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高中长篇读后感(4篇)

daniel 0 2024-12-25

傅雷家书高中长篇读后感(精选7篇)

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高中长篇读后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傅雷家书高中长篇1

近日细读了《傅雷家书》,在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颇为难忘。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往来信件的汇编,其中两则书信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为什么一父一子间的普通家信里存在那么深的教育意义?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心存疑惑。

家书的传递开始于傅聪去波兰学习之后,儿子刚离开家,离开祖国,父亲的信中感情深挚,不舍之情令人动容。既期望孩子能在外学成,又时时想着孩子,不得不忍受钻心的思子折磨。每每去信央求儿子多来信,收到来信后便视如珍宝,欣喜若狂。而在等待孩子的来信时,又是那么的坐卧难安,忧心忡忡,幻想着收不到信的种种可能,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累了病了。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傅雷对傅聪的关爱细致入微,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处理、艺术修养、德行品性等各个方面都千叮万嘱,苦口婆心。他说过:“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不希望儿子只成为一个钢琴技艺超群的钢琴家,而是期盼他成长为一个艺德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时时告诫儿子不忘祖国,为国自强。

这对父子的家信,其实不是普通的家信。正如傅雷所说,这些家信至少有四个作用:“其一,我的确把你当成一个讨论音乐和艺术的对手;其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其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仅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其四,我想时时刻刻做你的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其用心之良苦,感人至深。

有些信中,也有傅雷批评别人的话语,我乍看之下有些觉得他不近人情。比如,他跟儿子说他对刘海粟画作的看法,说刘的油画“笔触谈不到,色彩也俗不可耐,而且俗到出乎意外。”除此之外,竟然还说刘一生就缺少真实、忠诚这两点,从无虚怀若谷的谦德。更说刘去黄山住了两个多月,一切都有公家招待,而画回来的几十件东西,内容如此,大大辜负了政府的好意。这些话是多么的直接,多么的刺耳,一点不留情面。想那刘海粟也非泛泛之辈,何至被贬得一无是处了?读到后来,我才明白,这即是傅雷对待艺术的认真了,在艺术面前,他不讲人情,只忠诚于艺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傅聪才会成为一个拥有惊人才具和谦卑品德的真正的艺术家!

在这些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还深深地忏悔以前对孩子的教育太过苛刻,我们能理解这颗父亲的矛盾的心。就像儿子想回国一趟,父亲又开心又激动,终于可以和儿子见上一面了,可是理智地一想,他去信劝儿子先不要回国,因为联系到当时某些实际情况,回国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他决定作出牺牲,继续忍受思子之苦。还有儿子取得一些了不起的成绩时,他既高兴又忐忑,他说“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孩子迷茫的时候,父亲恨不得飞到他身边替他解惑;孩子得意的时候,父亲又不留情地泼冷水,直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孩子有信来,他担心孩子为写信耗费休息的时间;孩子没信来,他担心孩子是否生病了;孩子作出人生的一些选择和改变时,他担忧,他操心,他列出多条比较让孩子参考;孩子对别的钢琴家、艺术家的优劣理智地点评时,他引以为豪、放下整颗心来……拳拳父母心,悠悠舐犊情,一切尽在家信中。

其中一件事值得一提,傅聪获得世界第三名好成绩后,写给父母的长信被邮局遗失,而傅雷夫妇在漫长的等待中,受尽了苦楚。傅雷甚至以为儿子当他是老朽了,不再与他谈一些自己的事,他向儿子诉苦,向儿子“请教”,向儿子恳求:“对别人同情之前,对父母先同情一下吧。”真是读来不忍,掩面心酸。

学无止境,对艺术的追求永远存着谦卑,知道不存在完美却执著地追寻,对国家的热爱,对艺术的尊重,使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教育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而父亲却说,这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并非是自己教育的作用。我们虽不是艺术家,不是某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普通人,作为父母的角色,同时也作为子女的角色,在这本书中能学到的还是很多,很多。

傅雷家书高中长篇2

历时一个月,终于将《傅雷家书》看完。每晚睡前阅读两三封家信,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幸福萦绕在之后的梦境之中,怕是最让人惬意的事情吧。

