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案(收集3篇)
素描教案范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4―0040―02
现行的教材内容综合性、弹性很大。教材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的检验者就是广大中青年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传统上,教师是“教教材”,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而现在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只把教材当个例子。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倡导教师要立足“预设”、巧于“创新”,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否则,一旦这些“不确定性”发生时,教师就会惊慌失措,乱了方寸。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中青年教师除了自主专业发展中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外,还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运作过程中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发展型教师,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另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运作,必须选择合适的运作方式;必须对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漫长与艰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必须为运作过程的记录、运作成果的呈现等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所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的专业发展毕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毕竟会对相应的运作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阶段的不同运作要求又将决定着相应的运作过程记录、运作成果呈现不同的形式。所以,为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与理论专家的教学研究有所区别。教师的教学研究完全可以、甚至是完全应该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入手。这样的研究方式,不仅可以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长,避“系统理论短缺”的教师之短,更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借助于教学研究更为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研究的成效落到实处。但在与同行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于“教学案例”缺乏一般性了解。在这里笔者针对“教学案例”作一般性的研究,应该能够对一些读者给予启迪。
一、“教学案例”的定义
教学案例是指针对教学行为中的某些片断做出客观性描述和简要的评析而形成的文本。教学案例除了要对学科教学行为的典型片段作选择性描述外,还要对所描述的典型片段作简要的评析,通过评析进一步揭示学科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观点,悟出道理,实现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它是在教学过程已经发生过后而对教学过程的反映,完整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和评析等基本要素。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意义
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其意义通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理性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其实质是充分张扬思维的批判性特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理性的反思,而反思中的所得则往往对改进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经验的积累。和医生、律师等职业相似,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着其职业经验的积累应该通过“案例”的积累来完成。尽管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本身已经构成所谓的“体验式”职业经验,但针对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所撰写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够使“体验式”的职业经验更为“理性”,另一方面还能使“理性化”了的职业经验其积累的过程更为“有序”。
3.研究的资源。如果把“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初级”研究的话,那么所撰写出的教学案例,则又将成为对教学过程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极好资源。
4.交流的媒介。教师间相互听课是教师间实现职业对话的最常见的形式,这种以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本身为媒介的职业对话形式有着较多的局限。若以建立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基础上的、“文本化”了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师(特别是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实现职业对话的媒介,则能够很大程度地突破上述局限。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特性
作为一个“文本化”的实体,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特性。
1.真实的描述。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对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教学事件的真实描述。
2.典型的选择。教学案例中所描述的教学事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具备一定程度的典型性。
3.活泼的形式。从教学案例所涉及到的内容上看:既可以是完整的一节课,又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从教学案例所具备着的结构上看:既可以在描述过程中随时加以评析,又可以在描述过程结束后整体加以评析。
4.严格的区别。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区别:教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发生之前设计的教学流程,教学案例则是在教学过程已然发生过后而对教学过程的反映;与教学实录之间的区别: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教学案例则是对教学过程的选择性描述及简要评析。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完整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如下基本要素。
1.案例的背景。由教学案例所描述的教学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基本要素所构成。
2.案例的主题。教学案例想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可以是对教学理念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对教学行为的体会、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等。
3.案例的细节。构成教学案例主体部分的基本单元。
4.案例的结果。由教学案例所描述的教学行为引发的必然。可以是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感悟、解决的问题、留下的遗憾、引发的思考等。
5.案例的评析。教学案例中除去主体部分对教学事件的描述以外的议论部分。
五、“教学案例”的撰写技巧
若在撰写教学案例时能够把握住如下几个要点,则可以称得上是把握住教学案例的撰写技巧了。
1.交待清晰的背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实际上是对在特定背景下所发生的教学事件,针对特定的描述主题做出的选择性描述。考虑到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能够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意义,所以在撰写教学案例时,必须交待清晰的背景,以便帮助读者对教学案例做出准确理解。
2.凸显鲜明的主题。撰写教学案例一般是为了说明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个教学案例应集中说明某一个问题,而这被说明的问题通常可以被称之为该教学案例的主题。撰写教学案例时,应该把教学事件发生过程中,那些与所要说明的问题相关的细节选择出来并描述清楚,这样才能使教学案例的主题被鲜明地凸现出来。
3.做出中肯的评价。完成教学案例主体部分(对教学事件、教学行为的选择性描述)后,应该针对所描述的教学事件、教学行为,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作切合实际的评析,给出带有作者观点的中肯评价。
4.留下思考的空间。对于教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不能指望仅仅针对一次实践作出一次理性评析就能够解决,而教学案例能够较为便利地帮助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保持着持续性的、理性的关注。从这一角度看,教学案例的“评析”部分,一方面应该努力发掘教学事件、教学行为中的理性因素,另一方面又应注意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以便对相同的主题作持续性的深入研究。
素描教案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机械组件的装配
[作者简介]徐兵(1966-),男,江苏如皋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朱金凤(1981-),女,江苏杨中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工作。(江苏苏州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08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54-02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的具体内涵。案例是单门课程的学习载体,是对在真实的、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发生的典型成果工作过程的完整叙述,阐明了典型工作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与方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引导作用,对技能训练有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启发作用。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案例的建设原则及其结构
