人”站在张爱玲的面前时,那样的美好,可是之后出卖了自己自由意识,作为汉奸在汪精卫的手下写出了若干违背本心的文章去煽动、蒙蔽群众,作家的责任感在此缺失殆尽,我们看到的也只剩下无尽的感慨,为张爱玲作为一个作家同时一个女人的感慨。

三、深刻

“没有多久我就不再写诗了。我懂得了我写的那些诗是徒具形式的劣作,是涂上了好看的颜色的木花,是镀金的纸箔。”我想起了中学时代,也尝试过许多小诗。记得辛弃疾在《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的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许吧,当初的我们往往笼罩着世界观形成初期的孩子由于对生活的敏感而形成的所谓愁绪,喜欢张爱玲,喜欢李商隐,喜欢一切敏感多愁的诗人,浸着花季雨季的朦胧和不安,我们尝试着一点点放大,爱用华丽的辞藻去契合那个时期明媚的伤疤。

其实,再回头,看着已经泛黄的诗页,不禁觉得可笑。稚嫩的文笔只剩下缩小到卑微的伤感。帕乌斯托夫斯基分享了他自己写小说的经历,才发现其实文学属于那些能真正读懂人生的人,他们也许不是最有才气的,却一定是最真实最深刻的。

巴金的《随想录》载着无限忏悔的感情回顾着文革十年的点点滴滴,在这里,巴金已经不再单纯浮于文革的**表面。而是挖掘到一个更深的意思层次:十年**中他曾为保全自己而被迫牺牲争议的朋友,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为专制主义做了帮凶,成为了一个精神奴隶。巴老对那十年的剖析,是在自己对生活、精神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冷静地看着人性与社会。这时的《随想录》,我们不仅只是在阅读巴老的晚年生活,更是在品析着一个世纪老人的沧桑一生,以及他给我们的不同引导教育。这才是文学,去掉层层外衣的最灵魂部分。

四、现实之爱

在《夜行的驿车》这一章节,作者为了说明想象的爱和现实的爱,为我们讲述了安徒生的故事,在这章节的最后写到“我的朋友,要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安徒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个唯美的爱的国度,在这里,我们安享想象的纯美,可是,想象毕竟只是想象,心灵的充实不能单纯靠精神的胜利维持,否则在不断的现实对比之下,我们会更加感到重重的寒意,因为这样太累了„„安徒生在最后也做了反思,那种对比衬托现实黑暗的想象之爱是中悲哀,我们要学会去为了人们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这里,强调的则是对现实美好的期盼和追求。

我想海子就是这种想象之爱和现实之爱的鲜明矛盾体,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开头,描述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闲适生活,但普通的生活并不是他追求的,他的想象世界已经不属于一般人,强烈的对比中,更显悲哀,“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尘世获得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是他追求的,所以他的想象国度脱离了现实,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和自己的想象的一个契合点。最后的悲剧,我们不能说是谁的悲哀,因为这样脱离现实的爱的本身就难以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我们无法超越肉体完成佛家所说的无我和物我合一,只因我们都是普通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我们要做的是在现实中创造爱,去接合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五、总结

《金蔷薇》是一部充满着作者的爱与怕,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凄美小说,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更多作为作家的更是最为普通人的生活本身的悸动,也许我的一次阅读并不能体会太多作者的的表述意义,但是这种纯美的经验札记却深深打动了我,理想、灵魂、爱与怕,是我们生命难以承受之轻,我们在文学和现实的契合点上蹒跚追寻,为了一中幸福,为自己,为别人,如光辉般灿烂神圣。

金蔷薇读后感

鬼谷读后感

无花蔷薇读后感(共16篇)

一朵白蔷薇读后感(共18篇)

《谷中的秘密》读后感

第1篇2

蔷薇谷是一个遍地盛开着蔷薇的一个美丽峡谷,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在那里照看着这些花,老人用不是很客气的话打消了一个家世坎坷的美丽女孩寻死的念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要让这个女孩每天干干净净去上学。干旱的时候,老人跑很远挑一担水自己一滴也没喝,只为让女孩洗得干干净净去上学。他靠着顽强的意志让女孩上完了大学,他也终于欣慰地倒下了。

读了《蔷薇谷》,让我感受很深,感动于老人的那份固执与坚持,感动于他为了让女孩吃饱,自己却背地里啃植物的茎块,感动于他从十几里路打来的水,自己舍不得喝,却给女孩用半盆水洗脸

两个失意的人,遇到了生活的瓶颈,都曾经想过轻生,但看见了那未开的蔷薇花开地煞是鲜艳,狭而陡峭的山谷竟全是蔷薇花,一片一片的,五颜六色的,缤纷地开着。如雪如火那样灿烂,那样茁壮。生命不仅仅有伤痛,还有美好,只是有时没有发现而已,生命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洞察美好,所以他们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其实,生活里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放宽心,笑一笑,没有什么坎过不去,时间会证明一切。

第2篇3

这是一篇略带伤感的凄美潇洒,它让我们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开出了一朵花——爱的蔷薇。

一个女孩,一位老人,演绎出了一个至仁至义的故事。女孩离家出走,老人收留了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在故事中,老人的一举一动都不轰烈,也没有什么惊人的举措,但从老人的身上,却散发出一中、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就是爱。

联想起当今的社会,许多人对爱情、亲情、友情已经麻木不仁了。而这位可敬的老人却在女孩最无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现在,在大街上,人们对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视而不见。公共汽车上,在座位上一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们也不肯为那些行动不方便的人让座,对广播里的提示语充耳不闻。和老人相比,他们很肮脏。

同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虽然与老人相比,我们的一点一滴都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播散的会像蔷薇一样绽放!

  • 下一篇:蔷薇花开作文(精选8篇)
    上一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范例(12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