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8篇)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10篇
看完边城,是时候写一篇边城读后感了,《边城》的基调是忧郁的,可我们看到的不该只是忧郁。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以下是作文网站整理收集了相关的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1
《边城》是湘西的伟大的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一篇描写湘西人民美好而又淳朴的人性的文章,看了这部小说我不得不为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的美好而又遗憾的爱情所感动。女主人公从小生活在湘西这片纯洁的土地上,所以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姑娘,她与男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见后爱上了彼此,但是,因为他们的善良,他们在哥哥出事后,不能什么都不管的相爱,男主人公还是深深的爱着女主人公,但是他在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女主人公,可见当时的湘西人民是非常的善良的。
今天,当有些男女相爱时他们根本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他们认为只要有爱情就够了,就这样他们进入了婚姻,但是,结婚不久就会发现不适合又离婚。他们的爱情仅仅只是所谓的爱情而以。而边城中的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离开之后还是每一天都等着男主人公回来,这才是伟大的爱情,虽然不知道结果,但还是等着自己的爱人,想一想,现在的许多女人,当遇到比自己的男朋友有钱的人时根本就不顾曾经的感情多么的伟大。而是一切都是向前看,马上抛弃自己没钱但是爱自己的男朋友。这种女生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呢。
除了爱情而外,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湘西当地的有情有义的人,也是值得一看的,他们的一些美好的品质也是现代人所缺少的。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2
“边城”意指什么?从字面意思来说,它是边境的城市,就是朴实,安宁的村庄。但从沈从文先生的角度去看,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具体是怎样的态度呢?随我去品味沈先生的语句吧!
“他们的生活那么同一般社会遥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的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沈先生的文笔从来都是这样唯美、简洁。无需过多装饰,寥寥几语就把田间人民对“爱”字的看法描述出来:虽然他们离现代社会太过遥远,可能体会不了城市人民的做法,可两边在爱情的收获方面,会被相同的物质所互相结合,令两个互不关联的事物变得相似起来。他们都会为爱痴迷,为爱疯狂。
再看看现实生活。当今社会,大家伙对爱的理解已然变了味。举个例子:你若对我不离不弃,我便对你生死相依。本就不该如此。为什么呢?这句话所在的基础是“你”对我不离不弃,我“才”对你生死相依。这听起来很觉着自私:凭什么我先对你好后你才对我好?!是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个“傻汉”,让对方单方面地浸在我的爱之中?自己爱的人幸福,当然你也会幸福。可能有人会说你痴,但他绝不会嘲笑你;可能有人觉得你傻,但他也会效仿你,因为你的做法铁定会羡煞旁人。
“琉璃般透明纯粹,美得让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最后再用沈先生的话,点明当今“爱情”的性质。毕竟只有珍惜的,才是珍贵的;唯有珍贵的,你才会去珍惜。即使他的文章最后都哀婉凄美,但这却最使人铭记简单而又说不通的道理。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3
沈从文是本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着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还是个谜:学历高小,行伍出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时间证明,他许多作品今天依然显出极强的生命力。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边城》是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着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
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旧军官家庭,后因家境转入困顿,刚刚小学毕业、年龄还不满十五岁时,即厕身行伍,到人世间去“学习生存”。其后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辗转于湘、川、黔边境及沅水流域各地。
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在创作的同时,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以其在文坛的广泛影响,被视为“京派”作家年轻一代的领袖。一九四九年以后,由于“历史的误会”,改行从事古代文物研究,并先后出版《明锦》(与人合作)、《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古代文物图案集及学术论文集。1964年,受周恩来之嘱,着手编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4
喜欢读书评,也就知道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很早就让我有读它的想法,然而,当我把这本篇幅不大的书捧在手里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说这本书不容昜读并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复杂的情节,众多的人物,相反,这本书讲的故事很简单,就是渡口的老船夫临死前希望能给自己外孙女翠翠找个靠得住的孙女婿,在所谓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傩中选择,结果大老在一次载船运货途中溺水身亡,二傩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渡口上只剩下孤零零的翠翠。
那么为什么说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川湘边境,称为“茶峒”的小镇,特有的风物让没从未到过此地的人没法想象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不信?你说说什么是桐油,青盐,还有什么是棓子?
而作者特有的叙事方式也给读者带来困难,当然可以称为一种语言特色。例如“在这小城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这样只能意会的句子到处都是,无疑会给“农人”和“士兵”带来阅读的困难。
上面还只是说了一下小说的语言特色,从内容上来说,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作者故意搞得很复杂。对于大老托媒人提亲和二傩山崖唱歌,老船夫都没有给出正确的回应,仿佛在借着外孙女不断地调兄弟俩的胃口,我没法理解一个乡下的船夫怎么会有如此细腻的情致和技巧。直到最后兄弟俩先后离开家乡,顺顺也失去了对这个婚事的兴趣,而老船夫也无奈地死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是谁酿成的呢?
