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5篇)

daniel 0 2025-07-17

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篇1

《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聚焦于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问题,让我对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体系,而应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引导学生领略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

书中指出,将多元文化音乐纳入音乐教育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意识与全球视野。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例如,在课堂上引入非洲鼓乐教学,学生们不仅被其热烈奔放的节奏所吸引,还对非洲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学会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

这让我意识到,音乐教育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我们要以音乐为媒介,构建起连接世界与学生心灵的桥梁,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海洋中遨游,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与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篇2

拜读了郭声健老师所体验到的美国音乐教育现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带孩子们玩音乐”那节中所描绘的小学音乐课堂情景,音乐老师亲切的教学态度,生动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那堂美国小学音乐课堂的特点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是种有益启示。

总结如下:

一、实践性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通过音乐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Helen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表现,享受音乐的机会并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了愉悦快乐。如迎候孩子们进教室时就让学生用类似于练声的声音打招呼,彼此呼应,并在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或者需要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情绪时,“练声”都被采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表演节目,和孩子们跟着老师的吉他,钢琴一起学唱,跟着音响一起演唱。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演唱,部分轮唱,二声部合唱曲等。孩子们就是在围着老师的钢琴唱歌的过程中感受着音乐的快乐,在主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并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二、愉悦性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粮食,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现代音乐教育观无一例外的都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应充满愉悦。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学即不像专业音乐学院那样强调技能,技巧的掌握,也不能像学校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注重书本知识的'吸收,而是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其音乐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而非外在的压迫下自觉自愿地去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应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的,令人开心的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音乐的兴趣,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Helen的课堂就具有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有老师多种乐器的伴奏,节奏游戏,同学们的乐器表演,音乐律动游戏,创作接龙比赛等等,都极大地丰富活跃了课堂教学。老师不是在课堂上试图教孩子们什么东西,而是带着孩子们在音乐中玩,或者说是在带着孩子们玩音乐,同学们遇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当红歌手的歌曲,就情不自禁地扭动身躯,载歌载舞。老师的情绪也是完全融入到了学生当中。和学生共享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技能就是在这样快乐地玩的过程中培养和吸收的。

三、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的课堂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内容上,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主,识谱为辅”的状况,代之以唱歌,识谱,乐理,器乐,欣赏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在唱歌教学上,将唱歌与律动相结合,与游戏相结合,或者与舞蹈,体育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Helen的音乐教室里面墙壁上贴着许多有趣的画,大都是与音乐相关的学生的作品。学生就这样用绘画来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当孩子们演唱一个二声部合唱曲时,先是让孩子们跟着音响伴奏来演唱,然后大家围在钢琴周围站着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并让几个学生用打击乐配节奏,而所配节奏型是另外的学生在五线谱小黑板上粘帖音符即兴创作的。这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节奏感。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演唱活动方式:吉它伴奏演唱,架子鼓伴奏演唱,三声部的合唱曲等。另外音乐律动游戏在娱乐中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还有音符的听力比赛等等游戏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郭声健老师写的《美国音乐教育改革报告》一书呈现了一副副生动的美国音乐教育图景。以上就是我就从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小篇,从音乐课堂教学的角度,做的些微的分析。

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篇3

翻开《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仿佛踏入了一座音乐教育的思想殿堂。作者埃利奥特以独特的视角,对传统音乐教育哲学发起挑战,提出音乐教育应是“实践的艺术”,强调音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实践体验。这一观点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对音乐教育的认知盲区。

书中指出,音乐并非孤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深深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忽视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就像我们在教授一首古典音乐时,若只是让学生机械地练习音符,而不向他们讲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那么学生听到的不过是毫无生命力的音符堆砌。埃利奥特强调的实践哲学,让我意识到音乐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理解和创造音乐,让他们成为音乐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书中的理念融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情景剧表演,让他们根据所学音乐曲目,自行编写剧本、设计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去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与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在合作中提升了沟通与创新能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以爱为起点,以实践为桥梁,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音乐的魅力,奏响属于他们的教育乐章。

