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6-18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篇1

关键词: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和整合;研发创新;R&D团队

中图分类号:F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9—0015—05

TheRelationshipbetweenKnowledgeDiversity,KnowledgeSharingandIntegrationandR&DInnovation

[——AnalysisofR&DInnovationBasedonIPOofKnowledge

PENGKai1,2,SUNHai—fa1

(1.SchoolofManagement,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2.CenterofGeneralEducation,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

Abstract:FromtheKnowledge—BasedViewoftheFirm,thispaperdiscussesthecomplicatedrelationshipsbetweentheknowledgediversityofR&Dteam,knowledgesharingandintegrationaswellastheR&DinnovationthroughtheIPOprocessofknowledge,andformsarelationshipmodelofthethreefactors.

Keywords:knowledgediversity;knowledgesharingandintegration;R&Dinnovation;R&Dteam

伴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知识基础的企业观理论(Knowledge—BasedViewoftheFirm)开始出现。其观点认为,相对于一般的物质资源,知识资源具有更强的难以复制性和替代性(Wernerfelt,1984;Nanda,1996),因此知识及知识的创造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是应用和创造知识的实体[1]。而Grant的见解更加独特,他认为组织对于知识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对信息化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更是对企业发展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即知识和对知识的良好管理是企业不断获得成功的根源所在[2]。作为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组织形式,研发团队(R&DTEAM)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研发项目如联想的“深滕6800”、华为的“3G”、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的“7302ISAM”、海信的“HIVIEW信芯”等均以团队为单位来开展[3]。

然而组织中的知识,特别是R&D团队中的知识究竟是如何投入,又经过怎样的流程,最终以什么样的构成方式进行展现?学者对此展开了一些探讨。Kusunoki提出,可将组织的知识能力(过程)细分成三种形式——知识基础(KnowledgeBase)、知识构架(KnowledgeFrames)和知识动态(KnowledgeDynamics)[4]。尽管这个框架对于组织知识的过程(能力)作了一些分析,但是并没有深入地揭示知识基础的来源、知识结构的组成途径及知识框架的具体组合形式,特别是没有针对R&D团队这个具体情境。所以本文拟通过一个R&D团队的知识过程模型(I—P—O),对知识的投入(Input)——知识多样性、知识的过程(Process)——知识的分享及整合以及知识(创新)的产出(Output)——知识重组三个环节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一、作为知识产出(Output)的R&D团队研发创新

1.创新的知识内涵

创新是R&D团队的核心任务,对于“创新”,野中裕次郎认为其实质上就是在组织中发现并定义问题,然后积极开发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哈佛大学教授JimBotkin将创新视作运用想象力创造新知识的过程[5];MargaretJ.Wheatley认为,创新不仅是信息的积累和存储,而且是创造,即知识从以前没有的关系中创新性地呈现出来[6]。创新使得R&D团队的工作具有特别的、创造性的和非结构性的特点[7]。

2.创新的知识结构

从知识的作用及应用新知识的数量两个维度出发,Hall对创新进行了分类(见图1)[8]: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关涉到教育体制、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①这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学生的创新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基于隐性知识的非正式学习理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另一种研究视角,充分重视学生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发挥非正式学习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隐性知识的概念提出及特点分析

最早对隐性知识及隐性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深入探讨的是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他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中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也称为明确知识)和隐性知识(也称为默会知识)。他提到:“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后一种知识就可以称为隐性知识。”②显性知识是可以“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而隐性知识是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某种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知识。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更多是一种内在于个人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我们全部的显性知识仅仅是一个工具箱,是一种用来开发我们隐性能力的极为有效的工具。”③简而言之,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在特定情境下的、难以明确表述的知识,必须通过个人亲自去体验、实践和领悟来获得。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非逻辑性、情境性、文化性、非理性等特点,并且隐性知识是相对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

非正式学习是获得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隐性知识是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进行知识创新的关键所在,它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人形象地把知识比喻成“知识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是个人的显性知识,而大部分沉入海水的不可见部分是个人的隐性知识。个人的隐性知识远远大于其显性知识。学者基本公认非正式学习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最好方法。由于隐性知识是一种连知识的拥有者也不能清晰地表达的知识,因此,它很难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例如科学研究的直觉经验和技巧,科学的理想和信念,科学家选题的方式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等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师徒之间大量随机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实践基础上耳濡目染的观察和模仿才能获得。波兰尼提到“不能够详细描述的技巧也不能通过规则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则,它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以传递。”(Polanyi,1958)

与正式学习相比,非正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非正式学习中,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学习活动是内隐性的学习,是在不自知状态下进行的主动探究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其次,非正式学习主要是由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自身经验密切联系,其进程不是由他人预先规定的。再次,正式学习更多是显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包括可观察的、可重现的、清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非正式学习主要是包括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体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的内容虽然是模糊的、难以清晰表述的,但却对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最后,非正式学习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它突破了正式学习无法逾越的时空限制,促使学习活动回归其原生态,它不依赖正式的组织或机构,也不依赖于正式的师生关系,在终身学习的观念与实践日益普及的时代,非正式学习的价值愈加凸显。④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价值

由于大部分的隐性知识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受情境和文化等要素的影响,它的获得必须在实践过程通过很多非正式学习过程获得。这一论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知识性创新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研究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组织间知识传导驱动力的问题是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知识管理学界、产业集群学界研究较为缺乏的领域。关于知识传导的驱动力理论尚未形成,而这个问题又是产业集群中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企业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如果不能明确其利益所在,不能明确其如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并获得相应回报,不能明确其在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活动中获取经济租的机会,就无法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只有正确认识知识传导活动的驱动力,才能深入挖掘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往对于组织间知识传导的研究大多基于静态框架,而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导活动是多个不同主体长期博弈的动态过程。因此,必须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活动的驱动力机理问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也就是企业在推动知识传导活动过程中,各种相互联系的影响因素的连接方式。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的结构

