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风险管理范例(3篇)
校园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根据《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的提示函》要求,结合黔西市教科局关于做好教育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解读《黔西市教育领域“十六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责任清单》,将清单内容分解到各处室,对照清单内容认真仔细开展排查化解工作,现将学校开展情防控和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疫情防控。经排查,我校严格落实了市秋季学期开学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十个到位”,严格遵循“校园防控严于社会防控”的要求,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安排专人监控,认真落实9月10日贵州疫情防控6提示,关注福建莆田、哈尔滨巴彦等中高风险地区往返人员的监管。全面落实了疫苗接种,我校对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员工,已经按照时间节点全员接种。与此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滚动屏、主题班会等多角度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做到师生重视,以防止舆情发生。思源学校为全封闭式学校,学生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能回家。学校加强了返家时学生及家长的疫情防控排查。严格作好学生中途离校的请销假制度,同时返校时作好疫情防控排查。
二、校园安全。经排查,学校积极落实“三个100”工作,配齐配足安保人员,视频监控联网和一键报警装置联网完成率已经达100%;重视学生宣传教育与管理,充分利用班会、班刊、集会等落实防溺水、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矛盾纠纷做到一周一排查,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尤其做到开学前后、重大节假日、放假前后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狠抓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狠抓校园欺凌排查治理工作,以矛盾纠纷排查、管制刀具收缴、主题班会等方式宣传,多形式开展校园欺凌暴力宣传教育工作,对发现的矛盾和侵凌进行了及时的化解处置。
三、存在的不足:
(一)校园周边整治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我校校门的特殊性,导致放学时段的交通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学校周边小卖铺对学校对学生悄悄卖零食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需继续加强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少部分学生小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此项工作需要再进一步细化和常抓不懈。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校园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2
论文摘要: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需要良好的环境和稳定的秩序。校园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社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难免面对各种意外事故。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建立一套科学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的大中小学约有两亿多名在校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社会是大环境,学校是小社会,是社会大环境的子系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小社会的安全与否势必会影响大环境的和谐程度。
一、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通过加强安全保卫措施,制定安全制度,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形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安全保护、防范意识,校园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经常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告诉我们,我国校园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乏力。现在,多数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看做是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忽视校园安全教育。同时,学校校舍及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或在技术上、设计上存在失误、缺陷,设施设置不当或使用了不合格产品,极易形成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为事故的发生提供客观条件。
2.安全教育内容较少,方法单一。现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方法过于单一,形式简单,一般都是采取形势报告、班会等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教育效果低下。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侮辱、歧视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都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3.学校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亟待优化。这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法规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责任追究不严厉,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模糊甚至淡化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各环节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从而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4.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安全保护措施不力。目前,安全教育似乎只跟学校安全事故、教训相关联,只有当学校发生安全事件,或者社会上出现危害学生安全事件时,安全教育才能得到学校的关注,学校相关部门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内去抓一抓,管一管,只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制度和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长效机制,更缺乏一套科学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二、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校园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教育部门把学校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措施,落实责任制,严格管理,对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中小学校的安全形势仍令人担忧,校园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
2.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如果从生理、智能、情感和社会需要四个方面来衡定人一生的发展,就会发现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如果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校园是社会的子系统,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全盘工作,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制订防范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能揭示校园安全事故的本质特征,又要反映出校园安全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防范效果才能达到。
2.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也在发生改变,很多以前难以预见的安全事故在悄然发生。因此,制定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事故之间的联系和趋势,做到预见在先、防范在前。
3.全面性原则。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选取时应从防范对象的各个方面着眼,既突出重点,重点指标具有代表性,又兼顾全面,既要考虑事故的预防,也要考虑事故的处理。
4.可行性原则。校园安全事故涉及到校园各方面,具有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在防范指标体系设计时,应考虑资料采集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建立的防范指标体系应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尽量做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样防范指标体系才能比较容易为各个学校所接受。
四、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内涵
1.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构成。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很多,根据科学性、发展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可以建立预防阶段、发生阶段、结束阶段3个一级指标,组织机构等9个二级指标,安全制度等20个三级指标。
2.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
⑴预防阶段。预防阶段主要包含4项二级指标:组织机构、事故监测、事故预防和周边环境和7个三级指标。
组织机构是加强校园安全的前提。校园安全的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校园安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防范措施,检查安全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其次,是负责校园安全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要有一批热爱校园工作、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始终参与到校园安全建设中来。同时,还必须有健全的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学校安全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
事故监测是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基础。学校应成立一个隶属于学校安全领导机构的工作小组即事故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学校医疗卫生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保卫部门等部门组成,负责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健康状态、伤害事故及相关因素的资料。数据收集得内容应全面、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至学校安全管理机构以便进行评估,为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事故预防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建立事故预防系统,根据校园安全事故一般分类法,主要分为挤踏伤害事故预防、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中毒安全事故预防、活动安全事故预防等。事故预防要求对每类校园安全事故都建立详细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要进行演习。
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治安情况、校园人员流动情况、周边经营状况等进行掌控,排除可能存在的校园安全事故隐患。
