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名言名句好句子
1、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
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8、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1、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12、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13、功成身退,天之道。
14、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15、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蜕,谓之尸解仙。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7、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8、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21、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2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26、故人主诚明,以言取人理也,以才取人理也,以行取人理也;人主不明,以言取人乱也,以才取人乱也,以行取人乱也。
2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9、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0、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3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3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35、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8、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39、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4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4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2、不出户,知天下。
4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6、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47、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48、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49、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5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1、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52、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53、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54、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5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6、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5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9、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
6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6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65、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6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7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7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