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基础知识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30

土壤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土壤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55-1

0前言目前,随着土壤污染的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物由地球化学链、食物链进入生物体,给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带来严重隐患,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成为当代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自2008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了贵州独山县、湖南辰溪县、广西河池、云南阳宗海、河南大沙河、山东临沂等砷污染事件,以及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以及湖南浏阳镉污染等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高度重视。作为环境和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以土壤为核心的环境土壤学研究发展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土壤专业理论及实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土壤环境问题出现以后,在土壤学和环境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化学、生态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内容相关的综合叉学科,在环境类本科生的知识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自199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本科生以来,便开设了《环境土壤学》课程。笔者自2007年以来一直承担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的教学,至今有5年的教学实践环节经验,但在《环境土壤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学生对土壤学的基础知识较缺乏,以及《环境土壤学》内容偏多,课时偏少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质量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因材施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1995年李天杰主编的《土壤环境学》教材,本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环境土壤学与其他科学的相关性以及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的组成、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四部分土壤生态保护与防治土壤退化[3]。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书中的诸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人上了一年之后便修改了教学大纲,同时启用了陈怀满主编的《环境土壤学》。修改后的大纲突出了环境土壤学的特点,重点强调了土壤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增加了6个学时的实践环节。

2教学内容改革《环境土壤学》在2008年以前只有34学时,且无实践教学环节,经过教学大纲的修订,不仅增加了2学时的理论课时,还新开辟了6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该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合理性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以往土壤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只有3学时,新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将其提高到10学时,占理论学时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是土壤环境方面的知识。在土壤环境方面的知识介绍当中,其中重金属——植物体系是陈怀满主编的《环境土壤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该章节是与土壤学的基本知识结合较紧密的一个章节,也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感性认识最强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介绍该节内容时,笔者引入了大量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以及相关科研成果,通过这种“以科研促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防治的兴趣,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使课程的教学紧密围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土壤中C、N、S、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亦与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这些内容也是该课程重点介绍的内容。

该课程新修订的大纲不仅增加了理论课的学时数,同时开辟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土壤样品采集、制备、保存及土壤剖面观测两个实验。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由于实验课时的紧张性,笔者先给学生布置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要求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阅,认真学习,提交相应的实验预习报告。在这样的一个“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使该课程的主体不再仅仅是老师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主体,这种方式也充分激发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以及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环境土壤学》的教学过程中单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只有同时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满足高密度土壤学相关信息的传递。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大量图片的收集是多元化、立体化展现土壤污染和土壤学基本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激起同学们强烈兴趣的切入点,再加之现身说法的教学,便能达到梦幻般的效果。土壤学信息集中,要求的感性认识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说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目前碰到过什么样的重金属污染事件,是否能讲出几个具体的名称和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往往当这种问题提出来之后,会碰到许多不同的答案,这是发现同学们是否了解污染历史和污染现状的最好方法。在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先讲出目前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有哪些,启发式的让学生讲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容易忘记,且方式灵活,更容易理解。

3展望《环境土壤学》在我校环境类专业学生中是一门了解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和传授土壤学基本知识的基本课程,经过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及多年的教学改革使得知识系统性的传授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教学实践环节还有待加强;另外,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环境土壤学势必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知识补充进来,也会出现更新的教材和更好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课程组的集体智慧,重视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德纯.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J].世界环境,2010,(5):18-19.

土壤学基础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土壤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1.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环境土壤学》作为高校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1]。它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土壤学发展的新特点。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污染加重,其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以土壤为核心的环境土壤研究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课程的系统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土壤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们的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的、孤立的基础实验为主,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本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其改革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对本门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2.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精选和确定合适的实验内容,并按照教学规律、知识层次科学的组织,是搞好《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我们应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专业地区适应性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探,努力使体系和内容趋于完善和科学化。

2.1加强专业的基础训练。

《环境土壤学》的研究是以土壤为基础,从环境的角度关注土壤问题。环境专业的学生对相关的环境研究手段比较熟悉,但对土壤研究的一些基础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设计实验与教学时,我们加强了相关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教学内容,如针对不同的测试项目土壤的采集、处理与保存,使之占到整个内容的20%,为以后相关实验的操作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减少重复性实验,增加适应性实验。

目前,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验课体系设置的问题,各实验课程的设置都比较独立,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结合重视不够,造成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的实验课内容重复或相似。为此我们在选定实验内容时首先会了解学生所学的其它实验课程,对里面有重复或相似的地方进行修改或删除。

在设计实验内容时,我们除参考全国其他高校相同课程的设计外,同时针对天津地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如:盐渍土壤盐分测定分析,城郊土壤重金属测定分析,集约化菜田土壤硝态氮测试分析,等等。

2.3削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验证性实验,可使学生从实验现象、过程上深化对《环境土壤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实验教学手段。但是,“照方抓药”[2]式的验证性实验过多,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实验指导书或教材中对许多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实验过程、步骤、习题等写得很详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往往忽视对实验现象、结果的深入思考。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将验证性实验数量控制在所开出实验的30%左右;同时,改进验证性实验,在其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增加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内容,使学生通过操作达到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系统化、完整化。如,我们在设计盐渍土含盐量测定实验时,给每组学生不同土壤,测试完后,要求学生结合所给土壤的实际情况,总结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以及相应的改良方案。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知识,依靠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实验全程操作的实验教学。实验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索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案的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营造了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良好环境[3][4][5],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组织管理能力。如在环境土壤学实验中教师要求评价某一个区域土壤的环境质量现状,学生可以首先根据实验室条件,从土壤采集、处理、分析方法、过程等方面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分工,确定小组和任务,最后完成任务后一起汇总来完成一个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宽阔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使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占所有实验学时的40%。

