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基本理论知识(收集3篇)

daniel 0 2025-09-10

戏曲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85-01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也对艺术院校的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全国艺术类院校艺术人才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戏曲艺术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艺术院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从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强化戏曲艺术教育教材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础”,着眼于基层的教学思想。

教学改革是一项有针对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戏曲艺术教学改革必须从戏曲艺术的实际出发,对培养戏曲人才、影视人才、舞蹈人才的教育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基础教育,建立以戏曲人才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戏曲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实习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学习和实践的配合,逐步建立学校与文艺团体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适应能力快、专业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便可成为主演、导演、编舞等艺术人才。

戏曲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艺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戏曲艺术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现将这些问题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要强调针对性

戏曲艺术教育起步早,发展慢。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求,对教学课程做一些调整,突出艺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第一,在戏曲表演专业,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对人物的创作培养,通过学生对人物创作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从而适应角色需求。第二,更理性化地教育学生,让学生从中学到举一反三的内在知识。提高和掌握对人物的二度创作的基本技能。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戏曲艺术教学改革中,在我们纠正过去文化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时,应培养学生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其做法是:

第一,培养学生的反应力,即对角色的感悟力。如:当学生拿到剧本后,第一个任务就是通读剧本,从中感受剧本的创作意图,以及自己所扮演角色在整出戏中的作用。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依赖性的单纯模仿中走出来,自觉运用掌握的各种表演元素,发挥自身的修养和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第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想象力是艺术家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行为都是凭借着想象来完成的。如布置在舞台上的虚景实景,便可想象是豪华建筑或高山之巅;凭借天幕上的闪烁灯光的不断变化,演员可想象一会儿是晴朗的天空,一会儿是荒郊野岭;或是扩音器里传出呼啸的北风,天桥下洒下的点点“雪花”,观众便认为演员是在漫天飞雪、寒风刺骨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调动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启发学生分析环境,分析角色,寻找剧本中无法提示的人物形象和具体行动,用想象的思维力量去补充,去完成剧本的不足,不断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里来充实记忆仓库,丰富想象源泉。

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理解能力,刻画个性鲜明的角色。戏曲艺术是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又是以人为中心对社会作出感性与理性、个别性和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一个演员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对剧本、任务的把握和理解,理解得越透彻,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才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反之,人物形象只会显得单薄,思想脉络不清,甚至歪曲人物形象。因此,就要正确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图,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性格发展的制约,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潜藏在字里行间人物的个性,从而使学生能刻画出一个个血肉丰满、光彩照人的形象。只有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加强分析和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捕捉形象的基本能力,才能塑造出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来。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艺术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识学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实践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戏曲艺术是鲜活的综合艺术,因而也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合。在具体实践中,因为难以确认固定表演模式,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校门洞开的今天,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实践实习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以便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戏曲艺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将会出现新的变化,所以培养的学生可以基本成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表演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样就能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艺术人才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各类艺术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艺术人才,闯出一条培养教育艺术人才的新路子。

戏曲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篇2

摘要: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只有在台下日积月累的苦苦磨砺个中功夫,才能在舞台上演什么像什么,才能“入戏”。本文依据笔者多年戏曲表演经验,简要阐述达到戏曲表演中的形似与神似的各项素质要求。

关键词:戏曲;表演;形似;神似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以写意的程式化舞台表现形式,通过演员唱、念、做、打艺术的再现生活。中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特点,崇尚自然之美、追求艺术的最高理想——神韵,在戏曲的身段、把子、武打中有着集中的反映。所以,要完美的呈现戏曲中的人物特点,就要抓住表演中的形似与神似,使观众融入到表演者所创造的喜怒哀乐情感中。

一、形与神

“形”是表象,“神”是表象中所含的意味。“形”可以耳闻目睹,而“神”只可心领神会。神与形的关系是神靠形传,形不开,则神不现,形不活现,则神不真传。作为表演艺术来说,一切的神似都要依靠形似来体现,也就是说一切神传,就体现在形的活现之上,没有这一点,神则为空,无从谈起。而形的活现,除了形体的基本功外,又不能离开神的真传。神不真,则形不活。形由神生,神赖形立。每一个形体动作都有心理的成分,而每一个心理动作都有形体的成分。由此可见,形与神是相互作用、相互体现的。“形”可以通过学习模仿来完成,“神”却要深入到所扮演的人物精神世界才能把握得到,要抓住形似与神似,就要求戏曲演员从各个方面做好表演准备。

二、达到形似与神似的要求

(一)做好基本功的训练

做到形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演员掌握戏曲表演的程式。戏曲表演向来讲究唱、念、做、打,这是戏曲演出公认的基本训练。其中每一项都有承袭已久的规范表演、程式,程式性作为戏曲表演的显著特征,具有规范性的基本固定格式。基本功的训练是他们能够胜任艺术塑造的基本保证。这是戏曲演员艺术塑造人物形象的必要材料,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

