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的特征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16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篇1

关键词: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01

近几年来,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许昭宾(2012)孙虹,俞会新(2012),茅宁莹等(201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主要省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郑洁(2008),谭晓东(2016)等则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进行了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度。现有研究着重于对效率水平的评价,而对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将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SFA方法评价两阶段的创新效率,并对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1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水平评价

本文根据创新产出成果的差异将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流程划分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其中技术研发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新技术的形成,因此选取药品专利申请数(PAT)作为产出变量,以医药制造业R&D人员全时当量(RDP)与R&D资本存量(RDC)作为投入变量;成果转化阶段其实就是将所获取的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取收益的过程,故选取医药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NPR)为产出变量,以医药制造业从业人员数(EMP)、转化经费支出(EXP,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与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之和)、专利申请数(PAT’)作为投入变量。

为了对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本文构建了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两阶段SFA模型如下,其中β0为常数项,β1.2.3为变量影响系数,Vit-μit为复合误差项,i表示省份,t表示时期。

(1)技术开发阶段

lnPATit=β0+β1lnRDPi(t-1)+β2lnRDCit+(Vit-μit)(1)

(2)成果转化阶段

lnNPRit=β0+β1lnEMPit+β2lnEXPit+β3lnPATi(t-1)+(Vit-μit)(2)

本文的研究对象除、青海和新疆之外的28个内陆省份,考察期为2006-2015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等。运用Frontier4.1软件,计算得出2006-2015年,我国28个省份的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

2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上一节的创新效率求算结果,对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2.1新效率的时序特征

图1中展示了2006-2015年间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水平和发展趋势。

从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水平的均值来看,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的平均值为0.394,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值为0.331,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始终低于技术开发阶段,两阶段创新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仍存在60%-70%的效率损失;但同时也说明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如果我们可以努力提高各省份的创新效率,那么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产出在现有基础上还可以分别提高60.6%和66.9%。

虽然从整体来看,两阶段创新效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两阶段创新效率水平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技术研发阶段的效率值从2006年的0.307变为2015年的0.484,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水平则从2006年的0.189变为2015年的0.475,虽然转化效率始终低于研发效率,但相比之下,转化阶段的效率提升幅度更大,发展速度相比于研发阶段更快;同时也说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医药产业已初见成效。

2.2创新效率的省际差异

如表1所示,医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最高的省份为天津,其创新效率值达0.784,最低的省份为内蒙古,其创新效率值仅为0.118,天津的创新效率是内蒙古的6.6倍。而在医药产业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最高的省份是北京市,创新效率值为0.666,创新效率最低的省份为海南,效率值为0.080,北京市的创新效率是海南的8倍多。

图2和图3显示了我28个省份医药产业两阶段平均创新效率水平,从两条线的形状中可以看出,两阶段高低效率的省份分布存在差异。技术研发阶段,在全国28个省份中,高于创新效率均值水平的省份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中南部,而东部地区的、中部地区及西北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创新技术效率处于全国水平之下。成果转化阶段,高于创新效率均值水平的省份有12个,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低于创新效率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为中西部省份。同时,在两个阶段中,低于均值效率的省份数目均高于高效率省份数目,也说明各省份创新效率在较低水平集聚。

2.3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

根据新经济区域划分方法,将28个省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

2.3.1东部地区

由表2中两阶段创新效率最大和最小的省份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中,天津、海南的技术研发效率相对较高,河北和北京的研发效率较低;北京和福建的成果转化效率较高,而海南和广东的转化效率最低。从北京和海南的两次上榜中也可以看出,这两个省市的两阶段效率协调性相对较差,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协调发展,避免顾此失彼。此外,从效率均值与变异系数来看,东部地区在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各省的效率水平差异较小且水平较高。

2.3.2中部地区

由表3可知,中部地区医药产业技术研发阶段的领先省份为湖南和山西两省,较为落后的是江西和河南两省;成果转化阶段中领先省份为湖北和湖南,落后省份为山西和河南两省,两个阶段综合来看,湖南省两阶段发展较为协调且水平相对较高,而河南医药产业两个阶段均相对落后,山西省两阶段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最为严重。两个阶段的变异系数相比于东部地区较小,也说明中部各省份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均衡,技术研发效率均相对较高,而成功转化效率均值仅为0.242,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技术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要素投入。