驱动力机理的把握来自对各种事物发展脉络、发展循环周期的汇总。这些汇总出来的原理能够显露出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活动的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和实际运作程序,进而为构建有效的知识传导平台提供实际的操作方法。基础的分析总结有助于找到事物的诱因,找到了事物的源头就可以按图索骥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脉络。掌握了驱动力机理就可以从源头上阻止失误的发生,把事物的成本降到最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角度来看,对其原理的分析还可以帮助相关管理机构了解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优势、劣势和发展环境,并制定最佳的管理方案。

机理是事件发展内在逻辑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不同的事物总结出来的机理也不同。因此按照机理的构成结构来看,可分为一般性机理和特殊性机理。每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既具有一切事物发生、发展所共同具备的特征,又具有自身发展不同时间、地点、背景下的独特性。事物的一般性原理包括所有事件发展的程序、步骤和处理原则;事物的特殊性原理是指每件事情的发展又具有其所属领域内必须的性质。但无论是一般性原理还是特殊性原理都具有共同的原理分类,包含有:描述性准则、规律性准则、逻辑性准则、程序性准则。其中描述性准则是指对事物发展特点的阐述;规律性准则体现的是对事物整个发展状况的把握;逻辑性准则强调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续与衔接问题;程序性原则是指在事物发展中除了坚持其规律性、逻辑性之外,还要遵守事物发展的顺序性、程序性。

对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掌握其一般性机理,因为这是每个事物发展的共性,这种一般性机理主要包括要素构成、体系构建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驱动力机理的要素

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实际上是借助创新型产业集群环境中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相关各方构建协同网络,将知识传导的相关资源以及知识传导能力充分运用到产业集群的各种创新活动,并最终推动产业集群的生态优化目标实现的过程。因此,其驱动力要素应当包括知识传导主体、知识传导资源、知识传导能力和知识传导目标。

(一)知识传导主体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知识传导的相关研究,都必然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企业自身与企业外部共享。企业内部的知识传导主要体现为企业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知识共享、整合、创新;企业之间的知识传导活动则更多表现为利用不同企业的知识积累,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交叉共享、取长补短,帮助各自企业在产业集群中获得创新动力。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要求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知识传导的驱动主体协同合作,在共赢目标带领下和相互沟通中,彼此默契地形成特定机制的共享关系,共同协助和支撑产业集群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传导主体之间基于不同类型知识的共享、整合、传播是知识传导运动产生和形成的必要前提,也是知识传导形式演化的重要基础。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知识传导主体经常依靠这一平台,构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知识链,如政府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研究所、金融机构等。知识传导的协同程度不尽相同,导致知识传导主体的数量、类型、联系紧密程度等不尽相同,因此效果也就有所区别。这也是知识传导活动需要协调和沟通的动力所在。

作为知识传导的不同节点,知识传导主体本质上是平等的,是商业合作关系,对彼此的知识资源享有支配和传播的权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知识传导主体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由于知识的异质性、知识势差、知识吸收能力、利益非一致性等原因,总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知识垄断。要发挥知识传导主体的创新动力,获得最大的知识传导效率,就必须注意在平等的情况下推动对相关各方的知识产权保护。

  • 下一篇:驻村个人工作总结范例(3篇)
    上一篇:团结友爱作文作文(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农村干部工作总结范例(3篇)

      农村干部工作总结范文篇1大家好,下面我就我镇前段远教工作作个简单的总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开以来,在县远教中心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支村..

      daniel 0 2024-06-18 09:12:12

    2. 大专劳动教育范例(3篇)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刘云来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省注重发挥自己的特色,以传统的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在多年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面..

      daniel 0 2024-06-18 08:40:12

    3. 大专三年学习计划范例(3篇)

      大专三年学习计划范文摘要:文章围绕大类招生的背景,对城市规划学科低年级基础教学研究提出以聚苯造问例的课程研究。通过大类招生背景下课程包容性变强、引导性增加、教学质..

      daniel 0 2024-06-18 08:08:12

    4. 大专医学口腔专业就业前景范例(3篇

      大专医学口腔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篇1关键词:分析需求;设定目标;组织内容;决定方法;设计评价手段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27-02当代外语课程设计专家夏..

      daniel 0 2024-06-18 07:36:12

    5. 实验室管理总则范例(3篇)

      实验室管理总则范文篇11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1.1对相关法规、业务知识缺乏了解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医院在实验室布局、购置仪器设备时只根据自己常规能开展的检测..

      daniel 0 2024-06-18 07:04:12

    6.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范例(3篇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关键词】多级别模型二元复合驱数值模拟埕岛油田历史拟合剩余油分布胜利海上埕岛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水域,构造位置..

      daniel 0 2024-06-18 06:32:12

    7. 体验式教育的概念范例(3篇)

      体验式教育的概念范文篇1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具有多方面的目标。除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外,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一直以来都..

      daniel 0 2024-06-18 06:00:12

    8. 体验式教学论文范例(3篇)

      体验式教学论文范文“探究—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和教师是参与的双方。在这个学习模式中,学生积极地知识进行探究,体现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对学生学习的内..

      daniel 0 2024-06-18 05: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