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绕杆教学设计范例(3篇)
足球绕杆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学活动动态体验
当下“高效课堂”在中小学成为热议,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特色都是一种正能量。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有效学习的科学一定要依托实实在在的活动,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实验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好方法。美国教育家施瓦布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究。
一、趣味性活动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象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好的课堂引入就应该有着“唤醒”学生大脑的功效,集中表现为“唤起“进入,即唤起“注意”与“兴趣”,为进入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众所周知,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度越高,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学一开始就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关注度,即引向学习主题,进而将学习引向深入,这里不妨举一个由活动引入课题的例子。
课题:《水的浮力》
引入片段:教师慢慢地将一个铁架台放到讲台上,铁架台上面挂着苹果和气球。
师:慢条斯理地指着苹果和气球,问学生:这是什么?
生:学生齐声回答:气球,苹果。
师:好,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我要将线剪断了,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但并没有剪断),嘴里还在说注意啦、注意啦……我就要剪啦!
生:眼睛都死死地盯着气球和苹果,生怕错过了精彩地镜头。
(这时老师突然把线剪断了)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苹果掉下去了,气球升上去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都在积极思考)苹果受到重力,气球受到浮力,气球受到升力……
师:很好,重力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浮力。
师: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会受到浮力吗?(大多数学生都摇着摇,一脸茫然)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浮力吧!
引入的亮点:
(1)教师的一系列行为动作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如:“慢慢地放铁架台、慢条斯理地指着苹果和气球、注意啦,我就要剪啦……”,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故意卖关子,为接下去的授课做好铺垫。
(2)器材的选择很有视觉冲击力,以苹果和气球构成情景,可谓一箭双雕,当线剪断后,苹果落地而气球升上去,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新课题强烈欲望。
此活动环节运用实物演示导入,设计巧妙,教师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慢慢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从情感角度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启了意愿的闸门;从认知的角度为本堂课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支点”,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撬动了《浮力》的未知领域。如果教师能为每一堂课都设计出这样精彩的引入,带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么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欢科学课呢?
二、动态活动设计,调动认知内驱力
我国学者钟启泉教授指出:“实验是在学习者的面前引起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经历过的现象,摆脱认知矛盾状态求得解放的需求,就成了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中动态的活动设计,就会引起认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促进学生积极、高效的认知建构。
在八年级(下)实验教学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和“绕线”有关的实验操作,完成这些操作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合作等探究环节。经历这些环节时,学生们不但感知了过程,认知了规律,还体会到快乐,激发了探究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绕’了吸一吸
在课堂上让学生现场绕线,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如图1所示,在铅笔上用漆包线绕几圈,接通电源后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放有磁铁的小车有的被吸过来,有的小车竟然被推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反的情况呢?教师提醒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同小组的学生把线圈认真观察研究,最终发现是绕线的方法不同所致。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让学生既了解了电流的磁效应,又说明了磁极的性质和导线的绕法有关,也为安培定则的判定方法埋下伏笔。
2、“绕’了转一转
(1)探究直流电动机原理
用漆包线在火柴盒上绕约20圈,再将线框两端从中间各伸出2cm作为引线,然后将一根引线的油漆全部刮掉,另一根引线只刮去半圈,(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线圈在转动的前半圈通电受力转动,后半圈断电不受力由于惯性而转动,和换向器的工作原理不同)然后将一块磁铁按图2所示固定好,一个直流电动机就做好了,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就转动起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动机的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要改变转速只要改变电压大小和磁场强弱;要改变转向只要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通过这样一个“绕一绕”再“转一转”的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关磁场对电流作用的一系列问题。
(2)绕制自发电手电筒
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理解了电磁感应原理后,又有学生绕制了一个如图3的自发电手电筒,只要使磁铁在线圈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用手晃动使滑棒在滑槽中左右运动,两只发光二极管就会轮流发光。通过这样的绕线体验,让学生明确了许多道理,如该装置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生活中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以上这些活动的特点都是牢牢结合课本内容,再做了一定深度地延伸和拓展,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想,自己绕,自己发现,自己创造。在探究中操作,探究中思索,探究中创新,探究中快乐,使学生从动手活动中获得更加丰满的知识,并体验到实验的快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的新理念。