2.4增设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是由教师从整体科研计划中抽出小课题,或者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课程自己设置研究题目,制定试验研究方案,开展试验分析。如学生设计施磷肥对土壤磷环境风险研究性实验,首先制定某集约化区域磷肥施用与生产性调研,在集约化区域采集不同土壤层次样品,测试土壤的Olsen-P、吸附态磷和CaCl2-P的含量,然后综合考虑地表状况,评价土壤磷环境风险状况。此类实验使教与学、学与做融为一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这类实验约占开出实验的10%。

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一切材料,讲清楚实验步骤,有时还做演示实验,然后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报告也是一个模式,学生做完实验没有什么收获,教师也很难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整个实验课程体系效果非常重要。

3.1实验教学过程的改革。

改变过去实验准备阶段由教师完成、学生进行课上操作的模式,由教师提供实验指导,药品、仪器的准备由学生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可以分组轮流准备实验所需材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独立完整完成一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不讲述具体的实验过程,只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把时间留给学生。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深入到每一实验小组去观察、指导学生的每一个动手、操作方法、规范程度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保证每个学生实验基本功达标。

3.2实验考核指标的改革。

实验报告作为一种考核手段,其目的是检验一个学生实验完成过程与效果,检验实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但以往存在完全依赖实验报告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问题,这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在《环境土壤学》实验中我们将每个学生的平时实验操作计入成绩,占到40%,实验报告和笔试各占30%,这样更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实验成绩。

4.结语

在《环境土壤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对课程体系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指标进行了探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天津地区土壤研究特色,发挥了其创新性能力,训练了他们的科研意识,拓宽了思路,实现了我校的培养目标,使他们能真正为天津都市型农业发展,以及未来的环境保护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怀满.环境土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周重益,郑剑峰,孙玉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的影响[J].福建电脑,2006,(1):54.

[3]李志涛.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8,14:257.

土壤学基础知识范文

一、根据课本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学生提出许多很有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一一进行探究。“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进行观察……”“因为课堂里的时间不够,同学们在课外要继续观察,继续探究……”这样的话会经常挂在我们科学老师嘴边,而小课题的开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春季星空》,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学生提前的观察专门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所了解的内容是有限的。为了让同学们真正的认识春季星空了解春季星空,我首先组织他们在春季之初就开始每晚观察一次星空,并通过搜集资料找到春季星空中的主要星座,针对春季星空中主要星座的变化来观察春季星空并做好观察记录,时间是一个月,渐渐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老师我知道了春季星空中最主要的星座是狮子座。”有的学生“老师我知道了我国古代,把春季的星象归结为四句话,“参横斗转,狮子怒吼,银河回家,双角东守。”在交流的过程中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学生们满满的成就感。这样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又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好举措。

二、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科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能用所学到的知事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他们的学习和生存打好基础。因此,小课题研究的课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自己进行种植植物,这一想法一提出得到同学们热情地响应。学生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有绿豆、黄豆、花生等,把它们放到培养皿中,然后浇上适量的水经过观察学生们发现,过了几天种子上就长出嫩嫩的豆芽,随着时间的变化豆芽越来越长,种子开始脱掉外面的“袍子”,露出白白的“内衣”,过了一天左右,小豆便开始逐渐地裂开,裂口越来越大。不用一两天,裂口里伸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叶子一天又一天地变大,变绿,直到最后植物长出长长的根。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学生们知道了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知道了植物要经过受精,胚胎,发育,成熟,繁衍,死亡这些过程。在这次长达1个多月的活动中,学生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增强了综合实践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根据“学生爱好”开展课题研究

  • 下一篇:生物质的含义范例(3篇)
    上一篇:高层建筑受力特点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高层建筑受力特点范例(3篇)

      高层建筑受力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A一、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点1、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结构特点..

      daniel 0 2024-04-30 10:49:35

    2. 初级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范例(3篇)

      初级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实践教学;电子工艺实习,技能实训;电子工程设计;创新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

      daniel 0 2024-04-30 10:48:13

    3. 防水工程的重要性范例(3篇)

      防水工程的重要性范文(宁夏固海扬水管理处宁夏中卫751700)1.前言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节水工程措施,它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节水潜力巨大。用渠道防渗..

      daniel 0 2024-04-30 10:17:05

    4. 防水套管范例(3篇)

      防水套管范文[关键词]套管损坏预防中图分类号:TM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38-01套管损坏的形式有缩径、错断、弯曲变形和腐蚀破漏等。造成套管损坏的因素十..

      daniel 0 2024-04-30 10:16:13

    5. 大学语文的含义范例(3篇)

      大学语文的含义范文理语境等方面分析了语境在会话含意推导中的作用。关键词:语境;话语;会话含意;言语交际语境,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它是影响话语交际的重要因素..

      daniel 0 2024-04-30 09:44:57

    6. 社区安全生产预案范例(3篇)

      社区安全生产预案范文加强应急管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daniel 0 2024-04-30 09:44:13

    7. 大学生安全预案范例(3篇)

      大学生安全预案范文关键词:开放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10604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生学习的重..

      daniel 0 2024-04-30 09:13:29

    8. 中高考工作经验总结范例(3篇)

      中高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公司党代会、职代会精神,按照公司“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中小学总校创建活动以“政..

      daniel 0 2024-04-30 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