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课程设计范例(3篇)
水污染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改革环境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6-0144-03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自2011年开始国家在相关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并根据不同的水质特点对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或掌握: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常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以及根据不同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或处理工艺。为了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我们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服务于区域发展需要、行业企业需求,有条不紊地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立足点是课程建设,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建设。为此,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组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做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三个面向(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学理念的转变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我们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因此我们以区域内突出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如淮河流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门台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规模化养殖废水处理)为抓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其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其工程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新形势下该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学理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结合企业进行相关教学;2.按照企业或行业要求培养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人才;3.着力强化学生在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以工程应用型知识模块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为以推进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改革目标,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具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工艺设备、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经验,具备良好沟通与交际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支撑着该专业及其学科的发展,是一门系统性和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涉及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的课程。为此,我们以工程应用为主线构建相关知识模块,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具体知识模块如下:
1.污水水质指标和污水出路:重点阐述不同水质特点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等的监测项目、排放标准以及污水回用目的和标准;
2.污水的物理处理法:重点阐述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的功能和特点,掌握其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3.污水生物处理法:重点阐述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处理法的特点,掌握其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4.污水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法:重点阐述氧化还原法、中和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膜析法的工程和特点;
5.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重点阐述污泥浓缩、污泥脱水和污泥消化的特点,掌握不同构筑物的污泥特点及其适合的处理方法;
6.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计算:重点阐述工艺流程的设计与计算和平面、高程的布置,掌握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立足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改革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工程能力系统化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将工程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牢牢结合校内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具体如下:
1.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培养:掌握格栅、沉砂池、沉淀池、曝气池(完全混合法和推流式)的设计与计算;熟悉氧化沟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SBR),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A/A/O),完全接触氧化法等相关设备的运行管理;熟悉凤阳富春紫光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德力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管理;
2.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培养:熟悉铁碳微电解、臭氧紫外、Fenton试剂法等高级氧化技术设备的运行管理;熟悉安徽凤阳染料化工厂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
3.养殖废水处理能力的培养:熟悉膜生物反应器和活性炭生物滤池等设备的运行管理;熟悉凤阳族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沼气发电及沼液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的培养:熟悉无土栽培技术与水体富营养化植物修复技术;熟悉生态沟渠、氧化塘和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熟悉蚌埠龙子湖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运行与管理。
四、多元化教学设计、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电子数据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将课堂知识讲授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相结合、教材知识和学科前沿相结合、工艺理论与仿真运行过程相结合。
1.三结合教学设计。课堂知识讲授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如讲授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时将污水处理方法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氧化沟、A/A/O、SBR、完全接触氧化法等工艺设备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统一,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运行知识的能力;教材知识和学科前沿相结合,如在讲授生物脱氮除磷理论时,将厌氧/好氧除磷与厌氧/缺氧(即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沿动态,开阔学生视野,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以后硕士阶段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工艺理论与仿真运行过程相结合,如在讲授格栅、沉淀池、活性污泥法等构筑物或工艺时,利用Flash技术制作相应的模拟动画,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将基本原理讲通、讲透,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授曝气池的设计与计算时,以曝气池微生物量或有机物量为单元进行物料衡算,逐步引导学生推导和验证污水处理基本数学模型;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如在讲授完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时,让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然后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设计与计算进行小组讨论。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手段改革中,充分利用Powerpoint、Flash和录像等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把抽象的单元处理概念、流程、内部构造及运行过程等转化为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使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并强化了学生的工程理念;利用网络资源和立体化教材体系,提供给学生互动学习平台,促进“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加大课程信息量和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五、多层次实践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工程素质”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发展,构建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认知实践过程。该阶段主要认识和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构筑物、工艺或设备的基本原理、运行和管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校内认知的相关工艺或设备有: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反应器、絮凝沉淀实验装置、曝气充氧实验装置、竖流式圆形溶气加压气浮装置、SBR法间歇式设备、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校外认知的相关工艺或设备有:染料化工染料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凤阳污水处理厂工艺和设备、规模化养殖废水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和设备、石英砂磨洗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和设备。
2.设计与计算过程。该阶段主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构筑物的结构、设计规范和原则、设计与计算方法以及AutoCAD绘图,着重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计算以及绘图能力,主要包括:格栅的设计与计算,平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的设计与计算,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福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推流式曝气池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设计与计算,生物脱氮工艺设计与计算,生物除磷工艺设计与计算,生物滤池的设计与计算,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
3.创新实验过程。该阶段主要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部级、省级以及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主要包括: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级氧化技术,城镇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治理技术、重金属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技术等。
六、结束语
为达到国家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我们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核心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革后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坚持“三个面向”教学理念;重组教学内容,突出了工程应用型知识模块;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多元化教学设计、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多层次实践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联邱微,南军,袁一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及其特色――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建类工科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64-167.
