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期个人总结(收集3篇)

daniel 0 2025-09-29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产业;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21-0030-04

各地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国家对本地区的政策优势等。其中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推动者,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和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培养适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必将产生大量新职业岗位群,使劳动力市场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由此带来高职教育与区域主导产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定量分析唐山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促进效用,有助于适时调整高职教育改革方向,更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唐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性

(一)唐山市产业规模及结构

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居河北省第一位。据唐山市统计局数据,2013年唐山市生产总值6121.21亿元,占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1.63%。目前,唐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平偏低。如图1所示,近五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稳定,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第二产业增速最快。根据唐山市统计局数据,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63.4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4亿元,比重为58.7%;第三产业增加值1964.39亿元,比重为32.1%。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为46.09%,河北省第三产业比重为35.5%,唐山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13.99个百分点,低于河北省3.4个百分点。

(二)唐山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唐山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是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2000-2003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在唐山设立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等职业院校。这4所院校中3所院校成立之初分别整合了来自于唐山钢铁、煤炭、陶瓷产业的职工教育资源,如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主体来源于开滦职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体来源于唐山职工大学(陶瓷分校)和唐山高级技工学校,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唐钢职工大学基础上创办的。而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唐山农业学校、唐山商业学校、唐山卫生学校、唐山财贸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的。可见,在唐山高职教育起步之初就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为目标。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所列专业大类进行划分,唐山4所院校2013年开设专业81个,其中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3个,占专业总数的3.7%,实际录取人数329人,占录取总数的3.77%;第二产业相关专业38个,占46.92%,实际录取人数3799人,占43.55%;第三产业相关专业40个,占49.38%,实际录取人数4596人,占52.68%。而2013年唐山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9.258.732.1,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适应第一、二产业的偏少,适应第三产业的偏多。见表1。虽然这种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未来能够为唐山市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但在一定时期会造成唐山市第一、二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二、唐山高职院校三次产业相关专业与产业内部结构的适应性

唐山市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五大传统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中钢铁化工和装备制造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新兴产业中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环保产业已成为唐山市新产业增长点。唐山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匹配度存在偏差。见表2。

首先,唐山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具备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的意识,专业方向比较集中。第一产业专业设置相关度高;第二产业中五大主导产业相关专业占到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总数的97.37%,录取数占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录取总数的92.68%;第三产业中40%的专业和50.83%的录取人数集中在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业。

其次,专业设置和招生录取情况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匹配。一是第一产业3个相关专业为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都集中在林业和牧业,第一产业中农、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均未涉及。二是装备制造、建材业专业设置数目和实际录取人数均偏高,而钢铁业专业设置数目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重均低于其增加值在第二产业内部所占的比重,能源、化工相关专业的招生录取人数严重偏低。唐山市第二产业中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7.95%、12.83%、8.46%、5.49%、3.61%,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总和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8.35%。钢铁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7.95%,相关专业却只有2个,录取比重仅为3.19%;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为12.83%,专业数量占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数的47.37%,录取数更是达到54.12%,比重偏高;化工业的相关专业设置比重与产业增加值比重相当,但是实际录取人数仅为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录取数的0.53%,意味着未来化工业的技能型人才供给将出现较大缺口;建材业增加值占3.61%,专业数的比重达到21.05%,实际录取人数比重达到32.01%。三是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2.5%,相关专业设置数目相当,但是实际录取人数只占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录取人数的7.81%。批发和零售业相关专业设置比重和实际录取数比重都远高于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说明专业设置存在冗余,未来的人才供给面临过剩。

三、唐山高职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效用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创造了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饶骏峰指出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基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基础,研究唐山市高职教育对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促进效用,对探求实现唐山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两方面,考虑到实证研究中指标的可测量性、数据的易得性和可靠性,因此,主要侧重从唐山市高职教育发展中数量的增长方面,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唐山市高职教育发展的数量增长即规模,以唐山市普通高职院校实际招生录取人数来反映,记为HE;唐山市产业结构调整,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记为SI。由于唐山市4所高等职业院校成立及招生的时间不同,故选择样本区间为2004年至2013年的年度数据。唐山市产业结构数据来源于唐山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13),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数据来源于4所院校的招生部门。