2.3.3西部地区

在西部的9个省份中,技术开发阶段,云南和贵州的效率水平较高;成果转化阶段,重庆市一家独大,云南紧随其后,而内蒙古的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均显乏力。此外,西部地区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变异系数为50%左右,各省份间产业发展水平严重失衡。

2.3.4东北部地区

东北地区由于只有三个省份,此处不再列表对比。整体来看,三个省份的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两阶段创新效率均较低且不相上下。

2.4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空间分布的可视化

为了更为清晰、直观地感受两阶段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本文采用GeoDa1.4.6软件,绘制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空间地理分布图,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青海、新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省份由于数据缺失,未在地图中显示出来。

从上面两幅图中可以清晰发现,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在各省份间的分布很不均衡,即存在效率水平的分层;同时,创新效率存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即效率水平相近的省份间相互临近。在技术研发阶段,高效率省份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中部邻接省份间的效率水平也大体相近,而低效率省份集中在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整体的效率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在成果转化阶段,低效率省份依然集中在西北和东北部地区,但是高效率省份则向东迁移,天津、山东、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成果转化处于较高水平,整体效率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两阶段创新效率水平分布的不均衡,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布局仍不甚合理,同时也与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人员队伍的素质、创新要素投入力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等密切相关。在技术研发阶段,西南和中南部的省份得益于天然药物资源优势,利用有限的创新投入创造了相对较多的创新产出,而东部地区创新要素的投入力度较强,但是在对要素的利用效率上仍存在^多的浪费和损失,以至于出现产出与投入的不匹配。而在成果转化阶段,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药企集聚,市场广阔,得益于庞大的用药群体,药品新产品上市后更容易占据市场,获取收益并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此外,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对于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强,同时广阔的发展环境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也吸引了大批创新转化人才。正是由于资源、环境和制度上的差异,才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3研究结论

本文对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从时序特征来看,两阶段创新效率水平均较低,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始终低于技术开发阶段,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的空间;从省际差异来看,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省际差异明显,研发效率水平天津最高,内蒙古最低,转化效率水平北京最高,海南最低;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在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中部地区两阶段效率发展较为协调;西部地区在技术研发效率水平较高;效率空间分布图直观地展现了两阶段创新效率“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不均衡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1]许昭宾.贵州省民族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DEA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811.

[2]孙虹,俞会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8590.

[3]茅宁莹,张帅英,褚淑贞.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5):391394.

[4]郑洁,杨昌辉,徐晟.基于SFA的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5862.

[5]谭晓东,陈玉文.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3):14611465.

[6]周煊,程立茹,王皓.技术创新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吗?――基于16年中国制药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8):166179.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主成分分析;运行机制

一创新型城市发展过程

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与创新型城市发展历程的一些理论研究,将创新型城市发展周期划分为:萌芽、成长、稳定、分化等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城市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创新”文化,并由此产生一些创新项目。政府在一些示范项目和研究工作上开始鼓励和实施创新,也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创新领域。成长阶段,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环境开始全面形成。城市拥有独立的、可靠的对外联系渠道。稳定阶段,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拥有丰富创新文化的重要地方,能够吸引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分化阶段,进入成熟阶段大部分的城市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止发展,进入“停滞期”;少部分城市创新能力会下降,进入“衰落期”;少数城市能够突破这一发展瓶颈,进入“再次发展期”,成长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二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2-5]。各指标的标准值采用的是16个城市各相应指标标准值的平均值。

表1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指标体系

三构建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模型

1.创新型城市发展定量测评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模型,过程如下[6]:

(1)对原始数据归一化和标准化后[6],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得到主成分,求出全部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则主成分为:

(2)计算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并选择主分量。利用主成分进行排序时,希望选取少数主成分,而且信息的损失还要尽可能少,所以通常用前k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忽略后面的主成分。这k个主成分总共保留原数据总信息量的百分比即累积贡献率,即:

(3)运用PASWStatistics18.0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输出总方差解释表

(4)构建模型。将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分别与相对应的主成分得分相乘后汇总求和,从而得到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模型:其中,

其中,和分别是第j个主成分归一化后的方差贡献率和得分;为主成分载荷矩阵中与第j个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的值。

