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5篇)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五篇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在清朝末年,政府孱弱,外强入侵,民不聊生,国父孙中山率领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背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篇1
生长在21世纪温暖土壤的我们,可能很难体会到革命的艰辛。我们从来都只是在书本上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这些冷冰的扉页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但自从看了《十月围城》后,革命党人的那份舍生忘死的爱国热情使我深受感动。辛亥革命的这段历史在我心里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了。
在清政府的末年,由于封建集团的日益腐朽,加之外国帝国主义的铁蹄长驱直入,导致人民饱受战乱,苛捐杂税也不断加重,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这时候,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大仁人志士团结起来,兴建各种革命团体,在中国广大的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当时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对他们进行镇压,这使得孙中山不得不想办法把中国众多的革命组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日益腐朽的政府。于是,孙中山与全国的爱国同盟相约在香港举行会议,以来明确方针,二来统一战线。《十月围城》的故事便从那里开始:在孙中山前赴香港的这几天里,香港光大的革命者组织起来,与清廷派下的暗杀队伍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保证了联合会议的正常进行和孙中山的安全,这也为之后的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条件。
能够这么说,没有这些死士的舍命保护,也许辛亥革命就要夭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在他们中,有戏班,有赌徒,有乞丐,也有显赫的大资本家,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无私,那么忘我,为了一个目的——保护孙先生,而拼上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整部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但是最让我震动还是剧中的大少爷——李重光。
重光,是一个资本家的大少爷,从小一帆风顺,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能够说是温室里的花朵。但是,他并不娇弱,小小的身体里藏着的是远大的抱负,是远见和卓识。从小理解西式教育,他从老师陈少白那里理解了民主、平等、自由的先进思想,并且时刻践行着这样的精神。(lz13)影片中几个情节值得我们注意。重光瞒着父亲到街上参加游行示威,分发孙先生来港的消息,被他父亲撞到。当他的父亲要求他立刻回家的时候,他极力地抵抗着,喊出了众人的心声:不做亡国奴!这是多么响亮的口号,这是多么有力的呐喊,这是多么深情的呼唤。四万万中华儿女最强烈的反抗,都在这句话中了。听到这句响亮的口号,不由得让人振奋,仿佛看到广大的人民都挺起了胸膛,朝着北京城里那震颤不已的皇宫进发。
另外,陈少白抓阄选替身的一幕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少年的勇敢和从容。身为老板儿子的他,本来是能够不参加这个挑选的,正因谁被选上,就要作为孙中山的代替,在清朝的顽抗势力的绞杀下牺牲。但他深信着民主、平等的思想,他认为,其他人能够去,为什么他不能去。他是爹娘的孩子,被人就不是了吗?抱着这种想法,他毅然的换装,成为了孙中山的替身,暴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危险,最终,他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引开了清廷暗杀者的注意,使孙中山和他的会议得以成功地完成。虽然,最后他牺牲了,但是在革命的成功路上,他是功不可没的。这样一位衣食无忧的少爷,能为理想而献身,也着实让我敬佩。
当然,这场革命中所有的革命者都是了不起的,戏班的方红、乞丐刘公子、报社老板李玉堂等等,他们也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行动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让我们看到他们对国家的爱之深,对清政府的恨之切,无不展现了他们超凡的胆识与魄力。