由于指标量纲较大,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时间序列SI、HE取对数,新序列分别记为LSI、LHE。

(一)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效力

在目前宏观经济计量分析中,Granger所提出的协整方法已成为分析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主要工具之一,且通过线性误差修正模型(ECM)刻画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调整机制,这就是线性协整方法[3]。为检验两变量是否协整,Engle和Granger提出了两步检验法,即EG检验。

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通过Eviews6.0软件,运用ADF法检验各对数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整理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所选指标的对数序列LSI的ADF统计值大于置信度为99%、95%的临界值,LHE的ADF统计值大于置信度为99%的临界值,故而在置信度为99%的水平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对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ADF统计值均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2个对数化的序列均为I(1)序列,变量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2.基于回归方程残差的协整检验

首先,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协整回归,得到回归方程(1):

如果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1)式体现的回归不是“伪回归”,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协整向量的一致估计,残差估计为I(0)过程。对(1)式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统计值为-3.219891,小于置信度为99%的T值-2.847250,说明残差序列平稳,以上长期均衡关系稳定。检验结果说明,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效力。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变动1%,第二产业比重变动0.06%。但是由R2可知,方程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只有56%。

(二)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短期效力

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引入误差修正模型(ECM)判断因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回归方程(2):

由(2)式可知,误差修正项为-1.2221<0,T值为-4.399795,统计上显著,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反应了动态模型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力度。短期来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波动时,其非均衡误差以-1.2221的速度经过误差修正后最终实现长期均衡。但是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的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短期影响并不显著。

(三)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因果关系确认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能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对序列LSI和LHE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置信水平为95%,最佳滞后期为1。

由表4可知,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高职教育规模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其相关信息能对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较好的解释。但是唐山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是高职教育发展格兰杰原因,其相关信息变动无法有效引起高职教育规模变动。

基于以上量化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唐山市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偏多,实际招生录取人数比重偏高。这种专业设置情况虽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但在一定时期内会造成第二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短缺,而第三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过剩。

第二,唐山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匹配度存在偏差。第一产业的相关专业设置偏向林、牧业。第二产业中相关专业设置及招生录取人数偏向装备制造和建材业,而对传统优势产业――钢铁业的关注不够。能源、化工产业相关专业的招生录取人数严重偏低。第三产业中与交通运输业有关的专业招生人数较低,与批发、零售业相关的专业招生情况较好。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唐山市高职教育力求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关注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相似专业集中度较高,忽略了产业结构内一些重要产业的需求,从而导致匹配度不够。另一方面,从生源角度,随着高考录取分数的下降,学生在报考专业时更倾向于选择入职门槛较低、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就业面更广的专业,而对于如冶金、能源、化工等学习难度大、就业范围相对单一的专业普遍缺乏兴趣。

第三,根据协整检验,唐山市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高职教育规模变动,产业结构会相应发生变化。误差修正模型能够反映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1.2221的力度作反向调整,将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唐山市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即使在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也会受到一种引力约束使其向长期均衡靠拢。但是高职教育规模的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短期影响并不显著。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能够证实唐山市高职教育规模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

参考文献

[1]厉以贤.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发行公司,1992.

[2]饶骏峰.高职教育: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J].技术经济,1999(8):9-11.

[3]斯维特洛扎・T・维特夫,等.金融计量学:从初级到高级建模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RegionalIndustryinTangshan

TangShuling,YueYing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coordinationandmatchingofinternalstructurebetweenspecialtysetting,enrollmentandregionalindustryinTangshan.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andthedatafrom2004to2013,theinfluenceofth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ffectingonregionalindustrydevelopmentinTangshanarerespectivelyanalyzedwiththemethodofco-integrationtest,errorcorrectionmodel,Grangercausalitytest.Theresearchfindingsindicatedthat,inTangshancity,thereisaco-integratedrelationshipbetweenth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theindustrydevelopment;theshort-termpromotioneffec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caleisnotsignificanttotheindustrialrestructuring;andth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caledoesGrangercausetheindustrialrestructuring.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篇2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指出:2023年―205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由8919万下降至7409万\[1\]。这一趋势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及普高毕业生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趋势预测法,对2012年―2023年普高毕业生规模趋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我国未来高职教育办学机制改革,发展走向提出建设性的构想。