2.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

将各指标的标准值代入上述模型得到Z值为1,将此作为判断城市是否处于创新型城市的临界值,将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确定如下:

(1)初步划分

当0

(2)检验和修正

对创新型城市的纵向数据进行分析,若某城市历史Z值曾经达到1.5,在初步划分阶段结果为1<Z≤1.5时,则将其修正为分化阶段的停滞期;结果为Z≤1时,则将其修正为分化阶段的衰退期。

四实证研究

1.数据的获取处理

本文选择北京、上海、南京、温州、深圳、秦皇岛等16个城市(分别用A-P表示)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来源于全国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各省(直辖市)统计年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2.主成分分析

采用PASW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所有主成分按照特征根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取前五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4.033%。根据主成分特征根值确定5个主成分的权重分别为0.44、0.248、0.129、0.095、0.088。因此,构造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如下:

数据归一化后与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值加总求和将得到主成分分值(E1-E5),将其带入模型,得到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定位Z值,如表2所示。

表216个城市的主成分分值和

3.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划分与总结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模型;胜任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也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培养科研人才主要途径之一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2001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为39万,到了2010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已增长到140万。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并稳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要求在研究生入学选拔时把好生源质量关,其次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入学选拔和科研能力培养,都涉及到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的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尝试构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模型,探讨其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胜任特征状况进行分析。

一、问题调查1: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调查目的

了解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模型,为研究生入学选拔和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二)问卷设计

问卷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通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在对研究生科研活动内容和过程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研究问卷。通过对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分析,并借鉴胜任力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认为,以往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讨多局限在认知特征、实践特征方面,并不能全面反映科研工作的素质要求,动力特征、自我监控特征和创造性特征同样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表现,故我们在编制问卷时将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

经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并对文、理、工科研究生科研活动进行了分析,力求编制的测验项目能符合研究生科研活动的真实情况,最终编制了反映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要求的条目共87条。问卷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对这些能力条目的重要度作评价,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分。

(三)调查实施

对广州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12个学科的80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76份。

(四)调查统计结果

1.能力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西方为代表的因素分析法及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活动分析法。[1]这两种方法均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的探讨主要采用了因素分析法,同时也吸收了活动分析法的合理因素,将活动分析引入因素分析过程,以克服西方传统因素分析法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将因素分析建立在现实活动的基础之上。

2.对问卷题项做项目分析(采用了区分度和鉴别指数两项指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删除区分度、鉴别度差和在因子上负荷低的项目共20个,剩下67个项目组成正式问卷。

3.对正式问卷的67个项目做主成分因子分析,正交旋转,最后抽取出8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各因子负荷量均在0.35以上,67个项目共同度介于3.14-6.79之间。67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在信度上,整个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达到0.95,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在0.75到0.93之间;在内容效度上,问卷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56-0.77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其内容效度比较理想;在结构效度上,通过因子分析抽取的8个因素作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维度,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这8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4.14%。

4.根据每一个共同因子所包含项目的内容,我们对八个分量表(基本结构要素)分别命名如下: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借鉴Spencer的胜任力结构理论[2],我们对因子分析得到的八个科研能力结构要素作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四个二级特征维度:动力与监控特征、认知特征、创新特征、实践特征,从而形成了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的二级多维模型。

5.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度状况分析

对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重要性程度评价的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成就欲>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对不同学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重要度评价的差异性检验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度评价存在着学科差异。在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三个结构要素上,文、理、工科的重要性程度差异显著。在科研创新能力要素上,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工科>理科>文科;在动手操作能力要素上,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工科>理科>文科;在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要素上,按重要性程度排序,文科>工科>理科。

二、问题调查2: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状况

(一)调查目的

在构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胜任特征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胜任特征及其学科差异情况,为更好地做好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二)问卷设计

研究2采用的调查问卷由研究1问卷修改而成,问卷的主体部分为研究生科研能力胜任特征条目,共67条,内容与研究1正式问卷确定的科研能力条目相同,科研能力结构要素采用了研究1确定的八个能力结构维度。评价方式由重要性评定改为胜任情况评定,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对能力条目的胜任情况作评价,胜任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分。问卷还包括了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

(三)调查实施

对广州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10个专业的45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37份。