“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的确,革命是轰轰烈烈的,战争是十分惨烈的,我此刻每一天的安宁都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除了敬佩,有时我们也就应做一些当做之事,才不枉哪些流血牺牲的先人。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篇2
清末民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捐躯赴国难的能人志士不可枚举。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十月围城》就借孙中山来香港开会的事情表达了这一主题。
《十月围城》中的人们身处历史转折点,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饰演重光少爷的王柏杰戏中所说:全中国都被(革命)卷了进去,难道我还能避开吗?!但为了保护素未谋面、与自己整个命运都没有关联的孙中山先生,再说是历史需求,戏中的普通人也是感觉不到的,他们能感觉得到的,是自己亲人的爱与痛,是为了至亲的选取,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以最普通的血肉之躯去完成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步步维艰的任务。
比如,方天将军被清朝的朝廷冤枉,带着300将士从天津一路逃命来到香港,等待重振中华的机会,最后等到保护孙中山先生的任务,却在前几天被清军围剿,当清兵从天而降时,他已心知不妙,就把女儿逼到墙角,打晕她,并用麻布把她包裹起来,一条麻绳捆绑,抛下窗外,临落地前先稳一下,随后再轻扔,麻布轻声坠地,小牌坊轻轻压在上方,是最好的保护膜。这位不怕死不畏用鲜血洗染革命的堂堂大将军,生死关头也是只求能保住小女一条性命。而父亲舍命呵护的女儿,被埋藏在戏班子的牌坊下,躲过了一劫。虽然这只是一个场景,见不到人,但是却觉得是李宇春(方红)最动人的演出之一。大革命的背景下,仍然不忘亲情,是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宝贵的动人笔墨。
又如,李重光抽中生死签,成为孙中山的替身。十七岁的少爷,未经任何世事,只有一腔热血。他在道理上不怕死,但是当他代替孙中山先生上路前,仍一脸冷汗,不停发抖,他也很害怕。一路上他在车里听闻无尽厮杀,他脸上有泪心中有惧,但也是强忍巨大的恐惧,发奋走完这一小时死亡之路。当他看到陈少白与清兵将领阎孝国生死相对时,双方此时都已无人马,阎孝国有一身精湛的武艺,梁家辉是个见血就晕的书生,李重光坐在车里,举起陈少白塞给他的手枪,那是他的最后一招。可人力车是倒退着下楼梯,陈少白抵挡不住车的滑势,应对阎孝国胜利在望又不免畏惧,一下子没抓住,人力车便自行快速下降。无依无靠的人力车一级一级下滑,阎孝国则是兴奋地慢镜头往前追跑,车里的李重光也就是个婴儿,手无护己之力,车子在颠簸中手枪滑落掉在地上,他一脸密汗惊慌无法隐藏,最后车子撞上石柱,侧翻倒地,镜头对准王柏杰轰然翻身,这一路倒退他受尽折磨,从有期望开枪到摔枪、到无法控制车子速度、车子翻身后已知劫数难逃的痛苦与害怕,演绎得十分到位,又很真实。这几秒钟的心路历程,如同电视上提到过的某次空难,飞机在一分钟内从天上翻腾着倒插入水,飞机上的人们除了机长是没有人有肩膀安全带的,跨在腰间的安全带不
足以把他们固定在位置上,他们只能一路翻腾着等待死亡的来临。由于死前经历了太恐怖的折磨,法庭判处航空公司赔偿巨额赔偿金,航空公司因此破产。王柏杰饰演的李重光少爷,从阶梯上一路颠簸后退的情绪,大概也跟飞机翻插入水差不多,阎孝国追到翻车面前,用竹子一下、一下、又一下、慢镜头无声地描述着他插死车内王柏杰的过程。镜头同样没有拍王柏杰,但是那一刻能让所有人心头都如被竹插一样,与他一齐承受着这可怕的事情。
方红与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岁的孩子,本在父亲保护之下一边怄气一边天真地生活着,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达的事情时,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他们成功的机会很少,在失去父亲羽翼保护的时候,以雏鹰之翅迎向黑暗的未知,战胜了心底强烈的恐惧与人与生俱来的害怕退缩,是战胜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才能站在暴风雨的面前。不怕死的高大全人物钢铁般的意志能让人肃然起敬,但在害怕中仍发奋迎战的人们,更能引起恻隐之心也更能感同身受。
巴特尔饰演的少林僧人王复明也很有特色,他巨人般的意志和难以言说的亲切感为剧情增色不少,他苦战不死,高大的身影出此刻雾气中时,的确是有一股让人意志沸腾英雄重现的味道,这一身影,有超出其所应有的好处。刘郁白最后的打斗场面衣衫飘然,别有一番美感。这部戏提及了各种感情,邓四弟与阿纯的小情人之爱,沈太太与沈重阳有恩有爱的压抑过往,刘郁白对父亲的女生(李嘉欣)的苦恋不得,李玉堂对陈少白的友情之重,对爱子的保护心切,陈少白宁舍“人生而平等”论也不舍李重光送死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软肋,在情义不能两全的状况下做出了最艰难的选取。编剧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人物的生命悉数展现,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革命时期国人们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革命成功的崇高精神。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篇3
