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动中国》有感(8篇)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1
丁晓兵,一名普通的战士,1984年,为救战友,失去右臂,但是他却用独臂擎起了自己光明的蓝天!
丁晓兵,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士兵,他超越自我使残缺不再,刹那间,他仿佛多了一条手臂,也就是他那坚韧不拔的信心。
丁晓兵练射击时,为了增强单手持枪的稳定性,他挂了两块砖,比其他战士多一块,别人定型30分钟,他定型45分钟,多15分钟。他坚持着,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着,他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坚持着,他用自己的.断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而我们健康,但有时我们却比不过断臂人,为什么?因为往往那些人都拥有超常的意志力,他们对自己说:“我一定行!”
独臂人生,依然完美无缺,那我们的人生也该同样完美,,美好的人生不是靠命运,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能创造辉煌!
美好的人生总会有坎坷,但只要坚持下去,什么难关过不了?让我们举起手吧,冲向世界的顶峰!
只有左臂,必然导致丁晓兵在带兵、生活和学习中面临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但对他来说却不值一提。他的故事里充斥的不仅是战争时期的无所畏惧,更有和平年代里的迎难而上。与其说丁晓兵是个战斗英雄,不如说他是个爱的播种者。
让我们一同创造更完美的人生吧!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2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3
我无意中翻起了感动这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题目吸引了我,使我有想看下去的想法。它三轮车上有大爱的翁——白芳礼。74岁的白发老人,为还要去蹬三轮车呢?是他没有生活来源,儿女不孝顺?都。白用他蹬三轮车的钱去支助贫困山孩子。白一共捐了35万。这可小数目啊!1994年,白又做了惊人的举动,他卖掉了家里的两间老房子,了一万多元,又向银行贷了些款,在天津火车站旁成立了自己的“支教公司,并自己每月为需要支助的贫困学生捐款8000元,达就自己去蹬三轮,借钱也要!5年后天津火车站整改,白的“支教公司”转眼了废墟,老人留下了眼泪。而他也老了,再也等不了三轮了。办?给孩子挣钱读书呢?老人在那年的冬天,硬是给人看了三个月的.自行车,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就凑足了500元,当他把钱交给老师时,老人很无奈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再给孩子支助了。我最后钱。”老师拿着钱哭了。20xx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的。天津几千名师生和市民自发来为他送行。想想贫困山孩子,再想想我们自己,好的条件不去学习,而吃穿上讲究。我们何不将用在吃和穿的钱省,将钱用来支助贫困的孩子呢?为社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
读《感动中国》有感1篇4
我是一只蛀书虫,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来读。日积月累,许多书被我吃掉后消化掉了,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简爱》、《海上繁花落》等,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
品味随笔,好比品一杯芬芳的茉莉花茶,感受文人墨客的情怀,任心绪飘飞,心房意动。这本书收录了多位名家的随笔佳作。文字中没有冗长的说教、晦涩的思辨,有的只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思索……文采不在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张中渗透。他们一路行走,留下一路芬芳美文,让人沉浸其中,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在这本书中,我尤其喜欢的一篇随笔—林清玄的《莲叶荷花》。是啊,如果找到荷花真实的心,荷花开不开又有什么要紧?我们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一池荷花,比会欣赏外面的荷花重要得多。这句话也给了我启示:荷花未开时,让我们看到未来之美。只要心是纯洁的,外表并不重要。在无风的午后,在落霞的黄昏,在云深不知处,在树密波澄的林间,乃至在十字街头的破布鞋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荷花的心。同样的,如果我们无知,即使终日赏荷,也会失去荷花之心。
读着许地山的《春的林野》,我仿佛身临其境。天上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之时。这可真是千年沧桑锻造出的不朽篇章,百年风雨涤荡的优美文字!这篇随笔仿若一段段醉人的旋律,动人心弦,悦人耳畔,让每个人都得到惬意的享受……边喝茶边看书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总之,它轻灵自由,有感就发,毫不拘泥。这本书中,文之甘露簌簌落下,滋育着一束束心灵之花。心灵的干涸者,请吮吸那甘露吧,让滴滴文字浸润我们那颗渐枯的心灵种子!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5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我心中明白了:感动别人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爱,有时也是琐碎平凡的.小细节;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大举动,只需要一颗真正被爱充满的心。
其中有一个叫张丽莉的老师的事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20xx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到了,老师失去了双腿,学生安然无恙。
看完这个事迹,我被张老师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了。只要我们心中有大爱,这个世界一定会绽放出光芒。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6
自从我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里的周月华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够平静,我非常感动!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习并成功从卫校毕业,二十多年来,她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了他人的健康,她付出了一切,不怕辛苦。
看了这篇故事,我很感动,又羞愧,如果是我,我走遍方圆13平方公里,我早就累坏了。曾经有一次,我班的.小杨他发烧了,但是,他却坚持上学,我知道了这件事,我问小杨为什么还要上学,他坚定地说:为了学习,我一定要坚持上学,请你不要告诉给麦老师听!我保守了秘密,我想:如果是我,我就会休假不上学。可是,在当天,小杨的秘密被麦老师发现了,不能上学了3天,小杨在休假这几天,常常打电话给我,问一下学习和作业的一些情况。
我想:我要学习一下小杨和周月华的品格和他们求学的渴望,周月华的坚强的意志,令我佩服,使我知道了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7
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深受感动。这本书主要写了有一些人为了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叶欣。
在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开始收治“非典”病人。她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着许多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生命危险,叶欣总是斩钉截铁地对年轻的`医护人员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她深知,自己也许有一天可能倒下,但能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全身困乏疼痛,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过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她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因为车坏掉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才跑一段路身上就已经全部被雨水淋湿了。这时,我身后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师。她亲切地问我:“你的自行车呢?”“我的自行车坏了,正在修呢!”我回答道。刚说完,她把雨伞递给了我,自己淋着雨回家了。
过了十几二十天后,那天中午刚好又下了一场大雨。老师因为出门忘了带伞,而被雨淋感冒了。到了中午放学的时间,她把所有的学生送出去之后,自己又快步跑回家。我见老师每走几步就打一个喷嚏。就走上前去把雨伞递给老师。顿时,老师的眼眶里涌出了泪花。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后,自己撑着伞回家了。
我们既要学习老师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要学习叶欣那种临危不惧、舍已为人、身先士卒的精神。
读《感动中国》有感篇8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感动了全中国的小女孩——何玥。
何玥是广西桂林人12岁。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治疗。9月初,何玥病情突然恶化,二次入院,肿瘤以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11月17日何玥脑死亡,她的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看到这个故事,我心中充满了敬佩。我佩服这位12岁何玥能如此有爱心。我佩服这位12岁的何玥能有如此大的决心。我想,她在天国一定会生活得幸福快乐的。
从何玥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她虽然没有何玥那么伟大,但是她也在关心着社会上的人她就是我们小区的梁奶奶。每次发生了什么大事,比如说哪里发生了地震,还有新闻里尝说的关注留守儿童等等。她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去社区捐款,我们小区也常搞这些活动,梁奶奶对我说。她捐得最多的一次把她一个月的退休工资都捐了出去,这让我很感动,她的善举,不仅仅只有我能看到,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见。
我要学习何玥及梁奶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