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匆匆读后感1000字(4篇)
匆匆读后感篇1
读完《匆匆》中朱自清对时光的叹息时,我不禁有些品悟,但又有些茫然。没有开始,没有尽头,没有长短,没有界线,豁然感到时间,原来是这么浩瀚无边。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
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即使今天不做,也可以明天做呀,那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错上加错了。其错之一:“你明明可以在今天完成某件事,为什么要放到明天去做呢?为什么不能在今天完成呢?就让这24小时白白溜走吗?”其错之二:“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你也浪费了你的宝贵生命。”真到了明天,明天就变成了今天,此后,就有无穷多的明天。有此说来,当初你树立下的雄心壮志、伟大抱负,到底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呢?
莎士比亚曾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要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一旦被今天抛弃了的人,他便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如果不及时除草、灭虫,哪会有日后金秋时节时的丰收硕果?医生救人,如果不及时医治,哪会有日后人们的健康体魄?清洁工人打扫卫生,如果不及时清洁,那有日后城市的优美环境?学生读书,如果不认真学好知识,哪有日后考完试后的金榜题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二十字,哪一字不是我们的先辈历经千曲百折之后,所得的时间体验结晶啊!古人正是明白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真理,才有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千古勤学佳话。而我们正处在一个有着优越条件的社会中,不是更应该珍惜身边的每分每秒吗?
“伟人的传世发明往往建立在珍惜时间的基础上。”对此,我深信不疑。居里夫人:为了提炼出‘镭’这种微量元素,常常是熬夜研究,挤出时间去做科学实验;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常常是饿了拿块面包一啃,渴了那被凉水一喝。就为了挤出时间做实验啊!由上述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伟人的传世发明,大多是用“时间”做自己登上科学殿堂的铺路石,最后达到其大门口。
比之时间长河,人的一生是那样短暂,然而,就在这流星般的一瞬,有的人如日月生辉,光焰回射;有的人却浑浑噩噩,默默沉沦。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惋惜也无法追回;明天尚未到来,与其坐待,不如奋起;而今天就在眼前,抓住了今天,既可以弥补昨天的不足,又可以提前迎接明天的晨光。如果用一条链环把昨天、今天、明天连接起来,那么,今天就是其中心环节。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今天”,尽量压缩生活中每一分的“时间开支”,每当翻开日历的时候,要意识到不能让崭新的这一页成为空白。在生活中,惟有“今天”正在我们手中,真正属于自己!
匆匆读后感篇2
不管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还是“百年百部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收集有一篇共同的文章,那就是《匆匆》。
这篇文章细腻地描述了如流水般悄然而去的时光,表达了作者朱自清面对光阴飞逝永不停息的脚步,内心里充满的对虚度年华而悔恨、无奈和惋惜之情。
冬天,燕子从北方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它又会飞回北方的家;冬天,杨柳经不住寒风的吹打,逐渐枯萎了,到春天,它又会探出嫩绿的芽儿……
这些东西,去了可以再回来,回来了又会再消逝……可是就在这简单的变化中,什么走了?什么永远地走了?是时间,时间走了,时间永远地走了!
时间在任何时候,在你不经意之间,都会悄无声息地溜走;在你写文章时、在你吃饭时、在你学习时……时光都会静静地逝去,你都觉察不到是多么地快,多么地急。
朱自清先生因此而悔恨、无奈、惋惜……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所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持续性的表现。
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更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不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只能让时光在身边匆匆流过……我曾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时间最不偏私,它给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它给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你是否觉得这句话是自相矛盾呢?不!它一点也不矛盾!一天是二十四小时,但对于那些碌碌无为、浪费时间的人,时间就会过得很快,一天二十四小时一晃而过,却什么也没做!
而有些人们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虚度一分一秒,一天内把别人两天、三天才可以做完的事都干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过得比别人二十五、二十六小时还要充实!
“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更是阐明了小时侯不刻苦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空叹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圣人古训一直流传至今,可又有谁能完全做到呢?
有些人虽然知道要珍惜时间,可又不知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认为把所有事情统统塞到一天中去干,就是节约时间,不管这些事情到底该不该做;有的人一天到晚忙乎着自己的“票子、车子、位子、房子”,而对一些公益事业却无心去参与……这难道就是珍惜时间吗?