三、巧设家庭实验,实现课堂有效延伸
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突出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摆脱纸上实验的现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真正理解和掌握,这样对于考试中新情境、开放性的实验问题,也能尝试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一)家庭实验,有效弥补课堂的缺憾
在“杠杆”这节课的设计中,我的设计主线是先理清概念,再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讨论小结。这节课上好后,自己感觉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但是从批改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力臂的概念,即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但是为什么遇到作图题就束手无策,不是支点移位或支点的误判,就是动力和阻力的错位,有的学生作图题要订正几次才正确。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堂课的教学没有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概念的表层,没有生成相关的知识。为了弥补这堂课的缺陷,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小实验--杆秤的制作,如图4所示,让学生在家完成,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实验感受。
学生制作杆秤的流程如下:(1)了解杆秤的构造和刻度原理;(2)选取细竹子或筷子一根,用刀及砂纸打磨光滑;(3)把冰淇淋的圆形盖子(或者用果冻盒子)制成秤盘,用光滑的细绳在圆盘四周绑好吊起;(4)在打磨好的秤杆的一端钻上一个洞,把圆盘挂上;(5)用一颗5克左右的螺母绑上绳子制成秤砣;(6)把秤杆、圆盘、螺母挂好,找出整个系统的重心,在重心上钻上小洞,挂上绳子作为提纽;(7)不放物体使杆秤平衡,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并做好记号;(8)放上20克的物体,找出平衡时秤砣的位置,此处即为20克物体的位置;(9)在零刻度线到20克位置之间平均画上20个刻度,每一刻度即为1克。
现在的学生可能都没有机会看到杆秤,即使见过也不太真正了解杆秤的原理。而老师布置制作杆秤的家庭小实验,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合适的材料,自己设计,自己修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反思,巩固和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在做中学”的乐趣,真正做到让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立足学生立场实施知识转化,让科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家庭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科学课的魅力在于有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向各种实践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和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寻求教学的生活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认识到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能力。
在“电流的测量”一课结尾的阅读材料中,讲到许多种类的电池,当我讲到水果电池的时候,学生都瞪大了眼睛说:怎么会这么神奇呢?我也要试试看。看到学生对水果电池这么感兴趣,我就介绍了一些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供学生参考,并提醒学生,如果你在家里制作电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就要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慢慢地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探究,并把你的探究过程详细地写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我陆续收到了学生的实验报告,电池的种类也很多,有苹果电池、柠檬电池、橙子电池、土豆电池、西红柿电池等,其中用到的电极有铜片、铝片、铁片,甚至还有从废旧电池上拆下来的锌皮和碳棒等,看来学生为了制作水果电池花了许多心思和时间。
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班里90%的学生都制作出了能发光的水果电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和喜悦,比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效果好一百倍,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将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对于没有做成功的同学,他们也会认真分析,主动找老师探讨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失败的原因,从而树立起学习科学的自信心,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学生的学习永远需要探索精神来支撑。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从科学学科的本质出发,依托有效的活动设计,以简单体验的形式达到高效的收获,这是我们为追求有效教学而倡导的动态课堂,“动态”是科学课教学之灵魂,“有效”是课堂之永恒追求,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思索、在活动中追寻。
参考文献:
[1]赵宏斌.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物理,2012,04(67):50-55.
足球绕杆教学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取暖炉;送风装置;斯特林发动机;能源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尤其是冬季取暖炉废气的排放,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斯特林发动机驱动的取暖炉送风装置,该装置利用取暖炉排烟管道内的废气与冬季室外环境之间形成的温差,为炉膛送风,使炉膛内过量空气系数趋于最佳,从而是煤块完全燃烧,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以下详细的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系统结构
1.1系统总体构成
取暖炉送风装置主要由斯特林发动机、机体、扇叶、离心球调速机构、电磁调速机构、桥式整流电路、蓄电池等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热缸嵌入到排烟管道内,冷缸暴露在室外环境中,转盘上的转圈与炉门通过连杆连接。
1.斯特林发动机;2.机体;3.扇叶;4.转子;5.永磁铁;6.离心球;
7.定子;8.线圈;9.轴承;10.皮带
图1系统结构示意图
1.2斯特林发动机
斯特林发动机由飞轮、曲轴、连杆、热缸和冷缸。热缸活塞为交换活塞,冷缸活塞为动力活塞,都通过连杆与曲轴连接,曲轴一端安装有飞轮和皮带轮。热缸的口部与冷缸的底部利用导气管连通。当热缸被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转动飞轮,动力活塞往下运动将冷缸中的气体压到热气室,气体在热缸受热膨胀推动活塞向口部运动,当气体到达冷缸时,气体冷却收缩,活塞缩回,又将气体压到热气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往复运动,从而可以产生动力。这就是斯特林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1.3离心球调速机构
