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
引言
高校中设置的一门课程都应具备其完善的科学体系,任何一个专业,从其理论基础到工程应用在学界和业界都应有成熟的观点和共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例外。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计算机本身是一门紧密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通过热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建立基于实践问题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的教学目标具体是指通过基础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出一部分具有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精英专才,与此同时,培养大多数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备的思维和能力,而具体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此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精英、以兼博雅”的教学目标。
首先,针对那些对计算机科学充满兴趣,渴望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学生,讲授成体系、有深度的理论证明和推理,并允许和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课下继续讨论该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为以后的计算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要着重培养他们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比如,计算机教学中的关于离散数学的知识;再如,微机的运行方式,让学生掌握已知什么、求什么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思维方式。
二、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如,目前教授的office版本均为当前普遍使用的2007版本,课程设计软件为DreamWeaver8)。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为推行素质教育,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对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认识、了解、掌握的基础层次:
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掌握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较为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7)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7的常用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4.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Internet获取和信息,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5.掌握网页、网站的概念、制作及管理和对DreamWeaver工具的基本操作。
为了提高实验课程的效率,老师们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老师操作,学生模仿,或者给出要求,学生自己操作是我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践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实践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法主要包括确定涉及到计算机教学的热点、创设实践问题情境、自我学习、教师评价环节。
教师方面
在实践问题驱动模式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是出题人,更似一场实战演习的指挥者,以目前计算机研究的热点“云计算”、学生的兴趣点―手抄报和讲解word制作为例。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1)提出实践问题。版面的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云计算,包括云计算的定义、详解、研究方向和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结合点;版面的设置涉及word中的分栏、插入分节符、页眉、页脚设置、插入图片、设置艺术字效果。
步骤(2)创设情境。如果学生是在学校担任宣传工作、或者作为杂志的编辑,如何让这期关于云计算的杂志版面内容丰富、版面生动,有吸引力,是这次动手实践的前提。
步骤(3)帮助指导。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设置上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使其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步骤(4)效果评价。在学生完成本次实践问题的制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逐一检查,以针对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学生方面
学生是实践问题驱动模式中的实践操作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步骤(1)接受实践问题。在教师提出实践解决的问题后,学生首先根据要求列出解决问题的提纲,结合内容给出排版方向。
步骤(2)操作实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word操作对象,在word的选项卡中找到对应的组,然后根据设置的顺序进行版面设置。
步骤(3)自我总结。在制作过程中结合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
步骤(4)知识结构的建立。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中,掌握了word中关于排版的操作,同时,经过教师的系统总结,形成对于排版的系统的认识。
四、结语
基于实践问题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践问题的多样性上具有局限性,此类问题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志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实施模式.现代教育科学,2011(3):64-66.
[2]钟宏桃.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中国大学教,2011(7):16-17.
[3]张爱华.高等教育学.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12
[4]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2011:5-6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范文篇2
本课以研究有机物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线,经历了五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推进是按照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即应用定量分析及质谱图确定分子式———应用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可能结构———实验探究,确定结构式———利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习有机物。这样以未知物为研究对象的设计,能让学生自然地遵循化学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以科学家的姿态,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模块学习目标,也为后继学习有机合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教材编者在选修5开篇《认识有机化合物》阐明的旨意,使科学方法的学习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不空洞说教。
二、自然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理科教学中较难达成的课程目标。本课的第三个亮点正是较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这得益于本课伊始的情境创设,即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穿的T恤可降解的视频资料,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从中提炼了高质量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合成类似这样的环保材料呢?怎么合成?”显然,能有这样强烈的愿望,达成“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目标,围绕这一情感需求,全课的学习活动逐步展开,直至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借助网络学习聚乳酸的性质用途,结合第二个视频资料“我国聚乳酸材料应用”,学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容地升华为运用所学改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三、驱动性的问题设计是推动探究教学的灵魂