他们错了,珍惜时间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干一些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事情,而应当去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有意义的工作。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成就一番事业,对祖国、对人民,贡献我们最大的能量!这才是珍惜时间的真谛!
燕子去了又回,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在这匆匆飞逝的时光里,让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珍惜时间,对祖国,对人民做出最大的贡献吧!
匆匆读后感篇3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当读到这句话,我都不禁会想到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匆匆》这篇散文主要讲了时间流逝之快,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想要有所作为的愿望。
星期天的晚上,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再次品读了朱自清的《匆匆》。其中我最喜欢的这一句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短短几句话,便把时间这个看不到、摸不到的概念,真实的呈现在眼前。
这个寒假,由于新型冠状型病毒的影响,默默一算,已经放了八十天左右的假了。我做了些什么呢?这其中有哪几天是有效率的?又有哪几天是在做着无用功呢?
现在上网课的我,总感觉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休息时间,也没有自由。我总是抱怨,抱怨时光流逝的太快,抱怨妈妈太严格。线上的语、数、英、科学;线下的舞蹈,钢琴。每天我都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恶念一出,反正没有自由,那倒不如和妈妈干到底。叫我起床,我就赖床;叫我睡觉,我就躲在被子里看书;叫我上网课,我就发呆……
直到这次再读《匆匆》后,我才发现,网课中的自己正如朱自清老先生所说:发呆时,磨蹭时,时间都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因为我总是发呆,所以导致时间被无限延长,才没有时间玩;因为只想着对着和妈妈作对,导致学习没有计划,没有效果!后来,我尝试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表,每天按照计划表完成学习计划。学习了一个星期,竟然发现自己时间竟然多了,不仅学习和适当的放松都能兼顾,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现在的我才明白,不是事情太多了,而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自律才能更自由!
写文章时,时间也从笔尖轻轻划过;弹钢琴时时间从指尖流过;练习舞蹈时,时间从脚尖划过。时间总是那么无情,他不会停下,只会悄悄的从你身边溜走,只要你一不留神,他便消失不见了。没错,时间是过得很快。如果时间过得不快,哪里又会有人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呢?但是如果我们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做自己的时间的主宰者,那么时间就会在你手中变得充裕了。那些优秀的人,为什么要起早贪黑的学习做事呢?因为他们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现在努力的自己是为了让以后的自己更加的轻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朋友们,抓紧时间,努力奔跑,千万莫让自己的青春留有遗憾!
作文匆匆读后感1000字
-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600字(4篇)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600字匆匆读后感篇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我们的日子是有时间组成的,时间是不会倒流的。我们学习了《匆匆》这篇文章是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
-
学匆匆读后感400字作文(3篇)
学匆匆读后感400字作文篇1读完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合上书本,思绪仍久久沉浸在他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无奈之中。朱自清是一位学者、散文家,他的好几篇散文因分别编入中小..
-
读了匆匆读后感400字作文(3篇)
读了匆匆读后感400字作文篇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我们的日子是有时间组成的,时间是不会倒流的。我们学习了《匆匆》这篇文章是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当..
-
匆匆读后感作文500字(3篇)
匆匆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被一件事而改变,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被一篇文章而震撼。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文章《匆匆》,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对时光流..
-
匆匆读后感(精选4篇)
《匆匆》名著读后感篇1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中诗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名句,我就会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
匆匆读后感想(精选4篇)
《匆匆》读后感想篇1从前,总以为事情做不完,以后再做也无妨,反正还有的是时间。可当我读过《匆匆》之后,猛然觉得时间是那样宝贵。作家笔下的时间就如一个_岁的顽童,蹦跳着就走..
-
六年级匆匆读后感受700字(精选9篇)
六年级匆匆读后感受 篇1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是过得飞快的。活着,就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活着,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就要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地前..
-
匆匆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匆匆读后感800字(篇1读朱自清的《匆匆》,让人惊叹时光如电,仿佛就在那惊鸿一瞥之间,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从朱自清24岁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到今天我再读《匆匆》,仿佛只..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