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端午节作文(3篇)
我们家的端午节作文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放假六天,我们有幸回到老家,这是我自出生以来在家乡度过的第一个端午节!
离家门口还好远呢,我就发现院门上插着一大把碧绿秀颀的艾叶,妈妈说门口插艾草是多年以来老家人端午节的风俗,据说艾叶能灸百病,而且还能防止毒虫入屋。一进厨房,就闻见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味道,哦,原来是外公外婆正在有条不紊地包粽子啊。青青的大竹叶,红红的豆沙馅,还有白白的浸糯米,一看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只见外婆手脚麻利,将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满满一勺的糯米灌满粽叶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放三分之一的粽馅,接着又将空着的地方用糯米填满,再拿剩余的粽叶把上面的缺口一盖,多余的竹叶就顺着粽子的边沿慢慢绕过去,直至整个粽身被服服帖帖的包裹起来,最后,细长的棕榈叶派上了关键的用场,它就是捆绑粽子最好的天然的绳子——之后,一个小巧玲珑结结实实的粽子就完成了。粽馅分好多种,根据个人的口味添加,咸的有腌肉和香肠,甜的有蜜枣和豆沙。
我想:这还不容易吗?我胸有成竹的提出了要帮外婆包粽子,我试着包了几个,但是粽子一到我手上就不那么乖巧听话了,不是馅料放的太多就是糯米外泄,而且由于捆绑的力度不够,所以,我包出来的粽子显得是那么的笨拙无形,外表很难看,动作不麻利没有外婆包的好看,也没外婆包得娴熟,最后想想还是放弃吧!
中午时分,太婆手里端着一口碗过来了,我很好奇的问她碗里是什么东西,太婆边告诉我这是雄黄酒边拿艾草蘸着雄黄酒洒到我和弟弟的身上,还有院子屋里的每个角落。妈妈给我解释说雄黄酒有辟邪和杀毒的功效,在孩子的身上喷洒雄黄酒的寓意是让孩子远离邪气,顺利成长的意思。
我只知道端午节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没想到老家的端午节还有那么多风俗啊,真的很有意思!
几个小时之后,喷香的粽子就上桌了,就着可口的蔬菜点心,品尝着家乡的美食美味,大人们谈笑风生,孩子们嬉戏玩耍,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们家的端午节作文篇2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__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我们家的端午节作文篇3
端午节,大家一定都开开心心地坐在餐桌前,美滋滋地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但是我在这个端午节,不仅吃了粽子,还体验到了自己包粽子的乐趣。
昨天,我乘公交车来到外婆家,准备向外婆“讨教”怎么包粽子。一跨进家门,就看见外婆站在桌子前,两只手不停地上下翻动,不到两分钟,一个胖乎乎的粽子就在外婆手里诞生了。见此情景,我不禁两眼放光,恨不得马上包出个更“胖”的粽子来。
于是,我急忙对外婆说:“外婆外婆,快点教我包粽子嘛!”
外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说:“好好好,等外婆把这个粽子包好就教你噢!”
“嗯。”我兴奋地点了点头。
“好了好了,我来教你了!你想包白米棕还是肉粽呀?”外婆笑眯眯地问我。
“嗯……白米棕?肉粽?”我搓着手砸吧着嘴,暗暗地盘算着,“还是白米棕吧!”
“好。”外婆指指一锅雪白的糯米对我说,“白米棕要用这种糯米,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包噢!”只见外婆先拿起一张粽叶,轻轻一卷,使粽叶变成了一个拖着两条“尾巴”的锥形,再往这个缺了底面的锥形里放进糯米和一颗红枣,然后用那两条“尾巴”盖住锥形的缺口,最后,外婆拿出一根绳子把已经成型的粽子“五花大绑”,并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哦!原来那么简单的!下面看本天才的吧!”看了包粽子的整个过程,我不禁信心大增。可是,这世上有些事情,还真是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信心满满地上了阵,拿起一张粽叶,猛地一卷,随着“嘎嘣”一声脆响,新鲜的粽叶断成了两截。“失误失误,一次小小的失误而已嘛!”看到这个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我一边用冰冷的手捂住脸颊,试图让自己脸上的红晕退去一些,一边自己安慰着自己。
说罢,我又拿起了一张粽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轻轻地一卷,一个完美的锥形在我手中诞生了!“耶!我真是个举世无双的天才!”我得意洋洋地欢呼起来。接着,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用右手拿了一点糯米,放进锥形里,又拿起一颗红枣使劲地塞进糯米里,谁知我塞得太用力,再加上原本就捏得不太紧,这个可怜的半成品粽子在我手中不幸“光荣牺牲”了。“Oh,no!怎么可以这样?”我看着粘了满手的糯米,郁闷地抱怨着。
“哼,这点微不足道的挫折,怎么打得败本天才?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在一番自言自语后,我第三次拿起了粽叶,小心翼翼地把粽叶卷成锥形后,先往里面放了一半糯米,放进红彤彤的红枣后,再拿起另一半糯米盖上。“嗯嗯嗯,很不错很不错!还有最后一……两步就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到了!我左手紧紧地捏住尚未完工的粽子,生怕一不小心再掉了,右手拿着“尾巴”把锥形包裹起来,我伸出第三只手……咦不对,已经没手了!“外婆,帮我拿条绳子过来!”我转头向正在忙碌的外婆提出要求。从外婆手里拿过绳子,用别扭而笨拙的手法勉强把粽子“绑”了起来。
把粽子捧在手里细细端详,只见此粽身躯歪歪斜斜,瘦不禁风,让人心生怜悯之情也。不过虽然丑了点,但毕竟还是我包的第一个粽子,可谓是呕心沥血之作!迫不及待地放到锅子里煮了起来。十五分钟后。啊呜……砸吧砸吧……嗯嗯嗯……虽说外观不怎么样,但是味道还是很好!
在此,我郑重推荐同学们:自己去包一下粽子吧,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
高中端午节作文1000字(3篇)
高中端午节作文1000字篇1时光如水,斗转星移,转瞬间,到了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为此,爸爸、妈妈带我去舅爷、舅奶那里过节。昨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就坐着车去舅爷那里了。在路..
-
端午节作文四年级下(3篇)
端午节作文四年级下篇1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有的还要赛龙舟。听说,这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作文100字作文(3篇)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孕育了独特的节日文化,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说到..
-
一年级端午节作文怎么写(3篇)
一年级端午节作文怎么写篇1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有的还要赛龙舟。听说,这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
-
端午节作文高中作文(3篇)
端午节作文高中作文篇1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
-
开心的端午节作文500字(3篇)
开心的端午节作文500字篇1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开着,若有若无的清香缭绕着,这让我想起端午节浓浓的粽香。记得小时候,我特别期待过端午节。每当端午节的前一天清晨,妈妈..
-
我喜欢端午节作文(3篇)
我喜欢端午节作文篇1“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
-
开心的端午节作文300字(3篇)
开心的端午节作文300字篇1我过了许多有趣的节日,可今年的端午节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早上去菜场买了一些棕叶、糯米。回到家里妈妈把一个盆子里装了水,把..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