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4篇)

daniel 1 2024-05-2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1

兄弟情

阿米尔天生性格温和,或者叫怯懦,同时内心因为父亲的若即若离而心生卑怯与自私,与哈桑一起长大,充满了兄弟情谊,但是阿米尔一直不愿意承认这种感情,在对待哈桑的感情上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内心深深的喜爱并感激这位一直陪伴并守护他长大的小兄弟,一面因为身份地位而排斥着这种感情,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而对哈桑产生了某种妒忌之情。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在他看见哈桑受辱时他选择了沉默,因为愧疚他选择了疏远哈桑,再到后面因为无法忍受内心羞愧的煎熬,他甚至不惜去诬陷哈桑并赶走他们。这些都是作者所说的地狱,一步一步阿米尔让自己的内心走向了地狱一直没有阳光,即使到了美国,娶了心目中的女神,而女神的不完美作为一个阿富汗人他居然也容忍了下来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也是一个不完美甚至可耻的人。他一直这么活着到了38岁,内心一直煎熬着,一直没有被救赎,直到。。。

直到少年时最好的导师拉辛汉的即将离世前的告白,这里有一个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他踏上了回阿富汗的路,知道了哈桑已经去世了,并且哈桑是父亲私生子的震惊消息,找遗留的侄子最开始是他对拉辛汉的承诺,为了救侄子差点被打死的疯狂,已经再到最后侄子自杀,他在医院近乎疯狂的举动让他的内心发生了真正的转折,在一个人的38岁,终于去承担去付出去勇敢,他终于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熟的人,真心有爱的人,完整的人,而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是痛苦的,有的人选择终身逃避让自己永坠地狱而有些人通过救赎重获新生,这完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成佛或是成魔。

父子情

阿米尔对其父亲的感情一直以来都是高山仰止,因为母亲难产而死,父亲对其严苛梳理让其内心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得到父亲完整的爱,为此,他希望与父亲独处而编织了哈桑没空的谎言,经常敏感的注视父亲对哈桑的亲昵举动,这些种种都是后面哈桑受辱为他获取风筝因此得到了父亲的另眼相看,但他却放弃了哈桑,放弃了内心那一点点救赎的诱因,除了懦弱之外他太渴望得到父爱,太渴望了。。。

战争开始,他们逃离故土,去了美国,这年他18岁,在美国,父亲依然伟大,但他却不再仰望他了,而是照顾他,这样,他得到了完整的父亲,安心的和父亲渡过了10几年直到父亲去世。

战争之殇

故土经历了两次灾难,一次是苏联入侵,历时8年,一次是塔利班屠杀统治,这些对于阿富汗人民而言都是噩梦。作者对于俄罗斯人的厌恶,对入侵者的无奈,对战争的控诉,都在阿米尔逃亡的路上以及其父亲对俄罗斯人的态度中呈现了出来,无论以什么理由的入侵都是苍白的,都是罪恶的,战争对美好的破坏对人对自然的摧残是彻底的,一切都回到了原始,回到了野蛮,父亲那一句就算是战争也应该是有道德的是那一片黑暗中的星火,微小却不失希望,我想这是人性的光芒吧即使在最黑暗的年月中也存在着这些星火之光。

如果说第一次战争对阿富汗来说是灾难,那么塔利班的恐怖统治对阿富汗来说是绝望,种族屠杀,毫无一点尊严的生活,食不果腹,每个人的在惶恐中活着,就像圈养的羊群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屠刀落到了自己头上,无力,绝望,彻底的绝望,连那一点星火都看不见了。是阿米尔,是他在塔利班恐怖头目那个侮辱哈桑的恶人那个曾经他不敢靠近的坏蛋阿塞夫面前,勇敢的说出带走侄子的时候,坚定的接受那必死挑战时,我们看见了那么一丝希望,在他被惨打却不求饶反而放声大喊时,我们笑了,看见了地狱中的那一线光明,看见了救赎,看见了人格的转变,而侄子的挺身而出更让我们坚信一切罪恶都是会被终止的,因为人,因为人性是我们的本质!