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篇4

《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儿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为音乐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它让我明白,儿童的音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书中提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存在差异。例如,幼儿阶段的.孩子更倾向于通过游戏和模仿来学习音乐,他们对节奏明快、旋律简单的音乐更感兴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音乐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对音乐的结构、和声等方面产生探索的欲望。了解这些特点后,我在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对于低龄儿童,我会采用更多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如音乐猜谜、角色扮演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

同时,书中强调情感因素在儿童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及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当看到学生们从最初的羞涩不敢开口,到后来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我深刻感受到,只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在学生心中播下音乐的种子,终有一天会收获花开满园的美好景象。

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篇5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它是一本纯教育理论书籍,其中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连贯、深入的哲学思考。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但是,如果认为音乐欣赏课只要一味让学生聆听,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解释,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雷默在第七章——体验音乐中认为:“音乐教育向来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是非音乐教育,说重一点是反音乐教育。根据雷默的'表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反音乐教育强调了音乐的非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成为它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为其它非艺术教育的目的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无法获得正确的哲学观点的指导,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处于困惑的状态,有时不自觉地遵循一些本质上反音乐教育的哲学。当然,雷默也没有否认音乐应当为非音乐的目的服务。雷默认为,只要能合情合理地保持充分的音乐性和有效性,音乐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为一些非音乐的目的服务。

“如果因为那些价值不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而拒绝为其服务,那就过于讲究纯正性了。雷默不否认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和纪律,但他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并不提供纪律和教授道德,这样做的是音乐。比如,一个孩子在练习一首曲子时,必定会遇到许多要求,只有对这些要求作出让步,他才能真正体验音乐并使音响捕捉到需要捕捉的东西。这个让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经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纪律,从而做到有道德。如果我们在此过程中用说教来强调纪律和道德,忽视音乐本身对纪律和道德的自觉要求,这样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归入反音乐教育中去。

《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如同迷路的航行者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 下一篇:读《你是我的宝贝》有感(9篇)
    上一篇:杨绛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6篇)
    相关文章
    1. 《小太阳》读后感(9篇)

      《小太阳》读后感篇1曾经的中国被其他国家侵略,其他国家的嚣张并没有让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屈服。经过了次次战争,部队决定长征,长征中的中国人发生的事情,让我时时落下眼泪,有感而..

      daniel 1 2025-08-20 21:21:25

    2. 数学经典书籍读后感(16篇)

      数学经典书籍读后感篇1我这几天都在看数学老师推荐的巜奇妙的几何图形》的数学课外书,有6本,我看了《飞翔的圆》这本书的作者是雷奥与帕拉斯,你们是不是要知道圆是什么样的。..

      daniel 0 2025-07-17 21:18:00

    3.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6篇)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篇1最近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很有感触,写在这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

      daniel 0 2025-07-17 21:11:00

    4.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24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篇1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

      daniel 0 2025-07-17 21:10:00

    5. 阅读音乐书籍的读后感(8篇)

      阅读音乐书籍的读后感篇1《三只耳朵听音乐》这本书是在温州书城买的。那次我陪我儿子到温州书城看书时,不经意间看到《三只耳朵听音乐》这本书,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三只耳朵听..

      daniel 0 2025-07-17 21:09:00

    6.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8篇)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篇1每当我拿到一本红色经典,有关革命的书时,都会感到悲伤与愤怒。悲伤是因为那些英勇的战士就这样牺牲了,愤怒是因为国民党与日军始终无恶不作。想想我们现在..

      daniel 0 2025-07-17 21:09:00

    7. 科学类经典书籍读后感(19篇)

      科学类经典书籍读后感篇1有人喜欢扣人心弦的小说,有人喜欢天真烂漫的童话,而我却喜欢充满智慧的《十万个为什么》。记得高尔基以往说过一句话:“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可是仔..

      daniel 1 2025-07-17 21:09:00

    8. 教育孩子的书籍读后感(4篇)

      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读后感篇1《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是围绕着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展开讲解,全书并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从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

      daniel 1 2025-07-17 21:08:00

    9.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17

    10.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