该片把看似主角的孙中山虚化,用一群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作为主体群像,讲述他们如何卷入其中,该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为走向共和国奋死不顾、引颈就戮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民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营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老板、为了哥们儿、为了感情、为了救赎,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么做事为了谁。这些小人物各自怀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儿女情加入到这次救援行动中,当尘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静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铭记。
影片采用纪实的手法,讲述着一个沉重的故事:1905年10月15日,孙中山先生抵达香港召开秘密会议,清政府组织杀手前去刺杀,一群来自四方的义士保护孙先生,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与反劫杀”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忠魂悲歌……最终,孙先生安全离境,身后的街道上已染满保镖和杀手们的鲜血。
整部戏以“家国情怀”做文章,最好的篇幅都在孙文到港的前三天,一方是清廷鹰犬磨刀霍霍,一方是革命党人紧张应对,各路人马交替登场,营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可谓剧力万钧,为随后的“六十分钟”连场恶战做足铺垫,李家父子的“小家观”与孙文救国的“大家观”几度交锋,最终上升为“舍生取义”,演来丝丝入扣,极具层次感;其中报馆王学圻VS曾志伟、囚室梁家辉VS胡军等几场对手戏更是火花四溅,对白精炼,表演到位,看起来十分过瘾。
《十月围城》这部片子,以写实的手法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最终书写成了一个宏伟的命题,成就了一个悲壮又哀婉的故事,其内涵丰富,并成功地将“一个好看的故事”和“一个深刻的故事”有机地融合在了一齐。影片使观众在观念上真正得到了一个转变,那就是几秒中能念完的“革命”二字,此刻却显的那么地沉重。
《十月围城》这部影片虽然人物众多,但没有一个干瘪,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个侠骨柔情的热血男儿,“小贩”王复明,外表粗糙,但内心细腻;打女”方红,性格倔强,但内心向往平静安逸;“乞丐”刘郁白正因恋上父亲的女生而堕落于街头,为了救赎也为了解脱而加入此次行动;“少爷”李重光,稚嫩与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车夫”阿四,天性纯朴、忠诚;“革命党”陈少白:坚定不移的革命党;“商人”李玉堂:守旧但爱国,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言犹在耳。“赌徒”沈重阳:嗜赌如命,但心本向善;“刺客”阎孝国的愚忠、顽固和病态,入木三分。
让我落泪的情节:作为一位母亲,每当看到影视情节中有孩子哭泣或者母子悲欢离合的时候我都会不禁掉下眼泪。以往的武打片,打的是嗓子眼。《十月围城》,打的是心口窝。让我很痛,不禁想到了现实中的我,如果我此刻处于无饭可吃,无衣可穿的境地,也许我也会造反。清末人的生命太不值钱了,这一点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人可饿死、可冻死、可被恶霸强盗无缘无故地打死。历史的进步都有人流血牺牲,学会尊重历史、了解历史。
沈重阳和女儿依依不舍的情节,让我哭的一踏糊涂,沈重阳为了让自已的女儿知道他是他的父亲,而答应母亲保护她的继父李玉堂)女孩是多么地乖巧,可爱,让人怜爱。在这动荡年代,这孩子又将何去何从呢?小演员演的不错,不知道叫啥名字?女儿离开的时候布娃娃掉到了路上,而在后期与反清派的打斗中,布娃娃支撑着他,直到最后找到了李玉堂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把这个交给念慈。沈重阳做了一件尊严的事情,阻止了阎孝国的前行,而救了李玉堂一命。
李重光,他还是死了,当父亲抱着已逝的17岁的年轻儿子的时候,我的精神底线彻底被打垮了。之前李玉堂曾对儿子说:“这两天没事,就别出去了”,他不期望自已的儿子被卷进来。但革命和亲情是矛盾的结合体,电影表现的很到位。李玉堂这时候是多么期望死的不是自已的儿子呀,这是作为父母的私心。可惜他的儿子太年轻了,才17岁。有一点让我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手里握着枪,不开枪呀?
