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7-10

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篇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78-02

实验室是工业生产中的特殊岗位,由于使用多种化学毒物试剂进行物质分析,往往引起酸碱灼伤及其他职业损伤。现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工业生产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如下。

1、职业病危害因素

1.1

化学有害因素物质分析常用的各类有机酸(如硝酸、硫酸、盐酸等)、无机酸(醋酸、酚酞等)、各类有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氨等)、无机碱(如苯酚钠等)。上述化学物质如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皮肤、眼睛接触此类物质可导致皮肤、眼睛过敏或灼伤,由于某些物质如硝酸、硫酸、醋酸、氨等具有挥发性,对眼睛及呼吸道粘膜、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过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结膜炎,长期慢性接触化学毒物可导致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如出现失眠、健忘等,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另外由于实验环境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多种混合气体同时吸入加之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对人体健康可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甚至猝死或诱发癌症,如剧毒药品氰化物等。

1.2物理因素

1.2.1噪声实验室中的大型设备(如离心机)可产生大强度噪声(噪声强度可达80分贝左右),由于实验室空间相对较小,不利于噪声的削减,我国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为8h等效声级不超过85分贝。工作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损伤等症状。

1.2.2高温、热辐射检验需要许多设备可产生高温或热辐射,引起人体代谢失调,导致中暑。另外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神志不清等。

1.2.3电离辐射某些零部件及产品探伤、测厚等工序,工作人员可接触x、y线,长期接触可引起辐射损伤,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如染色体变异、眼晶体浑浊,甚至增加人体器官癌变的发生率。

1.2.4非电离辐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接触高频电磁场、微波、工频电磁场、紫外辐射等非电离辐射,可导致人体全身无力、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另外对心血管系统也可产生不良影响。

1.2.5不良照明实验室工作场所不良照明易造成视觉疲劳,导致视力下降,增加近视的发病率。

1.3生物因素由于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温度湿度大,通风不良,易造成致病菌的滋生,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1.4心理因素由于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及敏捷的反应能力,随时观测化学反应的变化及仪器的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控制试剂的剂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由于试验室工作单调,责任心强,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出现烦躁、抑郁等情绪变化。

2、防护对策

2.1防护管理(1)加强试剂管理,设置专职人员管理各种试剂,特别加强对剧毒试剂的管理,防止意外中毒事故的发生。(2)结合实验室特点健全试剂、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过程,并定期组织检查。(3)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演练。(4)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质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5)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6)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掌握各种毒物的理化性质及毒性,了解急救常识,提高防护意识。

2.2环境布局管理严格划分功能区,保持室内清洁,限制人员流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3防毒技术措施(1)实验装置应密闭化、管道化,尽可能实现负压操作,防止有毒物质泄露、外溢,尽可能争取操作过程程序化和自动控制,可使操作人员不接触或者少接触有毒物质防止失误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2)通风排毒设施可用全面通风换气,局部排风,局部送风措施。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仍然有些有毒物质排出且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装置,使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浓度控制到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以下,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应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原则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3)经局部排气装置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保证进入大气的有毒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4)在操作过程中可能突然排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及通风设备,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在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有不良影响。(5)有可能泄露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应急设施。

2.4物理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4.1防噪声措施采用低噪声仪器设备,合理平面布置,并采取隔声、消声、吸声和减振降噪等综合技术措施,控制噪声危害;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控制人员隔开,可设置隔离操作控制室。

2.4.2高温热辐射防护措施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在炎热季节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不宜高于15℃。

2.4.3防非电离辐射的技术措施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微波、高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应采取防止电磁辐射能泄露的措施,如设置屏蔽网、罩等设备。

2.5其他措施增加照明,使工作场所的照明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要求。

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范文

接连发生的液氨使用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液氨应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呢?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曹占高。

液氨的危险性

“这几起发生事故的企业,都是将液氨作为制冷工质(制冷剂)使用。食品企业里缺少熟悉液氨、气氨物理、化学性质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是导致发生如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曹占高说,液氨极易挥发,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发生泄漏时,喷溅、滴落在皮肤上的液氨能立即引起冻伤。更危险的是液氨气化后,氨气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氨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的体积浓度为15.5%~28.0%),遇火源后燃爆。另外,氨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属于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与眼睛、口腔环境中的水接触,会形成氨水,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粘膜等。当氨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达到0.5%时,就能使人在几分钟内窒息而死。

抓住关键点

据曹占高介绍,在我国,液氨85%~90%的用途是生产化学肥料。化肥企业使用液氨为原料,生产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硝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产品。