(一)案例的建设原则
为切实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实现以案例为逻辑主线的课程重构,突出过程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融知识、技能、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建构,案例的建设应具备以下特性。
1.鲜活性。案例既然作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承载现代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快速适应岗位,故案例应能反映现代企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有助于更新现有教学内容。
2.典型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内容与职业面向的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有密切关系。因此,案例应选取行业企业中所反映的内容比较全面,所体现的过程比较规范,所隐含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所呈现的形式一定经过教育加工,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的典型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掌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3.逻辑性。案例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选取并加工。在案例内,案例的描述要素要与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一致,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高。在案例间,要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4.操作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任务,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的形成。案例的描述要利于学生进行剖析与小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学生有明显的指导作用,隐含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案例的工作过程应描述清楚,结果明确,指导性强,有利于学生在基于案例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5.成果性。案例应有明确而具体的物化成果。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演示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操作前,学生观看成果,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中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并可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案例的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的结构问题,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主要基于学生的智力类型。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师范教学中,就把案例结构分为实录式和条例式两种形式。实录式案例是以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主线,把过程真实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其包括背景描述、过程活动描写、特殊情境的说明以及一系列供学生讨论分析用的讨论问题。而条列式案例是一种按事件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顺序组织材料的形式。借鉴师范类案例的结构模式,结合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案例结构模式。
1.背景描述。背景描述部分主要介绍案例实际的工作条件、任务要求、资源配置等,以利于师生了解案例发生的实际情境,建立工作的关联,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案例。
2.工作过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案例实际发生的工作顺序、操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利于学生工艺改进与实践操作。有时,也会在工作过程后增加一些相关知识,如以学习者的身份介绍与案例学习和操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主要用于学生案例剖析与基于案例工作学习时的需要。
3.讨论问题。列出案例操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以利于解决问题的提高。
4.成果附件。主要是案例的实际成果证明材料,如产品、软件、视频、报告等。用于学生学习案例时参考。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剖析的共同对象,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改进、操作、评价等过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下面以笔者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组件的装配”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是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与调试”,经过教学加工得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主要以来自威特立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典型组件为教学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建设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学习情境为调整块的装配,承载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零件的调整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点,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案例剖析。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引出调整块的案例,展示实物,介绍其在企业的运用背景,然后安装配图分析、工艺阅读两个步骤进行案例剖析。在师生共同分析装配图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如紧固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师生共同阅读装配工艺规程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配的工艺过程、装配技术语言、装配工具与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引出本学习情境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工艺改进。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调整块的装配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点与缺点,进而编写出一个适合在实训室操作的装配工艺规程。每组学生编写完工艺规程后,由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并由其他组进行点评发言。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自己编写的工艺规程进行实践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并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根据操作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掌握紧固件的装配与调整技巧。
问题讨论。各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题展开讨论学习,如调整块的装配顺序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平行度的测量与检查方法有几种、某一尺寸的测量方法等。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紧固件装配技术的理解与零件调整技术的掌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共享。学生在操作完成后,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发言,交流装配的工艺、工具的使用、调整的方法等方面的体会,从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然后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软技能(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主动性等方面)和硬技能(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5S活动。在学习结束最后阶段,由各小组分别进行5S活动,如物品及时归位、工具与设备的清洁与、工作台的清理与地面的清扫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基于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每个案例的“整体、连续”行动过程,让学生学到普适性的机械装配工作思路,掌握工作过程性知识,适应机械装配的完整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装配作业养成习惯。同时,本课程又通过8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部件的“反复、提高”的行动过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凯瑟林・K.墨西思.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马冶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2(2).