人人心里的阿塞夫

阿塞夫,残忍,暴力,邪恶,种族主义,看轻一切世俗,但却坚韧,忍耐。这样的人仿佛是从地狱来的化身,带给人一切最坏的想像,没人可以治住他,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的父母都畏惧着他,邪恶的力量摧枯拉朽,他就是王,邪恶之王!但,可笑的是,打败他的偏偏不是什么英雄而是微小的人,第一次是哈桑,他厌恶的阿扎拉克人,第二次是哈桑的儿子,一个小孩子,都是弹弓,不同的是第一次没有射出而第二次真真的摧毁了他的眼睛。

阿塞夫是我们的心魔,畏惧着他,他就会肆意妄为,而直面他,虽然可怕但是却不是那么不可战胜的,人人都有心魔都有怯弱,是时候和他们对话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2

就在这样一个毫无预料的早晨,我读完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这本在我手机里放了很久很久的书,两个月了吧,从我刚开始找到这本书开始,我也许是被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也许是被它的作者吸引了,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或者我是被它的内容,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那样简单的概括,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作为这本小说的简介,简单的字里行间无法透露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需要追吗?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成为胜利,同样,你必须把你走位的风筝都打败,你才会成为万种瞩目和赞叹的焦点,那样会有无限的荣誉和光亮集聚你一身,这在我看来,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再来说说追,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一直就觉得故事中隐藏着让人透不过气的难过,整篇小说都是以一种压抑的感觉写的,可以看的出来“我”一直在为过去所干得事而后悔和难过,阿米尔对于哈桑的歉意也许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阿米尔却是一直煎受着折磨,确实,对于他一个在当时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那样的事情他不会处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让自己受折磨,而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为他而愚蠢的奉献精神,他觉得只要将哈桑赶走,永远不出现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了,但他,当时的他却不知道那错了,如果他没有在当时及时的承认错误,他真的会后悔,忏悔一辈子,这样的悔恨也许将陪着他一起走进坟墓,他将无法释怀。

从“我”的角度来描写哈桑所为“我”受的苦难,更加让读者觉得切身体验,小说中,我们一直是从“我”的眼中看的哈桑,那样一个为了阿米尔少爷肯认命,付出一切的小孩,也许在他的骨子里,也许他与身俱来就被教育成了那样的性格,我最感动的是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的话能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口里出来,真的是让人揪心的疼,一直到了后来,他心中一直爱着的阿米尔少爷不再理会他并且还不断的在他的伤害他,他都没有背弃他,一直护着他,原谅我,我真的被这孩子给震撼了,为他我一直觉得心里挺难受的,总觉得嗓子里有东西卡住了,让我有点哽咽。

故事的后来还在继续,阿里和哈桑一起离开了,接着俄国占领阿富汗,阿米尔和爸爸也被迫离开,离开了故土,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后来他和爸爸也一直在美国生活,并且他在美国还娶了妻子,有了安定的生活,只是爸爸去世了,阿米尔的爸爸一直是一个铮铮的铁汉子,我一直这样看到。

很多年后的一通电话把阿米尔又重新召回了阿富汗,回来时,他带了一个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经死去了,但那个孩子和哈桑一样,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样,但唯独少了一样,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样的空洞,那个孩子一直悲伤着。风筝,又是风筝,一次偶然的放风筝得机会使得那可怜的孩子轻轻的拉扯了嘴角,其实不管那孩子经历了多少,他永远也只是个孩子,就该简单的生活才对。

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4

每每放假在家,总是处于一个懒散的状态,放假后参加舅妈单位的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看着他们展示着自己累累硕果,我心有愧,为何总是在虚度这大好的时光?期间他们有推荐《追风筝的人》的这本书,恰巧我也在当当上淘到了这本,每次买来的书总得放一阵才会摸一模,这次我决定读一读。