[2]仲伟峰,何小溪.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37-139.
[3]明银安,张娜,余训民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96-98.
[4]段蓉,董涌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认知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2(8):78-80.
[收稿时间]2014-12-17
水污染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47-02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课之一,在当前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张的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工作也相应得到各高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设置“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共计247所,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建设的高校数量达75所(约30%),精品课建设均分别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个方面加强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1]。比如有的高校将理论教学学时数从60学时增加至80学时,组织学生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等,以此加强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感性认识,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独立思考能力等均得不到加强训练,往往使学生参加工作后锻炼一至三年才能胜任工作要求,用人单位常常也反馈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感到不甚满意。虽然各高校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方面加强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但学生均是旁观者或学生均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从旁观者或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理论知识运用的实践者,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得不到训练,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加强,不能将其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以及我们的教学工作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综合知识实践运用的平台。本文针对当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水污染控制工程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搭建一个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理论知识实践运用的平台,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通过组织学生收集各类性质污水并进行水质分析化验,按照不同污水水质确定污水处理方案及工艺流程,进行室内污水处理效果小试试验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知识运用及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一定的创新性。
一、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目的
开展水污染控制工程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搭建一个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居民生活区、工业企业收集各类污水水样,以实际生活污水和各类工业废水为对象,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设计不同性质污水处理工艺,并通过试验取得设计参数,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通过小试试验使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污水回用水质标准(CJ/48-1999)”要求。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水污染控制工艺实践竞赛活动,形成一种开放性实践教学体制。
二、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1.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得到了深化,对污水处理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化学》、《工程流体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各门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到污水处理实际工程中,使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强。
2.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采集水样、化验分析水质、确定污水处理方案及工艺流程,并进行污水处理效果考察,使学生达到一个优秀本科毕业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
3.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认识到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需要各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其科研团队意识。
三、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污水回用水质标准(CJ/48-1999)”处理要求,通过实验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参数,确定不同性质污水及不同处理水质要求的工艺流程;按照所确定的污水工艺流程,进行污水处理室内模型小试试验,考察污水处理效果,并进行污水处理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污水处理方案和工艺流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加强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四、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特色
1.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是综合理论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既强调了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又鼓励学生探索前沿技术,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融会贯通在水处理工程实践中;既是将所学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该门课程教学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2]。
2.让学生从当前各高校,从加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从动者、旁观者转变为现实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是将独立分散的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过程,是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的一个实践过程,是理论知识“升华”的过程。
五、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在特定时间内采集生活污水、各类工业废水等不同性质的污水水样,并进行污水水质化验分析。
2.采用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但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并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好氧微生物的培养一般需要7~10天的时间,而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则需要1~3个月的时间,污水处理试验不能够同步,处理效果难于评价。
3.同一污水水样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达到相同的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最优处理工艺方案需要进行污水处理效果不同连续试验的对比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在此过程中各种运行费用难于精确计算。
4.反应器的加工需要特定的专业制作。
六、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意义及成果展望
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有望开创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实践运用,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性地综合运用得到较大程度提高,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展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对学生来讲既是科研创新活动,也是一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本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每年组织学生定期举办“污水处理技术”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体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学科建设创新意义重大;和工业企业及居民区物业相联合,为工业企业和居民区污水处理提供新技术,为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江长胜,郝庆菊,肖广全,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82-84.
水污染课程设计范文篇3
1.1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面向农村服务农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课程设置目前仍然沿用以城市与工业污染处理为重点的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些优秀教材包括了部分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理论内容,但限于课时,许多被大纲规定为自学内容,或只占极少的课时。多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大中型污水处理工艺为主,不适应我国农村大量个体家庭使用的小型沼气池、畜禽、水产养殖业等有机质含量高、水量相对小的特点。课程教学涉及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内容较少,没能突出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教学特色。
1.2教学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人才培养要求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工作后帮助很大,学生没有得到适当的实践锻炼和工程意识的教育,这已经是我国包括工科院校在内的工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环境工程是工科类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和工程意识培养,需要通过实践类课程来加强和提高。受到学校类型、专业发展时间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方式等影响,农业院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通常开设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和短期认知性实践教学,如一周的教学实习,缺乏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不设置设计课程,考核制度也不完善。
