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精选2篇)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篇1
科学的课堂应该以科学探究为主,如果将科学探究当做绿叶,那科学课就不在是科学课,而是常识课。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用教材教,二不是教教材。应该想的是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的建构知识,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发展。
首先对实验器材的改造,使学生在实验时更方便和精确。而自行设计制作的实验教学器材与常规的实验器材相比,不但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而且在使用时更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课前对摆进行了两次的改动,先用卡纸代替摆,圆形磁铁代替摆锤,实验时发现有摆锤的卡纸和没有摆锤的卡纸进行比较时没有摆锤的卡纸因太轻动效果不好,于是又用大塑料格尺转上孔代替摆,实验起来效果很好。在第二个实验比较摆锤在摆的不同位置式的变化试样中,格尺上的刻度又能使学生准确找好位置,磁铁做摆锤有能随意移动,学生在做实验时所得到的实验数据都是相同的,避免了因数据不同而出现的异议。这样改进后,学生操作起来效果就大大改善了。并且通过这些改进,学生也不会对此类器材感到陌生了,更感兴趣了。“
实验探究成功可以让课堂更加完美。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将实验自己体验一遍。将实验器材尽量完整。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篇2
在这节课中,通过两次实验的改装为解决这节课的难点提供了很直观的平台。既没有违背上节课得出的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又给这节课的难点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思考集中在与摆长的关系上。这样的实验和分析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入到本课的重点,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学生在这样形象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懈探究,再难的困惑都会解决的。所以,这样的实验改装给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
摆的摆锤改装成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和用磁铁吸住钢条的方法。磁铁在一秒钟内就可以上下自如移动,非常快的解决了重心上下调整的困难。而教材的初始是摆锤用木条,在木条上夹垫圈,想来这样的实验材料再快,如果调整一个重心,也要花上1分钟时间,这1分钟与3秒钟就相差太多了。在课堂上要调整重心的次数比较多,学生花在这个上面的时间就是一种浪费。另外,我改装的摆锤是均匀分布的钢条,学生只要移动磁铁就能用磁铁所在的钢条的格数来说明重心的高低,方便学生汇报时节约时间。而教材初始用的是木条,并还要通过测量,才能用一个数据来说明重心的高低,一旦涉及到测量,实验的速度肯定是变慢了。本课这样的改装比原来的实验材料节约很多时间,如此一来,就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回答放在重心高低影响摆的快慢上。这节课的效率就将因此而大大提高,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操作上。
做一个钟摆评课稿
钟摆读后感
怎么做一个工作汇报
做一个策划书
做一个摆钟教学设计(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