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2篇)

daniel 0 2025-07-19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篇1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给诗歌分层。

一、读课题,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三、指导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四、总结

1、教师小结: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这首诗。

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

  • 下一篇:六年级毕业老师发言稿范文(4篇)
    上一篇:流浪儿迪克读后感(4篇)
    相关文章
    1.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19

    2.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19