我只能说是作者杜撰了一个美丽而纠结的故事。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5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新建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最初接触《边城》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的,那是高中课本里的选段。一开始就被作者那高超的写景技巧所吸引了。“空气里有泥土的气味,有甲虫的气味”“甲虫的气味”这么微妙的的东西都能进入作者的视野,可见作者的确是写景的圣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第一次读了《边城》。
《边城》一般的语言讲述了川湘交界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故事。小说最吸引人的不是其情节,而是作者用吊脚楼、虎耳草、白塔、竹林、渡船所搭建起的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在这里没有你死我活、尔虞我诈,没有封建礼教、政治压迫,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这里的人们也都保留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本真的一面:纯洁无暇,纤尘不染。一套固有的习惯支配着人们行事,完全做到了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间和谐一致亲密无间,处于一体化状态。人们都如同老船夫那样“他从不思索他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很忠实地活下去。代替了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感到生活的力量”
整个茶峒地区的社会环境如平静清澈的一池秋水,无波无澜、无沟无陵、无杂质无异味,俨然一个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世界。如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翠翠的17岁的女孩子与团总顺顺的儿子傩送之间的爱情悲剧。读完小说,给人感性层面的的感觉就是小说至始至终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忧伤的唯美。作者用平淡的笔触讲述着故事,没有海誓山盟、信誓旦旦。就如同一个老妪絮絮的讲述着一个美丽的童话。这个童话里没有大快乐,没有大悲伤,没有澎湃的激情,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顽强的追求,没有执着的坚持,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平淡而闲适的生活,一切都显得平和冲淡。甚至读完小说都对翠翠的行为感到惊讶:恋人的生离只是在心中漾起几缕涟漪,亲属的死别不过是哭泣一阵。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但在小说整体风格的陪衬下却显得十分协调。我想这大概是由于沈从文先生不愿破坏边城在世人心中宁静和谐的美好印象而有意为之吧!试想,宁静的边城突然来一下撕心裂肺、哭天抢地,多杀风景。这样,翠翠本该有的更加激烈的情绪被“和谐”掉,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也不得不佩服沈从文先生的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
这就是初读《边城》时的一些想法。如今再读,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了。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6
用了大约一星期的时间,隔三岔五地,断断续续地,直到今天傍晚,我才读完了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边城》。
我看到的版本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可能是因为断断续续的原因,读完这本小说,我没有多深切的感受,只有一点淡淡的哀伤和惋惜!
这本小说没写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也没有大气磅礴的场面,有的只是普通人的近乎理想化的生活!
主人公翠翠是个苦命儿,从小与外公(书中所称“爷爷”)相依为命。祖孙俩本是农村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因为一个端午节去城里看热闹,翠翠认识了她的“有缘人”——船总顺顺家的“二老”傩送。上天就会捉弄人!在“二老”对翠翠一见钟情后,“大老”天保也对翠翠一见倾心!3年后,翠翠和傩送这对少男少女懵懵懂懂的爱情,因为两家的误会很快夭折了!翠翠的外公也带着很大的遗憾故去了!翠翠在茫然无助、孤苦无依中等待心上人,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前程未卜,令人担忧!这个少女的命运令人哀伤,她那夭折的爱情让人惋惜!
正文和沈从文先生的“题记”前面,有一篇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的“导读”,里面有这样一段评论:
“翠翠爱情的悲剧,并不具有戏剧性,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消失,就像生活中许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爷爷的木讷和犹疑,源于没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总顺顺对爷爷的误会,无意中提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人在根本上是无法沟通的。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某种程度上,就阻隔在了这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空白’中。翠翠与大老、二老没有展开就仓促结束的爱情,大老的殒命、二老的出走和爷爷的离世,迅速将一个妙龄少女朦胧的幸福梦幻击碎。小说接近尾声时,当我们隔着静静流淌的河水,注视着孤苦无依的翠翠时,我们不禁担忧:翠翠的命运,是否也会像河边的白塔,有一天会坍塌呢?……”
细细品味后,真的有上述评论中的这种感觉!不过,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觉:
《边城》是我看过的名著中最纯洁、最唯美的作品!那份质朴的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那近乎理想化的生活和有点儿凄美的故事,将永远刻在我心里!
边城第四章读后感800字篇7
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子,我特别向往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最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大师笔下那个小小的边城水乡让我迷恋不已。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大师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完全文,我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歌声悠扬清亮,老爷爷慈祥又宽厚,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生活的无奈,在这个地方,都带着诗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亵渎。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x的信仰
我最向往《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有时候,甚至邻居之间都互不相识。这不得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能变得温暖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边城读书笔记
-
大学生边城读后感800字(4篇)
大学生边城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边城》让人品出许多对现在生活有裨益的道理来,比如沟通,比如坚强,看完边城,不如写一篇边城读后感纪念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大学生边城..
-
边城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边城读后感1000字篇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从字面上理解,《边城》的大意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城市的边缘,现代文明的边缘,战争的边缘的一个故事。《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
-
边城读后感600字高中(3篇)
边城读后感篇1在喧闹的城市,被钢筋和水泥包围的世界,被霓虹灯照耀,夜如白昼的世界,很难想象那副农村特有的画面,很难想象还有湘西这个美丽朴素的小镇,不被世俗浸染,过着艰苦朴素却..
-
边城读后感500字4年级(6篇)
边城读后感篇1清莹的河水摆动着,弯曲了光线,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风拂过,带来细碎的草叶及竹雀草虫婉转的歌声。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狗。简单..
-
高三边城读后感800字(3篇)
高三边城读后感800字篇1《边城》,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名作。沈从文系凤凰人,一生都难以忘怀家乡,个性是沅水,因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此为环境题材的,《边城》是其中代表。故事发..
-
年高中边城读后感(3篇)
2024年高中边城读后感篇1天高云淡,白塔下,渡口边,一对兄弟,一个女孩,一段说不清的爱情故事,这就是《边城》。优美的景色,善良,纯真的人们,故事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究竟是谁的错?其实..
-
边城读后感个人感想六篇(6篇)
边城读后感个人感想篇1“由四川过湖南区,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是,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一..
-
边城读后感800字最新范文(3篇)
边城读后感800字最新范文篇1一直听说过《边城》的大名,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看过。这一次在语文课本上与《边城》结缘,感触颇深。人性是世间最美的东西。在现代都市里,在..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