虽然化肥生产企业对液氨的使用量很大,液氨储罐也被作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但并未发生过特别重大的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化肥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与操作技能人员,熟悉液氨、气氨的性质,通晓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要点。“就像动物园里训练老虎、狮子的驯兽员,了解动物的习性,相对就不容易发生事故。”曹占高打了个比喻说,“对于化肥企业来说,液氨的使用还不算最危险的,因为稍有泄漏,就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促使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那液氨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曹占高说,首先氨系统的所有设备、管道、管件,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制造、采购;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安装、检测、维护。比如液氨系统的设备、管道承压能力应为2.5MPa;设备、管道应按照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定期检查、探伤;为避免密闭的液氨系统发生事故,液氨储罐等容器上应装设安全阀。这样,当系统超压时,安全阀能够及时泄压,不至于出现设备、管道破裂,导致液氨、气氨泄漏事故发生。安全阀的出口管,应接至生产回收系统或水槽吸收系统。液氨储罐的液相进出管线上,还应设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的操作位置,距离液氨储罐应不小于15m,并应能在充装操作点5m以内或在控制室内启动。“设备、管线、阀门要参照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定期检验。”

“对于液氨储罐的安全使用,也有一些关键点。”曹占高说,储罐内不能完全充满液氨,上部必须留有一定空间作为缓冲空间。液氨的密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比如20℃时,密度为610.3kg/m3,温度升高至40℃时,变为579.5kg/m3,密度的减少引发体积膨胀,若缓冲空间不足,容易引起超压,导致爆炸。液氨储罐内储存的液氨量,不允许超过容积的80%。为防止液氨储罐温度上升,化工企业大多会在储罐外部加装保温层,避免露天放置的液氨储罐,由于阳光照射而温度升高。也有的在储罐上方安装喷淋装置,当储罐温度升高时,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比如周边出现火情,就可以通过喷淋装置的不断喷水,来保持液氨储罐温度不上升。”

喷淋装置还可以作为解决液氨泄漏的应急措施,“当少量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可迅速开启喷淋装置,以溶解和吸收泄漏的氨气,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曹占高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氨水直接排放将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这又产生新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氨水?这就要求企业在液氨储罐周围设置专门的防护堤,可以将氨水溶液全部收集起来。

曹占高介绍,通常防护堤内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一个储罐最大容积的60%。为便于泄漏处理和防止氨水溶液的无序外流,还应设不高于0.6m的防护堤。防护堤的不同方向,应设置两个以上的人行台阶或坡道。当然,防护堤还必须是不燃烧的实体结构,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的变化,且不渗漏。在防护堤内雨水沟穿堤处,应设防止氨水溶液流出堤外的措施。

曹占高特别强调,在液氨储罐需要检修排氨时,或储罐内液氨不足需要充装时,要保持储罐内的正压,比外部压力高出0.05MPa即可。他解释说,假设储罐内外压力相同,当储罐内部温度降低,氨气冷凝时,外部空气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储罐内部,氨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防护与急救措施

曹占高认为,在液氨泄漏爆炸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吸入大量氨气。因此他建议,对于四周有维护墙的氨压缩机厂房,除了设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门、窗)外,还必须设有强制通风或抽风措施,或在门窗上方安装换风机、设置移动式吹风机等。

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范文

(接上期)

二职业病危害的预防

(一)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2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3职业中毒的概念

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

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有些患遗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

5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

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黏膜。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使用。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6怎样进行自救互救

当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7防治综合措施

①加强领导,专人管理,落实尘、毒治理措施。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时,必须把防毒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③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④开展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法。⑤通风排毒,即在密闭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抽风,然后把有毒气体经净化处理后排出室外。⑥做好个人防护,合理使用工作服、手套、长靴、眼镜、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⑦建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⑧合理供给保健食品,增强身体抵抗力。⑨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中毒防治知识,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防毒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⑩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8怎样预防铅中毒

预防铅中毒的措施有:①尽可能用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代替铅。②把产生铅烟或铅尘的设备密闭起来,减少逸散。③进行局部抽风,把铅烟或铅尘从发生源就地吸走,经净化后排出室外。④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⑤湿式作业和湿式清扫,防止铅尘飞扬。⑥坚持戴防铅烟(尘)口罩。⑦不在车间内进食、吸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更衣。⑧经常地、定期地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

9要当心慢性苯中毒

目前皮鞋制作多半把线缝针制改用粘结,粘胶由苯(或甲苯)加氯丁橡胶或天然橡胶配制而成,含苯量可达80%~90%,操作工人常常多人集中在一室涂胶。苯大量挥发,如果车间通风不良(尤其冬季门窗紧闭),空气中苯浓度很高,长期吸入很容易发生慢性苯中毒。