本课从实验式、分子式的确定到结构式的确定,从化学性质的验证到用途的网上查询,各环节都是按照探究教学必经的步骤展开的,探究的形式包括了讨论探究和实验探究。课上学生主动参与、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善于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即使从参与时间、参与人数两个指标来考量,参与度也是很高的。比如课堂伊始,教师结合视频资料提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的T恤有何神奇之处?它的材料是什么?如何研究未知有机物?一般方法与步骤如何?”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直指未知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探究定下了方法引领的基调。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范文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发步骤;艺术类高职
一、问题的提出
在艺术类职业院校中,大多数学生在进校前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进入艺术学院以后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加之现行的公共英语课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差较远,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因此,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要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就应该使英语课程的内容满足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求,而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性质、特点恰恰是与上述目标相吻合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青睐“专业+英语”型的人才。专门用途英语(ESP)也因此在我国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学科。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十余年来,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沿着以应用为目的的方向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从总体来讲,国内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ESP课程建设仍有待完善。首先,目前我国还未出整、统一的ESP课程设置方案。其次,教材和师资问题也构成了ESP课程不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原因。
三、研究的意义
艺术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发步骤可以弥补艺术类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开发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在课程开发方面提供新鲜的理论要素。
四、艺术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发步骤
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最终确立了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开发步骤(见下图)。现介绍如下:
上图呈现了本课题研究所确立的ESP课程开发的步骤流程,下面对各环节做出较详细的介绍,旨在将本研究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
1.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发中的“需求”分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研究工作伊始便进行了“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现状”问卷调查,其数据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出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等,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课程外”资源分析是本文中的ESP课程开发步骤之创新,是依托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生成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对学校可以接触到的艺术业内专家、文化系统兄弟单位进行综合分析,为课程开发提供后备支持力量。
3.在第二大步骤“目标设定”中,确定了所开发的ESP课程性质(属于行业英语)、课程总目标(即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使用英语的人才),最后制订出课程大纲。“目标设定”步骤容易被忽略,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4.在“目标设定”步骤完成以后,便开始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讲义的编写工作。无论是从选择语言材料到安排语言知识的呈现方式,还是从校订内容的正确性到设计美观的版面,都要认真、反复推敲。此外,还应想方设法设计出真实的任务,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5.接下来的“设计课程”步骤中,需要对更细致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认真考量,包括选择合适于ESP课程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媒体、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合理安排课时等。
6.在上述若干步骤的基础上,课程开发便可以进入“课程实施”阶段。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开发出的ESP课程与现存的普通英语课进行有机结合,包括课时的分配、内容的整合等。
7.ESP课程开发步骤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估”。其实更确切地说,ESP课程的评估属于过程性评估,评估工作贯穿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本课题设计的评估方式包括:学生对ESP课程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同行评价。
8.在图中,有一条纵向贯穿于所有步骤的虚线,这就是ESP课程开发中必须重视的“师资培训”。在我们设计的流程图中,将师资培训环节贯穿始终,这意味着开发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对ESP教师进行多方位培训。
本文对艺术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发步骤做出了较详尽的介绍,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能够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逐渐深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例(3篇)
课程改革的要求范文篇1【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基本素质【中图分类号】G633.2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2-01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观、..
-
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措施范例(3篇
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措施范文[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措施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6.068[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6-0112-02..
-
汽车策划活动方案范例(3篇)
汽车策划活动方案范文篇1(一)课内实践教学1.案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对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
-
管理原理基本特征范例(3篇)
管理原理基本特征范文关键词:基金经理基金特征激励机制投资行为绩效作为资本市场上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金融工具之一,证券投资基金从其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是..
-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范例(3篇)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范文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加强,“骨质疏松症”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名词都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骨质疏松症。什么是骨..
-
关爱老人活动方案策划范例(3篇)
关爱老人活动方案策划范文篇1每个人都会老,通过策划举办老年人活动,给老人们献上我们的爱心,让他们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老年活动方..
-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例(3篇)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篇1春节刚过,县委、县政府就召开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这既说明县委、县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更说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
-
文明之旅范例(3篇)
文明之旅范文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市。下午我和妈妈根据地图,来到了离宾馆不远的昙花寺。买好了门票,便走了进去。只见绿树成荫、百鸟齐鸣的图画展现在我的眼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