(四)调查统计结果

1.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的总体状况

统计表明,研究生八个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在胜任度评价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在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维度上的胜任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以下(M

2.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的学科差异分析

对不同学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的差异性检验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状况存在学科差异。在成就欲、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五个能力维度上,文、理、工科研究生的胜任度差异显著。在成就欲维度上,工科、文科的胜任度显著高于理科研究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的胜任度显著高于文、理科研究生;在动手操作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胜任度最高,理科研究生次之,文科研究生最低;在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维度上,文科、工科研究生的胜任度显著高于理科研究生。

三、分析讨论

(一)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运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历史或现实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1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包括八个要素,分别为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其中,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属于动力与监控特征,科研创新能力属于创新特征。与以往研究认为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特征和实践特征能力要素的看法有所不同[3],我们研究发现,体现动力与监控特征的成就欲和自主监控能力,以及体现创新特征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三个要素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一样具有重要作用。

成就欲主要涉及研究志向、专业兴趣、科研态度、探索精神等内容。成就欲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的非认知性心理特征,它对科研活动起始动、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索精神是研究生做好学习、研究工作的内部动机,它能给研究生巨大力量,并使其在科研过程中体验愉快和满足。

自主监控能力主要涉及时间管理、过程监控、情绪管理、独立性、意志力等内容。自主监控能力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的非认知性心理特征,它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起定向、引导和调节的作用。研究生科研活动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同时还需要持之以恒,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克服各种干扰,不断对自己的科研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涉及对研究内容的归纳、迁移、演绎、推理、关系分析等内容。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思维的判定和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正是通过逻辑推理过程获得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对已观察到的事实或已认识到的规律予以说明,对将要发生的事实或规律予以预见和发现。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涉及研究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界定和问题的解决。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高科研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逻辑终点之一。

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主要涉及利用各种手段查找资料以及对文献资料的加工处理。文献搜集与处理能力是研究生从已知到未知,有所突破、有所发现的必备条件,在知识大爆炸、电脑和因特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创新能力主要涉及怀疑精神、课题创新、技术创新等内容,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研究生科研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用不同方法研究并解决问题;从不同视角探索解释现象的能力;把常规方法转用在新情况的能力;想象力的丰富性、思路的新颖性及发明才能;善于发现新的用途和新的课题等。这些方面既可作为考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依据,又可作为设计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案的参考。

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涉及操作仪器、编制程序、绘制图形图表、数据运算、社会调查、课件制作等内容。其基本特征包括:在实际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实现的;通常与动手相结合或表现在动手上;为保证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进行,必须善于把动手与动脑、实际操作与智力操作相结合。

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涉及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两方面的内容。在研究生科研过程中,撰写论文、学术报告、评审答辩等都需要较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科研活动普遍注重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在研究过程中取得别人的支持与配合,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度及其意义

研究1表明,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成就欲>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在文、理、工三科研究生所需的科研能力要素中,认知特征的能力要素(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是最重要的,科研创新能力次之,再之是动力与监控特征的能力要素。研究生科研活动首先是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存在,因此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因素。科研创新能力则是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因素。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和维持因素。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等认知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重视发挥研究生自身动力与监控特征的作用,激发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和动力。

从学科差异来讲,对工科、理科而言,比较显著的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是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文科而言,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呈现出相对重要性。之所以产生科类差异,是和各科的学科特点分不开的。因此,在考察和培养文、理、工不同科类研究生时,既要考虑到共性,又要照顾到个性。

(三)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胜任特征状况

研究2表明,研究生八个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在胜任度评价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能力要素的胜任度评价相对较低。这启示我们,目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水平相对落后,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要给予重点关注并加强培养。

在科研创新能力上,目前我国研究生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四个简单”:一是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二是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三是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四是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历来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研究生不会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拟定的研究内容过多过杂,缺乏针对性;有些研究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低,特别是一些工科研究生面对工程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动手解决等。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上,我国研究生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明确地表述和界定问题;不善于根据问题和现实条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不善于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善于评估或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等。

从学科差异来讲,在成就欲维度上,工科、文科的胜任特征要显著好于理科研究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的胜任特征要显著好于文、理科研究生;在动手操作能力维度上,工科研究生胜任度最高,理科研究生次之,文科研究生最低;在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维度上,文科、工科研究生的胜任特征要显著好于理科研究生。