素描教案范文篇3
关键词:素描;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素描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研究客观事物的一种手段,表达客观认识的一种方式。设计素描的出现是因素描服务对象的不同和需求而出现的。设计素描服务对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针对设计专业特点和培养学生设计专业基本能力而产生的课程。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的是对设计素描教学现状与探索探索和研究。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也进入了改革和高速发展的时期,多种设计素描教学形式同时存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传统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现就我国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做以下分析:
一、许多师资较弱的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素描的教学方法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授课
从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概念分析,以及对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分析后,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设计素描在培养目标上有别于传统素描,所以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也应该有别于传统素描教学内容。但是,在现阶段采用传统素描教学方法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授课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的,许多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进行高校大量扩招。许多不具备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院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并开始大量招生。在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招入大量的学生,又不能有目的地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要求进行设计素描教学,只好采取所熟悉的传统素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一些院校教师对美术学专业和设计艺术学专业的教育特点存在含糊认识所导致的基础教育的方向偏移。美术学专业倾向于绘画与研究能力的培养,对绘画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传统素描教学方案;设计艺术学专业有很强的实用性,更多倾向于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造型能力的培养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
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多数在用传统素描的方式教学,用传统的光影素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显然这样的教学并不太适合设计专业的教学,特别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相当的阻力。
二、以结构素描教学为主的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
在现行的设计素描教学中,结构素描的教学内容曾一度成为设计素描的主要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结构素描就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教学内容被结构素描完全取代的观点和现象出现。客观的说,从结构素描的在80年代初出现到90年代末这20年的时间中,曾解决中国素描教学的困惑,解决了素描教学单一化的问题,认识到了根据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素描教学问题。结构素描教学在这一时期起到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素描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对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冯健亲是中国较早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之一,他探索适合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素描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就是结构素描的教学。这种结构素描是以器物、动物、植物为写生对象,用线将物体的结构表达清楚,并通过理性分析把不可见的结构也用线表达出来。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对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素描作为设计专业的第一门课程就首先面临着更新。曾经起到积极作用的结构素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完全的代替设计素描教学了。所以用结构素描代替设计素描教学面临着挑战。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以探索性和研究性为主的设计素描教学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对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第一门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结构素描为代表的设计素描第一探索,成功地解决了当时中国素描和设计素描教学出现的问题的优秀答卷,在新的发展时期和设计素描教学不断探索中再一次出现了困惑。结构素描能不能完全代替设计素描?结构素描教学适不合适合应用于所有专业?设计素描如何缩短基础教育和专业之间的时间?设计素描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设计专业学生需要的基本能力?设计素描是不是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的结合?在90年代中后期,一系列问题渐渐涌现,出现在设计教育工作者和设计教育界面前。甚至一些认为当年已经解决的设计素描教育和专业对接的老问题也再一次出现等等。于是新的一轮设计素描教学探索和研究,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又开始了。主要反应在几个专业院校里,特别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设计素描教学成果教材的出版和各设计教育工作者对设计素描教学探索文章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这次设计素描的探索出现在21世纪初,大概经过了十年的时间,中国设计素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的共识,即认为设计素描的教学应该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才能适合社会需求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虽然我们现阶段对设计素描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识,确定了设计素描教学基本教学目标和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设计素描教学探索与研究仅仅是个开始。在国内设计素描课程的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课程程序,个高校设计教育工作者还在不停的努力探索更加完整的设计素描教学课程。设计素描与其他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如何衔接,如何更好的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客观的看待现阶段设计素描取得的成绩。设计素描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索与研究,需要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着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索。
-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