1.3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农村污水防治现实,教学效果不明显工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完善和稳定实践教学体系,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单位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与企业有合作科研项目等。农林院校与农业企业和农村地方管理机构联系紧密,与实力强的环保和工业企业等单位合作关系较弱。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指导技术人员更加缺乏。这些因素造成针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内容的实践教学力量不足,而城镇或工业环境保护内容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如许多农业院校虽然与部分工业企业、市政环保企业和省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关系,但实习内容与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领域仍然感到陌生,今后难以尽快进入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2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方向
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农业污水性质没有工业废水性质复杂,也不像城市污水处理和控制技术工艺路线相对稳定。虽然多数为生物处理工艺,农村和农业污水处理通常会结合地理、生产、以及居住条件等因地制宜。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应用技术相对单一,但处理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环境工程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2.1调整课程建设目标,形成适合农村农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依据目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实际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形成面向农村和农业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具有专业院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2.2建设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内容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从路线、政策和基金等方面,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投入,农业院校有责任义务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培养工程性人才。课程改革中,在突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设置农村和农业处理教学的大纲和内容。如: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污水的稳定塘和污水土地处理及适用于小型污染水的技术内容规定为一定课时必讲内容;由于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往往与农村地理状况、居住和生产紧密联系,增设应用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多种处理方式的联合应用;在处理固废尤其是沼气工程中的固废等,还要考虑后续沼渣和污水综合处理等。因为农村和农业环境工程保护技术发展迅速,应补充相关新技术及应用内容,甚至专设讲座;配套与农业水环境治理相关的前修课程,如农用化学品污染,面源污染控制等,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3建立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环境工程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工程意识教育等环节,农业院校在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上应做出更大努力。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设置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不同类型的实验性。因为环境工程实验的综合性强,普通意义上的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中《污泥性能测定实验》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同来源的污泥其性能不同,实验过程中还必须测定多项指标,是综合性强且时间持续时间也非常长(通常需要一周)的实验,应该设置综合性实验来完成;污水处理效果根据污水来源、工艺等不同而不同,设计完整创新性实验,包括污水来源选择、不同工艺设计、实验设备综合应用、检测指标与检测手段选择等。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从整体上系统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建立农村和农业企业为主的生产实习基地。实践类教学被证明是对学生今后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类型之一。仅靠短期的如参观城市环保企业等的认知性教学实习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无法让学生了解农业环境工程保护的实际内容。设置2个月以上完全进驻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聘请合作单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地指导老师,跟随实习点的工作节奏锻炼学习,实习期间要求撰写实习的工作日记、调研报告和实习专题报告,作为考核实习的依据之一。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作出总结。实习合作单位的选择是建设农业院校特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关键。合作单位应该是农村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如乡镇级的环保单位;拥有农村和农业环保处理设施的农业生产单位,如大型或家庭式畜禽和水产养殖场;新农村美好乡村居民居住和旅游地的环保处理设施单位等;大型或家庭式沼气单元等。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这些单位其实非常缺乏有专业理论知识人员,期望与相关科研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也期望有理论知识的人员指导。在校的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书本知识,可以应用甚至帮助实习单位的工作,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帮助或协调问题解决。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包括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协调能力等都会得到极大提高。相反,城市环保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相对成熟,企业技术稳定、生产运转顺利。学生即便是蹲点实习,但基本就是每天例行上下班,如,一个成熟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是全自动化控制,正常生产运转中,参数短期内不会也不可能调整,学生感性认识收获不大。依靠科研项目,通过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在农村污水控制方面进行实验,如畜禽污水处理、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完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设计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统计显示,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即时应用90%[10]。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应用课程是目前大学教育难以取代的优势。课程设计是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往往被忽略,完成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后,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突出理论应用,训练大学生工程整体设计能力。并将课程设计开设在实践教学的后期,设计的内容可结合实践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更利于学生的创新。
2.5制定合理的实践课程考核制度实践课程考核因为指导人员、地点和单位性质的不同,相对理论和实验类课程难度更大,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积极促进教学。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综合考察。学生实践中的表现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联合评判,并以实习单位老师为主,考察学生的实习主观能动性,如到勤率、工作表现等。第二项考核内容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如工作日记、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等是否完整,质量水平如何。设置不同权重,实习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等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将现场考核的权重加大,充分体现现场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考虑实习的难易,对不同实习单位加不同的权重分。
3结语
-
水污染治理范例(3篇)
水污染治理范文关键词:污水库底泥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措施Abstract:librariesaroundthesewagesedimentpollutionproblemcarriesontheconcreteelaborationandanalysisonthebas..
-
水污染化学处理方法范例(3篇)
水污染化学处理方法范文【关键词】水污染;种类;危害;处理方法目前,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危害,同时也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工作者,..
-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3篇)
水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同时又是..
-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例(3篇)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篇1[关键词]房地产融资结构信贷多元化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自身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和稳定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局..
-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范例(3篇)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范文篇1【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思想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历史背景马、恩生态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相反,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
发散思维的培养范例(3篇)
发散思维的培养范文篇1【关键词】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自然,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就难以在成功的队伍中..
-
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范例(3篇)
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范文篇1内涵建设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近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内涵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思想核心,并从制度和组织上落实到位,专门成立了内涵建设工作小..
-
发散性思维如何培养范例(3篇)
发散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笔者谈谈看法.一、为学生创设数学思维情境数学思维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