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胜任特征状况存在学科差异,这主要与学科特点、培养要求有关。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学科专业为单位,受学科的影响较大。工科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过程多是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对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好。理、工科研究生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且基本都是要通过实验过程才能完成研究任务,故其动手操作能力普遍比文科类研究生好。文、工科类专业的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往往要深入社会现实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与人交往、接触社会的机会多,锻炼大,因此其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反映研究生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要素包括八项: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其中,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属于动力与监控特征,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属于认知特征,科研创新能力属于创新特征,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属于实践特征。除以往揭示的认知特征和实践特征外,动力与监控特征、科研创新特征在研究生科研活动过程中一样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成就欲>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文、理、工三科研究生所需的科研能力要素中,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最重要,科研创新能力次之,再之是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因素。科研创新能力则是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因素。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和维持因素。

3.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存在学科差异,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工科、理科具有相对重要性,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对文科具有相对重要性。

4.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要素的胜任度评价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能力要素的胜任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以下,相对较低。

5.本研究编制的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研究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整份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达到0.95,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在0.75到0.93之间;抽取8个因素作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维度,各公共因素解释了问卷方差总变异的54.14%。本研究问卷根据需要修改后可应用于以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相关研究中。

(二)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1.创建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的科研能力评估体系,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4]目前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单凭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分数录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的研究结果,以研究发现的八个能力要素为重要指标,借鉴美国研究生入学能力倾向测试(GRE)的思想和原理[5],根据心理测量理论[6],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科研活动潜能测试测验及人机测试系统。测验既要包括对认知特征和实践特征的测试,也要包括对研究兴趣、自我监控、创新能力等非认知特征的考查,测试系统既可用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选拔,也可用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发展的定期评价,从而为研究生的科学选拔和有针对性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先,改变以往研究生培养以课程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将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训练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既要考虑到共性,又要照顾到个性。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差异,在保证综合开发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科类特色。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

3.认知特征能力要素是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关键;动力与监控特征能力要素是激励研究生持续、深入地进行科研实践的保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等认知特征能力要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注重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动力。

4.目前我国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发展上整体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这几方面要给予重点关注并加强培养。

参考文献:

[1]莫雷.能力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方法论问题[J].心理学报,1988(3).

[2]Spencer,L.M.(1993).Competenceatwork,JohnWiley&Sons,Inc.

[3]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4]孟万金.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1(3).

  • 下一篇:(实用)我的另一片天空作文(精选8篇)
    上一篇:财务监督制度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财务监督制度范例(3篇)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王兆华(兰州大学法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内容提要:从形式上看,我国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公司财务监督机制,但是这并没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频发生,根源在于我..

      daniel 0 2024-05-16 14:32:13

    2. 家校合作的措施及建议范例(3篇)

      家校合作的措施及建议范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协议书,签订签订协议书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大家知道协议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

      daniel 0 2024-05-16 14:01:14

    3. 季节变化范例(3篇)

      季节变化范文篇1【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季节性血压变化;应对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见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高..

      daniel 0 2024-05-16 14:00:13

    4. 专项债券的资金来源范例(3篇)

      专项债券的资金来源范文篇1关键词: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证券投资领域已正式拉开序幕。目前,证券公司已经发行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等..

      daniel 0 2024-05-16 13:29:08

    5. 专项审计整改报告范例(3篇)

      专项审计整改报告范文篇1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既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近年来,卢湾区委在加强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配备、规范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

      daniel 0 2024-05-16 13:28:12

    6. 专项会议纪要范例(3篇)

      专项会议纪要范文一,贯彻落实会议情况:县委、县纪委2019年10月17日召开了全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座谈会。按照会议要求,我镇于2019年10月21日在镇政府二楼党委会议..

      daniel 0 2024-05-16 12:57:36

    7. 专项审计报告范例(3篇)

      专项审计报告范文遂昌县审计局:《遂审调报》﹝2019﹞4号文件已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对照《遂审调报》所列问题进行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回复如下:一、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一)财政奖补..

      daniel 0 2024-05-16 12:56:13

    8. 专项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专项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1.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在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设备、环境、人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或危机,可能会造成不..

      daniel 0 2024-05-16 12: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