它有众生的盲目,有人性的卑污,更有历史的无情。当我看到每个人心存私欲,保全各自的幸福,固守各自的坚持,但最终被历史碾过。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女孩”,我们已经深陷并迷离于各种版本的正史、野史以及戏说当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可辛和陈德森的这次尝试让我们体会到另一种宽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光是社会精英,普通的中国人也会做出自己的选取,每一个之后者都在享受着他们用鲜血浇灌出的期望和繁荣,这是全民族的精神寄托,是中国人的一次群众励志。
《十月围城》将剧中人物塑造得血肉丰满,成功刻画了一群小人物,一群三教九流的市井小民,他们手无寸铁,并不知道什么叫革命,更不知道将要保护的人是谁,只是临危时刻受人之托,容不得反复掂量与比较,就此扛过了重任,明知路途险恶,就这般一去不回头,短短四天在刀丛剑林里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一张张鲜活的笑脸慢慢融入泥土。
《十月围城》并没有单方面地歌颂革命,也不是简单的正邪之战或者好坏之争。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清廷杀手,却都具备一腔精忠报国的热血,各怀信仰并为之发奋、奋斗直至死亡。大时代动荡如此,谁又能逍遥活在人世?整个故事十分惨烈,结果更是杯具。
《十月围城》演绎着牺牲,剧中那逝去之人,都算是死的其所,各为所爱,无论是对革命的爱,对女儿的爱亦或是对恋人的爱,结局是那么地令人为之动容,而心生感慨。当尘埃落定,那些仙去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后人去仰望和铭记。
《十月围城》剧组,可谓是群星荟萃,大牌云集。这部片子中不少演员,以精湛的演技,最优秀的表演,到达了人戏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了“城中皆义士,无人似明星”,才使得我们这些看片之人为之动容。总的来说,这是部相当有感染力的片子。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范文篇5
《十月围城》是一部好电影,看得很过瘾。世界变了,我们也变了,看《十月围城》,找回最初的感动。
《十月围城》是大陆和香港合拍的影片。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题材的选取、明星的搭配、精细的制作、丰富的主角、编剧和导演的潜质,陈可辛制造的这部商业巨著绝对是完美的典型。它并不是传统好处上的商业影片,是一部新主流的商业电影。从理想主义的革命情怀到纠缠不清的男女情感,从君臣、兄弟到父子、父女、主仆,那么多复杂的人物关联,交杂在两个小时的影片里,不仅仅将剧情讲清楚了,每个人物还都很饱满,实属不易。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在1906年的一天,孙中山要在香港停留半日,召集同盟会各路精英计议武装起义,推翻清廷。而清室亦闻知此事,派出一百名杀手在港截杀孙文。于是,在乱世中的凡夫俗子,用生命去保护陌生的革命者的故事就此上演。影片中的精神领袖孙文是一个资料支点,就露了一次脸,但这个镜头却牵出两条线:刺杀与反刺杀。
《十月围城》里的人物几乎是些平头老百姓,甚至只有一两个人如陈少白、李重光知道自己背负着民族存亡的历史使命,有着寻找救国之路的理想,并愿意为这种理想献出所有、甚至生命,义薄云天。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得那么些大道理,有的只是坚定地信念,完美的愿望,以及善良的本能。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为情而死。如车夫小四就是为了感谢主子帮他成家立业和多年来给他的稳定生活,为了明天能够娶媳妇,此乃主仆之情。
刚开始如行尸走肉般的赌棍沈重阳,为了钱能够出卖灵魂。之后前妻用他女儿的命运与尊严说服了他,他为了能做一个有尊严的父亲,实现人生涅槃而牺牲。
戏班的方红为了完成父亲没完成的心愿,为了能安心的带死去的父亲回天津老家,毅然决定加入了这次行动,此乃父女之情。
有的人是为义而死。如乞丐公子李郁白为了报答李玉堂每次经过他身边时扔给他的那一块大洋的恩义,为了还替他赎回铁折扇的恩义,换得他答应“保护一个人”的性命交换。
有的人是为节而死。如卖臭豆腐的李复明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回到少林寺,让世人知道自己是好样的,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他们都为革命牺牲了,但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尽管各自的信念不一样,但最终却凝聚在了一齐,保护孙中山。在参加行动时没有人豪言壮语,看似动机都很平常,但就是正因这么平常的动机,才引人共鸣,更让他们的牺牲显得更加悲壮。中国能从腐朽的满清时代一向走到这天,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些带有“瑕疵”的老百姓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
从反刺杀这条线看,我最喜爱商人李玉堂和李家车夫阿四这两个主角。李玉堂,就应算是保护孙中山的第一大功臣,也是带动整部影片向前发展的人物。他一向都知道如果清朝继续领导中国,只会让人民更加民不聊生,他是赞成革命的;但最初他只同意以钱物资助,自身绝不涉及政治,并坚决反对儿子参加革命。当李玉堂第一次在街头看见儿子激情澎湃的发着革命传单、喊着革命口号时,他震惊了、错愕了、气愤了,但更多的是不安。当他在儿子的书房发现有关革命的书籍时,他立马跑去责问将此书送给儿子的陈少白。他愤怒了:“我40岁才有这么一个儿子,你为何要把他拉进来!”对儿子安全的担忧在这位父亲的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情节的递进,陈少白失踪了,李玉堂不得不担负起保护孙中山的重任,但他只想自己加入战斗,并不想爱子也卷入其中,反复提醒儿子“这些天外面乱,少出门”。这时的李玉堂很温情,是个慈祥的父亲。当他发现儿子就是孙中山的替身时,他的血液凝固了,他知道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儿子已经进入了这场生死的决斗中。