演员掌握基本功,从“唱、做、念、打”到“手、眼、身、法、步”这都是一般的戏曲表演程式。因为演员的表演即是生活的,也是夸张的,变形的,是按照戏曲的一段程式去完成的。程式虽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又决不是凝固的技术的模式,是导演、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结合本身的生活体验,依据剧本所规定的主体思想和人物性格,在适当的场合选用适当的程式,使程式与具体的戏相结合构成完整的整体,程式不仅可以作种种不同的组合,而且同一种组合方式或同一程式也可以依据需要作种种的变化处理。只有把它们作为整体配合运用适当才能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什么就拿出什么。一走、一站、一哭、一看,都是美的,只有演员具备了这些坚实的艺术功力,才能把基本作品塑造的完美无缺。

(二)切实地精读剧本,深刻的分析研究角色

演员认真分析剧本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就是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前提。演员与他所扮演的人物总是有差距的。不论其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包括气质,心态等都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演员在认识角色、构思角色、塑造角色时要把握五道程序。即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分析事件、体验人物情感、设计程序动作。其中第三道程序是根据事件的剧情来理解人物,来认识角色对事件的态度和感情状态。

拿到剧本后,一要先宏观后微观,吃透剧本精神,后研究人物;二要由外部到内部,从分析人物历史环境转向思想性格的研究;三要由共性到个性,对行当或同类型的角色作比较。在精读剧本时要注重角色细节、剧情细节的描述,因为细节的发展可以展现人物的进程,细节的变化可以说明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细节帮助人物心理生活的体验、体现,以及对人物的性格、人物关系的发展及人物思想的揭示,规定情境的渲染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因此演员在创作中要从自我出发,对人物年龄,出身,经历,嗜好等的描写,理解每个人物的独特个性,外形特征,寻找自我身上与角色相近的东西和相似的情感,加以扩大,并设法抑制与角色相反的东西,通过演员身心、情感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完美形象。

(三)加强自身艺术修养

戏曲演员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要具备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即专业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只有演员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理想抱负,在学到一定的技术能力的时候,培养自己的情趣等,才能在舞台上首先给观众一种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享受,把真正的道理、鲜活的人物,正确的思想,宣传、展示给观众,把错误的、反面的人物、思想、言论、行动,使观众给予鞭挞、回击,当真正的文化艺术的倡导者、先行者。

演员在提升艺术修养时,首先要注重情操的修养。戏曲演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就要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国家、民族、人民的感情之中,也就是说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是戏曲演员首先要培养的高深感情。其次是情趣的修养。人的情趣是各不相同的,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一种是庸俗的、无意义的。戏曲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种高尚的情趣,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得到净化,专心致志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创造,为观众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粮。第三是情怀的修养。戏曲演员作为一个群体,有一个传统的集体生活准则,戏曲界的老前辈管它叫“戏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职业道德”。无论多有名的演员应该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谦恭礼让、团结友爱、尊师爱徒,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和发展,共同努力作出贡献。第四是文化修养。文化修养不单指一般的文字修养,而是包括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修养。戏曲演员要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就更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诸如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戏曲表演有关的知识。戏曲演员经过对文化知识的不断刻苦学习,就能化为戏曲表演的艺术养料,渗透到角色中,对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产生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戏曲人物的塑造,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神似才可算是高层次的境界,只有神似才能成为上品。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做到自己扮演的人物能够“惟妙惟肖”、“神形”兼备,深深地打动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观众产生共鸣,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演员在平时生活中加强各方面艺术修养,在基本功扎实、技巧精湛的前提下,还必须精读剧本,深刻的分析研究角色,投入情感,达到“容动而神随,形现而神开”,“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参考文献:

[1]马莉静;谈戏曲表演中的“神”与“形”[J];大舞台;2011年08期

[2]刘亚然;武银岭;戏曲表演的“貌似”与“神似”[J];大舞台;2007年04期

戏曲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戏曲专业创新实践

一、培养学生个性的创作能力,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

艺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的创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创作活动、创作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的人格魅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创作戏曲作品时,可以表达对社会环境、社会文明的认识,然后通过这种思想情感,让学生逐步去寻找内心的自己,慢慢地认识自己,最后掌握自己,了解当今时代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艺术感得到升华,以期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底蕴。戏曲专业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完美之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创作能力,让学生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当今社会文明的感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戏曲专业的独特魅力去展现,用戏曲专业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创作的追求、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只有赋予艺术教育独特创意,将戏曲人物表现的形象、色彩、感情可以完美融合,才能体现出艺术的奇迹,艺术的真、善、美。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延伸艺术的联想力,激发学生的灵感,永远都从创新的角度去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才是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艺术职业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等戏曲职业教育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职业教育,其特点是:1.中等艺术职业是突出艺术职业化的教育;2.中等艺术教育是培养艺术技能,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3.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是突出经济功能的教育;4.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是突出艺术实际、实用、实效的教育。①