⑵发生阶段。发生阶段主要包括应急保障、协调控制、应急救援等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应急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有信息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校园安全事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迅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要有处理安全事故的物资保障,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同时组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
协调控制是指校园安全领导机构接到报案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局面进行控制,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应急救援是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关键。它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处理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学要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机构,建立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演练。
⑶结束阶段。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杜绝今后安全事故的发生。信息交流首先应该保证信息畅通,信息要能及时反馈到校园安全领导机构,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学校应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与外部审查。首先,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各项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检查组的检查结果,伤害数据统计工作小组上报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外界情况的变化,如:事故源的变化、技术发展情况、学校安全目标与指标的要求、家长和师生的希望与建议、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等。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对校园安全建设项目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对学校安全整体目标进行评审,以便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及时制定新的计划与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当然,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也还不尽完善,需要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提高对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应对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从而减少和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齐连义:《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2]郑大玮:《校园安全减灾教育不容忽视》,《城市与减灾》,2003.6。
校园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字】危险源;校园施工;控制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是逐渐兴起于各大校园中,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下一代的地方,建筑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引人关注。而要减低校园建筑风险,根本上来讲是要能及时辨识与控制管理建筑危险源,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
1校园建筑安全的现状与危险源的分类情况
21世纪以来,我国倡导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这一些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校园建筑安全。
1.1校园建筑安全现状
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的相关规范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这一点在校园建筑业中显得尤为突出。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2010年校园建筑事故发生率占整个建筑事故的4.7%。校园建筑事故频发成为校园安全的一个硬伤。
1.2校园建筑危险源的分类
1.2.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1.2.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饰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1.2.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1.2.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1.2.5作业人员在装饰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1.2.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1.2.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1.2.8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人造木板、油漆等,放射性及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在国家强制规定的限量范围,已成为常见的安全隐患。
以上8个方面的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2校园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的基本过程与步骤
对危险源安全风险的管理是一个随施工进度而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需要建筑工程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校园建筑也是如此。
它通常由识别、评价、编制校园安全控制计划、实施控制计划和检查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在校园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相关方要求与投诉的变化等内外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危险源或者发现新的危险源,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及时对原有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不断地改进、补充和完善。因此,校园危险源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基本过程是一个不断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形象的用下图表示:
校园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用人单位所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学生和员工的安全健康。.
3校园建筑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易于存在的问题
校园建筑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容易存在种种问题,一旦把握不好就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影响安全校园的构建,笔者认为只要有如下几点常见误区:
3.1校园危险或隐患漏项:危险辨识的失误或偏离,将造成评价漏项,应该指出的危险未能查出。造成学生发生建筑危险
3.2校园危险源无中生有:在危险辨识过程中,有时会将实际不存在危险的情况误认为有危险。特别是在校园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地方,更是如此。
3.3校园危险张冠李戴:在校园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未掌握施工工艺、设备性能,又不请教行业专家,只根据某些资料和书本知识,错误地移花接木,将甲处的危险搬到乙处,又把乙处危险误安在丙处,这是专业知识缺乏和实际经验不足而造成的。
3.4指出的危险大、笼统,欠具体:因对校园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无法细致说明危险,只好向学生笼统指出大方向、大范围。例如:“校园某场所存在火灾爆炸危险”,如此论述就太不具体了。学生无法及时辨识,应该指出,在场所的哪些具体设备或部位,在什么情况下,哪些危险因素出现时,才会发生火灾及爆炸。此外,还存在对校园危险估计不足或过份扩大危险,对危险因素、危险类别的表述欠规范等问题。
4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建筑施工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校园建筑施工安全。
校园安全施工不只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事,也不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关系到企业每一个在校学生、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事业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相关建筑单位只有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才能做到施工和安全的双丰收,校园安全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JTJ041-2001,建筑工技术规范.
[2]颜荣庆,李自光施工成套机械设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顾安邦,范立础.建筑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范例(3篇)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范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职业教育优势弊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有了显著增加。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
理财规划方案案例范例(3篇)
理财规划方案案例范文一、2006年,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
-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例(3篇)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篇1关键词:交通标志;体验;运球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66-02篮球运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运球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和..
-
敬老活动总结范例(3篇)
敬老活动总结范文为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按照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2018年“敬老月”活动要求,..
-
敬老心得体会范例(3篇)
敬老心得体会范文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敬老院揭牌仪..
-
敬老作文范例(3篇)
敬老作文范文篇1说起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我的班主任沈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沈老师有着一头飘逸的长发,一张漂亮的脸上时常带着微笑晴空万里”,但偶而也会来几场暴风雨&rdqu..
-
硫化氢碘量法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硫化氢碘量法的基本原理范文水样带色或浑浊以及含其他干扰物质,影响暗淡的测定,因此需要相应的预处理,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采用絮凝沉淀法[1],对严重污染的水或工业废水,则..
-
绿色经济分析范例(3篇)
绿色经济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