离心球调速机构由转轴、皮带轮、转盘、离心球和连杆组成。皮带轮与转轴固结,转盘可以在转轴上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轴转动。离心球通过一个连杆转盘连接,通过另一个连杆与转轴连接,连接处均为活动铰链。当皮带轮转动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又带动转盘转动,转盘的转动带动离心球绕转轴做圆周运动。当转速增加时,离心球做离心运动,通过连杆拉动转盘沿转轴轴向运动。
1.4电磁调速机构
电磁调速机构由带有圆柱形永磁铁的转盘和带有线圈的定子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当转盘转动时其上的永磁铁相对定子上的线圈运动,从而切割磁感线,受到阻力的作用。当转速增加时,转盘沿轴向向定子上的线圈靠近,阻力增大,起到调速的作用。
1.永磁铁;2.线圈
图2电磁调速机构
1.5电能储存机构
电能储存机构主要包括桥式整流电路、开关和蓄电池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将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整合成直流,从而为蓄电池充电。
1.6鼓风机构
鼓风机构主要由皮带轮、扇叶和机体组成,当皮带轮转动时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可以为炉膛送风。
2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主要应用与冬季取暖炉,在取暖炉稳定工作时,排烟管道的废气余热加热斯特林热缸,热缸与暴露在室外环境中的冷缸之间形成一定温差,此时给斯特林发动机飞轮一定初速度,发动机开始运行。其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离心球以一定速度绕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转盘稳定在一定高度,炉门对应一定开度。当炉膛内燃烧变得剧烈时,此时需要更多的送风量,排烟管道废气温度升高,斯特林发动机转速增加,转轴转速增加,转盘离心球离心运动,由于磁阻的作用,离心球会稳定在一个对应的半径上绕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转盘相对额定工况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炉门开度增大,送风量增大。当炉膛内燃烧变得缓慢时,情况恰好相反。
3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斯特林发动机驱动的取暖炉送风装置的设计。阐明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其结构,并对系统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该设计可以根据炉膛内的燃烧状况及时调整送风量,充分回收利用废气余热节省了电能,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保护了环境。直接将废气中的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提高了锅炉高温废气的利用率。最后给出了系统工作流程图,便于读者理解。测试结果表明,该取暖炉送风装置能够稳定运行,其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足球绕杆教学设计范文
1艾斯球场恩尼艾尔斯
艾斯球场的最大特色是利用地势的高低变化,创造出一个居高临下的球场。球场结合所有可利用的自然条件,河流、山洞,水坑,障碍区域的设置浑然天成。
2世界杯球场杰克尼克劳斯
杰克尼克劳斯巧用沙地和水池,充分利用起伏不定的地形,成功将纯技术考验的准则糅合于不同的球洞,创造出富有挑战性的球道。
3尾崎将司球场尾崎将司
纵横于崇山峻岭之间,许多球道犹如鬼斧神功,通过天然地势创造击球难度,使球手常常在山穷水尽时,体验柳暗花明的喜悦。
4杜瓦尔球场大卫杜瓦尔
该球场创造了众多水障,使球手必须面临“搏”与“不搏”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挑战球手的勇气。
5安妮卡球场安妮卡索伦斯坦
这个球场不以长度取胜,但追求准确度,每一杆都要有精确的计算和精准的落点,才能取得好成绩。
6诺曼球场格诺曼
位于森林峡谷之间,所有球道环绕一个高山,充满变幻多端的挑战元素,是整个亚洲区难度最大的球场,非常具有挑战性。
7张连伟球场张连伟
张连伟球场是中国首个有别于传统球的18洞短杆洞球场。这三杆洞球场将众多经典球洞及果岭设计汇聚一身,并加以现代手法重新演绎。
8奥拉沙宝球场奥拉沙宝
奥拉沙宝球场设计了多达160多个极富挑战性的沙坑。而且,这个球场是观澜湖12个球场中最长的,达到了7400码。
9费度球场尼克费度
在足以建造两个球场的辽阔山水之间,尼克费度挥创意挥洒造就了一个壮丽辽阔的球场-费度球场。
10北戴球场北戴
北戴将他以前球场的设计风格,许多的设计哲学和理念都融合在北戴球场。上千种植物,各种极具挑战性的大沙池,波浪起伏的果岭,既深又斜的沙坑都会给球手带来巨大的挑战。
11维杰球场维杰圣尔
维杰圣尔在他设计的球场一维杰球场进行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布局:一条绵长的海滩沙坑,一条沿球道延伸到水塘中的沙地。
-
乡土文化的传承范例(3篇)
乡土文化的传承范文[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1-0048-03乡土教育在我国是一个特指概念,指以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历..
-
乡土中国读后感范例(3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范文关键词:贾平凹乡土情结小说题材一、贾平凹作品写作与乡土情结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当中为数不多的大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反叛特性的作家。从上世纪..
-
塑料袋调查报告范例(3篇)
塑料袋调查报告范文调查课题:通过对白色污染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调查地点:XX区纸坊镇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范例(3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范文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教育机构及家长的普遍关注。调查分析表明,2至4岁儿童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
-
塑料调查报告范例(3篇)
塑料调查报告范文篇12006年10月19日21时,夜幕下的珠海显得安宁而祥和,距离珠海著名景点情侣大道数十米远的拱北海关办公大楼,一个专项稽查工作会议已进行了整整5个小时。当日..
-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范例(3篇)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范文【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园林绿化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0、引言随着大学的扩招,全国很多高校的各项基础条件已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各种大学城、新校区..
-
机械制造业与自动化范例(3篇)
机械制造业与自动化范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现状;前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专业培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并且能够运用先进设计制造..
-
家装工程监理总结范例(3篇)
家装工程监理总结范文关键词:机电安装;管理;监控;协调配合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机电设备安装作为一个独立分部,在公用建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满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