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特点

对我国1983年―2002年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我国2001年―2023年进入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周岁)将由2079万下降至1652万。纵观我国过去10年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过程,“十五”至“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适龄人数呈曲线负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3%,而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6.7%,见表1。

以18周岁人口数为因变量(Y),普通本科招生数(X1)、高职招生数(X2)、普高毕业生数(X3)为自变量(Xi),进行逐步回归分析\[2\]665-670,结果见表2。

(2)招生数、普高毕业生数:自2001年―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表218周岁人口数(Y)与自变量(Xi)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偏相关1t值1p值r(y,X1)1-0.542311.707510.1315r(y,X2)10.066910.177410.8642r(y,X3)10.295610.818710.4399分析结果:18周岁人口数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这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调控。

这10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抓住我国普高毕业生数处历史最佳的机遇期,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才有今天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以普高毕业生数为因变量(Y),以18周岁人口数(X1)、普通本科招生数(X2)、高职招生数(X3)为自变量(Xi),进行逐步回归分析\[2\]665667,结果见表3。

周振祥: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高职教育未来走向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第26卷第4期表3普高毕业生数(Y)与自变量(Xi)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偏相关1t值1p值r(y,X3)=0.9797114.659910.0000分析结果证明:这10年间,在国家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发展与普高毕业生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警示,2011年普高毕业生规模进入拐点时期,今后10年间,我国普高毕业生数呈下降趋势,递减率为-3.6%,这将导致对高职教育规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二、我国近中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预测

对表1进行时间序列趋势分析。假设时间序列的发展具有“惯性”,其变化在某段时间内大致沿着某一趋势变化,趋势的预测采用各种平滑法进行\[2\]959965,结果见表4。

由以上预测有以下趋势显现,见表5。

表5我国近中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12001年1趋势12010年1趋势12023年18周岁人口数(万人)12079112131111652普高毕业生数(万人)1340.511794.411549普通本科招生数(万人)1138.1811351.211543高职类招生数(万人)1130.0011310.4911423“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总体呈增长型趋势。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总量与高职类招生总量各占普高毕业生总量的41.24%;到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总量接近于普高毕业生总量。这虽然只是预测,但却警示我们,与普高毕业生数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的高职教育,必将另辟蹊径,拓宽渠道,开创新的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新途径。

三、我国高职教育未来走向

(一)高职教育招生的主要生源不再是普高毕业生

上述分析得知,由于普高毕业生数的下降,普通本科招生仍然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以普高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必然受到挤压。我国到“十三五”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生源只能是依靠拓宽高职教育生源渠道,增加职高毕业生和中职生对口高职招生比例,积极探索部队、企业和社会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成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途径,在以劳动者技能素质普及提高上大做文章,才会再续高职教育的辉煌,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3\]。

(二)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变化

上述数量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的高职教育不只是学历教育,更主要的是为人力资源市场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将会带来高职教育办学机制的巨大变革、办学模式的大胆创新。

一是在校生规模1万人左右,且高职教育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会受到社会的青睐。现有的大型高职院校,专业多而杂,专业建设发展不平衡,知名度不高,招生吸引力不强等的不良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会是促进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诞生的主要因素。

二是大胆创新办学机制。打破界限,实现同类专业的强强联合,组建突出专业(行业)特色的新型高职院校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希望。现阶段同一省域高职院校数量按45所计,每一所院校专业数量按30个计,一省内就有1350个专业,而其中近50%都会是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不同的院校,同一专业培养质量良莠不齐,这其中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是无法估计的。政府部门要重视和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同类专业强强联合,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新型专业,走特色强校之路,这不仅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千百万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是实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企业办高职,高职在企业的办学模式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政府要鼓励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3\]。可以看到,校企联合办高职,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多种新型办学模式将会不断诞生。