一开始看完电视无聊至极时才会拿起它来读上一两页,厌倦了就再打开电视机,后来每当我读它时,被里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对人物外貌的刻画的淋漓尽致,人物内心活动栩栩如生,让人感同身受,看完了一章还想再看下一章,就这样不爱读书的我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这个速度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快,我想期间要是不看电视速度或许会更快一些。

作者是一位美籍阿富汗人,他用最质朴平淡的话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12岁阿富汗富家少爷与仆人哈桑的友谊的故事。阿米尔与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阿米尔与哈桑的友谊是悲凉的,对于阿米尔来说,他心中有一个解不开的结,每当面对哈桑,就仿佛看到了那个懦弱的自己。可是,阿米尔一次次选择了逃避。在最后,当他设计赶走哈桑时,哈桑明知那是陷阱,仍义无反顾跳了进去,只为一个“愚蠢”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心中愧疚不已,时至中年,也在为自己的心灵赎罪,而善良的哈桑,直到失去性命的那一刻仍然忠诚的维护者他们的友谊。

每次合上书,我的脑海中不断涌现故事的每个情节,尤其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心里酸酸的,哈桑太善良、忠诚了。每读到动人之处,眼泪悄然留下,读到阿米尔利用哈桑不识字故意戏弄他。读到风筝大赛后为了给阿米尔追回那只蓝色的风筝,在死胡同被小伙伴欺辱,而阿米尔却没有勇气为哈桑挺身而出。读到阿米尔得知爸爸的癌症晚期,痛哭流涕。读到哈桑跪在地上被塔利班从后脑勺开的那一枪,他的流泪扑在他身上,可怜的索拉博成为了一名孤儿。读到拉辛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让阿米尔选择走上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读到可怜索拉博害怕再次回到噩梦般的恤孤院,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在浴室自杀的情景……

童年时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不禁使我潸然泪下。从阿米尔身上看到自己童年时的影子,懦弱,没有担当,就像翻译者所讲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结,都有一只曾经的风筝,只要用善待他人的诚实的心去呵护,都能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 下一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0字10篇(8篇)
    上一篇: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4篇)
    相关文章
    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字(3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字篇1这本书,收藏了好久,始终没有打开!偶然一次机会,打开,就被阿米尔与哈桑之前的兄弟情,与爸爸之间的父子情所吸引!忠诚善良的哈桑,阿米尔就是他心中的风筝,..

      daniel 0 2024-04-06 15:05:57

    2. 中学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3篇)

      中学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篇1《追风筝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风筝,就好象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象一个信使似的的天使,它传递着美好和愿景;联系..

      daniel 0 2024-03-11 06:38:00

    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作文(3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作文篇1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对书没有兴趣的人,一次偶然,让我有机会翻开了这本橙色封面的书,翻开了,就欲罢不能了。原本以为以这样一个有意境的题目命..

      daniel 0 2023-11-10 23:01:00

    4.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篇1为了考试,专业,成绩,读了一堆理论。为了放松,放空,弥补空虚,盯着手机。早已失去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岁月静好,零散的时间略显喧嚣。阿米尔和哈桑。我..

      daniel 0 2023-06-27 07:57:29

    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六百字最新篇1前不久,跟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不明白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最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样读得懂,之..

      daniel 0 2023-06-27 07:19:37

    6. 名著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精选6

      名著《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当别的小朋友欺负我的时候,你总是挡在我的前面,即使是一对对六;当我为了赢得爸爸的爱,让你去追那只蓝色的风筝时,你毫不犹豫转身就跑;当我..

      daniel 0 2023-03-27 18:27:30

    7. 初一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精选5

      初一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篇1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同他爸爸的仆人的孩子哈桑本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在玩耍时所犯下的错误都由哈桑独自承担下..

      daniel 0 2023-03-08 07:12:01

    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个人收获(4篇)

      2021《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个人收获篇1作为阿米尔的好友兼忠实的仆人,哈桑清楚的知道阿米尔的愿望,深知这个风筝对阿米尔的意义。因此,在风筝比赛的当天早上,看着阿米尔紧张而手..

      daniel 0 2022-11-18 20:51:19

    9.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1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