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4篇)

daniel 0 2024-12-27

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篇1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让我有感于怀。

从公元220年——280年的60年时间里,魏、蜀、吴三大强国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有勇有谋,深谋远虑,他的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的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的追思。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以前我也不喜欢他,但后来我知道了,他贼眉鼠眼是因为他的疑心太重,如果他疑心不重他可能在很早就被杀了。

三国中,最可惜的是昭烈帝刘备,他的手下有当时除吕布之外最强的三个战士:关羽、张飞、赵云和最好的谋士,但他还是得不了天下。

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篇2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三国演义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三国故事里的各路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司马懿、陆逊、曹操、吕布、张郃等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读了他们的故事,就好像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三国的战争海洋里。

在三国故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他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帮助蜀汉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事很镇静、临危不乱,在危难来临的时刻,他总能帮大家想出化险为夷的好办法。

比如在第一次攻打魏国时,诸葛亮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只有三、四千兵马,却要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的攻击,而司马懿的大军离当时诸葛亮驻守的西城非常近,在双方兵力悬殊又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退缩、也不硬拼,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巧妙的策划了一出“空城计”。诸葛亮大开西城城门,稳稳的坐在城头悠闲的弹琴,又命令4千兵马在路边做好埋伏,当司马懿带着大军来到城门口,见城门竟然大开,一个守城士兵也没有,司马懿被诸葛亮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阵势迷糊住了,不敢入城,怕空城内有伏兵,就这样,15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又浩浩荡荡的撤走了,路上还遇到虚张声势的埋伏兵马,诸葛亮不花一兵一卒,就赶跑了司马懿的大军,自己也立刻安全撤离到了汉中。当第二天,司马懿再一次来到城池,才发现上当了,后悔不已,也禁不住连连感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啊。

《三国演义》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会给我们留下很多启发,“空城计”让我想到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我们都应该善于观察、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篇3

孔明初出山之时,曾对刘备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此时的刘备,可谓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汉皇叔,天时地利客观有利条件让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仅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了。因此,西蜀赖以立国者,就是“人”。

就凭这一个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篇璀璨的诗篇!

最成功的是孔明对当地士人、将士的使用,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毕竟,刘备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当地士人支持不可,因此,孔明重用董允、费炜、蒋宛、邓芝等数十名当地文官,更绝的是让刘备与当地士人联婚,娶吴懿之妹为妻,结成婚姻联盟,让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拥立刘姓为主。对武将则另一套办法。孔明始终紧握“枪杆子”,主要武装力量由刘备共患难的关、张、赵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廖化自古城相会时就随刘备,是“久经考验”的干部,把带精兵的先锋职务给其他人不放心,所以才交给廖化。至于姜维,是孔明入室弟子,是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就另当别论。一些不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杨任等人则杀之不留!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处,西蜀能立国三分天下,与孔明这些措施分不开。但是孔明用人也非绝对正确,他平生犯二次用错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错用马谡,结果失去了北伐战略要地。二是在留守荆州人选上,很明显,刘备派关平到荆州求援,是自作主张要关羽守荆州,孔明对这种错误决定,不作争抗,造成荆州失守。

《三国演义》里的主人公不止是诸葛亮,还有很多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如:关羽、张飞、曹操等等。他们同样是那个时间的英雄。

名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作文篇4

魏通三国时期的武将真是高手如云,简直可以与之前的战国七雄相提并论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褚、吕布。其中前五个是刘玄德的五虎上将,本领卓越。许褚是魏国的一员猛将,也是曹操的心腹。吕布是一个奸诈小人,被张飞骂做三姓家奴。人们常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实只是说武力和好马的意思,大家可不要误会哟!

三国时期的文将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要说文将就要说卧龙与凤雏,也就是诸葛孔明和庞统庞士元。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庞统运筹帷幄忠心护主,他们都是刘备的军师。可一山不容二虎,庞统为救刘备死于落凤坡。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赵子龙单骑救阿斗。当时刘备率众百姓日行仅十多里,曹操派了五千骑兵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赵云冲进村里,找到了糜夫人,可糜夫人身受重伤为不连累赵子龙,便将阿斗放在地上,自己投井自杀了。子龙背着阿斗在曹营中奋力拼杀,曹操问道:“营中是谁?”赵云大喊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

子龙带着阿斗冲出重围,见到刘备,双手递过,刘备却将阿斗丢在地上说:“为了你这小子,差点损我一员大将!”子龙抱起阿斗哭着拜倒:“赵云肝脑涂地也难报主公的知遇之恩!”从这便可以体现出刘备与赵子龙浓厚的主仆情谊。

当然三国的精彩情节有很多,列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孔明七擒蛮王孟获、江东孔明舌战群儒等等。出师表的名气想必大家都知道,曾被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这样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读三国的意义就是在于了解历史,学习古代人的优秀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

  • 下一篇:最新爱的教育1000字读书笔记(2篇)
    上一篇:堂吉诃德的读后感(4篇)
    相关文章
    1. 红楼梦青春读书笔记(6篇)

      红楼梦青春读书笔记6篇《红楼梦》堪称一部完美的古代艺术百科全书,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你读过《红楼梦》这本书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红楼梦青春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

      daniel 1 2025-05-06 19:52:30

    2. 童年读书笔记1000字10篇

      以下为你提供 10 篇《童年》的读书笔记,每篇 1000 字左右,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童年》读书笔记一《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为我..

      daniel 5 2025-04-22 22:05:46

    3. 读书的乐趣五年级作文(整理11篇)

      读书的乐趣五年级作文篇1俗话说的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又如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我爱读书,不过这..

      daniel 4 2025-01-04 18:22:16

    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整理7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篇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是王晓春老师,他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要做一..

      daniel 1 2025-01-01 09:11:00

    5. 三国演义二年级读书笔记250字(4篇)

      三国演义二年级读书笔记250字5篇《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一部小说,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许多的英雄人物和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

      daniel 0 2024-12-27 15:17:00

    6. 三国演义第二回250字读书笔记(4篇)

      三国演义第二回250字读书笔记5篇三国,是一个充满了纷争的年代,一个英雄与枭雄辈出的年代,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总是让人受益良多,使人对“义字当头”有了更深的感受。你是否在..

      daniel 0 2024-12-27 15:17:00

    7. 三国演义各回读书笔记5篇(4篇)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读起来当然不省劲,一本书,读了将近一个学期,《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述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你..

      daniel 0 2024-12-27 15:15:00

    8. 小学生《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4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这本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战斗和兴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书笔..

      daniel 0 2024-12-27 15:15:00

    9.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4-12-27

    10.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