四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专业设置和建设。“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教育部门要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等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4\]可以预期,一个全社会关注人才培养,关注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必将形成。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总体规模更大、专业种类更加齐全、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的高职教育新体系。在这新的体系下,国家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行宏观控制,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力资源,是未来高职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09(2):419.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篇3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目标管理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之一,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

目标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

一个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与调整和目标实施结果的考评。这样的目标管理体系在工商领域被广泛运用,但在事业单位的高职院校运用不是很充分,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侧重在目标编制方面探索高职院校的目标管理。

二、高职院校目标的编制的问题分析

1.目标的分类与目标的编制主体

目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细分。

(1)按照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中、短期目标,一般1年以内为短期,1-3年为中期,3年以上为长期。中长期目标事关全局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其制定的责任主体往往是学院的高层,而短期目标的制定主体则是学院各个二级部门和二级学院,但笔者认为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2)目标按照组织层次分为可区分为总目标、单位(部门)目标、个人目标。(1)总目标:指整个学院的发展目标、大方向。学院总目标是由学院高层(院党委)制定,而经过学院职工代表大会认可之后得以正式设立。通常根据高职院及整个社会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职业院校的发展远景等方面的因素而制定的,内容主要涉及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2)单位(部门)目标:学院目标经过分解形成各单位(部门)目标。(3)业务单元目标:部门目标经过分解落实业务单元(如教研室、具体专业)而形成的目标。(4)个人目标:业务单元目标经过分解落实岗位任职人员的身上,形成员工个人目标,目标管理的目标单位是锁定“个人”的。如此,由上而下形成一个目标体系,下一层目标都是为了达成上一层目标所拟定的。

(3)目标按照表达方式和属性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目标是指组织的发展方向或企业定位,它是企业目标的本质;定量目标则是定性目标的具体表现或分解,它是组织目标的表象一般来说越是低层次的、具体性的指标,就应该越量化。从目前高职院校目标制定的状况来考察,定性目标一般是学院高层人员制定,而大多数定量指标则由学院中层以下人员谋划。

2.目标的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目标制定的基本程序是自上而下的,主要通过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并在(院级、系部)两级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通报或表决。

高职院校目标制定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先进指标锁定法。比如按照已经达到或正在实施到的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标准进行标准体系的制定。比如众多国家示范性学院建设单位的目标大多以已经达标的示范学院的目标作为参考进行编制。二是特色+项目编制方法。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就以凸显化工人才培养、服务化工产业为主要特色,围绕这一特色构建化工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以化工为主的校办厂等,实际上就是以项目来支撑特色,特色是总目标,项目是子目标。三是职能体现编制法,一般按照学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三个功能的定位来编制目标。比如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育出能力凸显的高技能人才,那么其二级目标就有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目标;比如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目标应该是科研的转化和对生产、服务的直接指导,那么就有对经济社会进行培训教育、服务产业引进资金、服务企业等方面的二级指标。

3.目标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编制主体认识的误区及其负面影响。高职院校一般将中长期指标(包括上文提

到的总目标)编制的主体都定格为学院高层领导。这显然是有误区的,因为中长期目标涉及到每个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长期建设,而学院高层领导未必对学院所有专业的发展有所研究。在科研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校高层领导也未必对学院所涉及的所有科研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清楚。因此学院中长期目标主要由学院领导层来制定必然会影响到目标的广度、深度、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必然影响目标的执行力。

第二,自上而下的编制程序,限制了二级部门和广大员工的参与,阻隔了二级部门和广大员工在目标制定中首创精神。虽然学院高层将目标编制后会通过座谈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征求意见等,但一般都是目标基本确定之后的事情,二级部门和教职员工的意见最多只能起到修补的作用,而没真正起到相应的参与和对原始指标的首创作用。