初识该书,应该是在初中时语文课本每册推荐的三本课外读物名单上吧。可惜那时年少浮躁,未能准确认识到这本书巨大的教育意义,竟将其忽略。今时看完,才识其感情之至真至纯。全书主要表现出了傅雷先生的赤子真诚之心和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这两点,也是全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傅雷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名很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身上不仅有知识分子那种兢兢业业追求真理,一刻不曾松懈的治学精神,也有真挚坦诚、宁折不弯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个看似矛盾的人,用文中傅敏的话来说,就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实则这些矛盾正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正常表现,热烈在内心对于真理的追求,恬静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上;深刻在对知识人世的认识,朴素在对自己物质生活的要求上;温柔在对于弱小力量的对待,高傲在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态度上;微妙在对于他人感情的体会,率直在于对一切丑恶现象的毫不留情的批评上。

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能够称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来,“赤子”是一个评价很高的词,当然也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境界。因为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往往聪明的人较多,而聪明很多时候又是精明的代名词,精明者往往流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人在研究学问的同时,往往汲汲于富贵或者权力,他们和权贵们能够合作得很好,在历史的潮流中往往能够顺势而为,从而保全自己。但是“赤子”心里,只有真善美。他们在外人看来似乎非常木讷,研究起学问来又近乎痴呆。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中能称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来或许只有三位,即闻一多先生,梁漱溟先生和傅雷先生。他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

傅雷夫妇对于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在我看来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封信中对于远游之子无微不至、有些地方近乎聒噪的叮咛和嘱托,二是在几次长时间未收到儿子家书时的那种焦灼和忧虑之情,这种感情又从傅雷那杆擅于表达情感的笔下流淌出来,着实令人又心疼又感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担心在外漂泊的自己的样子!阅读过程中,“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古语,或许是我心中默默喟叹次数最多的话了!感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程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而父母对于子女的感情,对于子女本身来说,或许也是安全感最终极的来源了!

读完全书令人深思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父辈教育对于子女人生的重要性和深刻性!这也是自从上大学以来我一直所思考的问题。傅聪有傅雷这样一个不管在学术高度文化修养上,还是人格品德上都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父亲,真是三生有幸!因为文化程度低,父母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所给予的教育和引导微乎其微!尤其是从小就过上了寄宿生活,来自于学校老师、同龄人和课本知识的输入要远远多于家庭的影响!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家乡那些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的现状,自己能走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不知又是几生有幸啊!

当然,这种经历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价值观在某方面具有重大的缺陷!对于我个人来说,或许价值观最严重的缺陷在于个人感情归属感的迷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无法倾注很深厚的感情,进一步,也无法找到让人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上大学以来,有时候非常羡慕那些家庭教育非常好的同学,他们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可以第一时刻向父母求助,甚至很多人在父母的引导下,已经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足够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他们的人生走得从容又坚定!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但对于我来说,则需要不停地经历迷茫,焦虑和痛苦!虽然人们常说没经历过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可是谁又愿意在深夜痛哭呢?!

好在读研究生之后,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随着经历的增多,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坚定!有一个词我很喜欢,沉毅。因为沉毅的人往往自信而坚毅!我希望自己也慢慢能够成长为一个自信而坚毅的人!

傅雷家书高中长篇3

我们总会在不同的地方吸取到不同的知识。在书本中,我们吸取到的是博大高深的古典文化与科技发达的现代技术;在报纸上,我们吸取到的是来自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在电视机上,我们会看到创意无限的广告与凝聚编剧心血的影视作品。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傅雷家书》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傅雷先生吧!

傅雷,字怒安、怒庵,我国著名的文化翻译家,艺术鉴赏家兼评论家。一九二七年赴法国留学。一九三一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专,后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译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嘉尔曼》等,文艺理论著作《艺术哲学》,另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译文集》(十五卷)等。傅雷有着音乐家、绘画家的创作天赋,对美术和音乐有很深的理解,在欣赏鉴别上更是造诣精湛。他不但能够从整个音乐史的高度,准确地把握和区别每位作曲家的特色及其流变,而且真正领略到每位作曲家代表性作品的经典妙处。同时在美术绘画上更是独具特色,显示了一位美术批评家的超凡才气和品格。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位真正通晓艺术,深刻领会艺术规律的人所具备的本领。一九三零年写出的第一篇美术评论文章《塞尚》就是代表作。《傅雷家书》可以说是一部能比较全面了解傅雷先生的人品、文品、学识的第一手翔实资料。