针对中等戏曲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中等职业教育学习者应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去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体方法为:1.智能培养,把自己由理论型变成实践型的新型学习者;2.培养各个长处使自己由专一型到复合型人才;3.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使自己由专业型到职业型;4.主动学习研究,使自己由被动到主动,转变成主动学习型人才。②

二、加强艺术职业院校戏曲教师素质的培养

“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如得一欧冶”,这说明了教育者在发现、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和主导地位。③戏曲教师自然是戏曲专业的重要力量,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好坏、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戏曲教育的效果,也对学生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队伍要双师化。④

(一)不断充实戏曲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掌握能力。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艺术也更多元化,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因此,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培养戏曲人才,戏曲教师要不断更新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专”“精”的知识体系与“博”“深”“广”相结合。

(二)加强戏曲教师教学能力和戏曲表达、创作能力。戏曲教师若能将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创作能力三者结合,那是完美的境界。有创造能力的教师,一般专业技能和技巧较强。这类教师在基本功的训练上、在引导创造上都会影响学生。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在这里特别注重一点,当今社会创造要有时代精神的体现,敢于大胆摸索新的方法、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有个性、有风格的戏曲作品。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投入,促成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从理论教学转变,要求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参与有机协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做法上可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大力建设训练型团队活动,兴办文化产业、专门工作室等,在校外建立合作教育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⑤

目前,社会在积极地推行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现代的教学体系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艺术职业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创新:

(一)创新传统教学观念。其一是改变教学质量观,树立完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其二是改变单一的教学观,树立多个教学观;其三是改变整齐的教学观,树立灵活多元化的教学观。通过事实发现,知识、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基础是知识,重点是智力,前提是非智力,三者必须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的理想效果。

(二)改变传统课堂气氛,调动教师与学生在戏曲课堂上的互动积极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戏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心情、态度与戏曲教师的交流配合,都会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戏曲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要素达到最优化的综合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要靠有强烈能动性作用的教师,在于戏曲教师对所有教学因素最佳的设计和实施,更主要是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一是“吸引”,每堂课都应该保持做好“吸引”的工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推理、判断、回忆等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愿意自我改正。二是“主动”,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适度”。教学的适度,就是要使教学深度、进度和广度能与学生相融合。因此,戏曲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掌握达到广、博、熟的程度。

艺术职业教育培养是以戏曲创作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国现代戏曲教育应该将上述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希望通过戏曲教育的探讨和研究,能够使艺术教育达到一个理性的效果,让戏曲教育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和提升人格魅力的专业教育,从而达到艺术职业院校戏曲专业人才模式的培养的理想效果。

四、社会环境创造条件推进戏曲学生创新

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的在于戏曲创作的创新,要想戏曲一枝独秀就要做好戏曲创新。

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戏曲在各个媒体渠道都随处可见,就连四五岁的孩子都会秀上一段曲子,所以说戏曲在今天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所以社会环境也为戏曲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机会,那么,作为专业的戏曲学习者更应该充分利用各个机会去演绎不同的人物,从而做到更深层次地理解戏曲创作戏曲,这就是实践出真知。作为中等职业艺术教育的戏曲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经历少,对于戏曲中各个人物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所以每一次机会都应该看做是锻炼自己的最好途径,有批评才会有进步,有鼓励才会有创新,现在社会环境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万事俱备只欠自身的能力提高。这个能力最主要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整合的能力。

戏曲要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继而创新,要在大众能接受的范围内创新,没有继承而一味地创新就会丢掉戏曲的本真,所以在创新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创新者都必须理清继承和创新的关系。⑥

注释:

①②潘玉美.中等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发展策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3—125.

③张璐.浅谈艺术职业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四川戏剧,2010(6):139—140.

④⑤林冰琦.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85—187.

  • 下一篇:企业安全生产方案(收集3篇)
    上一篇:石油信息化行业市场(收集3篇)
    相关文章
    1.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daniel 1 2025-05-04 22:31:33

    2.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daniel 2 2025-05-01 21:30:23

    3.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daniel 1 2024-07-08 08:54:17

    4.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daniel 2 2024-07-08 08:53:50

    5.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daniel 2 2024-07-08 08:53:45

    6.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daniel 2 2024-07-08 08:53:43

    7.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daniel 3 2024-07-08 08:53:35

    8.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daniel 2 2024-07-08 08:53:0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10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