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篇)

daniel 0 2024-01-02

青少年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1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刚一开播,收视率就全线飘红,豆瓣评分已高达9。1、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在我看来,其成功之处在于四点:

一、故事精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影片开场就是紧张的两条线。一条在北京,一条在汉东省。一边是攻,一边是守,正邪双方上演两场猫鼠游戏。北京这边是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与国家部委虽职务不高,但手握重权的贪官__上演了一出虽狡兔三窟,但黄雀在后的好戏;而另一边的汉东省则因为复杂的政治生态,在高层决策拉锯战中贻误了战机,加上丁副市长反侦察能力很强,竟然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戏份。

另外,究竟谁才是给丁副市长通风报信的“卧底”?是飞扬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书记__?还是看似公道、实则钻营的公安厅厅长__?甚至那个义正言辞、一脸正气的省委副书记会不会也有问题?这些谜团必然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二、人物刻画到位,让人拍案叫绝。这部剧聚集了多位老戏骨。看他们同台飙戏,很是过瘾。比如侯勇饰演的国家机关的处长,虽是典型的小官巨贪,却披着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贪局人员的斗智斗勇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劳模牌……在慢悠悠吃着着炸酱面满口仁义道德时竭力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紧张,当办案人员搜出一张存折时脸上一瞬间闪出了不安后,因为存折金额不大脸上又显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当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被搜查出巨额现金后那轰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几秒间把贪官忐忑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张驰有度;吴刚饰演的市委书记,在得知自己的副市长出事后,那种认为可能会毁了自己政绩的心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意味深长的表态,都十分传神地传递给了观众。

三、剖析官场生态,让人浮想联翩。如在省委会议现场,针对如何处理有贪腐问题的丁副市长,是走司法程序――拘留,还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在这种场合下,中国式权力制衡机制发生了微妙的摩擦。检察官希望按上级检察院的指令办,走司法程序,但由于是双重领导,又不得不向省委汇报;市委书记李达康以“吓跑投资商”为由,希望先双规,把握主动权

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为了能够赢得身为省委常委的李达康的一票,从而顺利升为副省长,也随声复和人民的名义。而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选择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给了在外考察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就在这拉据战中,丁副市长已接到密报,化装潜逃,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这场会议室内的“宫斗戏”描绘了汉东官场的复杂,也刻画了官员百态。摈弃了以往描写官员好就高大全,坏就一无是处的套路,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青少年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2

该剧保持了周梅森一贯的贴近时代、家国情怀、重视悬念、层层剥笋的风格,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张平阅读了20集的剧本后表示“近年来,不论电影还是电视,看到的当代剧题材大多是儿女情长、婆婆妈妈、勾心斗角、玄幻穿越,能写多黑就写得多黑,老百姓看得多闷就多闷。我们的时代需要大气蓬勃、充满正气、正能量电视剧,这样的戏久违了”。

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反腐作品,该剧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剧本既延续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的艺术风格,又结合当下的国家实际和社会热点多有创新和突破。

该剧突破了“上级是廉洁的、贪污的只是副手”这种创作模式,而是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最高级别延伸到副国级官员。“近几年接连落马的副国级官员已经不在少数,《人民的名义》将其搬向荧屏,可以说是对现实的真实再现,也是时代的进步,也显示出我党净化自身的勇气。”。

人物造型摆脱了主旋律政治剧中亮相必以中山装,衣着必以黑蓝灰的暗色调为主的固有印象,反而造型干练时尚,让人眼前一亮。

该剧在风格上,贴近新时代特征,把脉观众新时期的审美脉流,将厚重、敏锐题材在影像、表述上做了深入浅出、充满日常生活化的处理,其邀约参演的数十位明星都非政治剧面孔,他们其中很不少是偶像剧、古装剧、生活剧的常客,这既从表演上保证了实力品质,更从观感上强调了“新鲜度”。除此外,在视觉感受上与十年前的政治剧相比。色调上更加亮眼,演员的造型也更趋于年轻时尚化。

青少年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3

1.权欲与信念的终极博弈。

话剧《人民的名义》以侯亮平在汉东省调查贪腐巨头的波折经历为主线,通过剧中人深藏不露的性格、尔虞我诈的作风、曲折惊心的故事线,打造出一个检查员在面对巨贪时不畏强权、殊死斗争的现代反腐大戏。不同于过往反腐题材作品的歌功颂德,流于表面,《人民的名义》深挖宏大社会背景下难以察觉的细微脉动,将藏于安稳现世中的奸佞魍魉巧妙呈现,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一气呵成。

2.编剧周梅森、导演王晓鹰首度合作。

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主刀编剧工作,保证剧本的精良品质。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亲身执导,将剧本中的精华一一呈现。《人民的名义》是两位艺术家的首次碰撞,无论是在学术层面的艺术价值,还是在教育层面的警世作用,以及制作层面的精良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话剧《人民的名义》将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醒世名剧。

3.最高检首次亮剑话剧领域,同名小说、话剧、电视剧三线联合出击。

《人民的名义》是反腐题材沉寂多年后横空出世的一部作品。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唯一的专业影视制作机构,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首次涉足话剧,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嘉会本末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形成电视剧、小说、话剧三线出击的强大联动。话剧作为一种国人广泛接受并喜欢的文艺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其表现方式也区别于影视剧,此次《人民的名义》搬上话剧舞台,正是因话剧的现场表演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感,将贪腐这一与百姓息息相关但是难以碰触的话题面对面地展示给观众,直击人心。

  • 下一篇:朗读者第4期李亚鹏观后感(3篇)
    上一篇:朗读者观后感650字(3篇)
    相关文章
    1. 政法干部人民的名义观后感(3篇)

      政法干部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篇11.权欲与信念的终极博弈。话剧《人民的名义》以侯亮平在汉东省调查贪腐巨头的波折经历为主线,通过剧中人深藏不露的性格、尔虞我诈的作风、曲折..

      daniel 0 2023-12-31 09:42:30

    2. 高中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精选4篇)

      高中人民的名义优秀观后感整理篇1“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

      daniel 0 2023-02-08 08:47:23

    3.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