自一九八一年问世以来,《傅雷家书》就以其独具的思想内涵、这里电蕴和纯真之情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时至今日仍畅销不衰。《傅雷家书》能产生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它超越了一般性亲眷之间传递消息和问候的局限,它给予全社会的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被推崇为“艺术学徒的入门向导”,也是艺术学徒最好的修养读物。不仅仅造就了一个傅聪,更是造就了许许多多向傅聪一样的中国青年。

在《傅雷家书》这部书中,我感受到了许多,绝大多数都是以前从没接触过的,傅雷先生对音乐的理解以及他在美术方面的造诣都令我佩服,但,更令我佩服的是,是他对傅聪的关心,他每隔几天就会向身在国外的儿子写一封家书,几乎每个月就有三封长信,平均每封长达三千多字。在信中,他会与儿子讨论音乐,他会用自己一路走来积攒的经验来教导儿子怎样做人,他会询问儿子的生活状况与最近的心情……在傅雷先生写给即将比赛的儿子的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好,精神上平时也可减少负担,上台也不致紧张。千万千万!”从这话中,我体会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鼓励,儿子即将要面临的是国际性的比赛,因紧张而没能在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也不是不可能的,傅雷先生没有紧逼儿子拼命练习,而是劝儿子将成败置之度外,不看结果,只看过程,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傅雷先生这么做,不但不会让儿子更紧张,反倒是让儿子静下心来,专心练习。

《傅雷家书》这部书里,我最喜欢的话便是:“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我觉得,在这段话中,傅雷先生用较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诠释了人生。当你处于人生的高潮时,不必过分紧张;当你处于人生的低潮时,也不必过分颓废。人总是要经历挫折的,载了筋斗也应该爬起来继续走,而不是让意志沉浮下去。过分紧张,过分颓废,都会造成我们人生路上的阻碍;我们不该学习那些生活如死水的人,不该做那些庸碌的人。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让心里平衡,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奋发向前,继续努力,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拼搏!

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不少,也领会了傅雷先生的人品、文品、学识,以及他“先做人,次为做艺术,再为做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思想。有机会,你也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超赞的哦!。

傅雷家书高中长篇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最近我拜读了《傅雷家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当时傅聪正在得意之时,傅雷劝戒孩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冷静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引以为签,从而越来越坚强。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之机给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

坚强是贯穿这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a不怕挫折,b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可以学到的。还有,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同时,这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现在的我,正是努力奋斗的时候,绝对不能有半分骄傲或是软弱,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向傅雷口中卓越人格努力拼搏!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的阅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

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 下一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4篇)
    上一篇:《乡土中国》经典名著读后感(4篇)
    相关文章
    1. 书籍《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收获(5篇

      书籍《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收获五篇《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书籍《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daniel 1 2025-04-27 20:59:15

    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简短(4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简短精选5篇最近一周里,我看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很有趣,吸人眼球,我兴致勃勃地看完了这书,并不觉得枯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

      daniel 0 2025-04-27 20:58:18

    3. 《格林童话》小学生名著读后感(7篇

      《格林童话》小学生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格林童话》是一本民间故事书,它是由德国的格林兄弟整理编成的,因此它叫《格林童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格林童话》小学生名..

      daniel 0 2025-04-27 20:57:54

    4. 马克思传读后感500字(3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

      daniel 0 2025-04-27 19:37:56

    5. 骆驼祥子读后感200字

      创作《骆驼祥子》读后感,可从祥子命运起伏、社会环境影响、人性变化等角度入手,结合书中情节与自身感悟。下面10篇200字读后感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展现对作品的多样理解。读后感..

      daniel 2 2025-04-16 21:29:41

    6. 经营十二条读后感(整理7篇)

      经营十二条读后感篇1《经营十二条》是稻盛和夫先生对企业管理智慧的精炼总结,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经营之道有了更深的领悟。首先,我被书中“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这一原..

      daniel 2 2025-04-16 21:23:42

    7. 《伊索寓言》读后感(整理7篇)

      《伊索寓言》读后感篇1假期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伊索寓言》这本书。它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大道理,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有一个故事..

      daniel 1 2025-01-01 09:11:00

    8. 《病隙碎笔》读后感(整理7篇)

      《病隙碎笔》读后感篇1《病隙碎笔》是一本颇有名气的散文集,由明清时期优秀的文人张岱所著,内容极为丰富,探讨了生命、人生、爱情、友谊等多个方面。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以..

      daniel 0 2025-01-01 05:29:00

    9.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4-12-25

    10.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