10甲苯、二甲苯的毒性和苯有何区别

甲苯、二甲苯急性中毒症状与苯相似,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比苯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也比苯大。甲苯、二甲苯的慢性毒作用比苯小,对血液无明显影响。当接触甲苯、二甲苯后出现血液变化时,应考虑到其中含苯。

11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对眼和呼吸道、皮肤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或蒸气称为刺激性气体。其品种很多,有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硝酸及氮氧化物、盐酸、氟化氢、氯、光气、三氯化磷、三氯氧磷、氨、澳甲烷、氯化苦、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基甲醚、甲醛、丙烯醛、臭氧、氧化银、联基镍、硒化氢等。其中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12预防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关键

大多数刺激性气体中毒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另一方面,设备跑、冒、滴、漏也是造成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

13硫酸二甲酸中毒的防治

硫酸二甲酯是略带葱昧的油状液体,可逸出蒸气。主要用于农药、制药、染料和香料工业。吸入蒸气后发生急性中毒,主要损害眼和呼吸系统。轻者有畏光、流泪、咽痛、呛咳等症状,重者眼痛、结膜充血、剧咳、吞咽困难,可出现喉头痉挛和水肿。最严重的在短时间内可发生肺炎、肺水肿窒息。皮肤接触后可发生灼伤。急性中毒时,鼻、口腔用4%碳酸氢钠液洗漱、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用大量稀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冲洗污染的皮肤。作业地点应采取密闭、通风措施防止蒸气外逸,配备2%~5%碳酸氢钠液及冲洗器,以便急用。

14怎样预防农药中毒?

农药施用过程中,配药、拌种应有专用器皿,正确配制药液浓度,拌过农药的多余种子应妥善保管,防止误服;喷药时人站在上风向侧喷,施药人员应穿长袖衣裤、鞋袜,使用塑料薄膜围裙、裤套和鞋盖,佩戴碱液纱布口罩,炎热季节避免在午间气温过高时喷药;工作时禁止吸烟进食,皮肤污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洗净,工作服和手套需用碱水浸泡后再清水洗净;施药工具注意保管维修,防止发生阻塞、漏水或其他故障;加强农药运输、销售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15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处理

化学性眼灼伤预后好坏关键在于急救处理是否及时。急救措施包括:①立即彻底冲洗,酸性物质灼伤用2.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物质灼伤用3%硼酸溶液或用清水冲洗。②马上用地卡因止痛,重者可给镇痛剂。③散瞳。④预防感染,可用抗生素眼药,重者结抗感染治疗。⑤擦去坏死组织,涂抗菌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以预防眼球粘连。

16引起皮肤灼伤的常见化学物品

凡具有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品都可引起皮肤灼伤、常见的有:硫酸、硝酸及硝酸盐、氯及盐酸、氮磷酸、氟及氢氟酸、溴及氢溴酸、碘及碘化物、铬酸及铬酸盐、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液氨、石灰、碳酸钠、磷及三氯化磷、硫酸二甲酯、酚和甲酚等。

17职业性肿瘤和职业性致癌因素

  • 下一篇:生物学必备知识范例(3篇)
    上一篇:天文学论文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天文学论文范例(3篇)

      天文学论文范文汉代儒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这不仅有其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儒家讲“天人合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代儒家中,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至少有扬雄、桓..

      daniel 0 2024-07-10 04:24:12

    2.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例(3篇)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79-02《免疫学基础与病原..

      daniel 0 2024-07-10 03:52:12

    3. 继续教育范例(3篇)

      继续教育范文基于战略生态管理视角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空间探析身体亲历学习与叙述性学习的比较与分析成人教育发展的五大阻力与五大对策徐..

      daniel 0 2024-07-10 03:20:12

    4.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例(3篇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篇1【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6-01医院感染工作中,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daniel 0 2024-07-10 02:48:12

    5. 测绘行业报告范例(3篇)

      测绘行业报告范文[关键词]竣工测绘规划验收测绘步骤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097-01竣工测绘后期工作,具体是测绘建筑物及周边的1:500..

      daniel 0 2024-07-10 02:16:12

    6. 个人理财消费规划范例(3篇)

      个人理财消费规划范文篇1[关键词]文化内需;财政;对策[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10-0079-03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

      daniel 0 2024-07-10 01:44:12

    7. 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范例(3篇)

      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措施;立法1现状农村饮水安全立法,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1-4]。我国已经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出台..

      daniel 0 2024-07-10 01:12:12

    8. 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规划范例(3篇)

      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省政府召开这次重点服务业城区现场工作会议,是在调查研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按照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要求,专题研究城..

      daniel 0 2024-07-09 22: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