第三,目标编制方法的局限。在上述的目标编制方法中,先进目标锁定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之一。常言道,不会过日子,看邻居。但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运用这种方法过程中,往往是基本照搬兄弟院校的目标体系。照搬的后果是将自己的办学条件、特色等置于一边,最后不是因为目标定得过高而难以实现,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而缺乏竞争力。特色+项目编制方法已经是被高职院校运用较多的方法。纵观全国二千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期盼拥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方面,比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将化工相关专业打造一流专业、创建省级科技创业园等目标就是真实的写照。但许多高职院校在突出特色的指标编制过程中,会矫枉过正。在突出特色专业和特色科研方面,往往存在忽视专业均衡发展和浮夸之风。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视察,其实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机构,一个院校数十个专业,将一、二个专业做强,而忽视大多数专业建设,这样的目标体系是不利于人才培养大局的,也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对于产学研结合,一个高职院校动不动就要建设省级、部级科创园,这样的目标与学院的科研基础、硬性条件等是否相符,是否更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等,都是值得商榷的。职能体现法是高职院校传统的目标编制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编制常规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型工作目标,尤其是中短期的一些目标。但这种方法运用不当就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后果,一是短期目标不能与中长期目标对接,导致中长期目标最终难以实现;二是有些短期目标不能体现内涵建设,急功近利,华而不实,不利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比如2年内要建成多少建筑等。

三、目标编制的完善与改进

我们必须从编制主体的认定、编制程序、方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目标编制水平,以适应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目标编制主体的构成。不论是中长期目标或总目标,还是短期目标或二级目标等子目标,学院领导高层、中层管理者、教研室或专业负责人、骨干老师等均应成为目标编制的主体。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院的中长期目标或总目标,更需要上述主体自始至终参与。自始是说,在目标还处于模糊阶段,就发动所有参与者提出不同的目标概念,然后通过讨论、甄别、筛选等阶段,确定出相对合理可行的目标体系。上述目标编制者的构成能够为高职院校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各主体所在的课程教学、学科研究、部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支持,能够较好地克服主要由学院高层领导作为目标编制者的面窄、深度不够等局限。

第二、目标编制程序由“自上而下为主”向“上下平衡、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等方式转变。所谓“上下平衡”就是在编制学院的指标体系的初始就要上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和下层人员应该同步参与初始目标讨论,包括概念的提出、形成等最具有前瞻性的内容。“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是说目标体系的形成、建立与完善,首先要发挥中低层管理者和员工的专业优势、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自上而下”展开探讨和决策。上述的目标编制程序的转变,不仅能使学院的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深入,而且更有利于目标体系的实现,因为经过这样程序确立目标体系,群众基础厚实,领导者和执行者的共识更加广泛。

第三、必须根据高职学院自身的功能定位、特色来运用相应的目标编制方法。首先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有个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定位。从内涵视角来考察,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蓝领或白领初级阶段的人才;从社会服务方面,高职院校主要是帮助企业进行技术人才培训或者提供应用技术支持等;在科研方面主要是科研成果的转化,不具备进行重大科研的硬件和软件。从外延视角考察,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专业覆盖工商、财务、服务、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业、化工等方面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高职院校服务领域已经覆盖经济社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众多领域;在科研方面,高职院校将其拥有的专业的科技应用成果在相应行业内进行应用推广。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职院校的目标编制方法应该以“功能定位法”为主,以“先进目标锁定法”、“特色+项目”编制法为辅来进行目标体系的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参考先进目标的同时,不会将某些假大空的目标作为理想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出办学特色的时候,不会因为凸显特色专业而忽视其他众多专业的整体发展,进而避免仅仅体现形象的项目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涛.绩效考核与量化管理全方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2]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

[3]池临封、刘继荣.目标管理:高校岗位聘任制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4]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

[5]李剑峰.团体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卟教学与管理,2002,(35)

作者简介:

  • 下一篇:思政教育教学(收集3篇)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前景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daniel 1 2025-05-04 22:31:33

    2.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daniel 2 2025-05-01 21:30:23

    3.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daniel 1 2024-07-08 08:54:17

    4.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daniel 2 2024-07-08 08:53:50

    5.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daniel 2 2024-07-08 08:53:45

    6.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daniel 2 2024-07-08 08:53:43

    7.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daniel 4 2024-07-08 08:53:35

    8.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daniel 3 2024-07-08 08:53:0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29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