当他看见儿子身亡时,他失控了,这个被他视为比他自己生命还珍重的独子再也回不来了,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助与彷徨啊!这样让一个儿子惧怕的父亲,在此时让我泪流满面。李玉堂由被动革命变为主动革命这一过程,其性格与心理的改变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颇具文学好处。
车夫阿四,是个孤儿,心性善良,老爷李玉堂和少爷李重光对他很好,为了感谢老爷和少爷的恩情,毅然加入了这次行动,并帮忙要求小时的玩伴加入进来。影片中阿四有个铃铛,一共响过三次。第一次是少爷没有和家人一齐吃饭,老爷生气的冲上楼,阿四摇响铃铛为少爷报讯,少爷因此才得以把被父亲视为“禁书”的书藏起来,避免了挨骂,这次的铃铛声充满了孩童的稚气。第二次是阿四拉着老爷从阿纯旁边经过,摇响铃铛,对阿纯打招呼,充满了爱意与柔情。最后一次是玩伴包十被阎孝国用竹竿刺穿时,那铃铛刺耳的“叮”了一声,定住了,悲壮的气息开始弥漫。其实,细细想来,那铃铛就是阿四自己。
影片中的反派阎孝国……不,我并不觉得是反派,我觉得他也是一个英雄,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只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没有眉毛,不苟言笑、阴毒、凶狠,但却与革命者一样执着,一心为国。也许他的执着是一种可笑的荒谬,但那仅仅只是正因选错了信仰,愚忠清廷,他这才把一心想推翻清廷的孙文等革命党人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刺杀孙中山在他眼里是一次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最终为报效朝廷而死在老师的枪下。
阎孝国受过西洋教育,但他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男生。他做人很有原则,他认为,他们针对的是孙中山,一切与孙中山无关的人都不好伤害。他手下几次想绑架孙中山的母亲来威胁孙中山,但都被他严厉制止了。对于既是敌人又是恩师的陈少白,为报师恩,他同样不伤害。结尾已经癫狂的阎孝国高呼,“老师,学生以报国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悲悯的情绪,不禁再次落泪。
影片中陈少白有一句台词“革命是要流血的,玩命的”,孙中山在会议结束时的一句“欲求礼貌之幸福,不得不经礼貌之痛苦”,以及影片中的超多相当血腥的打戏遥相呼应,影片至此完美落幕,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叹。
-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2025观后感(7篇)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2025观后感七篇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那么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观后感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2..
-
2025年央视春晚观后感(12篇)
2025年“央视春晚”观后感12篇央视春晚已经进行了四次大联排,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晚上,央视春晚将以最好的状态与观众见面,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5年“央视春晚”观后感12..
-
最美巾帼奋斗者观后感作文(5篇)
最美巾帼奋斗者观后感作文5篇有视野,有技术,有干劲儿,有无限的可能性,巾帼本色映入滚滚麦浪,让我们了解“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美巾帼奋斗者观后感作..
-
雷锋精神凝聚奋斗力量的观后感(5篇
雷锋精神凝聚奋斗力量的观后感5篇雷锋精神凝聚奋斗力量的观后感的内容有哪些呢?雷锋的出生普普通通,雷锋的事业平平凡凡,但他的精神却无比的伟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雷锋..
-
2025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观后感(4篇
2025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观后感5篇2025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观后感大家知道怎么写吗?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5..
-
最美巾帼奋斗者感人事迹观后感(5篇
最美巾帼奋斗者感人事迹观后感通用5篇新时代最美巾帼奋斗者!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她们以勇立新功的豪情投身伟大事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美巾帼奋斗者..
-
“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观后感作文
“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观后感作文5篇2025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5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
“暑假安全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暑假安全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暑假安全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